本地分中 五識身相應地 第一 P.2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如是略說二種所依-
依據論者觀察歸納的共性中,這種以視覺為觸受途徑的感官知覺,必需有抽象概念於意中先行,方能歸納感官經驗、判別異同、區分類型,這些抽象概念就是此種感官知覺的「所依」。他把「所依」分為「二種」,於此,我們很容易把「二種」詮釋為「二類」,但在後續詮說中,我們會發現,這裡提出「二種」並不為定義類型,而為區辨不同的關鍵特質。也就是說,「所依」指的是能為視覺感官所知覺,納入感官經驗產生對感官知覺所意識到的種種外象(而非客觀物性與本質),這種由知覺經驗累積、歸納建立的抽象概念具有二種關鍵特質—
[特質一] 謂色非色,眼是色餘非色,眼謂四大種所造,眼識所依淨色,無見有對-
其關鍵特質之一是「非真」。
「謂色非色」-我所說這個「色」不是「色」,只是「色餘」-我所說的「眼」所見者,只能是表象,而非實相。所謂「實」,就是物自體。「實相」包括物象物性一切特質環節顯現與不顯現的所有面象,是一物之所以是。
或許應該說,「色」-物質於現象學中依物理外顯的種種面象,這些面象都是通往本質-也就是「真象」的途徑。而「眼是色餘非色」-眼識所見是「色餘」,是「相」;這個「相」是我們所能見的「表象」是一個既成的「樣子」,由此而得的認識永遠無法通向物性本質、也就永遠無法及於「真相」。例如光的原理,我們眼見的亮白其實是由七種原色光混成最終顯現的象,這個「象」之中其實包涵了物的本質、特質、物理原理和化學作用,但這些是視覺感官所無法看見故而無法認識的。所以說「謂色非色-眼是色餘非色」:我們經由感官所識,並不能統括認識物質的所有真相,而只是物質、物性於某一時空條件下展現的結論碎片。所以說「眼謂四大種所造」,這「四大種」存於我與時空的流變之中,我的感官知覺與感受經驗,是物的客觀表象,而並非物的客觀本質。
「淨色」即是我們對於一切表象的客觀概念,例如我們認識「這是一朵紅花」這個認識中包涵了「數」的概念、「單位」的概念、「色彩」的概念以及「物質」的類型概念。即使我眼前不見到任何紅色的物質對象而只是思及,或即使我不思及任何紅色事物而只是思及「紅色」本身,「紅」這個色彩的概念依然能明確地在意識中浮現與我的所思產生對應關係。故而是「無見有對」。

[特質二] 意謂眼識無間過去識、一切種子識-
因這些概念是在感官經驗的累加中提取抽象特質綜合歸納而成,故此,具超越時間空間的特質,其所指綿延相續,內涵隨時增補,由簡至繁、由單一漸趨豐富、至於完成整體概念。例如其人在三歲時,從一根香蕉、一顆皮球、一雙雨鞋、一頂帽子、一只橙、小鴨或小雞⋯⋯等等無數細項之中歸納出「黃」這個色的概念。當這個概念經由無數次眼識經驗中被穩固確立之後,此後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五十年⋯⋯直至生命終了,無論現象世界及生存處境如何改變,機體於正常的狀況下,其人的意識中「黃」這個色的概念不會隨著時間空間的變易而改變。故說眼識為「無間過去識」。這些抽象概念的建立是為構成對一切認識的基礎,故曰「為一切種子識」。
謂無始時來,樂著戲論、熏習為因所生一切種子異熟識-
這些概念是於經驗必需藉由既成的類型歸納,在那篇美學短論裡,我把它比喻為「一個累積龐雜、依種種特質懸置等待前提出現方便直覺提取的資料庫」,「意識活動」就是這個概念的資料庫所有活動內容為基礎,它是所有經驗識別、歸納、判斷以及好惡、觀感的依據,且如前所述,概念是與生命同始於無,與生命經歷共始終,歷時歷空,綜合處世經驗、化入直覺而成,除非刻意改變、修正甚至刪除,強行顛覆、以新的類型概念,否則它的適用性不受過去現在未來三個時間狀態所改變,也不因虛實空間狀態所限。故是「無間過去識」、「一切種子」、「無始時來」、「熏習為因所生」的一切種子異熟識。
至於「樂著戲論」⋯⋯很妙,我不理解為什麼他覺得這種感官具有此一特質。或許與智性物種的感官意識受通性引導貪新好奇的特質、自設前提以磨練能力的遊戲或練習有關。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會員
327內容數
自2020年初,我們被動地進入了一場漫長的生存戰疫,面對的,本是看不見的天敵,然因緣所會,人事交織,各有所私,天災,便有了人禍的特質,於大事件中的個人,所有無力、未知、種種驅力趨生避死,感蕩心靈,故有此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胡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依一般常態意識如何理解"人的本體論”呢?
我們依一般常態意識如何理解"人的本體論”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此篇分享了另一個段落的駁他宗論式,這篇還原了駁他宗論式,可以看出"若是顏色皆周遍根本色"的概念是不正確的,並詳細的給出原因,這些辯論的段落都可以學起來,以後容入自己的辯論中,這樣也可以更加詳細的思辨佛經以及任何想討論的道理~
此篇文探討"紅色、白色二者任一是不是紅色或白色?",透過論式快速表達一般常見的錯誤跟邏輯上的誤區,可以理解為何一定要用論式辯論的好處,也可以澄清邏輯的誤區,一舉數得
學習完色法的五個分類,並學習色處的兩個分類:顏色與形狀後,內文分享的這些思考題會讓大家更深入的了解到底什麼是色處、顏色、形狀等,像是思考"是色處,理應周不周遍顏色和形狀二者任一",就可以協助我們了解到底什麼是眼識所緣境等,也可以更深入了解佛教對於眼睛所看到的物體的分類是什麼
Thumbnail
理路幻藥課文內,立自宗定所義色法及其分類,包括五處(色、聲、香、味、觸)和顯色、形色等。顯色分為根本色和支分色。接著提出五個練習論式的問題,涉及眼識所緣境、形狀和眼識認知等概念。這些問題旨在通過辯論來深化對基本佛學名相的理解,強調使用論式進行討論的重要性。整體目的是培養學習者的辯論思維能力。
Thumbnail
文章通過辯論形式探討顏色和表現為顏色的關係。主要論點包括: 1.兩者有同分,如紅色。 2.顏色和表現為顏色互相周遍。 3.兩者是名相(名詞)和性相(定義)的關係。 辯論過程採用層層推理,立宗方提出論點,辯方通過提問和推理來驗證。整個討論展示了攝類學中嚴謹的邏輯推理方法。
Thumbnail
文章討論了顏色和非白色的四句關係。通過論式辯論方法,驗證了四種關係: 同分:如紅色,既是顏色又是非白色。 是顏色不周遍是非白色:如白色。 是非白色不周遍是顏色:如聲音。 俱非:不存在。 辯論過程中,立宗方提出論點,辯方通過提問和推理來驗證每個關係。整個過程展示了攝類學中嚴謹的邏輯推理方法。
《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的含意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履行,淺見如下: 色即是空 "色" 在佛教中代表物質世界的一切,包括物質的形體、現象等。而 "空" 則代表空性,即事物的本質是無自性的,並非獨立存在,而是由眾多因緣和合而成的暫時現象。 "色即是空" 意味著,所有的物質現象雖然看似真
Thumbnail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究竟是什麼?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仍是未解之謎。不過,某些理論和概念或許能夠提供一些線索。其中一個概念是「統一場」的想法,即宇宙中所有現象都是互相連結的,源自於單一的基本實體。這個場跨越了物質、能量、空間和時間(MEST)的傳統範疇,形成了現實的統一描述。
孩子,人的感覺與知覺,就是一種維度的呈現與表徵。你在書中看到的顏色錐形圖,你也可以套用在你們所謂的長寬高的三維數學當中。而第四維並不是時間,而是意識,也就是你們在研究的知覺,心理感覺的歷程。 視覺是你們的肉體運用光的折射的活動現象,撈取並且建築這個世界的其中一種樣貌展現給你們理解的工具。而看到這些
Thumbnail
二諦指的是世俗諦(俗諦),以及勝義諦(真諦、第一義諦)。諦是道理的意思。  世俗諦是凡夫見,以四大假合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認識世界萬事萬物的現象以及原理,是「有」見。有是如幻假有,因緣生法,因緣和合而生,緣散而滅,無一真實,非恆常不變,是「緣生」、「緣起」的概念,說的是「事」法。   勝義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此篇分享了另一個段落的駁他宗論式,這篇還原了駁他宗論式,可以看出"若是顏色皆周遍根本色"的概念是不正確的,並詳細的給出原因,這些辯論的段落都可以學起來,以後容入自己的辯論中,這樣也可以更加詳細的思辨佛經以及任何想討論的道理~
此篇文探討"紅色、白色二者任一是不是紅色或白色?",透過論式快速表達一般常見的錯誤跟邏輯上的誤區,可以理解為何一定要用論式辯論的好處,也可以澄清邏輯的誤區,一舉數得
學習完色法的五個分類,並學習色處的兩個分類:顏色與形狀後,內文分享的這些思考題會讓大家更深入的了解到底什麼是色處、顏色、形狀等,像是思考"是色處,理應周不周遍顏色和形狀二者任一",就可以協助我們了解到底什麼是眼識所緣境等,也可以更深入了解佛教對於眼睛所看到的物體的分類是什麼
Thumbnail
理路幻藥課文內,立自宗定所義色法及其分類,包括五處(色、聲、香、味、觸)和顯色、形色等。顯色分為根本色和支分色。接著提出五個練習論式的問題,涉及眼識所緣境、形狀和眼識認知等概念。這些問題旨在通過辯論來深化對基本佛學名相的理解,強調使用論式進行討論的重要性。整體目的是培養學習者的辯論思維能力。
Thumbnail
文章通過辯論形式探討顏色和表現為顏色的關係。主要論點包括: 1.兩者有同分,如紅色。 2.顏色和表現為顏色互相周遍。 3.兩者是名相(名詞)和性相(定義)的關係。 辯論過程採用層層推理,立宗方提出論點,辯方通過提問和推理來驗證。整個討論展示了攝類學中嚴謹的邏輯推理方法。
Thumbnail
文章討論了顏色和非白色的四句關係。通過論式辯論方法,驗證了四種關係: 同分:如紅色,既是顏色又是非白色。 是顏色不周遍是非白色:如白色。 是非白色不周遍是顏色:如聲音。 俱非:不存在。 辯論過程中,立宗方提出論點,辯方通過提問和推理來驗證每個關係。整個過程展示了攝類學中嚴謹的邏輯推理方法。
《心經》"色即是空,空即是色"這句話的含意以及如何在生活中履行,淺見如下: 色即是空 "色" 在佛教中代表物質世界的一切,包括物質的形體、現象等。而 "空" 則代表空性,即事物的本質是無自性的,並非獨立存在,而是由眾多因緣和合而成的暫時現象。 "色即是空" 意味著,所有的物質現象雖然看似真
Thumbnail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究竟是什麼? 現有認知之外的現實本質仍是未解之謎。不過,某些理論和概念或許能夠提供一些線索。其中一個概念是「統一場」的想法,即宇宙中所有現象都是互相連結的,源自於單一的基本實體。這個場跨越了物質、能量、空間和時間(MEST)的傳統範疇,形成了現實的統一描述。
孩子,人的感覺與知覺,就是一種維度的呈現與表徵。你在書中看到的顏色錐形圖,你也可以套用在你們所謂的長寬高的三維數學當中。而第四維並不是時間,而是意識,也就是你們在研究的知覺,心理感覺的歷程。 視覺是你們的肉體運用光的折射的活動現象,撈取並且建築這個世界的其中一種樣貌展現給你們理解的工具。而看到這些
Thumbnail
二諦指的是世俗諦(俗諦),以及勝義諦(真諦、第一義諦)。諦是道理的意思。  世俗諦是凡夫見,以四大假合為自身相,六塵緣影為自心相,認識世界萬事萬物的現象以及原理,是「有」見。有是如幻假有,因緣生法,因緣和合而生,緣散而滅,無一真實,非恆常不變,是「緣生」、「緣起」的概念,說的是「事」法。   勝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