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你的房子可以供他們安身,但無法讓他們的靈魂安住,
因為他們的靈魂住在明日之屋,
那裡你去不了,哪怕是在夢中。
你可以勉強自己變得像他們,但不要想讓他們變得像你。
因為生命不會倒退,也不會駐足於昨日。
這首來自紀伯倫的詩《孩子》,其實常常出現在我腦中,也不時地提醒自己。我們是否有曾經的遺憾,成了強灌在孩子上的期待?我們是否有強烈的價值觀,成了孩子唯一的中心思想。在我們替孩子做選擇的同時,他有自己選擇的權利嗎?我們口中的尊重,是出自於平等的姿態嗎?
最近身邊發生一些事情,看著那孩子在中間被拉扯著,老實說,我不知道這究竟是出自於父母的愛?還是父母對於自我尊嚴的捍衛?孩子被當作籌碼、被逼著做選擇,那偌大的恐懼正一步步吞蝕掉他心中的光。
阿德勒的心理學中提到:所有孩子都在尋求歸屬感和價值感;「歸屬感」是一種愛和安全感,讓孩子找到自己的獨特位置,進而覺得穩定而安心;「價值感」則是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產生自我肯定和貢獻的能力。這也是正向教養中強調長期培養的兩個重要指標,當孩子缺乏歸屬感或價值感,就容易產生自我否定等不當行為。
孩子本身是獨立的個體,這我們也許都知道;但我們是否常施行著很多以愛為名的箝制?甚至不自覺的帶著更多情緒勒索在其中呢?
曾經看過一個有趣的說法,當大人失控時,會更想要控制孩子。
親愛的大人:當你本身都充滿著混亂不安定感,那你怎麼給孩子該有的歸屬感呢?請先好好面對你失控的生活,找回內在的安定吧。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38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媽寶米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常常我們說著正向教養中很重要「先同理再處理」,當和孩子有了感情的連結後,站在孩子的立場來看這件事,才能贏得一個尊重且和平的態度,進而才會有給予建議或討論方法的下一步。其實這個原則,更適用於各種人際關係的溝通上。
    居家防疫已進入第45天?其實已經不確定是不是正確的天數了,因為連星期幾?我自己常常一天也要問三次。除了媽媽廚藝解鎖、孩兒3C功力大增、父母多工轉換升級外;我自己常扮演著裁判......擂台賽上專門把扭打中選手分開的裁判。
    暨上一篇愛哭公主後,很多爸媽敲碗等著生氣王子,說生氣王子更是小孩的寫照,動不動就生氣,不高興就打人!大鬧、嘶吼、讓爸媽一秒理智線跟著斷。
    你家也有愛哭公主嗎? 一直很喜歡賴馬的繪本,愛哭公主、生氣王子和我變成一隻噴火龍等,都是我家兩孩兒的最愛;裡面的人物情境,常常都是孩兒情緒的放大版,有趣、生動又讓人心有戚戚焉!而繪本最後的順口溜也能讓孩兒朗朗上口,更輕鬆的帶出,當面臨生氣、難過等情緒時,自己可以如何排解。
    各位爸媽都好嗎?已經麻痺到自我放棄、還是已經得心應手的進入超我的境界呢?因著防疫的關係,大家幾乎都無預警的突然進入在家工作、孩子停課、無法外食、避免出門的情況;這一切真的來的又急又快,著實讓大家來不及有心理預備,就直接實際演練了。
    你相信同溫層的力量嗎? 最近疫情緊繃,你接受到甚麼樣的訊息呢?你感受到的是什麼?你決定怎麼做呢?
    常常我們說著正向教養中很重要「先同理再處理」,當和孩子有了感情的連結後,站在孩子的立場來看這件事,才能贏得一個尊重且和平的態度,進而才會有給予建議或討論方法的下一步。其實這個原則,更適用於各種人際關係的溝通上。
    居家防疫已進入第45天?其實已經不確定是不是正確的天數了,因為連星期幾?我自己常常一天也要問三次。除了媽媽廚藝解鎖、孩兒3C功力大增、父母多工轉換升級外;我自己常扮演著裁判......擂台賽上專門把扭打中選手分開的裁判。
    暨上一篇愛哭公主後,很多爸媽敲碗等著生氣王子,說生氣王子更是小孩的寫照,動不動就生氣,不高興就打人!大鬧、嘶吼、讓爸媽一秒理智線跟著斷。
    你家也有愛哭公主嗎? 一直很喜歡賴馬的繪本,愛哭公主、生氣王子和我變成一隻噴火龍等,都是我家兩孩兒的最愛;裡面的人物情境,常常都是孩兒情緒的放大版,有趣、生動又讓人心有戚戚焉!而繪本最後的順口溜也能讓孩兒朗朗上口,更輕鬆的帶出,當面臨生氣、難過等情緒時,自己可以如何排解。
    各位爸媽都好嗎?已經麻痺到自我放棄、還是已經得心應手的進入超我的境界呢?因著防疫的關係,大家幾乎都無預警的突然進入在家工作、孩子停課、無法外食、避免出門的情況;這一切真的來的又急又快,著實讓大家來不及有心理預備,就直接實際演練了。
    你相信同溫層的力量嗎? 最近疫情緊繃,你接受到甚麼樣的訊息呢?你感受到的是什麼?你決定怎麼做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紀伯倫《先知》散文詩 : 孩子 On Children 一個懷裡抱著嬰兒的婦人說,跟我們說說「孩子」吧。 於是他說: 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父母,但只要離開了母親的身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從無法用言語表達、牙牙學語,到擁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 這個過程裡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父母到底要不要放手?應該什麼時候放手?我在別人眼中應該是個「不正常」的父親⋯⋯
    Thumbnail
    世上有無條件的愛,就只有孩子對父母的愛 父母為子女付出,含辛茹苦養活子女,那是應份的事,把他們帶到這個世上,理應有能力照顧好他們,這是作為父母之本,不需常常被歌頌父母如何偉大。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有條件的,期望他們聽教聽話,懂得感恩,甚或乎要求他們追逐世間的功利,長大成才,供養父母。相反,孩子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孩子不是父母所擁有,不能被自私的剝奪生命。父母應該更多地理解和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減少他們的壓力和焦慮。文章提供了一些建議,如運動、呼吸練習、冥想、良好的飲食習慣、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社交關係和培養興趣愛好來幫助孩子減壓。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近期與家人有一搭沒一搭的會為了別人家的事情爭論,父母對於 #我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 這樣的想法根深蒂固的無
    父母有父母的辛苦,但假如你小時候也沒有辦法每科一百、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就算你有錢,你也沒有資格要求你的小孩達成你設立的目標,因為那滿足的是父母,而不是身為獨立個體的孩子想要的。 就算你的孩提時代真的非常優秀,你也不該奢求你的孩子複製你的道路,家長跟教育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啟蒙者與引導者,不該
    Thumbnail
    上一輩的父母總是威嚴十足,說一是一,孩子絕對不敢提出異議,他們跟父母有很強烈的從屬關係,必須聽命於父母,完全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這樣的親子關係通常不會太親密,尊敬大於關愛,威嚴蓋過暖意。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當時覺得家人就是這麼一回事,供我飲食,照顧起居,而父母也認為能填補肚子就好,心靈的需要有沒有被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親人,也是最親的親人,自然也是影響最深的親人。不過,人生是階段性的;孩子也是會成長的。大多數的父母並不會突然就意識到孩子逐漸成為「自己的」而非「你的」的孩子,如同大多數父母是在成為父母才逐漸意識到父母的角色及責任。 在成為「自己的」
    Thumbnail
    紀伯倫《先知》散文詩 : 孩子 On Children 一個懷裡抱著嬰兒的婦人說,跟我們說說「孩子」吧。 於是他說: 孩子不是你的, 他們是「生命」的子女,是生命自身的渴望。 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 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 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
    Thumbnail
    我們每個人的生命都來自父母,但只要離開了母親的身體,我們每個人就是一個獨立的人格,從無法用言語表達、牙牙學語,到擁有自己完整的人生觀、價值觀跟世界觀 這個過程裡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父母到底要不要放手?應該什麼時候放手?我在別人眼中應該是個「不正常」的父親⋯⋯
    Thumbnail
    世上有無條件的愛,就只有孩子對父母的愛 父母為子女付出,含辛茹苦養活子女,那是應份的事,把他們帶到這個世上,理應有能力照顧好他們,這是作為父母之本,不需常常被歌頌父母如何偉大。 父母對子女的愛是有條件的,期望他們聽教聽話,懂得感恩,甚或乎要求他們追逐世間的功利,長大成才,供養父母。相反,孩子
    Thumbnail
    現在開始,是媽媽也要活出自己的時代。這一篇收錄了《女兒是吸收媽媽情緒長大的》書中的摘錄。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了孩子不是父母所擁有,不能被自私的剝奪生命。父母應該更多地理解和關心孩子的內心世界,減少他們的壓力和焦慮。文章提供了一些建議,如運動、呼吸練習、冥想、良好的飲食習慣、充足的睡眠、良好的社交關係和培養興趣愛好來幫助孩子減壓。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黎巴嫩詩人紀伯倫:「你的孩子不是你的,他們經你而生,但非出自於你,他們雖然和你在一起,卻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他們愛,但別把你的思想也給他們,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思想。」 近期與家人有一搭沒一搭的會為了別人家的事情爭論,父母對於 #我的孩子就是我的孩子 這樣的想法根深蒂固的無
    父母有父母的辛苦,但假如你小時候也沒有辦法每科一百、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那麼就算你有錢,你也沒有資格要求你的小孩達成你設立的目標,因為那滿足的是父母,而不是身為獨立個體的孩子想要的。 就算你的孩提時代真的非常優秀,你也不該奢求你的孩子複製你的道路,家長跟教育者只是孩子人生路上的啟蒙者與引導者,不該
    Thumbnail
    上一輩的父母總是威嚴十足,說一是一,孩子絕對不敢提出異議,他們跟父母有很強烈的從屬關係,必須聽命於父母,完全沒有討價還價的空間。這樣的親子關係通常不會太親密,尊敬大於關愛,威嚴蓋過暖意。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當時覺得家人就是這麼一回事,供我飲食,照顧起居,而父母也認為能填補肚子就好,心靈的需要有沒有被
    Thumbnail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那是誰的孩子?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親人,也是最親的親人,自然也是影響最深的親人。不過,人生是階段性的;孩子也是會成長的。大多數的父母並不會突然就意識到孩子逐漸成為「自己的」而非「你的」的孩子,如同大多數父母是在成為父母才逐漸意識到父母的角色及責任。 在成為「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