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疫苗的心路歷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疫情已持續快二年的時間,有幸在台灣能享有相對性安全的生活,看著世界各國疫情狀況,雖能感受到疫情的嚴重,雖也會擔心但心中總是覺得還有點距離,直至今年台灣疫情爆發,才真真切切的完全感受到疫情已在身邊。
當台灣疫情爆發時,打疫苗這件事變成熱門話題,而在自我觀察心中的感受上卻有著峰迴路轉的迂迴轉變;從一開始覺得台灣有疫苗就打,一副慷慨赴義的姿態,慢慢的開始了各種數據的出現,心中要打疫苗的決定未變,但擔心的感受卻悄悄升起。
7/29號準備前去預約診所施打疫苗,觀察著心中感受,緊張情緒持續增加,開始擔心著自己是否有副作用,自己會不會成為那百分比超低有嚴重副作用的人,在緊張、擔心的心情中完成了疫苗施打,回家後觀察至隔天,除較為疲憊外並無其他副作用,至此有趣的心理反應卻又出現了,心中似乎有那麼一點點期待副作用的出現,因為不想被當成老人。
在過了20小時後,副作用開始出現了,有如得流感時的感受,開始發燒、肌肉痠痛全身提不起勁,整個人就除吃飯外都是躺著的,到半夜還會畏寒嚴重影響睡眠品質,這時竟已無法再作任何思考,只期待不舒服感趕快過,所幸到7/31起床狀況便已恢復大半,到下午就已完全恢復。
看著自己心中從慷慨赴義的堅定心情,轉換到擔心、害怕的緊張情緒,最後卻又有點自大的期待,再來經驗著副作用的不舒服,心中覺得有趣,這就是我,這就是當我面對疫苗這件事的心路歷程,我接納、我欣賞,因為我與自己在一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在自己漫長的自我成長道路上,經驗了自我覺察與接納、珍愛自己,一路以來跌跌撞撞,所幸有導師指引與夥伴相伴,讓人生道路慢慢地平順與廣闊,自己經驗過最谷底的黑暗,也經歷過從谷底往上爬的艱辛,願藉由分享生命經驗來陪伴正在從谷底往上爬的朋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自此,自大已慢慢從生命中消失,因自卑已被改善,不須再虛張聲勢的呈現自己,溫和謙虛的處世態度,更能呈現堅強剛毅的生命姿態
每個生命願意重新檢視問題,將問題回到自己身上,從自我改善出發,生活中的一切困難將迎刃而解,迎向一個全新視野的生活
生命清楚了,人也跟著穩定下來了,工作順遂了,家庭關係改善了,努力的自我改善後開始有所成果,該停下來好好享受成果了嗎?答案是肯定的「不」,檢視自己生命尚有進步空間,期許自己能無處不自在,無處不輕安,再者,自己走過生命黑暗的一段路,也希望能分享給有需要的生命。
自此,自大已慢慢從生命中消失,因自卑已被改善,不須再虛張聲勢的呈現自己,溫和謙虛的處世態度,更能呈現堅強剛毅的生命姿態
每個生命願意重新檢視問題,將問題回到自己身上,從自我改善出發,生活中的一切困難將迎刃而解,迎向一個全新視野的生活
生命清楚了,人也跟著穩定下來了,工作順遂了,家庭關係改善了,努力的自我改善後開始有所成果,該停下來好好享受成果了嗎?答案是肯定的「不」,檢視自己生命尚有進步空間,期許自己能無處不自在,無處不輕安,再者,自己走過生命黑暗的一段路,也希望能分享給有需要的生命。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作為一位父親,我們怎麼面對腸病毒的季節流行?為了孩子的健康,我們經過評估後決定讓他們施打安特羅生技腸病毒疫苗。在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們的選擇理由和疫苗接種的相關經驗。希望這能提供其他家長參考。文章中也附上了社團法人臺灣病毒暨疫苗學會的腸病毒衛教網站連結,讓大家可以更深入瞭解和預防腸病毒。
Thumbnail
今天分享一件事給大家。近日有位個案聽完抽血驗尿的報告之後,很認真卻也不解的向我描述發生在她身上的故事,期望有人能告訴她為什麼。 個案說在疫情前1年因為右腳底的抽痛開始睡不好,隨著中西醫看診檢查用藥的次數增加,疼痛的強度、頻率和範圍不減反增。一直到疫情後接種了第一劑和第二劑新冠針劑之後,逐漸減緩
Thumbnail
施打疫苗是大家遠離疾病的方法之一,從小到大我們接種了B型肝炎、小兒麻痹與日本腦炎等等多種疫苗,都是為了提升國民健康生活的狀況。        但是當我們還是小小孩的時候,有的人會非常害怕打針,即使是長大了,還是有人被注射時會有暈針現象,其實打針的確也是身體被攻擊的一種狀態,當你越害怕時,肌肉就
沒錯,從接下店面開始沒幾天,我竟然確診了...covid流行到現在後疫情時代,這是我第一次驗出兩條線...雖然自認絕對會得,不過竟是挑這個時間點,我也是好無奈。 一月分我甚至還去打第五劑的疫苗,沒想到這次症狀幾乎全部都有,頭痛、發燒、鼻涕、喉嚨痛、有痰、微微咳嗽,還好第三天之後就只剩下喉嚨痛和頭痛
Thumbnail
新冠肺炎我是有確診一次,疫苗目前則是打到了第四劑💉 當時就是和我爸媽他們一起相互感染,幸好我們的症狀都不嚴重,類似有點嚴重的感冒,除了咳嗽咳不停,其他方面沒有大礙,沒有發燒更沒有失去味覺這些,起初最擔心我爸媽,幸好我們的症狀都很輕微,可能和有施打疫苗有關吧㊗️ 身體健康真的很重要的啊🥹
Thumbnail
是的,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大家確成一片防疫隔離假請好請滿的時候,我拖著不去打疫苗直到大家都打到第三劑我才去打第一劑的時候,我都沒確診過covid,我們家除了塔爸確過,其他人皆是天選之人 塔爸、塔弟兩個加上我打完疫苗也都沒什麼副作用,只有我左手痠痛連我最期待的發燒都沒有,就在昨天早上我一起床還以
2024年初檢討了去年2023的一整年。 發生很多值得感恩的事情,有時候真的不得不相信命運自有安排。 如果我在來澳洲之前就知道會發生這麼多意外(Covid之類),然後我會失去和所有台灣家人朋友的聯繫長達4年,見不到媽媽四年,那我應該不會來。 我在澳洲得到了一個新的工作,新的身分,新的朋友,但是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自從新冠肺炎流行後,門診中陸陸續續出現了不少特地來自費施打疫苗的患者,多數是因為疫情的關係,突然開始重視疫苗接種以及自身的健康。其實平常偶爾也有家長問歐醫師,除了流感跟新冠疫苗,還有沒有哪些自費疫苗可以施打?我相信每個爸爸媽媽,心裡一定是希望可以維持身體健康,陪伴孩子更久的時間。 成人也可以打的
之前好不容易解除口罩但其他病例早就開始蠢蠢欲動。 最近看到新聞、廣播都不時提到這個超級無敵大怪獸又作怪,我目前也在照顧失智家人(她目前很〔盧〕的時間點,我弟能選擇能拖就拖跟他講就一堆看似合理的理由,問題我在處理)演變成我的自身免疫系統整個大亂(感冒)。 我中過2次問題都不算大都很頭痛(乾癬大發作
Thumbnail
作為一位父親,我們怎麼面對腸病毒的季節流行?為了孩子的健康,我們經過評估後決定讓他們施打安特羅生技腸病毒疫苗。在文章中,我分享了我們的選擇理由和疫苗接種的相關經驗。希望這能提供其他家長參考。文章中也附上了社團法人臺灣病毒暨疫苗學會的腸病毒衛教網站連結,讓大家可以更深入瞭解和預防腸病毒。
Thumbnail
今天分享一件事給大家。近日有位個案聽完抽血驗尿的報告之後,很認真卻也不解的向我描述發生在她身上的故事,期望有人能告訴她為什麼。 個案說在疫情前1年因為右腳底的抽痛開始睡不好,隨著中西醫看診檢查用藥的次數增加,疼痛的強度、頻率和範圍不減反增。一直到疫情後接種了第一劑和第二劑新冠針劑之後,逐漸減緩
Thumbnail
施打疫苗是大家遠離疾病的方法之一,從小到大我們接種了B型肝炎、小兒麻痹與日本腦炎等等多種疫苗,都是為了提升國民健康生活的狀況。        但是當我們還是小小孩的時候,有的人會非常害怕打針,即使是長大了,還是有人被注射時會有暈針現象,其實打針的確也是身體被攻擊的一種狀態,當你越害怕時,肌肉就
沒錯,從接下店面開始沒幾天,我竟然確診了...covid流行到現在後疫情時代,這是我第一次驗出兩條線...雖然自認絕對會得,不過竟是挑這個時間點,我也是好無奈。 一月分我甚至還去打第五劑的疫苗,沒想到這次症狀幾乎全部都有,頭痛、發燒、鼻涕、喉嚨痛、有痰、微微咳嗽,還好第三天之後就只剩下喉嚨痛和頭痛
Thumbnail
新冠肺炎我是有確診一次,疫苗目前則是打到了第四劑💉 當時就是和我爸媽他們一起相互感染,幸好我們的症狀都不嚴重,類似有點嚴重的感冒,除了咳嗽咳不停,其他方面沒有大礙,沒有發燒更沒有失去味覺這些,起初最擔心我爸媽,幸好我們的症狀都很輕微,可能和有施打疫苗有關吧㊗️ 身體健康真的很重要的啊🥹
Thumbnail
是的,在疫情最嚴峻的時候,大家確成一片防疫隔離假請好請滿的時候,我拖著不去打疫苗直到大家都打到第三劑我才去打第一劑的時候,我都沒確診過covid,我們家除了塔爸確過,其他人皆是天選之人 塔爸、塔弟兩個加上我打完疫苗也都沒什麼副作用,只有我左手痠痛連我最期待的發燒都沒有,就在昨天早上我一起床還以
2024年初檢討了去年2023的一整年。 發生很多值得感恩的事情,有時候真的不得不相信命運自有安排。 如果我在來澳洲之前就知道會發生這麼多意外(Covid之類),然後我會失去和所有台灣家人朋友的聯繫長達4年,見不到媽媽四年,那我應該不會來。 我在澳洲得到了一個新的工作,新的身分,新的朋友,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