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2|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三秀園簡史:上】-怡然家園開拓溯源

關於三秀園
坐落於雲林縣大埤鄉怡然村的三秀園,為當地望族陸豐張氏的私家園邸。三秀園現存占地約一萬坪,可分成「宅邸」和「庭園」兩個部分:宅邸部分,幾經遷移與重建,現存者為第三代的住屋,為坐北朝南的「二落單伸手」形式的院落,約有八十年歷史。宅邸除房屋正身、護龍以外,尚有老竹管厝、工寮、倉庫、雞舍等外掛式建築。花園的部分,由張氏十五世祖張建廷先生開闢,距今已逾百年。後歷經張際唐、張禎祥、張達聰數代園主的經營、增建,終達到目前的規模。園中格局多出自張氏十七世祖張禎祥的擘畫,俐落大方、不拘小節,反映出園主張禎祥的為人心性。
舊時,園主張禎祥在一次不經意的閑散間,發現了一項隱身在景色表層下的奇觀--在花園裡缺乏日照的潮濕角落中,竟生長了許多天然靈芝。深諳漢文化的園主知道,在中國古典文化中,靈芝始終帶有神祕而祥瑞的意涵;又因為靈芝草一年三次綻放的特色,於是靈芝在文學家的筆下得到了「三秀」此一雅稱。如屈原在《九歌·山鬼》中就寫道:「采三秀兮於山間,石磊磊兮葛蔓蔓。…」敘述了一段探險者深入山中尋訪「三秀」仙草的歷程。張氏便以此次的發現為吉祥之兆,將自家的花園命名為「三秀園」。
《夏日敝園即景》 張禎祥
自愛園名秀冠三,林深聊藉隱愚憨。 千條柳外千竿竹,百朵荷邊百樹柑。 水注滿池涼味釀,風吹入座淡香含。 古榕濃影遮簷角,六月炎威尚不諳。

秀園創建史
據載,大埤鄉在距今三百多年前的荷蘭時代,就已有中國移民入墾。張家原籍廣東惠州府陸豐縣換田鄉羅厝庄,家族遷臺並定居雲林大埤的確切年份尚待考證,但由族譜可知渡臺至少已超過了二百年。 「三秀園張氏」雖為一般平民,但數代以來治產有道,逐漸累積了可觀的田產,據前人回憶:張家坐擁上百甲的農地,租佃的產值相當驚人,堪稱鄉里間的「田僑仔」。傳至張家十四世張明安時(清道光年間),已有相當充裕的家境供子弟讀書,並且培養了十五世張建廷最終獲得「例貢生」資格。至此張家更是從「田僑仔」晉升為「鄉紳」階層,可謂光耀門楣。
可惜時局震盪,日本國在甲午海戰中大敗清國,雙方一紙條約就將台灣人的命運改寫。1895乙未年,日本軍隊便浩浩蕩蕩開始「接管」台灣全島。如同島內的其他地區,在雲林、嘉義也出現了許多對抗日本人的戰鬥,日本軍隊的報復性掃蕩席捲了所有反抗的地區,造成了許多的殺傷。據說當時,張建廷背負著八旬老母曾嬌娘,和鄰居、家人一起逃命;最後卻不幸遭到流彈擊中,雙雙殞命;同鄉的人群死傷四十多人。是家族,也是歷史的一場悲劇。
張家十七世祖張禎祥生於西元1896年--其祖父、曾祖母遭遇不測的隔一年。由於張禎祥是家中獨子,背負著傳承的重任,他的父母除了督促他上進,更希望他能承繼家學淵源,於是當他從打貓公學校畢業以後,便送他到新港大儒林維朝的「怡園書院」學習漢學。張禎祥師承洪瑞璋、施梅樵,受當時彰雲嘉地區文章之氣濡染。張氏天性隨和、雅好韻學,在書院求學期間可謂如魚得水,從此一頭栽進了古典詩的創作之路。
所幸者,戰爭陰影逐漸退去,日本對台的民治漸漸步上了常軌。張氏家族的命運也開始轉向光明的一面。西元1930年前後,張家家業可說是蒸蒸日上,張禎祥便開始思考拓展自家園邸的計畫。當時已經娶妻、但膝下無子的張禎祥--甚至將傳宗接代的願望融入員林的設計之中。張禎祥在園中挖掘了一條貫串東西向的長形池塘,然後在水池中段往北挖出一道分岔的水道,使整個水池從空中俯瞰作「丁」字的形狀。池塘取名為「丁字池」,便是取其人丁興旺的意思。
沒想到在丁字池造好的隔一年,張禎祥的正室陳蕊便替他生下了長子--達聰。新園甫成、長子誕生,可謂雙喜臨門。這段期間可能是張氏一輩子最意氣風發的時候了吧?

採菊東籬
西元1945年,二戰結束日本戰敗、撤離臺灣。臺灣社會上留下了非常龐大的人力缺口。當時,較高學歷者或擁有社經地位的人士便會被指派擔任要職,以填補日本撤退後的真空狀態。 張禎祥身為大埤鄉的最大地主,當年就被指派為第一任的鄉長,實為情勢所迫不得不然。張氏生性本愛自然,雖然走馬上任,卻時時刻刻不思念著閒雲野鶴的生活;於是張禎祥任職鄉長不滿一月,就辭官歸隱三秀園。 張禎祥在他短暫的任內,卻留下了一件流傳至今的事蹟。當時,國民政府正在進行行政區域的重劃,鄉長張禎祥有鑑於鄉下地方的地名常常過於俗氣,於是就一一替它們起了文雅的新名稱。比如,張家宅邸所在的聚落,原先為後壁店、舊庄兩個鄰近的村莊,張禎祥索性便將兩庄實質上合而為一,並取名為「怡然村」。大埤鄉境內的所有村莊也都從此有了新的名稱,如南和、聯美、大德、豐田、三結… 等,這些文雅的名字一直沿用至今。而在完成這件事情以後,他就瀟灑地脫下了烏紗帽揚長而去了。
《受命入大埤庄役場感賦》 張禎祥
令頻難卻又難當,無奈登場暗自傷。 豈為利名移素志,那堪案牘索枯腸。 應時未解施鄉政,避世何如學楚狂。 歸去來兮憑那日,比於靖節莫期長。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