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8-25|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轉職人生啟動-華語老師挑戰工程師之路

今天,2021.08.25,我在資策會的Big Data數據分析班正式開訓。
身為一個一直以來的文組少女,懷著既害怕又期待的心情,決定在此抒發我往後的情緒及紀錄上課筆記。
這是我在方格子上的第一篇文章,先稍微介紹一下我自己。
1999年在高雄出生,是爸媽期待的女兒,也是受寵的老么。
我一直都是喜歡挑戰自己的那種人,但就是很懶惰。由於爸媽普遍都很支持我的任何決定,導致我覺得該由我自己來給予壓力,這樣才會進步得快。
像這次我決定在網路上寫下最近的心路歷程,也是有我媽媽的支持,我才踏出第一步(但我害羞所以還不想讓她發現)
國小時我唸的是雙語學校,走的是藝術教育理念,課表裡面包含了舞蹈、戲劇。
從此我喜歡上音樂劇,喜歡欣賞印象派的畫,學會怎麼演默劇、跳芭蕾。
到高中時,我讀的是資優班,屬於自然組,可成績最不好的科目永遠是數學、物理跟化學。
校排100內都是靠我的社會科救場,在此我謝過他們。
還記得我們那屆號稱是近五年最難的學測,成績公布的那天,我們全班都特別早到學校,坐的乖乖的像一顆顆想被拔起來的蘿蔔。
老師喊到我的名字時,眼睛瞪大:「哇,你有4個14級分!」
我內心尖叫:「天啊!我要上台大了!」
結果:國文14 英文14 社會14 數學+自然 5+9
好一個文組腦,害我沒法上理想的科系!
我決定再拼一次。
很快到了指考成績公布的那天,其他科目成績我記不太清楚了,但唯獨一科就算我老了也不會忘:數乙 54
這是在跟我開玩笑吧,我補習補最兇的一科,再度滑鐵盧。
害我大學四年跟別人說我高中是自然組的都沒人相信,還被笑呢,哈哈
於是我進入了一個以我當時成績來說很適合的系,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華語文學系
Teaching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白話一點來說就是教導外國人華語。
在大學四年期間,我累積了成為一個華語教師所需要的技能,也在交換至義大利的途中在羅馬的中文學校實習。
可是在教中文的過程中,我問自己:「這是我未來也會一直想做的事嗎?」
也許這是我能做得好的事,但內心深處的我缺乏了教學的熱忱,一直執著想去做更挑戰自己的事。
在羅馬大學交換的時期,我為了讓自己能好好平衡學習及享受歐洲生活,我只修了兩門課,但,是master degree的課,一門課在一週間有兩次上課時間,所以一週要到校四天。
通常教授會留一、兩堂課的時間讓我們泡在圖書館,去翻閱寫研究要用的資料,那時我就發現-書中有這麼多豐富的內容,有沒有一個方法可以快速地統計我要的資訊?
我開始腦袋想啊想,包括語言研究常用的語料庫,如果我懂「那個」方法,可以精確地整理大量資料,那好像可以結合一點科技,讓華語教學這件事對我來說變得有趣了。
但當時的我,人生中完全沒有學習過任何程式語言,甚至搞不清楚前、後端的差別,只覺得:「學會寫程式會是未來的趨勢」
回到台灣時大三的我,開始尋找網路上關於數據分析的資料,同時也接了一份研究助理的工作,需要大量使用excel統計實驗得來的資料。
我發現,要透過網路上的開放資源像是Youtube, Coursera, Udacity等平台去學習程式語言其實不難,難的是寫程式遇到問題時怎麼去找答案?在工作上到底哪個程式語言比較實用?我需要精通到什麼地步才能找到一份工作?
綜合以上,還有我滿腦子的疑問,我去聽了資策會大數據班的課前說明會,取得老爸老媽的支持,毅然決然地報名了為期半年的密集養成班!
今天開訓,聽了來自導師的「威脅」,接下來半年每天6小時的課程轟炸,一定不會輕鬆,如果放鬆了漏聽3分鐘,很可能整堂課就寫不出老師要的code,接著整個上午可能就跟不上了。
儘管如此,我還是很期待我接下來的生活,每天跟這些來自不同背景、產業的人一起學習,到底會迸出什麼樣的成果呢?
我會持續在這裡更新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