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數學

含有「應用數學」共 7 篇內容
全部內容
發佈日期由新至舊
  根據當時教育部回函的觀點,在代數中,這種寫法並沒有表達不清的問題,2(a+b)和2×(a+b)是兩種不同的表達。如果這個題目是將上面的代數帶入數字,那2(1+2)前面的2就是後面(1+2)的係數;但如果這不是代數,是2×(1+2)的簡寫,那麼從小學的四則運算著手,6÷2×3就等於9。
  瑪麗蓮給出了一個相當聰明的思考角度:她讓讀者思考,如果面前有一百萬扇門,你選了其中一扇,而知道答案的主持人打開了九十九萬九千九百九十八扇門,只留下你選的門和另外一扇。「你會毫不猶豫換到另一扇門,對吧?」然而,卻有許多人寫信批評她是數學文盲,甚至嘲諷地說「我看你就是那隻山羊!」。
「所謂的“抽象”,是從具體的對象上,需要聚焦的重要部分,單獨抓出來。」 「Abstract的tract部分,既有“抽出 extract”也有"減去 subtract"的函數;而 Abstract 的 ab 部分,就是遠離,也就是遠離要抽象的那個具體的對象。」 「所謂的“模型”,是為了
如果是來自比較數學與理論的學科, 尤其研究對象是人群的學科, 幾乎不可能自己重做一次實驗, 看看這些數學理論「是不是實際上好用」。 我那時候就體會到, 數學只是一種空中樓閣, 我們還需要有具體的實驗數據, 來把數學與世界接地。 而什麼領域既能有數學理論,
2012年,我21歲。 當時我是一個普通的台灣大學數學系三年級學生,沉迷於代數拓撲、微分幾何、李群與李代數的學習。每天,我都在齊震宇教授的指導下探索代數拓撲,在王金龍教授的課堂上學習微分幾何,並在林惠雯教授的教導下鑽研李群與李代數。這些課程讓我沉浸在對宇宙物理的無限想像與探索中。 ▋台大
卡爾威克的「理論之鐘」提供了一個有趣且有用的框架,讓我們能夠理解和反思不同學科和理論的特性。數學在這個框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它以其高度的普遍性和簡潔性,成為許多科學和技術領域的基礎。然而,正如「理論之鐘」所示,數學也無法在所有情境下同時滿足準確性和易用性。
學習力的提升不僅依靠知識的累積, 更需要對理論的深刻理解。 社會學家卡爾威克於1979年提出的「理論之鐘」是一個極佳的例子, 它揭示了理論在不同方面的限制與可能性。 此理論對於那些尋求深化學科理解並有效應用理論的學者和實踐者來說, 提供了寶貴的洞見。 讓我們深入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