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七八零年代,全球女性主義運動的旋風也吹到台灣。當時女性運動的先驅呂秀蓮女士,針對當時女性上大專院校的比率達三分之一,社會上提出「男性保障名額」發表演講抨擊。而在呂秀蓮因美麗島事件入獄期間,李元貞、顧燕翎等婦女運動人士創辦婦女新知基金會,提倡女性自主意識。在眾多前輩為女性權益付出的努力下,時至21世紀的我們,時常會聽到一種聲音,「我們還需要對女性主義運動有所倡議嗎?」
國民黨黨代表候選人性騷擾事件始末
在國中公民老師的推薦下,我認識了國民黨籍議員助理甯惟軒,一個比我年輕半歲、就讀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國民黨似乎有意培養的政治新秀,並想要參選於今年9月25日舉辦的國民黨黨代表選舉。由於對方社會參與經歷不多,因此我託與其同樣就讀東吳大學的學妹打聽其人消息。
託人打聽後才知道,他在東吳大學最為人所知的,是在校內擔任第16屆學生自治團體三合一選舉的學生議員候選人時,爆發的性騷擾醜聞。內容為其高中時,以網路訊息的方式,用令人不舒服的方式傳送訊息給女網友。在事件風波中,同群組的男性網友非但沒有制止,甚至跟著起鬨。從女網友的訊息看來,甯惟軒於遊戲中幫助女網友成為「電委」(本人不明白此款遊戲,應是某種管理員)。並且女網友附上網路群組上甯對其的騷擾截圖,在此因圖片皆可從網路搜尋,因此不放圖片上來。
對此,當時仍為學生議會候選人的甯惟軒表示不會退選,其做出的回應如下:
當屆票選結束時,甯惟軒以62票過了學生議員40票的門檻,當選第30屆學生議會議員。當選後在東吳臉書上掀起一陣討論,甯惟軒也在議長的貼文下方留言處,發表了第二則聲明:
在選舉前有眾多學生不滿甯惟軒的作為,因此在網路上發起表單連署,前後共有281人響應,其中230位更是東吳大學學生。在連署表單中,明確寫出四點「1.甯惟軒議員候選人針對性騷擾一事作更詳細說明。若網路是片段?那何謂全貌? 2.若曾有性騷擾之情事,請自行退出學生議員選舉,我們無法信任您加入性平會。3.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新北市長侯友宜出面譴責競選幹部的行為。4.國民黨應依照黨章第三十六條第二項(損害黨之聲譽)予以懲處」。
東吳學生亦質疑該甯如何在後面的任期代表學生?不論是在校級會議面對各處室師長,或是在校際交流場域面對各校。另外,甯惟軒也在政見發表會中承諾不會加入性平會,但性平會的學生代表其實是學生會推派,非屬學生議會職權。
甯惟軒性騷擾事件疑問整理
從上述資料看來,對甯惟軒而言,從「該案是在大環境的情愫下發生,確實係屬關係霸凌中的一種,本人僅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及拿來殺雞儆猴的對象;但我不會用上述理由逃避責任」來看,他的邏輯並不通順,且從發文角度來看。第一篇聲明中,他承認性騷擾女網友,但從「本人部分也與該女性網友致歉並達成共識,暫時『互不追究彼此過失責任』但保留法律追訴權益」來看,他不斷將事情焦點放在「因女網友未起訴東吳學生不該評論此事」。再者,「毒樹果實理論」是為了在法庭上判定證據的證據能力,在法庭之外,該理論並不代表什麼。
我困惑的點與連署表單中的一樣,在第一篇聲明中,他認為此事非事情的全貌,不過他也未曾說明事實全貌為何。他說自己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及拿來殺雞儆猴的對象」,此段文字把自己比喻為稻草,意即他並不願為性騷擾事件負全責,錯不在己。此外,他也提到女網友聲明了「(照片)不是給與甯惟軒有私仇的玩家進行借刀殺人的公審行動」,但在網路上卻找不到女網友的聲明,僅從他的回覆方才得知。再者,把照片拿出來的並非與其一同遊戲的玩家,而是東吳大學的學生。甯在當時作為學生議員參選人,甚至現在是國民黨代表候選人,他是否能夠承擔作為政治人物的社會責任有待商榷。
第二篇聲明中,他提到因為中途退選「恐怕有違運動家精神,而且非常不尊重體制」,但他選擇的「消極競選」,也不是尊重體制的行為。「運動家精神」和選舉體制,此為無關及錯誤的類比。
最後,東吳學生議員僅需40票便能當選,這不是一個太高的門檻,甯惟軒提到自己停止所有選舉行動,但通過40票門檻成為學生議員,依然是有很大可能的。就這個前提來看,他的「不退選」等於「當選」。
被大眾遺忘的記憶
在事情的餘波上,甯惟軒在這次選舉中性騷擾醜聞被揭發卻勝選後,不但在學生議會中擔任秘書要職,又陸續參與了學生議會31屆、32屆的選舉並當選,在第32屆甚至擔任副議長、代理議長。第32屆議員期間,甯惟軒參與國民黨青年團團長的競選。2021年未當選學生議員後,他轉而成為國民黨全國黨代表候選人。
爆發性騷擾醜聞後卻能在議會中身居顯要,甚至意圖加入國民黨決策中心(青年團團長有中常委席次),一切如船過之水一樣無波無痕。當我詢問現任的國民黨代表時,對方表示自己認識甯惟軒,但對於此事件不熟悉,從我口中才知曉原來是性騷擾爭議。可以看出國民黨似乎並不知情,也未如連署表單所言,對其做出任何處分。在情慾醜聞爆發的隔年,甚至還有選青年團團長資格。
網際世代中訊息騷擾的灰色地帶
從甯惟軒性騷擾爭議中可以看出,台灣女性權益運動並沒有隨著網際網路的發達而與時俱進。我在蒐集相關資料且詢問不同人士時,許多女性理所當然認為女網友不可能報警或提告,因為僅僅是網路上的訊息而已,根本不能算是嚴格意義上的性騷擾。不過女性必須報警,事件才會受理,自己的權益也才能保全。許多人告訴我,受害者未報警,因此這件事對甯惟軒而言只是一個小爭議,連前科都算不上。
因為網路的發達,我們往往認為在現實生活中不能做、不能說之事,在網路世界一切虛擬化。因為訊息可以刪除、收回,一到網路上我們可能就忘記要為自己說過的話負責,因此甯惟軒性騷擾事件才會在一開始時鬧出大風波,而在最後仍可以像沒事一樣的參與各種學校或社會上的政治活動。相比過去的陳為廷風波,除了陳是兩次的累犯(目前沒有更多人爆料,且暫時認為甯惟軒僅這次爭議),不同之處也在於陳為廷是對女性進行襲胸,而甯惟軒是在網路對女網友進行言語騷擾。我們在不了解受害者心理的情況,卻自然的認為甯惟軒只是「年少不懂事」。
言語騷擾、訊息騷擾對受害者的傷害程度不亞於直接對其侵犯,但我們往往覺得說過的話就算了,甚至會以此鼓動,視之為一種談資。台灣一直到2021年初才正視網路性騷擾並做出規範。不過在甯惟軒的事件中,管理方面的無作為才是最具爭議的。東吳校方在得知其性騷擾醜聞時並無做出任何處分,甚至在其當選學生議員後也沒有做出調查或停權的舉動,國民黨亦然。可以看到,明面上的組織並無對其做出懲處,而水面下每一個披著虛假暱稱,在網路上為所欲言的網路使用者,都是加害者。
在這樣的社會風氣下,此事件爆發後,國民黨和東吳大學校方能為此做出什麼?或輕於一份聲明,或重於一份懲處,亦或當作無事發生,一切一如既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