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1/09/1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每認識一個人,就認識一套新的價值觀

人都是主觀的。
  先說我不是馬克信箱的鐵粉,只是對於馬克和妻子結婚三周年寫下的一段話很有感觸。內文提到:馬克信箱最近有一則故事是女生有個對她很好的丈夫,但仍舊喜歡上了工作間遇到的對象,有則留言回應說:
「這故事讓他更對婚姻感到恐懼了,另一半體貼溫柔無不良嗜好,賺錢養家也沒犯錯,卻還是被戴了綠帽。」
馬克說道:
「賺錢回家不亂搞本來就只是低標,關係維繫真正困難的地方在情趣營造。」

  撇開情趣營造不談,單就低標這件事值得探討。
  以前我是個很有自己一套價值觀的人,沒有到道德綁架的地步,但也持守著這套準則在活著就是了。外加我成績沒有太好,只是念了家裡附近的社區高中,對於生活圈的延伸,真的相當有限,所以那樣的狀態並未遭遇多少鐵板或衝擊,頂多朋友一笑置之。直到長大後認識的人變多了(不過是18歲念了大學)才認識到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每認識一個人,都像是在認識一套新的價值觀,由他們過去的故事、經驗拼湊之下,才有了我們現在眼前的他,且因為是不同的個體,所以差異一定存在,有些人能夠原諒伴侶出軌,有些人就是沒辦法;有些人覺得人長大就是要離開家,有些人反倒想留在家鄉。是這樣的認知下,我才慢慢理解到,在一些時刻,別人是能夠做到我做不到的事情,我無法也不能夠去要求對方做到我能做到的事。
  不過我必須說,這種理解很難實踐,人真的都太主觀了,我到現在還是會時不時的問自己一些情境題:如果我身邊的人怎麼怎麼了,我究竟會以什麼方式面對和回應,我能給予客觀的建議和不帶有條件的包容嗎?這問題即便隨著不同的情境,對我來說仍舊好難回答,究竟標準在那裡。

  涉及價值觀的議題,本身就容易吵架,看網路上的各派留言就能知道。好比有的人覺得吃早餐對身體才健康,有些人認為168斷食才是對身體帶來最大益處,不論是哪一方,立論的背後其實都有自己的科學依據或參考文獻,就像每個人都是從自己的原生家庭延伸出去,才慢慢建立起自己的這套價值觀,一時片刻也很難說清,勢必不能單就是與否、對與錯來區分。或許可以嘗試著客觀,但不要誤解成是要海量的容納每一種想法和聲音,要是真去把大家的想法透徹明白,恐怕還沒了解到一半,就忘了自己是誰。
  所以重點在於,當我們在面對這些差異,或是未曾聽聞過的想法舉動,不需要隨便動搖自己,也不用因著一些恐怖故事降低自己的標準,要相信自己的原則是有存在的重要性,清楚知道:這就是我的標準。
  回到例子本身,吃不吃早餐真的是其次,焦點並不在誰的想法較好,讓身體維持健康的飲食習慣,才是這個論點背後的重點及共識。不要因著龐大的資訊量,就不去看見價值觀背後的根基;因為衝突,而忽略是什麼根基穩固對方這樣的想法、觀念,就算跟自己所想的很不一樣,也不要太氣餒,就像是我們如果遇到渣男渣女,真要去探討價值觀什麼的真的太耗精費神了(當然如果有力氣去釐清也非常好)能夠從當中區別出來,確信自己在這件事上注重的是什麼、需要的是什麼,並且在立足點上穩住自己,便能避開因過多爭執而懷疑自己的痛苦、省去忿忿不平而久久無法諒解的時間。 (這邊只是用渣男渣女來做為我們平時生活中,常遇到與自身價值觀大相逕庭,容易讓我們氣到發抖,卻束手無策的例子)
  當然我知道價值觀的衝突沒有吃不吃早餐如此的簡單,更難解的議題包羅萬象,就是因為難解,如果把眼光全放在價值觀的異同,到最後很容易陷在無止盡的爭論,以及不被理解的憤恨中,(我自己就經常陷在這樣的痛苦,常在心中吶喊:為什麼有人會這樣想?!),就是會有人這樣想,這是事實,不能接受有時候就是我家的事,我能夠盡善做的就是理解自己憤怒的原因,問問自己的想法和論點,在不傷風敗俗、影響社會下,堅持住自己的標準再往前走,不去用價值觀綁架他人,也不被他人綁架。

  最近看到一個影片講述道德如何不會成為綁架他人的手段,簡易的說
道德是用來律己,不是律人的
  價值觀也是,價值觀也是用來律己,不是律人的,能不能接受、喜不喜歡這樣、可不可以去做、標準在哪裡,諸於此類的問題多問問自己,自己仔細審視過後的想法才是最重要的。
  人與人之間很多東西本來就只是低標, 只是這社會的價值觀五花八門、眾說紛紜,導致很多基本的事,變成難得可貴的事,不要問基本的事情是什麼,我們捫心自問就好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