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8.別強迫孩子當社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圖示:台北市早療通報轉介中心吉祥物「豆苗人」海報,跟台灣某插畫家的人物很像,這位插畫家曾怕著作權被侵害,狂罵台北市早療通報轉介中心,讓部分早療服務社工覺得工作沒意義,但後來才確認「豆苗人」比這位插畫家的人物還要早出現
(↓欣賞本作品不用付錢,但如能付錢贊助或訂閱,有助支持文創工作者喔↓)
每年不少年輕學生邊準備升學考試,邊上網了解未來想就讀的科系,及畢業後可從事哪些行業,開創美好人生。

但這些年我卻發現到,已有家長認為社工的薪資收入雖低,但比部分行業穩定,且各項社福服務發展,民間及官方社福單位因此需要社工,於是強迫孩子就讀相關科系,希望畢業後當社工。

以我的工作經驗來看,建議家長別強迫孩子當社工,原因很簡單:社工的收入,沒想像那樣穩定。

以現有台灣社福體系來說,民間社福團體如得到官方、民間單位補助,社工每個月都有薪資收入,但如沒補助就會沒工作。

至於在官方單位工作的社工,受限人力編制,大部分是薪資、附加福利有限的約聘雇人員,如官員決定控制人力支出,就會沒工作,所以社工的收入,沒那麼穩定!

若沒熱情卻當社工,是很無趣的。我看到不少社工前輩建議,如要當個好社工,一定要有熱情。因為處遇過程中,得持續投入不少心力,找各種可行方式,才有效保障服務對象的福利權益,尤其大部分社工的接案量不少,沒熱情是不容易做得好。

如孩子沒意願當社工,卻強迫孩子就讀相關科系,畢業後當社工,除沒熱情影響工作表現,就怕因此拿服務對象出氣,造成服務對象權益受損,結果被開除甚至要承擔法律責任,這樣對孩子是好的嗎?

至於被家人強迫就讀社工科系,畢業後當社工的人,其實不用太絕望,可應用所學知識,結合本身有興趣事物找出路。

像是對資訊科技有興趣,可協助優化社福單位網站,方便民眾查社福服務訊息;對外文有興趣可協助翻譯論文,方便其他社工學習;想成為圖文工作者,則以照片、文字作品宣傳社福服務訊息。

我期待社工專業團體,倡導補足人力訴求時,要注意社工人力素質,這樣才能改善社福體系運作,也提升社工專業形象。

※附註:
1.媒體發表版本:
https://ginchang.wordpress.com/2015/06/27/1168/

2.第二段所提,為本人以前擔任實習督導時,遇到的情形,及網友提問<從社工到設計,怎樣能圓夢?>:
http://blog.career.com.tw/managing/Question_content.aspx?fm_id=404

↓看完後,你可這樣提供實質回饋↓
1.到LINE貼圖小舖買「跟著貼圖遊台灣」系列貼圖: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author/2383937/zh-Hant

2.不註冊用綠界網址贊助:
https://payment.ecpay.com.tw/Broadcaster/Donate/61DF5A7679FFF457FEB91E9764B0D6A7

3.有街口支付帳號可刷QR碼,或提供其他實質支持: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50會員
602內容數
圖文工作者,從事社福工作多年並考取社工師證照,也是大眾運輸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張居隱G-i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管從哪個學校畢業,也別放棄學習,現在社會變化快、吸收專業知識管道多,透過像是跨校選課、閱讀書本、上網看課程影片,持續提升專業能力才重要。
有時會有網友,在社工的網路討論區提問:由於個性不喜歡密集跟人接觸,或對如何制定社福政策有興趣,沒意願當第一線直接服務社工,想當間接服務社工,只是看社福單位較缺直接服務社工,不知該怎麼辦? 我想對這些人說:能思考本身特質、興趣很好,但知道「間接服務」是什麼嗎?其實間接服務領域多......
話說如申請補助及標案推動社福服務,通常需在服務結束後,或特定期限前忙處理核銷。 只是台灣不少社福單位規模小,不少社工除要提供服務,還要找時間搞核銷,因此如何有效率處理就很重要,在此分享我的經驗:
話說社工的工作,包括調查統整社福服務資源,只是現有服務種類及訊息多,有時會覺得複雜,要如何有條理整理,服務時才方便連結及轉介?原則很簡單:
現有社工專業服務領域多,各領域評估重點有些不同,因此要統一成相同格式,會增加紀錄份量不易保存,除像戶政系統那樣,建立資料統一存取系統,方便各社福單位上傳、查詢才可行。但可確定整理服務紀錄,要注意幾個原則:
曾有人在社工的網路討論區提到,覺得想當社工很難,除要相關科系畢業、電腦操作能力及工作經驗,還要有駕照甚至會騎車、開車,把社工當超人。 這問題跟訪視有關,依我及其他社工的工作經驗,就來認真討論:
不管從哪個學校畢業,也別放棄學習,現在社會變化快、吸收專業知識管道多,透過像是跨校選課、閱讀書本、上網看課程影片,持續提升專業能力才重要。
有時會有網友,在社工的網路討論區提問:由於個性不喜歡密集跟人接觸,或對如何制定社福政策有興趣,沒意願當第一線直接服務社工,想當間接服務社工,只是看社福單位較缺直接服務社工,不知該怎麼辦? 我想對這些人說:能思考本身特質、興趣很好,但知道「間接服務」是什麼嗎?其實間接服務領域多......
話說如申請補助及標案推動社福服務,通常需在服務結束後,或特定期限前忙處理核銷。 只是台灣不少社福單位規模小,不少社工除要提供服務,還要找時間搞核銷,因此如何有效率處理就很重要,在此分享我的經驗:
話說社工的工作,包括調查統整社福服務資源,只是現有服務種類及訊息多,有時會覺得複雜,要如何有條理整理,服務時才方便連結及轉介?原則很簡單:
現有社工專業服務領域多,各領域評估重點有些不同,因此要統一成相同格式,會增加紀錄份量不易保存,除像戶政系統那樣,建立資料統一存取系統,方便各社福單位上傳、查詢才可行。但可確定整理服務紀錄,要注意幾個原則:
曾有人在社工的網路討論區提到,覺得想當社工很難,除要相關科系畢業、電腦操作能力及工作經驗,還要有駕照甚至會騎車、開車,把社工當超人。 這問題跟訪視有關,依我及其他社工的工作經驗,就來認真討論: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有些人可能認為,擔任「志工」都是有錢或退休的「閒人」,或失業中的「待業者」,對於自己的職涯規劃發展並無實質助益。 事實上,「志工」工作可能比我們的日常工作更有價值!它不僅對社區和需要幫助的人或動物有益,對個人的職涯發展和成長也有顯著的助益。「志工服務」反映出自己價值觀,然後貢獻自己的金錢、時間與能
Thumbnail
藉由這個主題,此篇要來介紹我所認為 能協助引導那些無法適應這個遊戲的專業者 社會工作者也就是 社工!他們以學習專業助人為導向,主要探究個人與社會之間如何互動和運作,從當中去細分為好幾個專業,例如:兒童家庭、長期照護(偏鄉、獨居)、校園輔導教育、醫務社工、社區、身心障礙……都屬於社會工作者的範圍。
Thumbnail
這本書描寫了身心障礙者與社工之間的生命交會,強調社工不只是活菩薩,也有情感,而身心障礙者除了現實層面的資源,也需要情感層面的支持。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讓更多人看到身心障礙者及社工的真實一面,務求大家能更關注制度的完善,提供合理的待遇和適當工作量。
不要傷了社福第一線人的心! 這次兒福聯盟的風波⋯凱凱死亡⋯影響很多社福人員,為什麼呢?因為社福第一線工作人員都是有愛心的,要不然誰要做一個月薪水才3萬多⋯要清大便、換尿布、洗澡、抱人上下床、餵食、溝通住民跟家屬⋯如果你身旁有在社福團體工作的人請給他一個讚跟一個擁抱(如果對方是女生麻煩先詢問,要
Thumbnail
在這種體制下,社工最不需要的是愛心,反而理性、冷酷的人更能生存,最好加上打字快、文字能力強,因為要寫的文件資料越來越多了,沒有一點「紹興師爺刀筆吏」的功夫做不下去。 待收出養的兒童會不會更有保障呢?陳社工才是真的有能力和義務,甚至有熱情去保護兒童的專業工作者,但把她上銬媒體公審30萬交保.....
Thumbnail
我不是社工。我能為當事社工做的,就只有祈禱和寫一點點文字,渴盼社會大眾暫時放下想抓戰犯的嗜血之心,真正把問題聚焦在社會安全網的制度破口上。
Thumbnail
沒有一個社工希望自己的個案出事。沒有一個社工願意孩子在手上出事。我不相信一個社工該受到這樣的對待。不只是社工,任何人都不該受到這樣的對待。
Thumbnail
最近虐嬰案件持續發酵,兒盟董事長在記者會上呼籲社工應該要勇敢面對司法。文章中提到了第一線社工的辛勞和挑戰,質疑高層的支持是否足夠,呼籲高層為第一線社工挺身而出。
Thumbnail
某日校內的「社工會議」,來開會的有市政府的社工、民間團體的社工,分別負責關懷某生及其家庭在醫療的,經濟的,心理的......各式層面。 ❦ 我想到班上其他家庭經濟狀況差不多的孩子,但他們沒有半個社工關照,因為沒有提出需求申請吧? 某日和某家長聯繫,孩子在學校上課偷玩手機被抓到要依校規處分的事
Thumbnail
臺灣面臨著嚴重缺工,各行各業都急著調整條件搶人才。此篇文章闡述了人們對夢幻工作的渴求,以及對於體面工作意義的反思。同時強調了每個工作者都是平衡社會運作的重要角色,無論是仰賴腦力或體力的工作都需要承擔辛苦與困難。文章最終呼籲讀者要懂得感恩,專注、講究,在自律的道路上不斷成長。
Thumbnail
有些人可能認為,擔任「志工」都是有錢或退休的「閒人」,或失業中的「待業者」,對於自己的職涯規劃發展並無實質助益。 事實上,「志工」工作可能比我們的日常工作更有價值!它不僅對社區和需要幫助的人或動物有益,對個人的職涯發展和成長也有顯著的助益。「志工服務」反映出自己價值觀,然後貢獻自己的金錢、時間與能
Thumbnail
藉由這個主題,此篇要來介紹我所認為 能協助引導那些無法適應這個遊戲的專業者 社會工作者也就是 社工!他們以學習專業助人為導向,主要探究個人與社會之間如何互動和運作,從當中去細分為好幾個專業,例如:兒童家庭、長期照護(偏鄉、獨居)、校園輔導教育、醫務社工、社區、身心障礙……都屬於社會工作者的範圍。
Thumbnail
這本書描寫了身心障礙者與社工之間的生命交會,強調社工不只是活菩薩,也有情感,而身心障礙者除了現實層面的資源,也需要情感層面的支持。作者希望透過這本書讓更多人看到身心障礙者及社工的真實一面,務求大家能更關注制度的完善,提供合理的待遇和適當工作量。
不要傷了社福第一線人的心! 這次兒福聯盟的風波⋯凱凱死亡⋯影響很多社福人員,為什麼呢?因為社福第一線工作人員都是有愛心的,要不然誰要做一個月薪水才3萬多⋯要清大便、換尿布、洗澡、抱人上下床、餵食、溝通住民跟家屬⋯如果你身旁有在社福團體工作的人請給他一個讚跟一個擁抱(如果對方是女生麻煩先詢問,要
Thumbnail
在這種體制下,社工最不需要的是愛心,反而理性、冷酷的人更能生存,最好加上打字快、文字能力強,因為要寫的文件資料越來越多了,沒有一點「紹興師爺刀筆吏」的功夫做不下去。 待收出養的兒童會不會更有保障呢?陳社工才是真的有能力和義務,甚至有熱情去保護兒童的專業工作者,但把她上銬媒體公審30萬交保.....
Thumbnail
我不是社工。我能為當事社工做的,就只有祈禱和寫一點點文字,渴盼社會大眾暫時放下想抓戰犯的嗜血之心,真正把問題聚焦在社會安全網的制度破口上。
Thumbnail
沒有一個社工希望自己的個案出事。沒有一個社工願意孩子在手上出事。我不相信一個社工該受到這樣的對待。不只是社工,任何人都不該受到這樣的對待。
Thumbnail
最近虐嬰案件持續發酵,兒盟董事長在記者會上呼籲社工應該要勇敢面對司法。文章中提到了第一線社工的辛勞和挑戰,質疑高層的支持是否足夠,呼籲高層為第一線社工挺身而出。
Thumbnail
某日校內的「社工會議」,來開會的有市政府的社工、民間團體的社工,分別負責關懷某生及其家庭在醫療的,經濟的,心理的......各式層面。 ❦ 我想到班上其他家庭經濟狀況差不多的孩子,但他們沒有半個社工關照,因為沒有提出需求申請吧? 某日和某家長聯繫,孩子在學校上課偷玩手機被抓到要依校規處分的事
Thumbnail
臺灣面臨著嚴重缺工,各行各業都急著調整條件搶人才。此篇文章闡述了人們對夢幻工作的渴求,以及對於體面工作意義的反思。同時強調了每個工作者都是平衡社會運作的重要角色,無論是仰賴腦力或體力的工作都需要承擔辛苦與困難。文章最終呼籲讀者要懂得感恩,專注、講究,在自律的道路上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