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對於某國立大學社工所研究生實踐「情緒勞動」的看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截圖來自ETTODAY新聞雲
媒體報導有某位國立大學社會工作所研究生「在寒假期間化身『XXXX』,提供家教課輔、情感陪伴與社工專業助人等服務,但其主打的『社工價值』,卻在校園和實務工作者圈中引起討論。」看了相關新聞之後,有些看法在這裡分享。
我好奇他的動機到底是什麼,又跟後來的手段有沒有一致。如果只是寒假沒事想賺點生活費,倒也無所謂,但為什麼要打著社工的旗號出來?他不曉得這可能會被專業領域批評。
報導也去採訪了現職社工師的意見,還有專業團體領導人的看法,大致的看法是他的行為會混淆社會對於社工專業定位的態度,讓一般大眾「社工=志工」、「社工就是很有愛心」等看法,繼續強化。此外也扭曲社工的服務內容,一方面把很多不相關的,都變成社工服務,像家教課輔、陪聊天,社工服務可能包括這部份但不是主業,好的社工應該是找資源解決服務對象的需要,不一定什麼都要自己跳下去做。
另一方面也窄化了社工服務的內涵,不只是「情緒勞動」,還包括實際問題的解決、案主處境的改善,有時候服務對象的心理狀態反而其次,很多時候找上社工都是不情願,譬如說家暴加害者、無行為能力的兒童青少年、精神障礙者......等,他們上門情緒狀態恐怕都不好,甚至到結案可能還是沒改善,但這未必是社工要負責處理的,這部份交給心理師或精神科醫師去解決比較妥當。社工看重的是案主問題的解決、狀況的進步,心理狀態只是有沒有改善的一部份指標,而不是全部。
新聞事件當事人提到他這麼做另外一個動機,是社工勞動權益。但他是把自己扔到自由市場機制,有點任由服務對象出價,雖然他自己有釐訂價格,但很多人沒按這個給他錢。那如果把社工的薪資任自由市場機制去訂價,勞動條件會更好還是更淒慘?
社工的服務或許多社會福利服務,是高度價格管制的,沒有什麼自由市場機制,如果開一間餐廳或一間超商,除了消防建管法規,或者賣食物必須符合衛生規定之外,關於空間、人力、設備就任經營者自己做了,只要你放的下,餐廳幾張桌子隨便擺,服務生店員要請幾個無所謂,但是社福機構就不行了,要嚴格遵守各種「機構設置標準」、「人力配置標準」,甚至社工要找什麼人作,還得依法規辦理,必須找社工相關科系,具證照或相關訓練時數者。
當然,管制存在,不表示一定都能按這樣的價格去執行,否則衛福部一規定委託服務、標案的社工薪資調昇,就應該天下太平才對,事實上沒有,回捐、不給加班費、起薪就偏低還是層出不窮。但回到前面所講的,如果新聞事件當事人想為社工權益發聲,那他的作法完全反其道而行?因為他讓市場去訂價,結果並不好,等於沒有達到發聲目的。
從新聞當事人的行為,倒是可以讓我們反思專業體制與勞動條件的關係。在社工師制度以及各種社工專業規範推動時,受到許多學生和基層勞動者的反彈,認為這對社工的服務條件、專業地位、職業聲望,以及社會對這個行業的認識都沒有幫助,只是讓補習班和某些老師有錢賺而已。
可是如果要讓社工勞動條件提昇,就勢必要證明自己「不一樣」,這個行業有存在的價值和必要,否則可替代性如果非常高,為什麼社會要掏錢出來買服務(即使不是直接付費)?證照或服務資格在學經歷上的限制,就是一種市場管制,如果通通不要,打破這種限制,任勞動市場去決定我們的報酬會比較好嗎?
如果證照不可行,甚至有點排他性的服務專業資源都被認為是邪惡的,動輒說是「專業霸權」,那要靠一本《勞動基準法》,就可以提昇勞動條件和專業地位嗎?這是在「情緒勞動」新聞事件之後,更值得我們省思的部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身為一個愛看電影的社工,過去也曾經在部落格寫過一些「長的像影評」的心得文,希望能用社工的觀點,提供一些對於電影不同的角度。當然,有些電影跟社工領域,八百竿子打不著,就純粹是表達自己的感覺、想法而已。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很多轉發的網友可能覺得拜登太冷酷無情,但是他講的卻是對手共和黨的意識型態!自由市場機制,政府不要介入,強調個人責任,這是典型共和黨右翼的核心價值。煤礦場會關閉是因為被其他能源取代,這是市場和科技文明造成的,勞工就自己要「動見觀瞻」,誰叫你不自己去學第二專長?寫程式嫌困難?那去開UBER或送外賣啊!
「回捐」實在是社福界或公益非營利組織獨有的陋習,一般營利企業單位最多欠薪、超時工作、沒有特休、不給加班費......就很可惡了,真沒聽說勞工還自己繳錢給資方「作功德」。 法律上的不完備,勞工又漠視自身權利,都讓回捐難以遏止。要斷絕這個陋習,只能悍衛自己的權益,眼睛睜大,不要去回捐的機構服務....
難怪台灣的社福組織、公益團體、NGO工作者,勞動條件長久以來一直偏低,還會有強迫回捐這種事情,如果整個社會氛圍,一直是覺得國際援助、人群服務、急難救援工作,不應該有好的待遇,拿薪水已經很好了,還希望有什麼表揚或其他服務,就太超過了,也無怪乎經營組織的人,會想剝削基層工作者嘛!因為整個社會都是這樣想的
過去只要發生重大天災、經濟蕭條、選舉年,就可以看到很多機構在媒體說:「因為天災募款/經濟不景氣/選舉,所以捐款比去年少三成」,但是,就算現在這種非常時期,也別再用這種句型去跟媒體哭窮了,以為這樣就可以募到錢,因為這麼做可能不但無效,還會得不償失。
確實台灣有大量「非營利組織」遭到困難,但要如何協助,值得審慎評估,而非灑錢式的補貼,如此可能導致不必要的弊端和浪費。 非營利組織紓困,最大的問題還在於有多「困」要「紓」?「非營利組織」顧名思義,就不是以賺錢、盈餘為目的,所以帳面虧損或無盈餘是常有的事,如何確定這是常態現象,還是由於疫情導致?
就我個人立場,絕對支持性別平權和同志權益,也認為同性戀者有婚姻的權利。但我們能因為有的公益團體的立場太保守、似乎不合時宜,就不准許他們申請政府社會福利經費嗎?
很多轉發的網友可能覺得拜登太冷酷無情,但是他講的卻是對手共和黨的意識型態!自由市場機制,政府不要介入,強調個人責任,這是典型共和黨右翼的核心價值。煤礦場會關閉是因為被其他能源取代,這是市場和科技文明造成的,勞工就自己要「動見觀瞻」,誰叫你不自己去學第二專長?寫程式嫌困難?那去開UBER或送外賣啊!
「回捐」實在是社福界或公益非營利組織獨有的陋習,一般營利企業單位最多欠薪、超時工作、沒有特休、不給加班費......就很可惡了,真沒聽說勞工還自己繳錢給資方「作功德」。 法律上的不完備,勞工又漠視自身權利,都讓回捐難以遏止。要斷絕這個陋習,只能悍衛自己的權益,眼睛睜大,不要去回捐的機構服務....
難怪台灣的社福組織、公益團體、NGO工作者,勞動條件長久以來一直偏低,還會有強迫回捐這種事情,如果整個社會氛圍,一直是覺得國際援助、人群服務、急難救援工作,不應該有好的待遇,拿薪水已經很好了,還希望有什麼表揚或其他服務,就太超過了,也無怪乎經營組織的人,會想剝削基層工作者嘛!因為整個社會都是這樣想的
過去只要發生重大天災、經濟蕭條、選舉年,就可以看到很多機構在媒體說:「因為天災募款/經濟不景氣/選舉,所以捐款比去年少三成」,但是,就算現在這種非常時期,也別再用這種句型去跟媒體哭窮了,以為這樣就可以募到錢,因為這麼做可能不但無效,還會得不償失。
確實台灣有大量「非營利組織」遭到困難,但要如何協助,值得審慎評估,而非灑錢式的補貼,如此可能導致不必要的弊端和浪費。 非營利組織紓困,最大的問題還在於有多「困」要「紓」?「非營利組織」顧名思義,就不是以賺錢、盈餘為目的,所以帳面虧損或無盈餘是常有的事,如何確定這是常態現象,還是由於疫情導致?
就我個人立場,絕對支持性別平權和同志權益,也認為同性戀者有婚姻的權利。但我們能因為有的公益團體的立場太保守、似乎不合時宜,就不准許他們申請政府社會福利經費嗎?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當然最好是在一開盤買入後,過不久就賣出,這是預設的劇本。但事情往往不會這麼順利,因為大家都想這樣做。比較有可能的做法,是選擇漲勢強勁的個股,因為主力無論如何都要買,會分幾段上漲,這樣比較有機會上車。其實想賣賣不掉是最磨人的,耗費時間與精力,所以回過頭來說,馬上停損才是最
自從114/3/7有見到整體的陳述,從星兒的思維矯正,星爸媽能協助,就只有兩個正三角形的巧拼,拼出正方形。 而星爸媽的引導,很重要。 免不了彼此爭論,最好的方式,就是協助星兒理解「整體陳述」的優勢 基本上,就我單方面來說,能見到整體,是好事。 更別說,其他星兒。 而在星爸媽部分,就要進行陳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月光認為這樣的心態值得自己學習。而且這樣的心態,似乎融入了心想事成法則,要懷抱著感恩之心,能夠獲利是好,不能獲利也能學到經驗值,這也是好。能抱持著這樣的心態去交易,就不會因為產生虧損,而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失敗者,沒有任何交易的才能。在選好標的之後,遇到開盤就跳空上漲超過5
Thumbnail
最近看到了一篇散文,作者出席一個老年人活動。其中有一個人要使用助行器,作為身體健全的人,他有感而發地寫出會不會害怕和殘疾的朋友在一起。關於這個想法,令我想寫以前和我相處的人因為我突然要使用輪椅,人們對待我的反應,和我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要進行當沖交易,首要工作就是進行選股,縱使到正式開盤時,所選擇的標的都派不上用場,那也只是不交易而已,這也可以說是一種成功的停損。因為選錯標的,會讓自己的操作難度增加。想想看,一次只能盯著一檔個股,如果選錯了,可能就會錯失觀察其他他檔個股的機會。只要選到還不錯的個股,當沖交易就有點像是
Thumbnail
有些人可能認為,擔任「志工」都是有錢或退休的「閒人」,或失業中的「待業者」,對於自己的職涯規劃發展並無實質助益。 事實上,「志工」工作可能比我們的日常工作更有價值!它不僅對社區和需要幫助的人或動物有益,對個人的職涯發展和成長也有顯著的助益。「志工服務」反映出自己價值觀,然後貢獻自己的金錢、時間與能
Thumbnail
藉由這個主題,此篇要來介紹我所認為 能協助引導那些無法適應這個遊戲的專業者 社會工作者也就是 社工!他們以學習專業助人為導向,主要探究個人與社會之間如何互動和運作,從當中去細分為好幾個專業,例如:兒童家庭、長期照護(偏鄉、獨居)、校園輔導教育、醫務社工、社區、身心障礙……都屬於社會工作者的範圍。
Thumbnail
虐嬰案中,社工被上銬的情況有四點不合理: 一、司法機關偏見對待社工專業,以非社工角度檢視訪視報告;二、兒盟推卸責任,要求小社工面對司法;三、國家銬上的不是被告,而是全國社工的理想;四、媒體垃圾報導,帶風向意味濃厚。
Thumbnail
收出養意指18歲以下兒童或青少年因原生家庭重大變故失去經濟或教養能力,需要原生家庭放棄監護權與親權,尋覓新家庭的社會福利服務。最近保母虐死安置童新聞沸沸揚揚,我不是社工,但盼透過這篇文章,分享現行收出養制度中的一些故事和身為社福工作者看見的角度。
Thumbnail
文章討論社工師在兒虐案中的角色和責任,並提出社工訪視的風險分級和對應策略。強調保母應該負最大責任,政府不應將情緒引導到個人身上。同時呼籲保母情緒評估和社工訪視的風險分級。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當然最好是在一開盤買入後,過不久就賣出,這是預設的劇本。但事情往往不會這麼順利,因為大家都想這樣做。比較有可能的做法,是選擇漲勢強勁的個股,因為主力無論如何都要買,會分幾段上漲,這樣比較有機會上車。其實想賣賣不掉是最磨人的,耗費時間與精力,所以回過頭來說,馬上停損才是最
自從114/3/7有見到整體的陳述,從星兒的思維矯正,星爸媽能協助,就只有兩個正三角形的巧拼,拼出正方形。 而星爸媽的引導,很重要。 免不了彼此爭論,最好的方式,就是協助星兒理解「整體陳述」的優勢 基本上,就我單方面來說,能見到整體,是好事。 更別說,其他星兒。 而在星爸媽部分,就要進行陳
Thumbnail
  接續上一篇文章,月光認為這樣的心態值得自己學習。而且這樣的心態,似乎融入了心想事成法則,要懷抱著感恩之心,能夠獲利是好,不能獲利也能學到經驗值,這也是好。能抱持著這樣的心態去交易,就不會因為產生虧損,而認為自己就是一個失敗者,沒有任何交易的才能。在選好標的之後,遇到開盤就跳空上漲超過5
Thumbnail
最近看到了一篇散文,作者出席一個老年人活動。其中有一個人要使用助行器,作為身體健全的人,他有感而發地寫出會不會害怕和殘疾的朋友在一起。關於這個想法,令我想寫以前和我相處的人因為我突然要使用輪椅,人們對待我的反應,和我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要進行當沖交易,首要工作就是進行選股,縱使到正式開盤時,所選擇的標的都派不上用場,那也只是不交易而已,這也可以說是一種成功的停損。因為選錯標的,會讓自己的操作難度增加。想想看,一次只能盯著一檔個股,如果選錯了,可能就會錯失觀察其他他檔個股的機會。只要選到還不錯的個股,當沖交易就有點像是
Thumbnail
有些人可能認為,擔任「志工」都是有錢或退休的「閒人」,或失業中的「待業者」,對於自己的職涯規劃發展並無實質助益。 事實上,「志工」工作可能比我們的日常工作更有價值!它不僅對社區和需要幫助的人或動物有益,對個人的職涯發展和成長也有顯著的助益。「志工服務」反映出自己價值觀,然後貢獻自己的金錢、時間與能
Thumbnail
藉由這個主題,此篇要來介紹我所認為 能協助引導那些無法適應這個遊戲的專業者 社會工作者也就是 社工!他們以學習專業助人為導向,主要探究個人與社會之間如何互動和運作,從當中去細分為好幾個專業,例如:兒童家庭、長期照護(偏鄉、獨居)、校園輔導教育、醫務社工、社區、身心障礙……都屬於社會工作者的範圍。
Thumbnail
虐嬰案中,社工被上銬的情況有四點不合理: 一、司法機關偏見對待社工專業,以非社工角度檢視訪視報告;二、兒盟推卸責任,要求小社工面對司法;三、國家銬上的不是被告,而是全國社工的理想;四、媒體垃圾報導,帶風向意味濃厚。
Thumbnail
收出養意指18歲以下兒童或青少年因原生家庭重大變故失去經濟或教養能力,需要原生家庭放棄監護權與親權,尋覓新家庭的社會福利服務。最近保母虐死安置童新聞沸沸揚揚,我不是社工,但盼透過這篇文章,分享現行收出養制度中的一些故事和身為社福工作者看見的角度。
Thumbnail
文章討論社工師在兒虐案中的角色和責任,並提出社工訪視的風險分級和對應策略。強調保母應該負最大責任,政府不應將情緒引導到個人身上。同時呼籲保母情緒評估和社工訪視的風險分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