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工作或論述,目標不外乎是促進公民間的彼此理解,期待創造共善的可能。但與此同時,也有這樣一群人,表面上是在討論政治,但他們的首要目標是創造流量、掌握權勢,並藉此滿足自我的價值感。
在我看來,把不同觀點的民眾稱之為「畜」的民眾黨立委高虹安,或是那位質疑她學歷的「美國大學教授」翁達瑞,都同樣屬於後者。要分辨兩者不難,只要看他們如何面對那些「無法說服的人」。
與自稱「事件發生的第一天就想致歉」的黃暐瀚不同,身為不分區立委的高虹安否認「綠畜」是失言,反而理直氣壯地用「民意代表就是跟民眾站在一起」來替自己辯解,但這樣的解釋,無疑是誤解了民主政治的意義。
民主勝過獨裁之處,在於它較容易讓政權和平過渡,避免改朝換代的戰火使國家建設一夕重來。但民主並不保證和平與發展,近代的拉丁美洲與非洲許多國家,包含最近的緬甸都是反例。當人民放棄溝通、失去信任,對國家不再擁有共同願景時,那民主不過是政黨、軍方、財團或地方勢力透過數人頭來展現權力的方式,即使沒有實質政變,這種互相猜疑的社會也不可能持續進步。
高虹安說,罵人為畜是她對抗泛綠網路一言堂的方式,但她挺身而出的原因是什麼?如果是為了創造共善,那即使不放下身段溝通,至少也不該言語攻擊來加深彼此的隔閡;如果高委員真的在意政治討論的環境,怎麼可能還唱這種低級的歌詞來破壞原已薄弱的溝通基礎?顯然,高委員真正在乎的不是群眾傷害了政治環境,而是傷害了她營造的自我價值感。
面對這樣失格的舉動,自稱「美國大學教授」翁達瑞想到的,卻是質疑她的學歷。
第一次認識翁達瑞,是因為他「建議」陳柏惟不要堅持全程台語質詢,認為這除了降低溝通效率,還傷害了台語的優美。這篇評論引來許多台文使用者的不滿留言,而看不懂台文的翁教授,則選擇用亂碼來回應他口中「優美的台語」,並強調這些亂碼就是他的書寫台文方式。如果翁教授真的在乎溝通效率或台語續存,斷不能做出這種一次傷害兩者的舉動。
再見到翁教授的文章,是他為了攻擊支持藻礁保育的陳昭倫老師,把國際知名的Scientific Reports説成收錢辦事的掠奪性期刊,還稱刊登論文的中研院研究員陳昭倫是「不老實的學者」,非但引來學界譁然,這種抹黑與人格羞辱更使雙方對立越演越烈,模糊了政策焦點。如果翁教授真的在乎能源與環保議題,至少也該維持最基本的謹慎與查證,絕不是做出這種朱學恒等級的烏龍爆料。
然後便是這次,面對在政治上充滿道德缺陷的高虹安,翁教授卻彷彿彭文正上身似的去質疑她的學歷,究竟學歷跟這次的事件有什麼關係?
當看到他在檢討高虹安的文章中,不合時宜地強調「我的博士來自前五十的名校,跳槽任教的學校也包括前五十的名校」,我才終於明白,翁達瑞真正在意的,從來不是溝通、文化、能源、環境或任何政治上的共善,他只想強調他比陳柏惟更懂台語及溝通,比陳昭倫更懂學術研究及倫理,比高虹安的學歷更漂亮、更配得上學霸稱號。
看到許多臉友轉翁達瑞的文章還是感到憂心,因為他無論在動機或是指控的真實性上,都跟高虹安沒有兩樣。他們在學校成為好學生,在網路上成為網紅,更多是因為他們擁有搏得眼球的渴望,他們是透過群眾目光而非公共事務來證明自己,所以高虹安覺得跟民眾站在一起罵人也沒關係,翁達瑞的學歷指控再次被踢爆時,想到依然只有刪留言來留住粉絲。
陳定南先生曾說:「如果討人喜歡與受人尊敬無法兩全,我寧願受人尊敬。」在受人尊敬之前,必然要經過一連串的考驗。唯有在最嚴厲的批評、指教甚至謾罵中,我們才能看清,誰在努力為這個國家尋求最佳共識,而誰,只是想討人喜歡,只是想從他人的認可中證明自己是人中龍鳳,根本不在意社會朝哪裡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