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藍學者該羨慕泛綠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2006/07/22

本版為原文,報載版編者略有刪減,刪減處以下線顯示。

張登及(政大國際事務學院博士,英國雪菲爾大學政治系博士候選人)

 

中國時報 2006/7/22


呼籲總統慎重思考卸職的「七一五連署」發表以來,雖然還沒有產生足以達成其訴求的壓力,但是引起執政黨內的巨大震撼,卻是不容否認的。相比之下,在野黨曾經列舉十大理由,發動泛藍支持者上街,在國會取得過半議員提案罷免,一些被認為近藍的學者數百人也曾連署批判總統,可謂聲勢浩大。但是今天回顧起來,卻像是船過水無痕。無怪乎近藍營的人士,頗有「人微言輕」之嘆,言談間對「泛綠」的學界同儕,很有羨妒的情緒,似乎認為我們的社會是以人廢言、雙重標準。這種台灣知識界的分野和正當性分殊化現象,非常值得深入檢討。

 

從人們熟悉的表象出發,「七一五」確實顯示,明確標舉「親綠」才能佔據論述正當性的制高點。儘管「七一五」連署者們和稍早的另幾批學者連署的文件,都以「公民社會」的位置自居,但是標舉(或默認)「親綠」似乎更為容易通過這種檢查,從而跨過淡藍與淡綠的界線。相反地,左遮右掩卻被目為「親藍」,無論是美式自由派、民主中華派、商務現狀派還是其他,卻缺乏這種跨界的正當性。

 

上述看似正當性分配不公,發言立足點不平等的現象,據說是來自於一個眾所周知的理由,羨慕者們似乎應有自知之明:包括「七一五」多數發起者在內的泛綠知識界,對台灣的民主發展已有不朽功勳,彪炳於台灣史冊。這鐵板釘釘的事實,是歷史經驗、生涯記錄不同的其他知識界同行,難以匹敵的。「終結少數專政、奠定本土民主」,無論如何都是近代西方民主理論與政治現代化經驗所肯定的,在本體論和認識論上似乎都佔據著更為優越的位置。與其心生「羨妒」私情,似乎不如對自己在台灣經歷民主化的幾個關鍵時刻,站在哪裡,先做出檢討反省。就像今日在野黨應該先清償黨產等等歷史債務,以後能贏得平等的發言地位。

 

何況「七一五」志士的勇氣確實是令人尊敬,更是因為同志的刀劍往往比敵人的更為鋒利。一切自居或默認「親藍」的知識界人士還應該反省,自己是否與執政黨領導人一樣,食指總是比劃敵人,總是寬以待己。是否也感染了自恨的悲情和嫉妒,卻沒有發展理性批判的能力。

 

然而,上面講的正當發言地位不平等現象,其存在雖然有其歷史上的合理性,但若任令其發展,卻絕對沒有正當性。顯而易見的是,這種台灣知識界的正當性分配不對等,本身就削弱了「七一五」訴求的公民社會和理性說服的契機。就算未來執政高層真的因為「七一五」而有大洗牌,知識界與公民社會的分裂也將一如往昔,民主與認同相糾纏的的危機引信依然沒有被卸除。

 

猶有甚者,正當發言地位被信任為特定歷史經驗人群的專利,本身也是一種民主與認同相糾纏所導致的病態,這種病態會使被排除者自疚、羨慕,也隨時可能反過來吞噬反省不足的自居正當者。一個很明顯的例子是「七一五」的部分發起人,遭到外界認為同一陣營的其他人士的攻訐,其批判方式又是正當發言地位的專斷窄化,頗為類似共黨鼓勵「鳴放」之後發生的「整風審幹」和「出身論」、「血統論」清洗。若「七一五」志士能克竟全功則已,否則筆者不能不擔心,「七一五」擦亮了某種道德獨佔,為人作嫁後,「野百合花」卻橫遭冷眼與清理。

 

最後,筆者長期認為,台灣民主化的問題確實是出於較為抽象的普遍「自由」,和較為具體的社群「認同」的緊張糾纏。這種情況在世界史上雖然很多案例,卻不能單憑立足於西方發達國家的比較政治模型去治理,而更多地與多重殖民之後的經驗殘留有關。

 

這些沈重而具有相對性的生存經驗和歷史記憶,往往使得樸素的民主論述被朝不同方向強調,例如凸顯社群共同體或多元自由。但交錯矛盾的經驗和認識,導致無止境的立場還原和質疑,於是樸素良善的民主辯論卻陷入諸神對抗的無間地獄:相互剝奪、否定不同群體的發言立場甚至存在的正當性。於是,喧囂與嫉妒之外,更恐怖的是噤聲和疏離。要粉碎無間地獄「走投無路」的困境,藍綠各界恐怕還是需要更多耐心的相互傾聽,而不只是勇敢的旗幟鮮明。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張登及的沙龍
26會員
101內容數
版主服務於臺大政治學系,偏見是喜歡從歷史與結構兩個角度出發,去探索國際關係、兩岸關係與地緣政治條件下,人的處境。
張登及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4/28
2025/4/10 不同派別仍希望誘導這位帝王式的總統,實行他們各自心目中的美國大戰略。他們「逢君之惡」,表面上是協助總統實現關稅,實際上是在誘導川普提升「偉大」的境界。把川普的貿易戰,引向對華先發制人的霸權護持鬥爭,不是擦槍走火,反而是利用中、美兩個領袖的強人性格,實現高風險、高價值的戰略目標。
Thumbnail
2025/04/28
2025/4/10 不同派別仍希望誘導這位帝王式的總統,實行他們各自心目中的美國大戰略。他們「逢君之惡」,表面上是協助總統實現關稅,實際上是在誘導川普提升「偉大」的境界。把川普的貿易戰,引向對華先發制人的霸權護持鬥爭,不是擦槍走火,反而是利用中、美兩個領袖的強人性格,實現高風險、高價值的戰略目標。
Thumbnail
2025/04/05
2025/3/13 「黑暗啟蒙」如果實現,無疑將完全摧毀自由主義的內外秩序,催生出一種「後啟蒙」的黑暗秩序。而川普與萬斯則是這個高科技宰制過程的「加速者」。這些過去蟄伏在邊緣的想法像是陰謀論而被忽視,但它們有思想、有武器,且現在已登堂入室。從美國內生之「反動」的革命...
Thumbnail
2025/04/05
2025/3/13 「黑暗啟蒙」如果實現,無疑將完全摧毀自由主義的內外秩序,催生出一種「後啟蒙」的黑暗秩序。而川普與萬斯則是這個高科技宰制過程的「加速者」。這些過去蟄伏在邊緣的想法像是陰謀論而被忽視,但它們有思想、有武器,且現在已登堂入室。從美國內生之「反動」的革命...
Thumbnail
2025/03/20
2025/3/10 歷史的現實是,那個世界依靠的是美國擁有「一手好牌」,不用管其他玩家。好景不常,川普不得不對「牌」斤斤計較。與其他世界領袖的差別,只在於他把「牌」在外交史與機密檔案的邏輯,公開在全球的鏡頭前...
Thumbnail
2025/03/20
2025/3/10 歷史的現實是,那個世界依靠的是美國擁有「一手好牌」,不用管其他玩家。好景不常,川普不得不對「牌」斤斤計較。與其他世界領袖的差別,只在於他把「牌」在外交史與機密檔案的邏輯,公開在全球的鏡頭前...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2024年5月31日,台灣大學政治學系舉辦石之瑜教授的新書討論會,活動由台灣大學政治學系系主任黃旻華教授開場、中山大學政治所榮譽退休教授廖達琪主持,並與政治學者施正鋒、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兼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蕭高彥、《風傳媒》總主筆夏珍、台灣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曾國祥進行對談。
Thumbnail
最近台灣國會裡的藍白拖垮台灣亂象真的很讓人覺得噁心,連小學生開班會都知道要遵守開會程序,而這群國家立法代表人卻如此這般藐視國會,當人民自主性抗議那群不尊重民主的藍白立委行為時,他們竟然還摸黑造謠說執政黨的動員,更說這樣的民眾自主活動裡有跟黑道掛鉤,這些都是藍白拖自己會做得出來的事情吧
Thumbnail
最近台灣國會裡的藍白拖垮台灣亂象真的很讓人覺得噁心,連小學生開班會都知道要遵守開會程序,而這群國家立法代表人卻如此這般藐視國會,當人民自主性抗議那群不尊重民主的藍白立委行為時,他們竟然還摸黑造謠說執政黨的動員,更說這樣的民眾自主活動裡有跟黑道掛鉤,這些都是藍白拖自己會做得出來的事情吧
Thumbnail
禮拜一參加就總統職大典回來,感謝蔡政府開始重視山岳之餘,大力批判她在任時腐敗到極致、大開民主倒車的交通與原住民傳統領域政策,就被無腦的綠色支持者罵我藍白。於是禮拜一我被綠的變成藍白帆布。昨晚我嚴厲批判國六東延花蓮惡法,以及沈默的民眾黨,結果又被小草抹成綠色。 台灣政治的無腦二分法,真是叫人作嘔與無奈
Thumbnail
禮拜一參加就總統職大典回來,感謝蔡政府開始重視山岳之餘,大力批判她在任時腐敗到極致、大開民主倒車的交通與原住民傳統領域政策,就被無腦的綠色支持者罵我藍白。於是禮拜一我被綠的變成藍白帆布。昨晚我嚴厲批判國六東延花蓮惡法,以及沈默的民眾黨,結果又被小草抹成綠色。 台灣政治的無腦二分法,真是叫人作嘔與無奈
Thumbnail
看到林飛帆的勵志故事誰不心動?雙標又如何?😃 說穿了只是不想被監督而已!
Thumbnail
看到林飛帆的勵志故事誰不心動?雙標又如何?😃 說穿了只是不想被監督而已!
Thumbnail
賴清德改方針是沒什麼問題!​問題在於同樣的邏輯為何不一的人做就是舔共?​
Thumbnail
賴清德改方針是沒什麼問題!​問題在於同樣的邏輯為何不一的人做就是舔共?​
Thumbnail
2006/09/11 大雨對百萬人反貪腐運動(以下簡稱九九運動)的熱度造成不小挫折。總統在外地視察同時使北台灣群眾難以聚焦,又鼓舞了其支持者大本營的熱情。「九九運動」似乎將一如「七一五聲明」般,除非另有戲劇性事件,恐難達到策劃者期待的效果。筆者認為,台灣民主化的昇華因此又將痛失一大契機,令人惋惜。
Thumbnail
2006/09/11 大雨對百萬人反貪腐運動(以下簡稱九九運動)的熱度造成不小挫折。總統在外地視察同時使北台灣群眾難以聚焦,又鼓舞了其支持者大本營的熱情。「九九運動」似乎將一如「七一五聲明」般,除非另有戲劇性事件,恐難達到策劃者期待的效果。筆者認為,台灣民主化的昇華因此又將痛失一大契機,令人惋惜。
Thumbnail
2006/07/22 在野黨曾經列舉十大理由,發動泛藍支持者上街,可謂聲勢浩大。但是今天回顧起來,卻像是船過水無痕。無怪乎近藍營的人士,頗有「人微言輕」之嘆,言談間對「泛綠」的學界同儕,很有羨妒的情緒,似乎認為我們的社會是以人廢言、雙重標準。這種台灣知識界的分野和正當性分殊化現象,非常值得深入檢討。
Thumbnail
2006/07/22 在野黨曾經列舉十大理由,發動泛藍支持者上街,可謂聲勢浩大。但是今天回顧起來,卻像是船過水無痕。無怪乎近藍營的人士,頗有「人微言輕」之嘆,言談間對「泛綠」的學界同儕,很有羨妒的情緒,似乎認為我們的社會是以人廢言、雙重標準。這種台灣知識界的分野和正當性分殊化現象,非常值得深入檢討。
Thumbnail
2006/06/15 既然信息與選項都相當豐沛,時間又不緊迫,北京何必單向押寶,為了一時的痛快,排除後扁時期任何兩岸可能和緩的機會?目前藍綠對決山雨欲來,卻不妨礙中共與我政府達成新的包機增班節日化協議,無懼於為政院加分,彈性可見一斑。北京若真有此種盤算,忙於攻防的朝野各方,豈能不關注深思?
Thumbnail
2006/06/15 既然信息與選項都相當豐沛,時間又不緊迫,北京何必單向押寶,為了一時的痛快,排除後扁時期任何兩岸可能和緩的機會?目前藍綠對決山雨欲來,卻不妨礙中共與我政府達成新的包機增班節日化協議,無懼於為政院加分,彈性可見一斑。北京若真有此種盤算,忙於攻防的朝野各方,豈能不關注深思?
Thumbnail
2005/11/27 參與優存給付等案的論戰各方,應該對理性掌握正義的能力保持謙虛,拒絕目的合理化手段的誘惑,從而嚴肅面對政策論述的責任。否則轉型不成,正義也為稀巴爛泥所吞沒,社會割裂成為對立的兩種正義,裁判台灣前途的,只剩下諸神的對抗而已。
Thumbnail
2005/11/27 參與優存給付等案的論戰各方,應該對理性掌握正義的能力保持謙虛,拒絕目的合理化手段的誘惑,從而嚴肅面對政策論述的責任。否則轉型不成,正義也為稀巴爛泥所吞沒,社會割裂成為對立的兩種正義,裁判台灣前途的,只剩下諸神的對抗而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