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4/09/2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新聞短評] [FT] 健身器材新創 Peloton 推出的貸款讓華爾街趨之若鶩

[News Commentary] Financial Times article-Peloton bike loans peddled to eager Wall Street buyers

© FT montage; Dreamstime
© FT montage; Dreamstime
今天在 Financial Times 金融時報讀到一篇有趣的文章,結合最近很紅的 Fintech 概念 BNPL (Buy Now, Pay Later),還有因為疫情爆紅的健身器材新創 Peloton,在此分享簡短心得。

原文
Peloton 日前和美國 Fintech 新創公司 Affirm 合作,提供 BNPL 服務給客戶,讓客戶可以無息分期購買 Peloton 高額的健身器材,如跑步機、跑步鞋、啞鈴等;而 Affirm 再將這些貸款的債權「證券化」後,賣給華爾街的金融大佬們。

短評
聽到 「證券化」你會想到什麼? 你對「BNPL」的前景又是怎麼想的呢?
第一次聽到 BNPL (先買後付) 這個詞是在一個英國的 Podcast 節目 11: FS,當時覺得是個很好的概念:消費者可以針對小額商品無息分期貸款,而且因為貸款出資方是 BNPL 平台業者,所以消費者不用擔心影響聯徵中心的信用紀錄;而 BNPL 平台業者其實通常會跟商家收取一筆「介紹費」,所以從財務角度來看其實算一筆好生意。
但若是 BNPL 平台業者開始將這些小額債權「證券化」可又是另一個故事了,還記得 2008 年的次貸風暴嗎?
Affirm 左手跟 Peleton 等商家收取介紹抽成,右手將這些債券打包賣給華爾街的投銀們降低風險,真是很聰明的作法。難怪科技巨頭如 Amazon (Affirm 目前已被 Amazon 收購)、 Paypal (Paypal 剛買了日本的 Paidy) 也都想分一杯羹。
目前個人透過 BNPL 方式取得的分期貸款大多數監管機關是無法掌握的,所以當這個餅持續加大,而債務的違約率無法控管在一定水位的話 (另一個 BNPL 業者 Karma 的報告指出目前旗下貸款遲繳率約為 1/3),對整體金融環境的風險似乎添加許多不確定的因子。
總體而言,我還是樂觀看待各種 Fintech 金融科技新創,希望這些新點子都可以慢慢成長茁壯。BNPL 的發明有其好處:平台業者風險低—貸款金額低消費者違約的機率小),不大有設計倫理的瑕疵—商家會負擔 1.5%~6% 不等的介紹費 (這點在上了 Google 的 UX Design 課程後開始會注意)。有這麼多業者前仆後繼的加入,希望是讓消費者有更好的付款選擇,財務上更靈活,而不要變成另一個 2008!
希望你喜歡我的第一篇新聞短評,如果你也對 Fintech 有興趣,或對這篇新聞有什麼想法,歡迎在底下留言跟我分享。我的其他各式心得會放在這裡
另外,如果你是 Liker 一員也別忘了在下面幫我按讚 5 下!在這裡免費註冊成為 Liker,加入後可以隨時支持喜歡的創作者,多多益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