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告別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我有個朋友主張人死後的葬禮要簡單,若要有一個告別親朋好友的方式,倒是可以舉辦生前告別式,他認為人生最重要的儀式就是婚禮和喪禮了,因此自己都不能缺席。儀式的作用通常是讓自己與周遭人深刻體會身份轉換的時刻,不管是成年禮、畢業典禮、婚禮或喪禮,大都是過此刻就進入不同階段的宣示,而婚禮與喪禮之所以特別,主要目的是要慎動地告知所有與自己相關的親朋好友。
而且也因為自己是主角,所以通常我們在婚禮進行時的所有大小細節,都會自己安排與全程參與,但是為什麼同樣自己是主角的喪禮,卻完全避而不談,儀式進行的細節也完全不參與呢?
有這樣想法的人似乎愈來愈多,身邊不時就聽到某某人即將舉行生前告別式的傳言,或許也不見得要採取什麼特定的程序,而是在重症末期,身體還行時,就邀請親朋好友齊聚一堂,好好地跟大家敘敘舊,將心願好好交代,該道謝、道歉的、好好地說,也把自己收藏的物品,轉送給適當的人,生前給的叫禮物,死後才給的叫遺物,我想人人都喜歡收到禮物而非遺物。
在生前告別式親自聽到別人對你的讚美與懷念,同時也可以親自給予自己關心的人一些最後的祝福,這是很溫暖,可以產生力量的道別方式。
在這麼一場最後的聚會結束後,就隱遁起來,病重的容貌也不必再費心裝扮,除了至親好友就不再見客了,至於將來真正的告別式,就不需要張揚,甚至連親朋好友都不必通知。
時代改變,許多的傳統習俗也在變化中,像原本很重視喪禮的日本,近年也開始流行「直葬」與「零葬」。所謂直葬,就是不再守靈,也沒有告別式,死亡後就直接將遺體從醫院或家裡送火葬場,據統計,在東京都裡,直葬的比例已超過三成。
至於「零葬」的意思是除了不舉行葬禮外,也不留骨灰,不需墓地或塔位,一切歸零,這也類似台灣目前正在推動的環保自然葬。
其實台灣2002年殯葬改革的修法外,背後是來自於聖嚴法師的大力推動。師父自己也在生前交代「不發訃聞、不傳供、不築墓、不建塔、不立碑、不豎像、勿撿舍利子。」也要求弟子勿編印紀念冊或整理他的言論出版。2009年2月過逝後,他的骨灰火化後撒於墓園回歸大地,他打破傳統的風水迷思,而且不允許任何形式的個人崇拜,一代高僧的風範令人景仰,也帶起台灣環保自然葬的風氣。他的眾多弟子也都能體察他生前提倡的「提升人的品質,建設人間淨土」,的確,人間若要有淨土,我們死後就不要與活著的眾生爭地,不要讓因自己而蓋的墳墓,長久佔據了可供萬物生命棲息成長的空間,因此,死後骨灰回歸大地,讓生命循環,才是慈悲的展現。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當今這個世代,影響孩子閱讀時間與專注學習的元凶,大概就是從手機到網路這些不斷閃動,吸引孩子著迷的虛擬世界了,而最破壞家庭親密感與心靈交流機會的,也都是居家空間裡,無所不在的3C產品。  很多大人雖然是每天按時回家陪孩子,可是仔細一分析,即使大家同處一個屋頂下,但是大家都各做各的事,上網的、看手機
搬到山上這二十年來,星期假日愈來愈少出門了,除非一定得參加的活動或拒絕不了的邀約,否則我寧可留在家裡渡假,因為待在家裡比出門舒服,而且好玩。  住在都市的人,放假通常是到郊外走走,而我本來就住在山裡頭,不用出門舟車勞頓接近大自然,況且我喜歡的休閒娛樂,不管是看書、看電影,在家更方便,因為老早就把家裡
病毒算不算是一種生物,這個簡單的問題卻難倒了一堆專家,因為它不符合生命最基本的定義:能夠成長、消化代謝、繁殖以及獨立生存,不過病毒可以比喻成依生命原理來運作的機器,它們會寄生,而且行為也像有生命般會攻擊、躲避、而且複製自己,也就是儘量讓自己的基因愈來愈多,而且永遠存在。  它的結構簡單到諾貝爾獎得主
 因為喜歡閱讀,小時候的志願是開書店,及至中學,發現書店的工作人員忙著進書退書收錢管帳等瑣事,根本沒空看書,這時候縣市圖書館逐漸多了起來,轉而認為在圖書館工作是最理想的行業。不過很快又發現,圖書館裡有太多行政瑣事及上級交付的任務,只好悵然放棄這幻想。  長大行醫自己開診所,之所以將診所打造成社區圖書
 學生時代還有考試壓力時,最羨慕擁有超強記憶力的人,包括傳說中那種具有過目不忘超能力的人。據說的確有人具有如照相機般記憶的人,而他們似乎能將整個記憶用畫面儲存,包含所有精確的細節。  不過在日常生活或者職場上,擁有這種能力其實沒辦法產生多少實質的功效或優勢。  有些研究發現,極少數擁有幾乎是絕對記憶
 自古以來,知識往往由少數貴族或掌權階級所壟斷,直到近代,學習還是有門檻的,你沒有當醫生,就不知道處方該怎麼開,你沒當老師,就不知道教案該怎麼寫,但是來到現今網路時代,所有單位都把各自擁有的知識數位化,全世界最頂尖的大學紛紛把老師上課的影片與資料全都公布於網路上,免費供大家使用,各個政府部門或民間公
 在當今這個世代,影響孩子閱讀時間與專注學習的元凶,大概就是從手機到網路這些不斷閃動,吸引孩子著迷的虛擬世界了,而最破壞家庭親密感與心靈交流機會的,也都是居家空間裡,無所不在的3C產品。  很多大人雖然是每天按時回家陪孩子,可是仔細一分析,即使大家同處一個屋頂下,但是大家都各做各的事,上網的、看手機
搬到山上這二十年來,星期假日愈來愈少出門了,除非一定得參加的活動或拒絕不了的邀約,否則我寧可留在家裡渡假,因為待在家裡比出門舒服,而且好玩。  住在都市的人,放假通常是到郊外走走,而我本來就住在山裡頭,不用出門舟車勞頓接近大自然,況且我喜歡的休閒娛樂,不管是看書、看電影,在家更方便,因為老早就把家裡
病毒算不算是一種生物,這個簡單的問題卻難倒了一堆專家,因為它不符合生命最基本的定義:能夠成長、消化代謝、繁殖以及獨立生存,不過病毒可以比喻成依生命原理來運作的機器,它們會寄生,而且行為也像有生命般會攻擊、躲避、而且複製自己,也就是儘量讓自己的基因愈來愈多,而且永遠存在。  它的結構簡單到諾貝爾獎得主
 因為喜歡閱讀,小時候的志願是開書店,及至中學,發現書店的工作人員忙著進書退書收錢管帳等瑣事,根本沒空看書,這時候縣市圖書館逐漸多了起來,轉而認為在圖書館工作是最理想的行業。不過很快又發現,圖書館裡有太多行政瑣事及上級交付的任務,只好悵然放棄這幻想。  長大行醫自己開診所,之所以將診所打造成社區圖書
 學生時代還有考試壓力時,最羨慕擁有超強記憶力的人,包括傳說中那種具有過目不忘超能力的人。據說的確有人具有如照相機般記憶的人,而他們似乎能將整個記憶用畫面儲存,包含所有精確的細節。  不過在日常生活或者職場上,擁有這種能力其實沒辦法產生多少實質的功效或優勢。  有些研究發現,極少數擁有幾乎是絕對記憶
 自古以來,知識往往由少數貴族或掌權階級所壟斷,直到近代,學習還是有門檻的,你沒有當醫生,就不知道處方該怎麼開,你沒當老師,就不知道教案該怎麼寫,但是來到現今網路時代,所有單位都把各自擁有的知識數位化,全世界最頂尖的大學紛紛把老師上課的影片與資料全都公布於網路上,免費供大家使用,各個政府部門或民間公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殯儀館過境葬禮:現代人簡化喪禮的智慧選擇 殯儀館過境葬禮,簡約莊嚴,讓您更輕鬆面對告別 隨著時代變遷,現代人對喪禮的觀念也日漸轉變。傳統的繁複守夜儀式,逐漸被更簡約、更人性化的殯儀方式所取代。其中,「過境葬禮」便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一種選擇。 金多福殯儀公司 什麼是過境葬禮? 過境葬禮,
喪禮的由來? 台灣傳統喪禮的源由主要是受到儒家和孝道思想的影響,以「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的觀念透過種種傳統的儀式表達對往生者的重視與孝道。另外一種說法是,舉辦喪禮除了是要表達孝思之外,最重要還是在協助亡魂度過不安定的狀態,最終回歸祖先的行列。 除此之外,根據民俗說法也起到超渡亡魂
生離死別是人生中必然會遇到的課題,但每個人的狀況都不盡相同。有的家庭對因病離開的往生者或多或少都有心理準備,但當往生者是因為意外而離開,往往令家人感到措手不及。在往生者離開後,家庭沉浸在悲傷之中,但還是要打起精神準備後事,希望往生者能夠早日安息。 家人過世後怎麼做? 在家人過世後,大多數人都是想
Thumbnail
今天參加了一個好友父親的告別式,感觸有點深。 因為是幾乎參與彼此人生2/3以上時間的老友,這種重要時刻也是不能缺席的。 但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非親人離開的場合,另一方面又因為沒有經驗略為緊張。 這種緊張包含了,第一次的不知所措與華人文化對死亡傳統上的忌諱。 就包含了認為死亡這件事是不好的,去到那
Thumbnail
夫妻不相送的傳統習俗常常被要求嚴格遵循,但這是否符合現代價值觀?這篇文章對夫妻不相送的習俗進行反思,提出一些觀點。同時探討了告別式當天的情景以及相對應的意義,以及對未亡人提出的一些建議。
Thumbnail
喪禮是辦給在世的親友看的還是真的對死者有幫助?
Thumbnail
25歲服役退伍那年,我參加了人生的第一場葬禮,那時我以孝子的身分參與了家父的告別式,經歷死亡,方能切身理解箇中之味;才剛剛成為職場的新鮮人,行禮如儀的陌生場面,尚未社會化的我,面對生老病死的人生旅程,著實上了一堂「再見,再也不見」的先修課。 五一勞動節起了大早,南下出席家祭告別式,遇見多年未曾
因為入殮與火葬時辰是老師看過的,所以必須很快完成家祭與公祭,看到新竹的朋友凌晨就開車下來,很感動,無法多說話,因為必須馬上從彰化飛奔到南投,趕在中午休息前進爐。 依照禮俗,我無法跟著去火葬場,不懂為什麼,以現代人孩子只生一個孩子或是沒有子嗣,那往生後不就變成沒有兄弟或是子女可以完成這儀式?! 總
Thumbnail
最近國泰世華CUBE App推出的「美股定期定額」功能,讓使用者可以方便地進行跨境理財(但讀者仍需根據自身需求審慎考量),除了享有美股定期定額的新功能,也同時享有台股定期定額的功能,可以一站滿足我們理財的需求! 透過國泰世華CUBE App線上開台股證券戶+複委託戶,流程最快僅需要5分鐘。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殯儀館過境葬禮:現代人簡化喪禮的智慧選擇 殯儀館過境葬禮,簡約莊嚴,讓您更輕鬆面對告別 隨著時代變遷,現代人對喪禮的觀念也日漸轉變。傳統的繁複守夜儀式,逐漸被更簡約、更人性化的殯儀方式所取代。其中,「過境葬禮」便是近年來備受關注的一種選擇。 金多福殯儀公司 什麼是過境葬禮? 過境葬禮,
喪禮的由來? 台灣傳統喪禮的源由主要是受到儒家和孝道思想的影響,以「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的觀念透過種種傳統的儀式表達對往生者的重視與孝道。另外一種說法是,舉辦喪禮除了是要表達孝思之外,最重要還是在協助亡魂度過不安定的狀態,最終回歸祖先的行列。 除此之外,根據民俗說法也起到超渡亡魂
生離死別是人生中必然會遇到的課題,但每個人的狀況都不盡相同。有的家庭對因病離開的往生者或多或少都有心理準備,但當往生者是因為意外而離開,往往令家人感到措手不及。在往生者離開後,家庭沉浸在悲傷之中,但還是要打起精神準備後事,希望往生者能夠早日安息。 家人過世後怎麼做? 在家人過世後,大多數人都是想
Thumbnail
今天參加了一個好友父親的告別式,感觸有點深。 因為是幾乎參與彼此人生2/3以上時間的老友,這種重要時刻也是不能缺席的。 但這是我第一次參加非親人離開的場合,另一方面又因為沒有經驗略為緊張。 這種緊張包含了,第一次的不知所措與華人文化對死亡傳統上的忌諱。 就包含了認為死亡這件事是不好的,去到那
Thumbnail
夫妻不相送的傳統習俗常常被要求嚴格遵循,但這是否符合現代價值觀?這篇文章對夫妻不相送的習俗進行反思,提出一些觀點。同時探討了告別式當天的情景以及相對應的意義,以及對未亡人提出的一些建議。
Thumbnail
喪禮是辦給在世的親友看的還是真的對死者有幫助?
Thumbnail
25歲服役退伍那年,我參加了人生的第一場葬禮,那時我以孝子的身分參與了家父的告別式,經歷死亡,方能切身理解箇中之味;才剛剛成為職場的新鮮人,行禮如儀的陌生場面,尚未社會化的我,面對生老病死的人生旅程,著實上了一堂「再見,再也不見」的先修課。 五一勞動節起了大早,南下出席家祭告別式,遇見多年未曾
因為入殮與火葬時辰是老師看過的,所以必須很快完成家祭與公祭,看到新竹的朋友凌晨就開車下來,很感動,無法多說話,因為必須馬上從彰化飛奔到南投,趕在中午休息前進爐。 依照禮俗,我無法跟著去火葬場,不懂為什麼,以現代人孩子只生一個孩子或是沒有子嗣,那往生後不就變成沒有兄弟或是子女可以完成這儀式?! 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