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裡渡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搬到山上這二十年來,星期假日愈來愈少出門了,除非一定得參加的活動或拒絕不了的邀約,否則我寧可留在家裡渡假,因為待在家裡比出門舒服,而且好玩。
住在都市的人,放假通常是到郊外走走,而我本來就住在山裡頭,不用出門舟車勞頓接近大自然,況且我喜歡的休閒娛樂,不管是看書、看電影,在家更方便,因為老早就把家裡打造成圖書館兼電影院了。
其實這種「御宅族」跟過去負面形容「繭居族」已大大不同了,以前「宅」似乎是與人群格格不入的怪胎,而現在轉變成是重視品質追求美好生活的新時尚,一個布置得舒適富有個性的居家空間,除了是寵愛自己的投資,更是與人分享,社交聯誼的舞台。
聽說現在流行邀約朋友到家裡吃飯,但是其實在三十年前,我就開始在自己家裡辦讀書會,讓自己在各種場合交到的好朋友能在家裡互相認識,將朋友的人際網絡串連成網狀。一九九0年代讀書會很興盛,但是絕大部分團體都是包下外面餐廳或借用辦公空間的會議室或租教室,很少像我一樣在家裡辦,還供餐。
後來成立荒野保護協會,然後搬到山裡,在擔任荒野保護協會志工幹部的十多年間,更是把家裡開放出來,幾乎每個周末假日家裡都有活動,人來人往。在家裡辦的好處是能省下場地費,大家沒負擔,而且氣氛又溫馨,聚會沒有時間壓力,大伙聊天也不必像在餐廳那樣,吵雜干擾多,較難有深度溝通。
持續多年後,大概周遭的朋友都感受到在家裡聚會的好處,這十多年來,朋友們不管搬家換屋,重新裝潢房子,都會將廚房餐廳跟客廳合成開放空間,然後留個超大桌子方便多人同時用餐或聚會。
仔細想想,結婚後就幾乎沒有跟朋友約在餐廳聊天,都是到彼此的家裡,只有跟初次見面的朋友談公事才會到餐廳或咖啡廳碰面。
原本以為我們這個世代才會視「買房結婚生子」為人生理所當然的過程,所以重視「家」這個空間,但現在才赫然發現,原來全世界都在流行在家裡渡假,不管什麼年齡層,甚至出生於八0到九0年所謂千禧世代不結婚的年輕人,比其他所有年齡層的人,更喜歡待在家裡,美國紐約的媒體還曾諷刺說他們是「最強沙發馬鈴薯世代」,不配住在紐約這個多采多姿的城市。
其實這樣的批評不公平,因為就如同我千禧世代的女兒,雖然假日跟我一樣不喜歡出門,跟朋友開會或聊天寧可用網路視訊,她們在家就可以搞定絕大部分我們以前必須出門處理的雜事,但是她們也不是真的就宅在家裡,而是對出門參加活動所要求的品質更加嚴苛,一定要有非出門不可才能獲得的體驗才甘願出門。
看來這股風潮在可預見的未來,大概是回不去了,這將會翻轉消費方式,也對辦活動的單位形成更大壓力與挑戰,當然,對每個人來說,生活也有更多選擇,也將更有趣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病毒算不算是一種生物,這個簡單的問題卻難倒了一堆專家,因為它不符合生命最基本的定義:能夠成長、消化代謝、繁殖以及獨立生存,不過病毒可以比喻成依生命原理來運作的機器,它們會寄生,而且行為也像有生命般會攻擊、躲避、而且複製自己,也就是儘量讓自己的基因愈來愈多,而且永遠存在。  它的結構簡單到諾貝爾獎得主
 因為喜歡閱讀,小時候的志願是開書店,及至中學,發現書店的工作人員忙著進書退書收錢管帳等瑣事,根本沒空看書,這時候縣市圖書館逐漸多了起來,轉而認為在圖書館工作是最理想的行業。不過很快又發現,圖書館裡有太多行政瑣事及上級交付的任務,只好悵然放棄這幻想。  長大行醫自己開診所,之所以將診所打造成社區圖書
 學生時代還有考試壓力時,最羨慕擁有超強記憶力的人,包括傳說中那種具有過目不忘超能力的人。據說的確有人具有如照相機般記憶的人,而他們似乎能將整個記憶用畫面儲存,包含所有精確的細節。  不過在日常生活或者職場上,擁有這種能力其實沒辦法產生多少實質的功效或優勢。  有些研究發現,極少數擁有幾乎是絕對記憶
 自古以來,知識往往由少數貴族或掌權階級所壟斷,直到近代,學習還是有門檻的,你沒有當醫生,就不知道處方該怎麼開,你沒當老師,就不知道教案該怎麼寫,但是來到現今網路時代,所有單位都把各自擁有的知識數位化,全世界最頂尖的大學紛紛把老師上課的影片與資料全都公布於網路上,免費供大家使用,各個政府部門或民間公
現代的上班族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忙。從一早起床到晚上就寢,整天匆匆忙忙似乎沒有喘息的時間,但若回想,到底今天做了些什麼事,卻又往往想不起來,時間不知怎麼回事就消失無蹤。   據說,要了解一個民族,就要先了解他們如何看待時間的價值,的確,一個人運用時間的習慣,就是他的生活方式,也形成他生命的內涵。
記得多年前「唐山大地震」電影上映時全家看完,女兒A寶照例詢問:「這是真實的故事嗎?」   我還沒回答,B寶就搶著說:「唐山大地震是短篇小說『餘震』改編的,書我看過,雖然是小說,但是在二十多萬人罹難的大災難中,一定可能發生這樣的故事。至於『酷馬』顯然就是虛構的了,怎麼可能一個人會看見鬼魂,還能跟他說
病毒算不算是一種生物,這個簡單的問題卻難倒了一堆專家,因為它不符合生命最基本的定義:能夠成長、消化代謝、繁殖以及獨立生存,不過病毒可以比喻成依生命原理來運作的機器,它們會寄生,而且行為也像有生命般會攻擊、躲避、而且複製自己,也就是儘量讓自己的基因愈來愈多,而且永遠存在。  它的結構簡單到諾貝爾獎得主
 因為喜歡閱讀,小時候的志願是開書店,及至中學,發現書店的工作人員忙著進書退書收錢管帳等瑣事,根本沒空看書,這時候縣市圖書館逐漸多了起來,轉而認為在圖書館工作是最理想的行業。不過很快又發現,圖書館裡有太多行政瑣事及上級交付的任務,只好悵然放棄這幻想。  長大行醫自己開診所,之所以將診所打造成社區圖書
 學生時代還有考試壓力時,最羨慕擁有超強記憶力的人,包括傳說中那種具有過目不忘超能力的人。據說的確有人具有如照相機般記憶的人,而他們似乎能將整個記憶用畫面儲存,包含所有精確的細節。  不過在日常生活或者職場上,擁有這種能力其實沒辦法產生多少實質的功效或優勢。  有些研究發現,極少數擁有幾乎是絕對記憶
 自古以來,知識往往由少數貴族或掌權階級所壟斷,直到近代,學習還是有門檻的,你沒有當醫生,就不知道處方該怎麼開,你沒當老師,就不知道教案該怎麼寫,但是來到現今網路時代,所有單位都把各自擁有的知識數位化,全世界最頂尖的大學紛紛把老師上課的影片與資料全都公布於網路上,免費供大家使用,各個政府部門或民間公
現代的上班族有一個共同的特徵,就是忙。從一早起床到晚上就寢,整天匆匆忙忙似乎沒有喘息的時間,但若回想,到底今天做了些什麼事,卻又往往想不起來,時間不知怎麼回事就消失無蹤。   據說,要了解一個民族,就要先了解他們如何看待時間的價值,的確,一個人運用時間的習慣,就是他的生活方式,也形成他生命的內涵。
記得多年前「唐山大地震」電影上映時全家看完,女兒A寶照例詢問:「這是真實的故事嗎?」   我還沒回答,B寶就搶著說:「唐山大地震是短篇小說『餘震』改編的,書我看過,雖然是小說,但是在二十多萬人罹難的大災難中,一定可能發生這樣的故事。至於『酷馬』顯然就是虛構的了,怎麼可能一個人會看見鬼魂,還能跟他說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鄉村居住,似乎有很多好玩的事。 譬如大家都很熱情, 譬如村子裡頭幾乎 多數的人都互相認識。 我在一個沒有學校,沒有商店,沒有大眾交通工具的偏鄉出生; 國中後就出外讀書就業了。 這些年回到寧靜的家鄉, 參與了一些事,更是陪伴爸媽多一點的時間。 村人看到我,大家總會拉起遠古的記憶
Thumbnail
尋找生活的舒適區 在這個時代,我們常常被告誡要走出舒適區,去迎接挑戰,探索未知。然而,對於剛步入社會的人來說,住在家裡或許是目前最佳的選擇。 家庭是我們成長的搖籃,也是我們最熟悉的地方。家裡的每個角落都蘊藏著我們的記憶,這些記憶在無形中給予我們力量和安全感。在家裡,你不必面對高昂的房租,不必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忙碌生活帶來的壓力,以及對於回歸家庭和安靜生活的渴望。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外頭生活的刺激與誘惑,但最終仍將家視為身心靈的避風港。文章強調了回家的重要性,以充飽電後再出發。
Thumbnail
繭居族指這種人明顯不願參與日常生活中普通的人際互動,躲避至個人的安逸空間。本文探討繭居族的特徵及其生活方式,提出對社交壓力的看法。
Thumbnail
二十幾歲開始一直都有靜坐的習慣,搬過幾次家,家中也會準備可以靜心的空間 。 去年到暨大念研究所,除了宿舍也適合靜坐外,看著美麗的校園更想著可以好好的利用。 嘗試不同的幾個地方後,漸漸覺得有個秘境不太受干擾,於是每週會有一天的早晨在戶外靜坐。 有朋友問我,靜坐在做什麼?我不是專業的老
Thumbnail
「長時間住在山上是什麼樣的感覺?」朋友問。我也說不上來,但似乎又不能以一言難盡隨意帶過,大概是個人修行般的斷捨離狀態吧…
Thumbnail
獨自一人在房間滑社群,與朋友互相傳訊息聊天,刷刷抖音,是不是覺得這是獨處?實際上是一個沒有其他人的環境下與外界連結,這不是真正的獨處。 所謂的獨處不會被外在因素影響,放下手機.暫時關閉網路,獨自一人的在書店閱讀,一個人到大自然環境步行,這些例子是獨處時……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我2019年的年初來礁溪租屋,休養。什麼事都不做,每天好好煮飯、吃飯,出去走路、健身房運動,還有寫東西,想出去時搭公車去宜蘭的幾個地方走一走。   那時候,一般人在做的事情我都不想做,像:旅遊、美食、看劇等等,一度懷疑自己怎麼了?有什麼毛病嗎?後來找出來,我不是都沒做,只是和人家做的不一樣,像: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鄉村居住,似乎有很多好玩的事。 譬如大家都很熱情, 譬如村子裡頭幾乎 多數的人都互相認識。 我在一個沒有學校,沒有商店,沒有大眾交通工具的偏鄉出生; 國中後就出外讀書就業了。 這些年回到寧靜的家鄉, 參與了一些事,更是陪伴爸媽多一點的時間。 村人看到我,大家總會拉起遠古的記憶
Thumbnail
尋找生活的舒適區 在這個時代,我們常常被告誡要走出舒適區,去迎接挑戰,探索未知。然而,對於剛步入社會的人來說,住在家裡或許是目前最佳的選擇。 家庭是我們成長的搖籃,也是我們最熟悉的地方。家裡的每個角落都蘊藏著我們的記憶,這些記憶在無形中給予我們力量和安全感。在家裡,你不必面對高昂的房租,不必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忙碌生活帶來的壓力,以及對於回歸家庭和安靜生活的渴望。作者分享了自己在外頭生活的刺激與誘惑,但最終仍將家視為身心靈的避風港。文章強調了回家的重要性,以充飽電後再出發。
Thumbnail
繭居族指這種人明顯不願參與日常生活中普通的人際互動,躲避至個人的安逸空間。本文探討繭居族的特徵及其生活方式,提出對社交壓力的看法。
Thumbnail
二十幾歲開始一直都有靜坐的習慣,搬過幾次家,家中也會準備可以靜心的空間 。 去年到暨大念研究所,除了宿舍也適合靜坐外,看著美麗的校園更想著可以好好的利用。 嘗試不同的幾個地方後,漸漸覺得有個秘境不太受干擾,於是每週會有一天的早晨在戶外靜坐。 有朋友問我,靜坐在做什麼?我不是專業的老
Thumbnail
「長時間住在山上是什麼樣的感覺?」朋友問。我也說不上來,但似乎又不能以一言難盡隨意帶過,大概是個人修行般的斷捨離狀態吧…
Thumbnail
獨自一人在房間滑社群,與朋友互相傳訊息聊天,刷刷抖音,是不是覺得這是獨處?實際上是一個沒有其他人的環境下與外界連結,這不是真正的獨處。 所謂的獨處不會被外在因素影響,放下手機.暫時關閉網路,獨自一人的在書店閱讀,一個人到大自然環境步行,這些例子是獨處時……
Thumbnail
都市生活的擁擠空間和緊湊步調,讓我們一家六口在2015年底,像逃難似的逃到台東海岸偏鄉,打算永久定居在此。有太多人質疑,在缺乏各樣資源的偏鄉,如何能謀生、孩子如何受到良好的教育、醫療需要如何顧及......習慣都市生活的人,對鄉居生活有種種疑慮和不安。對這些疑問,我沒有標準答案,只有親身體驗的歷程。
Thumbnail
我2019年的年初來礁溪租屋,休養。什麼事都不做,每天好好煮飯、吃飯,出去走路、健身房運動,還有寫東西,想出去時搭公車去宜蘭的幾個地方走一走。   那時候,一般人在做的事情我都不想做,像:旅遊、美食、看劇等等,一度懷疑自己怎麼了?有什麼毛病嗎?後來找出來,我不是都沒做,只是和人家做的不一樣,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