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03|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親子共讀《一直一直往下挖》

山姆、大衛和狗狗在家門前挖洞,他們發下豪語:「一定要挖到奇妙的東西才停手!」兩人挖了一個好深的洞卻無所獲後,坐下來休息,吃著餅乾和巧克力牛奶,這時產生了自我懷疑:「是不是該換個方向挖呢?」換了方向後仍沒發現「奇妙的東西」,兩人試著分開挖,最後決定回到原來的地方繼續往下挖,又挖了好一陣子,還是什麼都沒挖到,疲累的兩人睡著了,只剩狗狗繼續挖,沒想到地面竟然開始崩落!兩人一狗一直一直往下掉!墜落中,狗狗咬到了肉骨頭,山姆和大衛逐漸醒來,最後一起跌落在「家門前」鬆軟的地上,他們說「我們遇到的這些事,多麼奇妙啊!」兩人就進屋去拿餅乾和牛奶了。
《一直一直往下挖》封面照,我們一直都喜歡雍‧卡拉森作品的色調和筆觸。
《一直一直往下挖》封面照,我們一直都喜歡雍‧卡拉森作品的色調和筆觸。
文字平淡簡單,但畫面上每頁可見鑽石就藏在山姆和大衛附近的地底下,兩人卻一再錯過,帶給讀者驚喜又扼腕的衝突感,他們最後的「收穫」尤其值得深思。其實,光是細細觀察兩人的互動和狗狗的反應就覺得充滿韻味,實在是一本充滿趣味與哲思的繪本。
「奇妙的東西」是什麼?每個人的答案應該都不一樣,一般人可能覺得是鑽石,狗狗覺得是肉骨頭,對山姆和大衛來說這過程的本身就是最珍貴奇妙的東西。假設他們真的挖到鑽石,那麼「奇妙的東西」也許就變質了。
我最喜歡的就是山姆和大衛肩上扛著鏟子回家的畫面,前後不同的「家門前」的畫面,雖頗有人事已非之感,但他們身後那顆結實累累的西洋梨樹,亦代表著A whole new life,標誌著他們已然是全新不同的人。
咪咪個人跟好好共讀的時候,前幾次刻意只唸故事,不特別深究畫面,也不問他問題,想讓他純粹欣賞這個故事。就在把拔帶著共讀第三次的時候,他主動告訴把拔山姆和大衛分別帶著藍色和紅色的帽子,以及他們挖洞前的那顆蘋果樹,在他們回來後變成柚子樹了(其實是西洋梨樹,只是他尚不識西洋梨),同時他也注意到風標雞、盆栽小花和貓咪項圈都變了,著實佩服孩子的觀察力。
等到第五次共讀之後,終於開啟了我跟他的討論。
「好好,你有發現他們挖洞前的畫面跟挖洞回來後的畫面有什麼不一樣嗎?」 「當然有啊!我早就發現了,就是這個Apple Tree變成Pomelo Tree、這個公雞變成鴨鴨、這個花、貓咪的頸圈都不一樣了!」 「哇!那你很厲害耶!其實還有一個地方不一樣喔,你看一下狗狗」 「喔,後面的狗狗咬了肉骨頭」 雖然我知道好好早已發現書中的小秘密,我還是裝作不知道再問他一次,滿足一下他當喜歡小老師的心情,也趁機用一個簡單有趣、孩子感興趣的問題,當作我們討論的開頭。至於那些前後不同之處和顏色所代表的意義,媽馬暫時選擇不說,因為還沒想清楚要怎麼解釋,或需不需要解釋,以及解釋了,會不會只是增加好好心中刻板印象的標籤?
「好好,你覺得『奇妙的東西』是什麼?」 「鑽石」 嗯,符合四歲幼兒的理解程度。
「大衛最後說『我們遇到的這些事,多麼奇妙啊!』如果你是他們,你會覺得奇妙嗎?為什麼?」 「會啊,因為他們挖了很深很深的洞,然後往下掉了,然後回家了」 聽起來好好懂得欣賞、懂得享受那個過程,如此平舖直敘的回答,乍聽之下令人莞爾,不過相當符合這本書的風格啊!也算是有抓到這本書的精髓了。
「你想跟誰一起去挖洞?」 「爸爸媽媽」 「那如果我們一直挖不到奇妙的東西怎麼辦?」 「那就一直挖一直挖,休息完後繼續挖,一定要挖到奇妙的東西才停手!」 似乎還無法真正放下得失心,單純欣賞努力的過程(媽馬他才四歲呀!)不過換個角度想這樣算是有毅力啊!
「書裡面有誰跟你一樣知道旁邊有鑽石的?」 「狗狗」 「那你覺得狗狗心中奇妙的東西是什麼?」 「鑽石」 我帶著他再重看一次畫面,特別指出「狗狗也有發現肉骨頭喔,而且在主人放棄挖洞之後,狗狗還繼續挖耶,所以比起鑽石,狗狗可能更想要肉骨頭喔!」不知道好好有沒有發現我欲言又止,媽馬最後忍住沒告訴他「對狗狗來說,奇妙的東西是肉骨頭」,我還是想讓好好保有自己的觀點,以及屬於四歲的理解。最後媽馬結語「所以,他們三個都得到了奇妙的東西了」,算是輕輕帶過每個人對「奇妙的東西」都有各自的解讀,希望等他長大後能懂。

親子共讀小技巧:以簡單有趣、孩子感興趣的問題來開頭
「一起尋找書中的小秘密」是親子共讀的樂趣之一,根據咪咪自己的育兒經驗,三四歲的孩子喜歡找尋和比較兩張圖片的不一樣,因此藉由「前後畫面哪裡不一樣?」當作延伸討論的開頭,這個問題相對簡單,且孩子也感興趣,如此比較能順利開啟話題。共讀之後,安排幾個問題問孩子,有助於增進孩子對故事的理解力,甚至可以讓你更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每一次的回答同時也在訓練孩子的組織和表達的能力呢!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我是咪咪,育有三貓和一子,人類的那位小名好好,他是我親子共讀的起點,從六個月大到現在。因為愛,我們讀;因為讀,我們愛。喜愛繪本,想留下我們親子共讀與生活共筆的記錄。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