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山的時候 第一次登山,謹記 3 個重要的心態!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對我來說,登山的狀態是紮實的學習與自然共處,而非追求大家口耳相傳的「必訪」之地,亦不求展現任何成就。

不過,這是逐漸累積登山經驗後才有的想法。

自我從阿拉斯加回台灣以後,便開始不斷上山,密集的在各種郊山路線進行自主訓練,嘗試每一次都多了解身體一些。這樣的狀態持續了一年,我逐漸長出自信,也明顯感受到體能的進步。於是,我開始規劃走進台灣高山,展開全新的登山歷程,甚至看見自己。

一、別急,慢慢來比較快

速度是許多運動中攸關勝負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許多人初次上山時常常會不自覺地想「快」。但登山不像競賽,多數時候都必須面對自己,跟他人無關。甚至一路上腦海會不停上演小劇場,例如「為什麼他可以我卻不行?」。這時候你的注意力已經放在他人身上,並且產生莫大的挫敗感自亂陣腳。
我們可以重新將注意力轉回自己身上,嘗試從頭到腳感受身體每一個部位的狀態,是疼痛、疲勞還是用力過度。然後緩下腳步,調整呼吸與任何讓你感到不舒服的地方,再行出發。如此一來,你不僅會覺得內心舒坦許多,還會發現將步伐從慢走到穩的時候,最快。

我很喜歡一個小故事,大意是一位船長告訴初次體驗釣魚,卻困擾著為什麼一無所獲的的孩子:「我釣了55年,而你只釣了10分鐘啊!」同樣的,登山是一條漫長的路,我們不會知道眼前那位走的又穩又快的人經歷什麼樣的來時路,又何必因此而自責呢?成就感之所以讓人快樂,正是因為「感受到自己的進步」不是嗎?

二、聆聽內心的聲音,拆解日常的情緒未爆彈

這件事情完全在我的意料之外,蠻有趣的。
也許是因為上山的時候自我對話的時間變多,才發現自己在疲憊的狀態下有不少小脾氣(但我總生悶氣)。舉凡被登山杖刺到不耐煩、林道漫長到看路邊花草不順眼、山友的步伐太慢、腳點踩錯等等。但是這些情緒隨著步伐愈走愈遠,就會逐漸消失,成為一種同理。

喜歡登山的人不會只上山一次,經驗再多都難免會碰到身體狀況不佳的時候。當我第一次在山屋失眠,隔日體力大減,我才意識到這種感受多辛苦,又怎麼能在他人有類似狀態時心生責怪。感覺路程漫長就嘗試多解幾道生活上的難題、腳點踩錯就記住它並視為經驗。這些情緒那麼赤裸地在眼前呈現,學習在前進的過程中接納他們,找出解方吧!解開這些炸彈以後,回到生活中內在也會更加穩定,甚至更願意協助他人,成為更好的自己。

三、不要只看見品牌光環,適合你的才是最好的

其實認真要登山的話,真的蠻花錢的(苦笑)。
現在市面上販售的裝備五花八門,從睡眠系統、行進系統、炊事系統到照明系統…,等到裝備齊全,荷包也瘦了不少。不只如此,發達的社群媒體還有各式各樣的體驗、推薦、促銷等文章及廣告吸引愛山者的目光,一不小心就會衝動購物。

隨著上山次數變多,你會愈來愈清楚你對裝備的需求是什麼,進而意識到自己到底做了多少不必要的消費!所以,選購裝備前建議大家除了現場購買之外,也可以好好思考一下「你在山上使用這項產品的情境」為何?甚至也能把這個想像告訴店員或朋友,讓他們協助你突破美好想像的盲點。這才是最重要的唷!千萬別單方面受文案及照片誘惑,畢竟大家都希望以最划算的價格買到實用的產品吧!

除了裝備以外,還有一項很重要的「登山習慣」。但是這需要靠經驗累積,例如:使用登山杖的時機與數量、女生化妝的需求、是否擦澡、防曬方法等等。唯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才能有好的登山體驗,只要不違反LNT原則,是沒有標準答案的。
avatar-img
2會員
12內容數
2015 年,是我第一次認識「阿拉斯加之死」的故事;2018 年,我踏上阿拉斯加的土地,此後愛上山林;2121 年,我決定將這些故事分享出來,讓我們一起學習、變得更強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yn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2019年10月,行政院推出「山林解禁」政策,不僅鬆綁全台81處林道,登山申請流程也化繁為簡。當時記者會上秀著一張以大霸尖山為背景,寫著「向山致敬。」的字樣,我記憶猶深。
2019年10月,行政院推出「山林解禁」政策,不僅鬆綁全台81處林道,登山申請流程也化繁為簡。當時記者會上秀著一張以大霸尖山為背景,寫著「向山致敬。」的字樣,我記憶猶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登山前的準備重點,強調安全意識和行程規劃,手把手的帶領讀者制定縝密的登山計畫並組成安全的健行隊伍。從查詢資料、路線安排,到離線地圖判讀和求救簡訊的使用,提供實用的建議,並分享實用的登山技巧,透過這些建議,提升登山活動中的安全意識和突發應變能力,讓更多人能安全的探索台灣壯麗的自然之美。
Thumbnail
第一次登富士山是2016年,那是我在日本的第一座山。 那時我對於爬山完全毫無經驗,只是出自勇於嘗試的心情,穿著一般的運動鞋帶著不齊全的裝備無知的出發了。整趟旅程結束,我整整在床上躺了兩天,腳指頭長滿水泡及瘀青,小腿大腿肌肉痠痛,動一下就哀哀叫,下半身完全動彈不得。後來因緣際會我踏入了登山戶外的產業
登山的行前準備總是令我興奮,每日盯著天氣預報,反覆檢查裝備有無闕漏,特別是購入新東西時,總會迫不急待到山上驗證實用性。每回登山都是為下一回預備,因此通常一下山立刻開啟檢討會模式,之後根據討論結果奔向登山用品店,或更新或補齊,再期待下次使用。即使登同一座山,也會因為季節、同伴、當下自身狀況而有不同體驗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說了好久的爬山,我終於去了,那是一條我沒走過的路,唯一知道的是,地圖上的地標,我都去過,但是從來沒有用爬山的方式前行        所幸前方還有兩組老年夫妻,讓我覺得這段山路不是那麼可怕,但走不到十分鐘,我回頭看們怎麼都沒跟上來,讓我很緊張,因為對山路不熟,再加上山裡的樹蔭茂密,陽光
Thumbnail
我想這是無數次爬山帶給我的禮物,所謂的「到達」是在心裡畫一個圓,從天真的勇敢裡出發,在所有複雜裡走了一圈,回到最初的地方,帶著圓滿的單純,繼續下一段旅程。
09/25/2016 山上的忘了   這幾年,登山的人常上新聞。 原本己經夠多的負面山難新聞外,還衍生出數起匪夷所思的桃色新聞。   這點真讓我難以接受,尤其是在如此單純的山上。 我一直認為,登山真是一件神聖的事,過程中是可以讓自己最接近虛空的時刻。 而登山需要的知識及技術,也非其他
11/15/2012 我喜歡登山,登山除了本身就是一種興趣外。 還可以引伸出其他不同的興趣,像是攝影,攀岩,嚮導。 受到登山朋友的影響,我也參與了國家公園保育志工的工作。 除了可以延伸自己的興趣外,還可以為台灣的山林,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由一開始的資料審核,到面試及測試,接著各種課堂
08/29/2011 登山的熱忱消失殆盡,踏上南湖大山步道的第一步,我就知道了。 走在山徑上,怎麼樣也感應不到南湖大山的感覺。 我自己知道原因,出發時的目的和動機就不正確。 沒想到有天我自己會為了這個理由來登山。 在山路上,再也沒有山的感應,也是這個緣故吧。 零晨三點由南湖山屋出發走
以一個沃克(Walker)來討論登山觀念,應該有點是外行指導內行的感覺。畢竟我不是啥專業登山者,我所使用的裝備也是非正規登山規格。但如果可以接受我這種旁門左道的想法,我希望接下來說的能夠給各位些許想法。畢竟對我來說,登山主要的任務是,平安回家。 以我自身經歷來說,截至目前為止,我好像不太能夠在主流
Thumbnail
登山是一項各種年齡都能夠進行的運動,從小朋友到大大朋友,也算是門檻很低的一項運動,更有很大部分的人會將登山作為維持健康的規律性運動,除了鍛鍊到下肢,心肺功能也是同步加強。 台灣是世界上高山密度最高的島嶼 台灣的地形有著很多的高山,海拔3000公尺以上有258座
Thumbnail
本文探討登山前的準備重點,強調安全意識和行程規劃,手把手的帶領讀者制定縝密的登山計畫並組成安全的健行隊伍。從查詢資料、路線安排,到離線地圖判讀和求救簡訊的使用,提供實用的建議,並分享實用的登山技巧,透過這些建議,提升登山活動中的安全意識和突發應變能力,讓更多人能安全的探索台灣壯麗的自然之美。
Thumbnail
第一次登富士山是2016年,那是我在日本的第一座山。 那時我對於爬山完全毫無經驗,只是出自勇於嘗試的心情,穿著一般的運動鞋帶著不齊全的裝備無知的出發了。整趟旅程結束,我整整在床上躺了兩天,腳指頭長滿水泡及瘀青,小腿大腿肌肉痠痛,動一下就哀哀叫,下半身完全動彈不得。後來因緣際會我踏入了登山戶外的產業
登山的行前準備總是令我興奮,每日盯著天氣預報,反覆檢查裝備有無闕漏,特別是購入新東西時,總會迫不急待到山上驗證實用性。每回登山都是為下一回預備,因此通常一下山立刻開啟檢討會模式,之後根據討論結果奔向登山用品店,或更新或補齊,再期待下次使用。即使登同一座山,也會因為季節、同伴、當下自身狀況而有不同體驗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說了好久的爬山,我終於去了,那是一條我沒走過的路,唯一知道的是,地圖上的地標,我都去過,但是從來沒有用爬山的方式前行        所幸前方還有兩組老年夫妻,讓我覺得這段山路不是那麼可怕,但走不到十分鐘,我回頭看們怎麼都沒跟上來,讓我很緊張,因為對山路不熟,再加上山裡的樹蔭茂密,陽光
Thumbnail
我想這是無數次爬山帶給我的禮物,所謂的「到達」是在心裡畫一個圓,從天真的勇敢裡出發,在所有複雜裡走了一圈,回到最初的地方,帶著圓滿的單純,繼續下一段旅程。
09/25/2016 山上的忘了   這幾年,登山的人常上新聞。 原本己經夠多的負面山難新聞外,還衍生出數起匪夷所思的桃色新聞。   這點真讓我難以接受,尤其是在如此單純的山上。 我一直認為,登山真是一件神聖的事,過程中是可以讓自己最接近虛空的時刻。 而登山需要的知識及技術,也非其他
11/15/2012 我喜歡登山,登山除了本身就是一種興趣外。 還可以引伸出其他不同的興趣,像是攝影,攀岩,嚮導。 受到登山朋友的影響,我也參與了國家公園保育志工的工作。 除了可以延伸自己的興趣外,還可以為台灣的山林,盡一份自己的力量。   由一開始的資料審核,到面試及測試,接著各種課堂
08/29/2011 登山的熱忱消失殆盡,踏上南湖大山步道的第一步,我就知道了。 走在山徑上,怎麼樣也感應不到南湖大山的感覺。 我自己知道原因,出發時的目的和動機就不正確。 沒想到有天我自己會為了這個理由來登山。 在山路上,再也沒有山的感應,也是這個緣故吧。 零晨三點由南湖山屋出發走
以一個沃克(Walker)來討論登山觀念,應該有點是外行指導內行的感覺。畢竟我不是啥專業登山者,我所使用的裝備也是非正規登山規格。但如果可以接受我這種旁門左道的想法,我希望接下來說的能夠給各位些許想法。畢竟對我來說,登山主要的任務是,平安回家。 以我自身經歷來說,截至目前為止,我好像不太能夠在主流
Thumbnail
登山是一項各種年齡都能夠進行的運動,從小朋友到大大朋友,也算是門檻很低的一項運動,更有很大部分的人會將登山作為維持健康的規律性運動,除了鍛鍊到下肢,心肺功能也是同步加強。 台灣是世界上高山密度最高的島嶼 台灣的地形有著很多的高山,海拔3000公尺以上有258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