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0-2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黃梅院-昨夢軒

2018.10.24
2018.10.24
大德寺京都五山之一,以「茶面」聞名,塔頭林立,多與千利休、秀吉公、信長公淵源頗深,黃梅院即是其中之一。
永禄五年(1562年)二十八歲的織田信長與秀吉初次入京,信長為祭祀父親信秀而建立的菩提寺「黃梅庵」。
本能寺之變信長驟逝,天正17年(1589),秀吉為追悼他而改名「黃梅院」,後來感嘆以主君來說規模過小,移往在旁的「總見院」重建祭祀,而後黃梅院成為小早川氏宗家毛利氏的菩提寺,直至今日。
黃梅院內有千利休作庭「直中庭」,武野紹鷗茶室「昨夢軒」,方丈庭園「破頭庭」,雲谷等顔筆,本堂障壁画(重文・複製),庫裡(重文)等等無數看點,值得細細觀賞 。
春秋兩季特別開放參拜,除了門口入內全面禁止攝影,只能烙印在腦海中以文字描述,圍繞庭院曲折庭院的木質長廊,臨濟宗的寺院中罕見的結構,邊走邊能眺望庭內青綠苔蘚及石燈籠,瓢簞形狀的枯池近在眼前,象徵秀吉的軍旗「千成瓢箪」。
自休軒面向庭院正面,映入眼簾「直中庭」為千利休六十二歲時的作庭,鮮綠油亮的苔蘚地毯中央枯池,往內眺望三座緊鄰岩石,據說是大德寺二世徹翁和尚從比叡山帶回來的不動三尊石,左方一株楓樹尚未染紅,下方貌似不起眼生苔的石燈籠,加藤清正從朝鮮帶回留存而下。
眺望直中庭的書院名為「自休軒」,障子紙門以半紙張貼,手法獨特細緻,以前為了讓客人欣賞光線透入紙門呈現不同的光影變化,細節可見別出心裁的款待。
自休軒高掛大德寺開山大燈國師親題「自休」匾額,兩個字蘊含意義頗具深意,時時刻刻調整自身分寸及步調,不急功躁進,適時知進退,簡單粗暴可解讀成休息是為了走更長遠的路。
在往前走原本色彩鮮明的風景,瞬間一變為寂寥,方丈庭園「破頭庭」,枯山水白砂延伸出波濤千里,瞬間有來到妙心寺東海庵的錯覺,破頭庭意指要人破除先入為主的觀念來看事物,兩石象徵觀音.勢至,左方是光格天皇手植的茶花,左方是沙羅雙樹。
再往下走會經過小早川隆景寄附建立的庫裡(重要文化財),寺院做飯之處,完整留存的鍋釜器具,使現在的人們能更加了解當時的禪宗生活,黃梅院保有目前日本禪宗寺院最古老的庫裡。
廊下猶如迷路曲折,需要花點心思才會找到千利休的師父武野紹鷗「昨夢軒」,四疊半大小的茶室,茶室內多半極暗,仔細看牆上的釘隱也是瓢簞形狀,自江戶時期復修以來保存而下未再新修。
茶室名十之八九取得超脫世俗,響動直抵心底的難忘。
五山中個人最喜歡大德寺的沈靜氣氛,參拜過境內所有的塔頭寺院,偏愛數極多,黃梅院兼具枯山水及庭院,列為心中數一數二的美麗庭院,開放特別參拜之際,總會忍不住想再度造訪,雖然不能拍照很可惜,若是對庭院建築有興趣,不妨把握機會趁開放參拜的期間造訪。
特別公開參拜期間:2018年10月6日(六)~12月9日(日)
時間:10:00~16:00
參拜費用:大人600日圓
高中生400日圓
中學生300日圓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京都的底蘊不只是有文化美學,更是日本人的精神故鄉,以文人視角走訪神社寺院,在歷史、文學、小說中與古都的靈魂問答。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