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能不能做第二個北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近期的東亞,湧動著不安的地緣風雲。
10月15日,美國「杜威號」飛彈驅逐艦、加拿大「溫尼伯號」巡防艦聯合通過台灣海峽,招致解放軍東部戰區出動海空兵力全程跟監。此次行動,既是9月27日英國「里奇蒙號」巡防艦後,再有外國船艦高調過台海,也是拜登(Joe Biden)任內第九次出動美艦穿過台灣海峽。解放軍東部戰區由此抨擊,「美加勾連挑釁、攪局滋事,嚴重危害台海和平穩定。」
無獨有偶,朝鮮半島同樣波瀾再起。10月19日上午,北韓由咸鏡南道新浦市的海軍潛艇基地,向東海試射一枚潛射彈道飛彈(SLBM),引爆了美日韓的政壇連動,不只青瓦台迅即召開緊急國家安全會議(NSC),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緊急取消原定街頭演說行程,返回首相官邸,美國特使更是重申「無敵對意圖」,呼籲北韓「重返談判桌」。
綜觀東亞地緣格局,台海與朝鮮半島可謂兩大潛在熱點。北韓雖非經濟強國,卻憑藉核武與飛彈自立,同時爭取對美談判籌碼;台灣位處中美博弈前緣,軍事實力早就落後解放軍十餘年,卻也配合美方大打台灣牌,於特朗普(Donald Trump)任期之末呼應所謂「刺蝟島」倡議,更在近期通過新台幣2,400億的特別預算案,意在強化台灣飛彈體系,引發「向北韓看齊」的爭議。
然而同樣想做「東亞刺蝟」,北韓與台灣的心態不盡相同,從而注定了後續手段的大相逕庭。
北韓有刺但不利
在北韓一方,其持續擴充軍備,甚至發展核武,既有維持權力穩定的內部考量,也意在增加對外籌碼。
金氏政權之所以能屹立三代,除卻金日成革命功勳奠定的「白頭山血統」論述,便是金家與軍隊的長期結盟。在「先軍政治」規劃下,軍人在北韓社會享有一定特權,國防預算也同受保障,金家藉此換到將領與部隊的忠誠,鞏固了以家族為核心的國家秩序。
是故半島雖已停戰多年,北韓的國防支出占比依舊驚人。根據美國國防部2016年公布的「世界軍事支出報告」,北韓自2004年到2014年間,年平均國防支出為35.1億美元,排名世界46。如此數據雖落後世界排名第一的美國(7,010億美元)、排名第11的南韓(301億美元),卻高達其國內生產總值(GDP)的23.3%,不僅超出同為前十名的沙烏地(8.5%)、以色列(6.5%)許多,更遙遙領先美國(4.3%)與南韓(2.6%),高居世界第一。
而將經濟活動的1/4投入國防建設的結果,除了壯大軍隊勢力外,便是讓北韓軍武突飛猛進,在一定程度上確保了國家生存,同時擴大對外談判籌碼。2017年7月4日,北韓進行火星-14彈道飛彈試射,預估射程高達8,000公里,可用以攻擊夏威夷、阿拉斯加等美國邊緣領土,引發了國際輿論譁然,金正恩更是直言,「這是送給美國的國慶禮物」。2018年一系列北韓-美國峰會,皆可視為對此行動的回應。
然而儘管北韓彈道飛彈種類繁多,總數也超過1,000枚,既有可威脅南韓的火星-6,用以震懾日本的火星-7,與可在理論上打擊美國本土的火星-14、火星-15等,卻依舊要受三大缺陷掣肘:第一,北韓的飛彈發射車數量有限,一次性飛彈齊射數不如中美等軍事大國,恐難一擊癱瘓日韓美軍基地;第二,北韓的巡弋飛彈數量不足,難在彈道飛彈突破敵方防空系統時,擴大打擊效果;第三,北韓彈道飛彈射程雖涵蓋美國領土,卻未必能突破美國的飛彈防禦系統。
由此脈絡觀之,北韓如今的軍事實力處於某種曖昧區間,即雖能在第一擊造成駐日、駐韓美軍的嚴重損傷,卻無力抹殺對方回以第二擊的報復能力,尤其北韓嚴重缺乏現代化空軍編隊,防空系統更是年邁過時,一旦遭遇南韓空軍,勢必落入悲慘的挨打境地。
要而論之,即便北韓已在2021年具備以常規彈道飛打擊駐日韓美軍,並對其造成嚴重損傷的能力,也能在理論上將核彈頭投射到美國本土,其真實戰略威懾效果,仍是政治意義大過軍事實戰。對北韓而言,對韓開戰、襲擊日本乃末流下策;憑藉不定時的飛彈試射,攪動東北亞局勢,同時對美施壓,換取解除制裁、謀求發展的政經空間,才是其真正心之所向。
即便如此訴求,至今效果未顯,北韓依舊稱得上東北亞「小刺蝟」,擁有恫嚇他國軍事入侵的真本錢。
台灣連刺都沒有
然與北韓這般「有刺但不利」的刺蝟相比,台灣可謂「連刺都沒有」,自然也就談不上「做刺蝟」。
綜觀台灣如今的「建軍方向」,依舊是1996年台海危機的舊時思維掛帥。首先,台軍不願正視解放軍「第一擊」的摧毀力道,既讓媒體大肆宣傳愛國者與天弓飛彈「強大」的防禦能力,更在2020年冒出「迅捷專案」,採購100套美國早已停產的機動岸置型魚叉飛彈系統,號稱要讓台海成為「解放軍墳場」;其二,台軍頻頻宣稱,提升F-16等戰機性能後,能為台灣構築第二道空中防禦網,可抗擊解放軍來襲機隊,故而頻向美國釋出戰機升級的採購計畫。
上述舉措,全然不顧在2021年4月的「漢光37」兵推中,台軍才剛開戰幾分鐘,便因解放軍的火力打擊,被抹去澎湖、桃園、新竹、嘉義、清泉崗、台南等西海岸機場的殘酷事實。在此局面下,不僅防空系統已遭癱瘓,各機場下轄的台軍主力戰術戰鬥機聯隊也失去戰鬥力,毫無用武之地。
而編列新台幣2,400億的特別預算,意圖增強飛彈「源頭打擊能力」更是荒謬。首先,台軍才於2020年起陸續對美採購了400枚魚叉搭配100輛發射車、海馬斯多管火箭系統等飛彈設備,耗費近50億美元,卻未設立操作相關軍備的部隊,更遑論建設與部署相關基地設施、道路條件,陷入「有彈難射」的窘境,卻又要另起爐灶編列新造彈預算,無疑是讓障礙懸而未決。
其二,新台幣2,400億約為86億美元,聽來雖可觀,卻不足以讓台灣產生「源頭打擊」能力。以北韓為例,由於發射車、巡弋飛彈數量不足,其雖能以第一擊齊射砲火突破敵方攔截,造成嚴重軍事損傷,卻難以抹除第二擊報復能力;台灣亦為類似困境,卻更加慘不忍睹:在缺乏飛彈組裝廠、飛彈零部件工廠的前提下,僅憑漢翔與中科院,台灣根本無法量產飛彈;若將現下僅有的「雄風系列」全數射出,無異是對解放軍防空系統的「隔靴搔癢」;若要從頭建立飛彈生產工業,2,400億新台幣更是杯水車薪。
歸根結柢,「源頭打擊」要能發揮顯著效果,關鍵仍在一次齊射大量飛彈,方有癱瘓敵方目標、造成軍事損傷的實質作用。台灣現下條件無法裝備美製飛彈,更無法自主量產飛彈,所謂2,400億看似雄心萬丈,實則不過朝野自欺欺人,全島政客與媒體交相掩護、共同作戲,拿著「國家安全」的雞毛,當「貪腐尋租」的尚方寶劍。
兩相比較,北韓雖也大玩戰略嚇阻戲碼,卻至少真槍實彈的研發、量產、試射,即便不尋求「第一擊」,也能恐嚇來自他國的「第一擊」;台灣卻只是在玩「國王新衣」遊戲,面對自己極度依賴的經濟體,非但不求關係修好,還屢屢擺出刺蝟姿態,又因身無利刺,只能一路裸奔。沿途眾人並非眼瞎目盲,只是懶得揭穿,台灣正好樂得自我催眠、集體高潮。
簡言之,台灣做不了第二個北韓,關鍵不在軍事實力,而是其根本不願正視「武統」的可能;說得更直白,是台灣潛意識中固執相信,北京會為民族情誼無底線包容自己的脫序玩火。故其近年雖高喊建軍備戰,規劃內容卻與現實嚴重脫節,除了自我洗腦、消耗預算、討好美國軍工複合體外,便看不出其他實質意義。
在唯物主義先行的軍工場域,台灣僅剩唯心主義的滑稽狂飆,如此莫說做第二個北韓,就連做第二個阿富汗政府軍,都相當勉強。

原文發表於2021/10/27《多維新聞》: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會員
179內容數
祁賓鴻在多維新聞的兩岸與國際評論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祁賓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自2003年伊拉克戰爭起,軍用無人機逐步投入戰場,改寫了近代戰爭型態。此後,伴隨無人遙控、航天科技的日新月異,軍用無人機的偵察底色上,多了一抹打擊的鮮紅,察打一體的機種由此躍升國際市場熱門。 2010年,阿拉伯之春爆發,利比亞政局受此亂流牽引,爆發了十數年的血腥內戰,並在後期出現人類史上首次大規模
10月17日,台媒《聯合新聞網》獨家報道,台灣中科院的大型無人機研發計劃「騰雲專案」生變,原本預計在近期展示的台產無人機成品,遭中科院以「構型改變」為由,向台國防部申請延長研發期程1年至2年獲准。對此報道,中科院僅以「不評論」三字答覆,顯然消息並非空穴來風。 回顧過往,這並非台產無人機的首次折翼。
10月1日至5日,解放軍出動150架次軍機飛入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引發「國慶閱兵到台海」的議論,也折射兩岸關係的每況愈下。然見此境況,台灣政壇「依舊故我」,不僅未設法緩和兩岸關係,還拉上同遭政客炒作反中民粹的澳洲,在戰雲陰天下大玩危險遊戲。 首先,是台外交部長吳釗燮於10月3日接受澳洲
10月1日起,解放軍軍機大舉飛入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短短4天便突破百餘架次,並連續刷新單日紀錄,引發「武統將臨」的軍事疑雲,也讓台灣政壇為之騷動。 10月3日,台外交部長吳釗燮接受澳洲廣播公司(ABC)專訪,提到近來越發頻繁的「軍機擾台」,直言台灣除持續強化自我防衛能力及發展不對稱戰力
近期的台海,湧動著地緣布局的波濤。 在日本一側,其於9月15日舉行「1993年後最大軍演」,召集自衛隊10萬兵力,展開三大兵種的協調作戰。美國有線新聞網(CNN)也於16日刊出防衛大臣岸信夫專訪,岸信夫表示,日本將在釣魚島劃定爭議紅線,阻絕中國「越雷池一步」,同時強調「日本90%的能源運送經過台灣
9月25日,國民黨將選出第11任主席。自5月公告選舉細則以來,這場選戰先是經歷了疫情衝擊,又在備受大眾冷遇後,於終局前夕引爆話題。而導致這般起伏的關鍵,無疑是候選人張亞中的「輿情逆襲」。 自8月起,諸如「比特王出任務」等台灣Youtuber,開始將張亞中的各式演講、辯論影片剪輯上網,搭配搶眼字幕與
自2003年伊拉克戰爭起,軍用無人機逐步投入戰場,改寫了近代戰爭型態。此後,伴隨無人遙控、航天科技的日新月異,軍用無人機的偵察底色上,多了一抹打擊的鮮紅,察打一體的機種由此躍升國際市場熱門。 2010年,阿拉伯之春爆發,利比亞政局受此亂流牽引,爆發了十數年的血腥內戰,並在後期出現人類史上首次大規模
10月17日,台媒《聯合新聞網》獨家報道,台灣中科院的大型無人機研發計劃「騰雲專案」生變,原本預計在近期展示的台產無人機成品,遭中科院以「構型改變」為由,向台國防部申請延長研發期程1年至2年獲准。對此報道,中科院僅以「不評論」三字答覆,顯然消息並非空穴來風。 回顧過往,這並非台產無人機的首次折翼。
10月1日至5日,解放軍出動150架次軍機飛入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引發「國慶閱兵到台海」的議論,也折射兩岸關係的每況愈下。然見此境況,台灣政壇「依舊故我」,不僅未設法緩和兩岸關係,還拉上同遭政客炒作反中民粹的澳洲,在戰雲陰天下大玩危險遊戲。 首先,是台外交部長吳釗燮於10月3日接受澳洲
10月1日起,解放軍軍機大舉飛入台灣西南防空識別區(ADIZ),短短4天便突破百餘架次,並連續刷新單日紀錄,引發「武統將臨」的軍事疑雲,也讓台灣政壇為之騷動。 10月3日,台外交部長吳釗燮接受澳洲廣播公司(ABC)專訪,提到近來越發頻繁的「軍機擾台」,直言台灣除持續強化自我防衛能力及發展不對稱戰力
近期的台海,湧動著地緣布局的波濤。 在日本一側,其於9月15日舉行「1993年後最大軍演」,召集自衛隊10萬兵力,展開三大兵種的協調作戰。美國有線新聞網(CNN)也於16日刊出防衛大臣岸信夫專訪,岸信夫表示,日本將在釣魚島劃定爭議紅線,阻絕中國「越雷池一步」,同時強調「日本90%的能源運送經過台灣
9月25日,國民黨將選出第11任主席。自5月公告選舉細則以來,這場選戰先是經歷了疫情衝擊,又在備受大眾冷遇後,於終局前夕引爆話題。而導致這般起伏的關鍵,無疑是候選人張亞中的「輿情逆襲」。 自8月起,諸如「比特王出任務」等台灣Youtuber,開始將張亞中的各式演講、辯論影片剪輯上網,搭配搶眼字幕與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0/9/25 美國帶頭創設但不受自己創制拘束的情況很多,台海中線亦然。1970年代中期前,空軍執行美軍任務不僅穿過「中線」,還深入中共內陸偵察核武試驗。華府聯中制蘇以迄90年代,台美雖不再侵擾大陸領空,但閩浙沿海十數浬之外,仍是國軍佔據優勢。此後中共崛起,美國敦促,兩軍始尊重中線。  
我知道這一戰可能難免? 至少讓我苛求你一回。 千萬別刻薄我的家人!
在全球經濟越陷低靡下。靠援軍和美國持續增派兵力,台灣就能永保無虞嗎?
Thumbnail
本文記錄了南北韓及美國間的軍事政治往來紀錄,包括了南北關係中一些重要的參考,分析了南北韓之間的互動,以及北韓金正恩的一些政治戰略動態。
Thumbnail
金正恩不想打仗,但是中國想要逼他打仗。 由於中國的戰爭策略已經轉變成「要成為最後一個打美國勢力」的新軸心國。因此刺激與支持世界其他地方先對美國勢力,特別是北韓對第一島鏈先開戰恐怕已經成為了中國的目標之一。
Thumbnail
一﹕新聞 9日晚間7時23分,❙中國❙ ❙長征❙ 運載火箭自 ❙四川❙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發射,飛越 ❙臺灣❙ 上空,❙ 臺灣❙國軍保持高度警戒。 有趣的是,❙中國❙ 用以恐嚇 ❙臺灣❙ 選民的竟然是 ❙長征❙ 運載火箭而非導彈,事緣《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 剛於日前爆
Thumbnail
#反情報操作 - 中國發射衛星通過台灣南部上空事件 敵國及在地協力者將有兩種情報操作 1不怪中國,怪台灣政府發佈警報 2說中國幫民進黨選舉 應對方式: 第1點,將行為發起者指回中國政府,回顧去年射彈道導彈穿越台灣上空時指責台灣政府不反應的意見。強調碎片可能傷害民眾 第2點請參考下方引用推文(此
Thumbnail
省流版: 北韓最近宣布與韓國是徹底的敵對關係,雙方軍事緊張局勢加劇。 2024年1月5日,北韓向韓國方向海域發射200餘發海岸炮,韓國立即進行回擊射擊訓練。 此次交火地點靠近具有主權爭議的延平島,曾發生過多次朝韓海軍擦槍走火事件。 雖然過去衝突都得以平息,但這次形勢可能不同,世界多地動盪,美
Thumbnail
當前「美日」、「美韓」、「美菲」都是軍事同盟國家,除分別簽署有「共同防禦條約」外,日本、南韓、菲律賓等國家,也皆有美國的軍事基地存在。台灣與美國雖無軍事同盟,但在近年來台美軍事合作的密集互動下,其實已發展出「準軍事同盟」的深層關係。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0/9/25 美國帶頭創設但不受自己創制拘束的情況很多,台海中線亦然。1970年代中期前,空軍執行美軍任務不僅穿過「中線」,還深入中共內陸偵察核武試驗。華府聯中制蘇以迄90年代,台美雖不再侵擾大陸領空,但閩浙沿海十數浬之外,仍是國軍佔據優勢。此後中共崛起,美國敦促,兩軍始尊重中線。  
我知道這一戰可能難免? 至少讓我苛求你一回。 千萬別刻薄我的家人!
在全球經濟越陷低靡下。靠援軍和美國持續增派兵力,台灣就能永保無虞嗎?
Thumbnail
本文記錄了南北韓及美國間的軍事政治往來紀錄,包括了南北關係中一些重要的參考,分析了南北韓之間的互動,以及北韓金正恩的一些政治戰略動態。
Thumbnail
金正恩不想打仗,但是中國想要逼他打仗。 由於中國的戰爭策略已經轉變成「要成為最後一個打美國勢力」的新軸心國。因此刺激與支持世界其他地方先對美國勢力,特別是北韓對第一島鏈先開戰恐怕已經成為了中國的目標之一。
Thumbnail
一﹕新聞 9日晚間7時23分,❙中國❙ ❙長征❙ 運載火箭自 ❙四川❙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發射,飛越 ❙臺灣❙ 上空,❙ 臺灣❙國軍保持高度警戒。 有趣的是,❙中國❙ 用以恐嚇 ❙臺灣❙ 選民的竟然是 ❙長征❙ 運載火箭而非導彈,事緣《彭博新聞社》(Bloomberg News) 剛於日前爆
Thumbnail
#反情報操作 - 中國發射衛星通過台灣南部上空事件 敵國及在地協力者將有兩種情報操作 1不怪中國,怪台灣政府發佈警報 2說中國幫民進黨選舉 應對方式: 第1點,將行為發起者指回中國政府,回顧去年射彈道導彈穿越台灣上空時指責台灣政府不反應的意見。強調碎片可能傷害民眾 第2點請參考下方引用推文(此
Thumbnail
省流版: 北韓最近宣布與韓國是徹底的敵對關係,雙方軍事緊張局勢加劇。 2024年1月5日,北韓向韓國方向海域發射200餘發海岸炮,韓國立即進行回擊射擊訓練。 此次交火地點靠近具有主權爭議的延平島,曾發生過多次朝韓海軍擦槍走火事件。 雖然過去衝突都得以平息,但這次形勢可能不同,世界多地動盪,美
Thumbnail
當前「美日」、「美韓」、「美菲」都是軍事同盟國家,除分別簽署有「共同防禦條約」外,日本、南韓、菲律賓等國家,也皆有美國的軍事基地存在。台灣與美國雖無軍事同盟,但在近年來台美軍事合作的密集互動下,其實已發展出「準軍事同盟」的深層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