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28|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白色為什麼恐怖?賴香吟《白色畫像》

「白色」為什麼恐怖?​
​記得小時候第一次聽到「白色恐怖」的時候,覺得很奇怪,為什麼白色會恐怖?​
​通常白色給人的印象是潔淨、純潔的印象。為什麼白色會跟恐怖有連結?​
​《白色畫像》這本小說,很輕巧地回答了這個問題。​
​整本小說是三篇小說的合集,用不同視角描述經歷過白色恐怖時期的人物,敘事中唯一改動不了的「時間」,使得人物無法躲避命運似地,由年少朝向中老年奔去,並將體驗到的生命歷程框成一幅畫。​
​不過,三篇人物各有不同的成長經歷,因此看見了不同的「白色風貌」,造就三幅不同的白色畫像。​
​白色畫像不是指真的白色畫作,而是小說人物呼吸著日常空氣時,難以區辨的恐懼也伴隨生活嵌進畫布,所以抹滅掉了真正記憶的色彩,畫布僅能留下大量的白。​
那種年紀,哪明白什麼政治呢?頂多不懂兒童時代見過的恐怖,不懂西本願寺為何變成大雜院,不懂早晨露水清新,為何有人神色那樣哀淒?然而,別問,問了也不見得有答案,有答案也未必能說出來,說出來呢——​
​——是恐懼,就是恐懼,太恐懼了,一道白色強光刷過去,看見的人都要瞎了眼。
​這段是小說的最後一篇〈凱西小姐〉的段落,主角是經歷政權轉換時期的女性,凱西,很幸運地能在少女時期學會中文,考上台大外文系。​
​在凱西小姐的求學時光,看得見那時代閃身的人物光影,像是把「ideology」翻譯成「意底牢結」的殷先生,還有周圍討論著要出國的同輩之中,某位大稻埕的顧公子。兩名人物讓人聯想到真實歷史的殷海光跟郭松棻。​
​小說僅暗示,凱西小姐家庭背景「敏感」,但是不告訴讀者發生什麼事情。後來凱西小姐在工作場所背了「黑鍋」,小說沒明講是什麼樣的事情,只曉得這件事讓凱西小姐決心出國。​
出國之後,凱西小姐與其他臺灣僑生,怨嘆臺灣果然資訊不流通,人真的要出來,才曉得自由的氣味。​
​可是,僑生在國外也不見得完全自由,會聽說誰是「間諜」,把僑生團體的名單交給政府列為黑名單,讓他們永遠回不去家鄉。​
​有個拒絕讓人回去的家,內心的壓抑跟矛盾很難有地方抒發,小說用歌曲〈月夜愁〉來表達這群人的內心世界:​
​秋蟬哀啼,月光所照的樹影
​〈月夜愁〉雖然是一首情歌,但是對凱西小姐來說是回家的指針,為他們這群人抒發無法在日光下現身的苦,僅能在月光下化作悲淒的樹影。​
​日光到底有多刺痛呢?老年的凱西小姐得了白內障,彷彿是白色恐怖遺留在身體的疾病。女醫師說這個疾病,會令所有事物看起來像是褪色的照片。​
​看什麼都像褪色的照片,好像是白色恐怖帶給所有人的殘疾,注定有許多歷史真相難以調查,但是傷疤卻一直存在在那邊。​
​雖然事物都是模糊的,但小說的魅力就在於能召喚出情感,讓沒經歷過白色恐怖的讀者也能感受到奇怪的壓抑氛圍。​

​總之,〈凱西小姐〉有太多細節可以仔細分享,所以拍成一集影片,希望能作為閱讀小說前的導讀,很推薦大家細細品味小說《白色畫像》!
我是臺灣歷史主題的小說創作者,喜愛分享歷史、文學小知識給大家!
歡迎訂閱我的 Youtube 頻道「熬夜的便當」以及 IG pan.yutang 得到更多新的歷史小故事喔!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熬夜的便當(BenDon 班與唐)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