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浪濤抵達前的《孤絕之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本文刊載在《聯合文學》2022 年 2 月號
事件發生的速度可急可緩,但是事件後的餘波是一個緩慢消漲的過程。病毒或許能以公共衛生學所定義的方式消失,但是傷痛如尚未抵達岸邊的浪濤,還在人們的生活裡潛行。
《孤絕之島》出來的時間,社會還處在不安的氛圍,不知道能不能預約到第三劑疫苗,不知道會不會遭逢四級警戒。在這樣的時機點閱讀《孤絕之島》,將經歷的事情重新消化一遍,會發現疫情對人們的精神感受,正多麼有系統性地在重塑。
書中集結各作家文章,分成三類主題:第一輯「在我回不去家的路上」攸關的是前往與滯留某地、第二輯「愛在瘟疫蔓延時」致敬過去並想像未來、第三輯「病從所願」將病毒放進可見的未來中共存。不同人書寫,有著不同地域與時間點的觀察,將這些作品集結成冊,能在某些地方體現出共感。
〈漂流物〉、〈離・聚・散〉皆重拾過去的明信片與書信,在那禁止與人接觸的時刻,碰觸到他人接觸過的物體,有偷嚐禁果的慰藉,也有回不到往昔的感嘆。原來「碰觸」是生活的基本必需品。
碰觸也是「距離」的一環。〈抵達之前〉、〈他給我一團草莓衛生紙/無處安放〉、〈放風〉討論了疫情如何重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原本與家人、親密愛人保持的安全距離遭疫情破壞,從生活習慣延伸到價值觀,任何事物都可能引爆成撕裂關係的導火線。如〈放風〉的疑問:如果女朋友想打他不認同的那款疫苗,他敢像罵阿媽那樣叫她不要做傻事嗎?
無奈的是,在疫情面前,每個人都被迫割捨生活的某些必需,為求生存下去。
更多篇寫的是對未來的想像,但〈如何測量插管的深度〉與〈彼岸的信鴿〉有意識地召喚過去,前者紀念 SARS 事件犧牲的年輕醫師,後者引用陳千武的〈信鴿〉。災難的記憶會傳承,藉由文字召喚來到當下,瞭解的是疫情之於個體,確實可比戰爭般的集體經驗,待活著的人消化與整理傷口,也是為何《孤絕之島》會在此時來到世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1920 年代的台灣,有對革命情侶黨,堪稱日治版新垣結衣 X 星野源夫妻黨(請結衣粉息怒)。​女方是歌手,男方是才子,兩人原本都是老師(這好像不是重點),一個被強迫辭職而出道,另一個為了搞社運主動請辭。​這對情侶是林好(林氏好)與盧丙丁,想不到他們以外更適合的組合。​
上次介紹台灣第一位女記者——楊千鶴,與 N 先生的曖昧一直沒有突破點。綜觀他們身處的年代,感情還參雜了戰爭、族群、傳統價值觀等各種因素。小曖昧其實是大時代的縮影啊。(當事人應該覺得更苦)​而且,真正的考驗不是遇到渣男,往後有更大的挑戰呢。​
台灣第一位女記者,也是日治女高校生的厲害學姊之一 — — 楊千鶴,她的自傳《人生的三稜鏡》,愛情故事豐富到讓人忍不住捶心肝。​ ​故事圍繞楊千鶴與文藝憂鬱青年 N 先生的愛情故事(還是遇到渣男?),但細究其他人物:憂鬱青年的前任、楊千鶴的女生朋友們,便會發現這個愛情故事一點都不單純。​​ ​
若能為「記憶」賦予形體,例如山巒、房子、書、人或任何物品,人會選擇什麼物體?陳雨航在〈時光電廠〉直指,自己的記憶源頭是花蓮木瓜溪畔旁的清水電廠。除了他兒時曾住過那裡之外,那邊的山谷地貌,得費盡一番功夫才能抵達,途中溪流百變的樣貌,不斷地沖刷微弱的童年記憶。
想像如果有一天,自己醒來發現人突然到古巴,路上的古巴人,全部變成臺灣人,你會有什麼反應?《新寶島》讓人物在張開眼睛的那刻,突然被丟入大交換的實驗場,無人曉得為何臺灣與古巴人民會交換。書中人物作為實驗老鼠,正在被作為實驗員的讀者們觀看,又或者該說,書中的角色也體認到自身的實驗性,演繹一場「錯誤的歷史」
本文刊載在《幼獅文藝》2022 年 2 月號 到「典藏台灣」網站輸入「台籍日本兵」搜尋,大多是出征送行前拍下的照片,或是隨意紀錄的軍中生活。唯獨某張相片,拍下一群台籍日本兵正在爬坡的剪影,看不清楚他們的臉,只看得見穿著軍服的他們,朝向遠方一些低矮的樹木,手持三八步槍背對鏡頭遠去,似乎真的不打算回頭。
1920 年代的台灣,有對革命情侶黨,堪稱日治版新垣結衣 X 星野源夫妻黨(請結衣粉息怒)。​女方是歌手,男方是才子,兩人原本都是老師(這好像不是重點),一個被強迫辭職而出道,另一個為了搞社運主動請辭。​這對情侶是林好(林氏好)與盧丙丁,想不到他們以外更適合的組合。​
上次介紹台灣第一位女記者——楊千鶴,與 N 先生的曖昧一直沒有突破點。綜觀他們身處的年代,感情還參雜了戰爭、族群、傳統價值觀等各種因素。小曖昧其實是大時代的縮影啊。(當事人應該覺得更苦)​而且,真正的考驗不是遇到渣男,往後有更大的挑戰呢。​
台灣第一位女記者,也是日治女高校生的厲害學姊之一 — — 楊千鶴,她的自傳《人生的三稜鏡》,愛情故事豐富到讓人忍不住捶心肝。​ ​故事圍繞楊千鶴與文藝憂鬱青年 N 先生的愛情故事(還是遇到渣男?),但細究其他人物:憂鬱青年的前任、楊千鶴的女生朋友們,便會發現這個愛情故事一點都不單純。​​ ​
若能為「記憶」賦予形體,例如山巒、房子、書、人或任何物品,人會選擇什麼物體?陳雨航在〈時光電廠〉直指,自己的記憶源頭是花蓮木瓜溪畔旁的清水電廠。除了他兒時曾住過那裡之外,那邊的山谷地貌,得費盡一番功夫才能抵達,途中溪流百變的樣貌,不斷地沖刷微弱的童年記憶。
想像如果有一天,自己醒來發現人突然到古巴,路上的古巴人,全部變成臺灣人,你會有什麼反應?《新寶島》讓人物在張開眼睛的那刻,突然被丟入大交換的實驗場,無人曉得為何臺灣與古巴人民會交換。書中人物作為實驗老鼠,正在被作為實驗員的讀者們觀看,又或者該說,書中的角色也體認到自身的實驗性,演繹一場「錯誤的歷史」
本文刊載在《幼獅文藝》2022 年 2 月號 到「典藏台灣」網站輸入「台籍日本兵」搜尋,大多是出征送行前拍下的照片,或是隨意紀錄的軍中生活。唯獨某張相片,拍下一群台籍日本兵正在爬坡的剪影,看不清楚他們的臉,只看得見穿著軍服的他們,朝向遠方一些低矮的樹木,手持三八步槍背對鏡頭遠去,似乎真的不打算回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意外的車禍,我在那個盛夏季節裡遇見了幽靈,幽靈有著熟悉的笑臉並與我心有靈犀,怎麼會?幽靈的一切令我這麼在意,我不該想他!不該、不該!卻仍無法離棄他,誰叫他是孤獨又痴情的幽靈,心中只有一個小小希望……
Thumbnail
總計十七章,連續十二周每周不間斷發布,正篇之外,也會穿插發布 #寫在故事之後 ,說明那些取材於我自身的真實經驗。
Thumbnail
與牡羊、天秤的南北交軸成120度的新月獅子、日月合相的新月特質。
 「開始主張、自我意識抬頭」都不是主動發生,而是被迫的,通常都涉及另一人,譬如合作對象、伴侶、家人,有某一方過度自我、不守約定、或是說謊、在兩人間有隱藏的秘密;
而另一方則可能在過去這段時間,有過度犧牲、隱忍的問題......
Thumbnail
新冠病毒造成的疫情襲捲全球近三年時間,改變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 被強制停下腳步,人與人保持安全距離,生活限縮在小範圍,在緊掩的門窗裡,重新看待理所當然的事物,重新學習如何生活。 夏夏的散文集《來日方糖》三十五篇文,記錄身處疫病覆蓋的世界,生命的消逝,以及富有煙火氣的點滴日常。 每篇都是時間之流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馬來西亞- 刁曼島的日常 猶記得2019年在刁曼島考取了潛水執照后馬上就因爲新冠病毒的肆虐 全球以幾乎被“軟禁”的方式封鎖著人們熟悉的日常。 一場世紀病毒的肆虐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模式 摧毀了許多家庭 也造就了許多時勢英雄。然而在這些大環境底下的我們,顯得超級無敵的渺小。 2022年再回到熟悉
Thumbnail
一頁過文藝小說 -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在 2024 年5月 19日開始,所有醫院內再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這意味著 Covid-19 疫情告終。筆者特意創作了「疫後之舞」。
Thumbnail
靈感用盡、鍵盤不再響,盯著喜歡、分享、留言的數字,心跳跟著小鈴鐺七上八下⋯⋯vocus 2025 年 4 月限定新商品,要為創作者打氣! 🚨「創作者打氣包」 最懂創作者的vocus,為創作者打造 ✨ 打氣包,包什麼?!四件道具挺創作者 一、【打氣復活卷】 專屬你的打氣小語,成功登記免費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意外的車禍,我在那個盛夏季節裡遇見了幽靈,幽靈有著熟悉的笑臉並與我心有靈犀,怎麼會?幽靈的一切令我這麼在意,我不該想他!不該、不該!卻仍無法離棄他,誰叫他是孤獨又痴情的幽靈,心中只有一個小小希望……
Thumbnail
總計十七章,連續十二周每周不間斷發布,正篇之外,也會穿插發布 #寫在故事之後 ,說明那些取材於我自身的真實經驗。
Thumbnail
與牡羊、天秤的南北交軸成120度的新月獅子、日月合相的新月特質。
 「開始主張、自我意識抬頭」都不是主動發生,而是被迫的,通常都涉及另一人,譬如合作對象、伴侶、家人,有某一方過度自我、不守約定、或是說謊、在兩人間有隱藏的秘密;
而另一方則可能在過去這段時間,有過度犧牲、隱忍的問題......
Thumbnail
新冠病毒造成的疫情襲捲全球近三年時間,改變人們習以為常的生活。 被強制停下腳步,人與人保持安全距離,生活限縮在小範圍,在緊掩的門窗裡,重新看待理所當然的事物,重新學習如何生活。 夏夏的散文集《來日方糖》三十五篇文,記錄身處疫病覆蓋的世界,生命的消逝,以及富有煙火氣的點滴日常。 每篇都是時間之流
Thumbnail
新冠肺炎, COVID-19, 遲至2020年三月世界衛生組織,才宣布這個快速傳染的疾病為一項 “pandemic” (大流行)。 這三年半之間, 時起時落,我們都受盡折磨與委屈。我們一路想從防疫規定掙脫,也似乎享受了一年多的放鬆生活,現在新的變異株又引發突起的高傳染, 我們又該怎麼面對呢?
Thumbnail
馬來西亞- 刁曼島的日常 猶記得2019年在刁曼島考取了潛水執照后馬上就因爲新冠病毒的肆虐 全球以幾乎被“軟禁”的方式封鎖著人們熟悉的日常。 一場世紀病毒的肆虐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模式 摧毀了許多家庭 也造就了許多時勢英雄。然而在這些大環境底下的我們,顯得超級無敵的渺小。 2022年再回到熟悉
Thumbnail
一頁過文藝小說 - 「衛福部疾管署」宣布在 2024 年5月 19日開始,所有醫院內再無強制配戴口罩的必要性,這意味著 Covid-19 疫情告終。筆者特意創作了「疫後之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