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1-03|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一頭熱的 Metaverse 及其反思

前言 - Metaverse 前世今生

Metaverse 剛剛成為網路熱詞時,一頭熱的研究了一下,還寫了篇文章。然後覺得有點莫名究裡的,於是依照近年一直訓練自己習慣的「慢慢觀察,審慎思考」方式看待這個事件,一開始大家無法「定義」這是什麼,華文世界很快的給了個「元宇宙」的翻譯詞。不過後來似乎覺得這樣的翻譯僅僅有助於無法快速了解的一般使用者更好「咀嚼」這名詞,但對於其背後可能所代表的含意,以及對未來可能的影響,似乎並沒有什麼幫助。
果然漸漸的這個詞彙從技術阿宅們的眼界中逐步向外擴散,直到近日 Facebook 創辦人正式將其母公司更名為 Meta,算是把 Metaverse 更用力且快速的砸在了投資者及一般普羅大眾的腦海中了。
突然間滿滿的新聞與時事評論全部都在討論這個話題,營造出一種「不趕緊上車跟上就又要被時代給拋棄」了的資訊焦慮現象。間接也讓許多人更是抓到一點皮毛就大放厥詞,股票分析師紛紛跳下來說哪些上市公司此刻正為熱門的「元宇宙概念股」,倒也是真的推升了幾檔股票價格往上奔馳而去。
但世間更多的是看熱鬧的觀眾們,大家對於陌生的事物,總希望有「懶人包」可以快速的吸收了解。偏偏 Metaverse 這麼宏大且依然處於建設之中的未來新概念,恐怕連更名為 Meta 的 facebook 母公司自己也都無法百分之百的肯定描繪出未來的 Metaverse 樣貌吧?

靈魂般的拷問觀點

幾天前 New York Times 的評論專欄刊出了一則評論專欄作家 Maureen Dowd 文章,內容淺顯易懂但可以看到許多他採訪 Google 前執行董事長 Eric Schmidt(對,就是管住那兩位年輕創始人的原網路行業大老)的精采內容。訪談主要是針對 Eric Schmidt 共同參與著作的一本新書:The Age of AI,因此環繞著 A.I 人工智能,有一系列有意思的對話,也包含了他對近期科技領域風雲人物的想法。
文章後半段提到了 Metaverse,摘錄如下:
“All of the people who talk about metaverses are talking about worlds that are more satisfying than the current world — you’re richer, more handsome, more beautiful, more powerful, faster. So, in some years, people will choose to spend more time with their goggles on in the metaverse. And who gets to set the rules? The world will become more digital than physical. And that’s not necessarily the best thing for human society.”
是不是頗值得給 Metaverse 這股熱潮潑一盆冷水?我們「幻想」的 Metaverse,其實這個世界裡面都是一些比現實世界更美好的狀態,例如更有錢的自己、更俊俏更可人的外貌、更強壯的體魄以及更敏捷的身軀。越是這樣的不現實,是否更可能「驅使」我們更被 Metaverse 給綁架以至於沉淪其中無法自拔?因為現實世界中的自己相較於 Metaverse 之中的替身,實在太多不堪了?那麼 Eric Schmidt 所問到的「這個虛擬世界的規則將由誰來制定誰說了算?」就成了一個需要被反覆思慮的靈魂拷問了,是吧?

詳細訪問內容可參見: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