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2021年最勇敢的電影,對抗威權的青春焰火|金馬入圍香港片《少年》影評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若你剛好收到見過一次面的人疑似自殺的訊息,你會去找他嗎?《少年》描述香港「反送中運動」時期,多位革命青年(包含司機與社工)尋找自殺少女的故事。而少女的自殺也反映動盪不安的政局,青年對未來的迷惘。

巧妙融入劇情與紀實影像,感受「反送中」青年的悲憤

本片最難得可貴就是在「反送中」持續的當下,透過紀實的方式紀錄時局狀況,並藉由尋人的劇情結構,建立「反送中」時代下多位青年的無奈與悲憤。雖然能感覺到導演並非刻意為之,但劇情與紀實的模糊空間,確實加深了情境的帶入感。多位素人演員亦真亦假的情感表演,更是展現導演不俗的調度能力。快速俐落的剪輯,簡明扼要帶出香港青年不同的處境與立場,毫不拖泥帶水。導演還以類似舞台錄像的方式還原關鍵劇情,巧妙地融入劇情與紀實影像,將困苦的拍攝限制變成獨特的影像風格,令人眼睛為之一亮!
而香港電影以往過於直白、缺乏細節的情感渲染,總讓人感到尷尬,但在《少年》中卻成為了優點。青年對於社會運動被鎮壓的無所適從匯聚成一種集體悲傷,而這種悲傷在電影中成為強大的能量,既表現了對體制的滿腔怒火,也同時傳遞了團結及民主的力量。「面對威權,唯有革命!」人民有權推翻這個威脅他們生命的政府,「活下來」且「無畏無懼」正是面對黑暗時代,最明亮的精神火焰!
《少年》劇照 / 圖片來自金馬影展

透過 11 位角色反映「反送中」時局現況

電影透過兩條主線(失蹤少女、尋人大隊)交錯,鋪排情節、製造懸念。觀眾可以理解失蹤少女在尋死前所做的一切,也能體會尋人大隊的迫切。那種看得到人在哪、但主角們一直都找不到的慌張感,成為電影最讓人揪心的地方,好幾次的錯過都讓觀眾不禁大喊「就在那!怎麼又錯過」但又不忍心責備尋人大隊。畢竟他們為了拯救相同理念的陌生人在香港街頭東奔西跑,還不惜私闖民宅,這種「群體的連結」不僅彰顯人性的善良,也映襯了政府的失能、人民的困境—少女的自殺行為都歸咎於極權政府對社會運動的打壓。
在《少年》中,可以看到2010年以來香港(北京)政府扼殺民主精神,在人民身上劃上一道道傷痕,從雨傘運動到反送中,積累起來的憤怒與悲傷,成為這個時代青年的陰影。故事的11個青年(九位尋人大隊、失蹤少女與朋友),都是在這份陰影下成長。青春的躁動搭配對政府的失望、無力與憤慨、對未來的茫然,導致了他們走向不同的生命之路。有人不得已出國,有人以死鳴志,但更多人選擇革命,不論是理性的「和理非」還是主動出戰的「勇武」,都向這個政府發出怒喊。其中最讓我感到心痛的一個故事線,就是一名15歲就暗自幫助革命人士的警察孩子。由於家庭背景,導致他參與反送中運動變得相當困難,而母親立場從「雨傘運動」諒解革命份子,到「反送中運動」也跟著政府一起痛打這些革命份子。這也說明了香港政府如何在這幾年進行強硬的政治宣傳,完全不給討論平台,扼殺民主精神,造成更多世代、價值對立。短短的故事卻像是震撼彈,讓人能更感同「香港青年」的處境。
《少年》劇照 / 圖片來自金馬影展

虛實交錯、神來一筆的結局

而尋人故事若只有單純的找人就會顯得劇情太單薄,因此《少年》加了尋人大隊內部的衝突:其中一位主角希望能趕快到示威現場與同伴力抗警察(政府的壓迫),但另一位主角卻堅持要找到女孩。而這份衝突不只是兩種選擇、兩種看法的碰撞,還夾雜了青年的個人愛恨恩怨。而內部衝突還沒結束,外部也一觸即發,編導加入警察惡意抓人的局面,加強尋人的難度,讓狀況更加失控、緊繃。但也暫時解決尋人大隊內部的衝突,畢竟唯有團結,才能擊退強敵(警察/政府)。
尋人到最後有沒有拯救可能要自殺的少女,就留給大家進戲院了解,但結尾虛實交錯非常神來一筆,不僅表現出時局下無奈的悲劇,又能呈現香港反送中夥伴心連心的團結與勇氣,情感力道十足。從那個時刻開始,我就控制不了淚水,一路哭到字幕跑完都還在哭,甚至跑到廁所崩潰大哭。(亞洲電影觀察團成員應該都絕對我發瘋了~~)
《少年》劇照 / 圖片來自金馬影展

致勇於發聲的創作者

《少年》絕對是我今年看過最勇敢的作品,雖然受限於拍攝環境的限制,製作面稍微不精良,但敘事生猛有力、情感自然真切,掩蓋了這些小缺點。面對這個黑暗的時代,這部作品絕對是其中一道光芒,它讓黑暗無法吞沒香港社會,只要還有一絲希望,就有機會重見曙光。
「光復香港、時代革命」致這些勇於發聲的創作者、革命份子與默默幫助一切的人!
《少年》劇照 / 圖片來自 少年 臉書粉專
Ps:本片也是#奈派克獎入選電影中顏值最高的一組,特別是戲份較多的阿南,第一次出現還貢獻鮮美黝黑的肉體,性感的肌肉搭配背部的傷口,超級想幫他擦藥,在他身邊安慰他。
作者:今敏木木,個人Instagram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7會員
2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年少日記 《年少日記》是一部真實到令人感到心痛的電影。反映了現代香港社會的議題 - 青少年、小朋友壓力問題。劇情沒有起伏很大,但是令人很壓抑。 有一天,中學老師 - 鄭Sir發現了自己班上有學生寫了一封遺書,令他想起了童年自己對哥哥冷暴力和冷漠的事。鄭Sir不但要解決遺書的問題,他還要處理自己的
Thumbnail
這是一部劇情深刻的香港電影,充分探討父母是否有傾聽孩子的聲音以及追求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的內心掙扎。該文章以個人觀後感為主,從主角的信念和成長歷程談起,並對於自身成熟過程產生的疑問和反思。文章通過敘述與主角內心感受連結,讓讀者能夠產生共鳴。
Thumbnail
《怒火青春》的敘事節奏和配樂輕快,但劇情卻與之相反的沈重。三位主角分別是猶太裔的Vinz、阿拉伯裔的Said和非裔的Hubert。種族歧視、階級主義、警察濫權等議題,貫穿整部電影。他們怒火中的膽怯、無力和絕望,展現出青年在社會邊緣的處境。電影透過這些少年人的命運,反映出社會的墮落和自救。
Thumbnail
導演蘇奕瑄透過《青春並不溫柔》呈現了文化美術系事件的原型,故事圍繞在季微和她的創作自由,以及與學運的交融。本文探討了電影如何詮釋了那個時代氛圍、學運內部的路線鬥爭,以及對於學運的認真對待。此外,本文提及了文化美術系事件對於1980年代臺灣學運實踐的象徵意義,藉此來補充臺灣主流學運論述中被忽略的部分。
Thumbnail
近日香港的學童輕生個案創新高,讓我不禁關注香港教育制度與青少年心理健康,因此寫了這篇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根據截至去年11月的數字,學童輕生的原因主要是學校、家庭以及精神健康因素。學校因素有學業成績及校園欺凌,學生因學業問題與朋輩關係,也許會承受壓力與煩惱。專家建議父母聽到孩子的傾訴時,應多
Thumbnail
  終於知道為什麼說看完後的心情都很沉重,因為……結尾沒有配樂。電影院突如其來的寧靜,留待人們消化、回憶紀錄片給人的情緒。   任何紀錄片一定都有立場,但好的紀錄片多少應正反併陳。然而,片中僅聚焦在「反送中運動」上街抗議的200萬人及國際譴責的聲音,而未有對另外500萬人(香港人口約7
先進的城市,也有著陽光照不進的角落,《香港製造》中描繪的就是生活在那種老舊社區的青少年。電影名所謂的香港製造,也是指製造出青少年們的香港,髒亂與擁擠的環境,是我作為外人少見的一面,卻是養育出他們的環境,真實的鏡頭呈現,以我的視角來看,足以刷新我對香港的認識。 不過即使他們在那種環境下成長,也沒
Thumbnail
《少年的你》是一部充滿校園愛情、暴力和犯罪元素的電影,由玖月晞小說《少年的你,如此美麗》改編。故事講述高中生陳念被欺凌,並向社會揭露欺凌者的故事。從面對霸凌, 抗拒小北, 到反抗霸凌, 依賴並信任小北的故事,透過劇情與觀後感想帶出校園霸凌的問題。
Thumbnail
先說結論,《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很好看,但是也很沉重,畢竟此書要探討的主題是學生自殺,以及不同少女在成長過程中所能遇到的各種不快樂。 小說中的女主角是一所名校的中學老師,某天她的學生突如其來在校園跳樓自殺,在處理這宗突發事故期間,她不斷回顧自己的過去,她生長在一個中產家庭,母親極其嚴苛,從來沒有認真
Thumbnail
本片的架構其實在預告中就顯露了,所以故事與反轉相較更多的比重在喬許哈奈特的從容應付,重罪犯面對包圍陣仗的同時安撫女兒的鏡頭語言很特別,少女敏銳觀察出爸爸的心不在焉,讓感官放大的要角(一個專注在追星一個專注在躲避)另有一番真摯呈現。
Thumbnail
年少日記 《年少日記》是一部真實到令人感到心痛的電影。反映了現代香港社會的議題 - 青少年、小朋友壓力問題。劇情沒有起伏很大,但是令人很壓抑。 有一天,中學老師 - 鄭Sir發現了自己班上有學生寫了一封遺書,令他想起了童年自己對哥哥冷暴力和冷漠的事。鄭Sir不但要解決遺書的問題,他還要處理自己的
Thumbnail
這是一部劇情深刻的香港電影,充分探討父母是否有傾聽孩子的聲音以及追求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的內心掙扎。該文章以個人觀後感為主,從主角的信念和成長歷程談起,並對於自身成熟過程產生的疑問和反思。文章通過敘述與主角內心感受連結,讓讀者能夠產生共鳴。
Thumbnail
《怒火青春》的敘事節奏和配樂輕快,但劇情卻與之相反的沈重。三位主角分別是猶太裔的Vinz、阿拉伯裔的Said和非裔的Hubert。種族歧視、階級主義、警察濫權等議題,貫穿整部電影。他們怒火中的膽怯、無力和絕望,展現出青年在社會邊緣的處境。電影透過這些少年人的命運,反映出社會的墮落和自救。
Thumbnail
導演蘇奕瑄透過《青春並不溫柔》呈現了文化美術系事件的原型,故事圍繞在季微和她的創作自由,以及與學運的交融。本文探討了電影如何詮釋了那個時代氛圍、學運內部的路線鬥爭,以及對於學運的認真對待。此外,本文提及了文化美術系事件對於1980年代臺灣學運實踐的象徵意義,藉此來補充臺灣主流學運論述中被忽略的部分。
Thumbnail
近日香港的學童輕生個案創新高,讓我不禁關注香港教育制度與青少年心理健康,因此寫了這篇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根據截至去年11月的數字,學童輕生的原因主要是學校、家庭以及精神健康因素。學校因素有學業成績及校園欺凌,學生因學業問題與朋輩關係,也許會承受壓力與煩惱。專家建議父母聽到孩子的傾訴時,應多
Thumbnail
  終於知道為什麼說看完後的心情都很沉重,因為……結尾沒有配樂。電影院突如其來的寧靜,留待人們消化、回憶紀錄片給人的情緒。   任何紀錄片一定都有立場,但好的紀錄片多少應正反併陳。然而,片中僅聚焦在「反送中運動」上街抗議的200萬人及國際譴責的聲音,而未有對另外500萬人(香港人口約7
先進的城市,也有著陽光照不進的角落,《香港製造》中描繪的就是生活在那種老舊社區的青少年。電影名所謂的香港製造,也是指製造出青少年們的香港,髒亂與擁擠的環境,是我作為外人少見的一面,卻是養育出他們的環境,真實的鏡頭呈現,以我的視角來看,足以刷新我對香港的認識。 不過即使他們在那種環境下成長,也沒
Thumbnail
《少年的你》是一部充滿校園愛情、暴力和犯罪元素的電影,由玖月晞小說《少年的你,如此美麗》改編。故事講述高中生陳念被欺凌,並向社會揭露欺凌者的故事。從面對霸凌, 抗拒小北, 到反抗霸凌, 依賴並信任小北的故事,透過劇情與觀後感想帶出校園霸凌的問題。
Thumbnail
先說結論,《那些少女沒有抵達》很好看,但是也很沉重,畢竟此書要探討的主題是學生自殺,以及不同少女在成長過程中所能遇到的各種不快樂。 小說中的女主角是一所名校的中學老師,某天她的學生突如其來在校園跳樓自殺,在處理這宗突發事故期間,她不斷回顧自己的過去,她生長在一個中產家庭,母親極其嚴苛,從來沒有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