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之年 死之時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生命-含括了生與死
生-身體、呼吸、滋養 死-放下、告別、回歸
人從出生後就進入走向死亡的過程,想要活的好也需要了解死亡是怎麼回事才會變得完整,以往死亡是個避之惟恐不及的話題,隨著時代的演進,關於死亡漸漸的也不那麼令人害怕、恐懼,但能夠正面迎接是需要透過學習與願意走進許多未知的勇氣。
生與身體、呼吸、滋養三者密不可分,那死亡呢?
生命似乎很簡單,但因為有了感(覺)受,每個人的體驗造就了各自精采,最後的體悟與走向也五花八門,如果能夠了解到一些關鍵,便能從八萬四千法中走向殊途同歸之路。
    avatar-img
    3會員
    19內容數
    這個專題是以健康為基礎的各種聊聊、探討與分享,從身體、情緒、意識、精神不同角度思維,走進生活日常中,藉由身體的訊息,探索、認識自己,學習如何滋養、照護自己。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幫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是一位單身男子,為了調養身體,選擇了到有山有水的地方暫居,每週固定瑜伽課程打開身體空間、鍛鍊彈性與柔軟,走路到山林中提取山泉水,一趟過後發現太遠太重~後來都騎車,哈哈~自己下廚料理簡單的食物,學習茶道品茶、修身雅緻,在這裡的時間廚房隨我瞎搞,每天說不煮每餐都吃太飽,還邀請別人一起來吃飯~當成自己家
    今天來到的是一位熱愛瑜伽、透過肢體的開展認識自己的老師的地盤,站在社區門口有一種驚奇~好像來到電影中的密集住宅,但少了壓迫感的那種,進到屋內有一種清爽簡約卻又有一種獨特的浪漫氣息,在這裡的幾天,時而宅在家廢著、時而騎著車就出發到附近的溪邊發呆,到鄰居家喝茶、煮飯,到山林中的採筍人家收購新鮮現採筍子,
    呼吸 人一出生就跟『食』有關,小嬰兒一出生不用教就知道如何進食,『食』與身體、呼吸、滋養密不可分,完整的生命包含身與心的平衡、照顧,看的見的食物直接受到關注讓我們注意養身,而無形的食物經常被忽略,少了心的養護,慢性疾病、情緒問題、各種失調....越來越普遍,無聲的『食物』蘊藏了許多.......
    生者與亡者之間-個人、家庭、家族 生者與即將成為亡者所要面對”死亡”這件事,有許多不同的層面要穿越,很幸運的我們一家有時間一起學習這生命臨終的一堂課。 即便學習過還要用的出來才是真正消化,從一開始覺得自己從老爸兩年前檢查有癌症開始便一直在調適應該已經還好了,在陪伴老媽、老爸、處理相關事務,發現好多細
    生死之間的了悟-親情/陪伴 在照護、陪伴臨終親人的情緒其實是很錯綜複雜的,尤其是照顧癌症病者,面對親人每天身體的疼痛,除了不捨、關愛,坦白說也會有生氣、不耐,一邊壓下脾氣,一邊自責自己的不耐,當有時間沈靜下來的時候看著自己的不耐,發現其實是因為藏著無力感,覺得自己無能、做不了什麼,所以生氣、不耐來抗
    這是一位單身男子,為了調養身體,選擇了到有山有水的地方暫居,每週固定瑜伽課程打開身體空間、鍛鍊彈性與柔軟,走路到山林中提取山泉水,一趟過後發現太遠太重~後來都騎車,哈哈~自己下廚料理簡單的食物,學習茶道品茶、修身雅緻,在這裡的時間廚房隨我瞎搞,每天說不煮每餐都吃太飽,還邀請別人一起來吃飯~當成自己家
    今天來到的是一位熱愛瑜伽、透過肢體的開展認識自己的老師的地盤,站在社區門口有一種驚奇~好像來到電影中的密集住宅,但少了壓迫感的那種,進到屋內有一種清爽簡約卻又有一種獨特的浪漫氣息,在這裡的幾天,時而宅在家廢著、時而騎著車就出發到附近的溪邊發呆,到鄰居家喝茶、煮飯,到山林中的採筍人家收購新鮮現採筍子,
    呼吸 人一出生就跟『食』有關,小嬰兒一出生不用教就知道如何進食,『食』與身體、呼吸、滋養密不可分,完整的生命包含身與心的平衡、照顧,看的見的食物直接受到關注讓我們注意養身,而無形的食物經常被忽略,少了心的養護,慢性疾病、情緒問題、各種失調....越來越普遍,無聲的『食物』蘊藏了許多.......
    生者與亡者之間-個人、家庭、家族 生者與即將成為亡者所要面對”死亡”這件事,有許多不同的層面要穿越,很幸運的我們一家有時間一起學習這生命臨終的一堂課。 即便學習過還要用的出來才是真正消化,從一開始覺得自己從老爸兩年前檢查有癌症開始便一直在調適應該已經還好了,在陪伴老媽、老爸、處理相關事務,發現好多細
    生死之間的了悟-親情/陪伴 在照護、陪伴臨終親人的情緒其實是很錯綜複雜的,尤其是照顧癌症病者,面對親人每天身體的疼痛,除了不捨、關愛,坦白說也會有生氣、不耐,一邊壓下脾氣,一邊自責自己的不耐,當有時間沈靜下來的時候看著自己的不耐,發現其實是因為藏著無力感,覺得自己無能、做不了什麼,所以生氣、不耐來抗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生與死,是人間至喜與至悲。 每個人來到這世上,哇的一聲,吸了第一口的空氣,就開始了人生旅程。 從童顏到鶴髮, 歷經了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到吐出最後那口氣,結束這趟旅程。 身旁的人,也流下不捨的淚水。 離去的,是您那風度翩翩的身影。 留下的,是永存心中的點點滴滴。 這時,想起的,是活
    Thumbnail
    生與死,這兩個詞彙,總是引發我們最深的思考和情感波動。從生命的初始,到最終的離別,這一條漫長而又短暫的道路上,充滿了喜悅與悲傷、得到與失去的矛盾與拉扯。人類是情緒的動物,我們擁有理性,但在面對生死時,我們的脆弱顯得格外明顯。這種對生命的重視,使得我們的生活被深深地影響著。 生命的開始,往往從一個母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生命是很可貴的,但有些人可以提早感受到,並努力實踐讓一生變得更好。而無法提早經歷死亡的人,可以用另一種方式體會到生命的可貴,那就是……
    Thumbnail
    我們的生命從來不是憑空而生的,從出生到死亡,我們都與許許多多的人生命交織,相互依存。 有句俗諺說:「在這世界上,我們唯一能確定的事,只有死亡和納稅。」 死亡,是人生必然的終點。 當人生驟然陷落時,椎心刺骨的傷痛襲來,對我們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會是什麼呢?人生中最大的遺憾,又
    Thumbnail
    在人的一生當中這是必經之路,何時到來何時結束,都是未知數,時時感恩每一天的到來⋯ 人生八苦 佛經說「人身是一大苦聚」。生而為人,除了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等八苦以外,我與境、我與事、我與心,甚至我與人的不協調,都會產生身心的各種苦。 1.生苦:胎兒在母腹時,處溷穢中,頭下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Thumbnail
    許多人談及死亡,總感覺害怕,與自己至親的家人告別的時候,也讓人感覺悲傷。然而,不去談死亡,並不會讓死亡消失,反而我們應該去珍惜與家人的相處的時光,因為生命短暫,必須把握每一次的相聚。死亡並不是人生的盡頭,死亡只是生命的一個階段,越過死亡,是生命另一個階段的開始。
             生命飄渺如塵埃,卻也磅礡如山川。生之前未知,死後亦未知。生命的意義在於活著的時候。以什麼活著?怎麼活著的?唯有在靠近並試圖接近生命本身想帶給我的時候,我才感到生命的鮮活;感到一切非理所當然;感到生命的饋贈。明白生之流轉,死之流轉,活著的時候流轉的,生非起點;死非終點,一切都是過程
    生與死,是人間至喜與至悲。 每個人來到這世上,哇的一聲,吸了第一口的空氣,就開始了人生旅程。 從童顏到鶴髮, 歷經了喜怒哀樂、悲歡離合。 到吐出最後那口氣,結束這趟旅程。 身旁的人,也流下不捨的淚水。 離去的,是您那風度翩翩的身影。 留下的,是永存心中的點點滴滴。 這時,想起的,是活
    Thumbnail
    生與死,這兩個詞彙,總是引發我們最深的思考和情感波動。從生命的初始,到最終的離別,這一條漫長而又短暫的道路上,充滿了喜悅與悲傷、得到與失去的矛盾與拉扯。人類是情緒的動物,我們擁有理性,但在面對生死時,我們的脆弱顯得格外明顯。這種對生命的重視,使得我們的生活被深深地影響著。 生命的開始,往往從一個母
    Thumbnail
    但凡是物質世界的生命,有生亦有死,有起點,必有終點,死亡是生命的必經之路。 死後到底會去哪裡?真的會有「靈界的嚮導」引導死者認識死後的世界嗎? 傳聞,人死去之後,都會看到一生中的重要片段,它會以全像方式,像跑馬燈似地顯現在眼前,這種能夠完整看到自己一生,在人間演出的影像,就是「人生的
    Thumbnail
     生命是很可貴的,但有些人可以提早感受到,並努力實踐讓一生變得更好。而無法提早經歷死亡的人,可以用另一種方式體會到生命的可貴,那就是……
    Thumbnail
    我們的生命從來不是憑空而生的,從出生到死亡,我們都與許許多多的人生命交織,相互依存。 有句俗諺說:「在這世界上,我們唯一能確定的事,只有死亡和納稅。」 死亡,是人生必然的終點。 當人生驟然陷落時,椎心刺骨的傷痛襲來,對我們而言,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會是什麼呢?人生中最大的遺憾,又
    Thumbnail
    在人的一生當中這是必經之路,何時到來何時結束,都是未知數,時時感恩每一天的到來⋯ 人生八苦 佛經說「人身是一大苦聚」。生而為人,除了有生老病死、愛別離、怨憎會、求不得、五蘊熾盛等八苦以外,我與境、我與事、我與心,甚至我與人的不協調,都會產生身心的各種苦。 1.生苦:胎兒在母腹時,處溷穢中,頭下
    Thumbnail
    這是一個探討生命的哲學文章,透過探討死亡與科技,呈現出了對於生命和生死的思考。科學進步醫藥發展似乎更能對抗死亡,但長生是否值得期待以及考科學結果背後不同的可能性和影響。
    Thumbnail
    許多人談及死亡,總感覺害怕,與自己至親的家人告別的時候,也讓人感覺悲傷。然而,不去談死亡,並不會讓死亡消失,反而我們應該去珍惜與家人的相處的時光,因為生命短暫,必須把握每一次的相聚。死亡並不是人生的盡頭,死亡只是生命的一個階段,越過死亡,是生命另一個階段的開始。
             生命飄渺如塵埃,卻也磅礡如山川。生之前未知,死後亦未知。生命的意義在於活著的時候。以什麼活著?怎麼活著的?唯有在靠近並試圖接近生命本身想帶給我的時候,我才感到生命的鮮活;感到一切非理所當然;感到生命的饋贈。明白生之流轉,死之流轉,活著的時候流轉的,生非起點;死非終點,一切都是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