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安身立命、接地氣的位置──研究現場的教與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受訪者:
雲科大漢學應用所兼任助理教授陳瀅州
致理科大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羅詩雲

靈光乍現:走上文學研究

若科技是爭分奪秒也爭產值、頭也不回的前行,走上文學研究,卻像背反之影,懷著老派的浪漫,放慢了腳步鑽研文本的一字一句,如負載千鈞,為了一夕微光。這條路走得曲折,理由卻很單純。
陳瀅州從小喜歡文學,順著家裡期望讀了企管系,卻放不下一顆喜歡創作的心,透過寫詩安放內在。某次當兵收假,他恰好走進書店,翻閱到台灣文學,瞬間產生強烈共鳴,心想「把這樣的興趣當工作,不是很美好嗎?」便毅然報考台文所。愛好文學的心,是浪漫的,研究者卻是以理性追索文本與世界的聯繫,專注於研究以後,反而少了創作衝動;儘管如此,那當中也有另一種內斂溫厚。
羅詩雲說,自己大學讀師範體系,接觸課程以中小學教育為主,直到修了一門現代小說課,受風格犀利的許琇禎老師啟蒙,從文本分析得到成就,老師納入的文本更讓「台灣文學」視野初次進入她的生命。當時剛好搭上時代的順風車,各地台文所初成立,她感覺自己觸碰到了什麼變化。碩班的知識,不再只由老師餵養,忙著念書思考的每一天,都是「閃閃發亮的日子」,思想與靈魂碰撞,世界的樣貌新鮮靈活了起來。

痛感微微:現實「出路」的震盪

文學研究的靈視之眼,跨足歷史、記憶、文化、性別等各種廣度深度,卻看不穿未來路向。與其說面對「謀生」的艱辛,毋寧說是「出社會」必經的殘忍,那勢必回到很現實的問題上。
大環境不理想,「出路」問題帶來焦慮。少子化的劇烈衝擊使高等教育市場僧多粥少,競爭激烈。原本想在畢業後取得教職,貢獻所學,卻面臨各種拒絕,甚至要與擁有國外研究學歷、外文系的人競爭,很難不感覺挫折。「如果是為了教職讀博班,會很辛苦,一定要想清楚。」這番話,過來人說得淡定,卻痛感微微。
帶著不服輸的心情堅持下去,是最初的想法。羅詩雲決定用時間累積,不斷修正自己,放寬接受度,比如可以到全台各地兼課,目前也配合學校「跨」年段授課需求,同時教五專與大學部,以及兼任行政職務;陳瀅州也有過同時在五所學校兼任助理教授的經驗,或到其他機構貢獻研究。
開始兼課後的挑戰很實際,比如通識課與自己的研究方向不同,備課與研究都在跟時間拔河;必須思考如何吸引到足額的學生;有時則要配合系所規劃,接到課名才開始規劃內容;……。陳瀅州說自己初教書時,才發現自己會做研究,口才卻不流利,無法轉換讓學生理解,在那裏面要不斷調整自己,一個新世界於焉成形。

「跨」界視野:教與學現場

作為一名學者,靜定沉潛於研究領域是享受的,而來自現實的質疑,始終是最大衝突,尤其轉換成教學者身份時,要因應通識課的「實用」取向,讓兩人一開始很不適應,卻也成為契機。
「互動性」是當代社會溝通的重要元素,羅詩雲便運用Kahoot讓學生線上答題,組織資料,或用「世界咖啡館」分組模式讓學生產生對話交流。她更從自己博論研究方向做延伸,文本結合教學現場,也從學生討論中得到一些想法。
從學生角度思考,如何拉近文學與生活距離?陳瀅州帶學生有意識的省思生活字句,比如新聞媒體用字遣詞,圈出一再出現的字詞……做文化現象的解讀。他也自問,一個化工科的學生為什麼需要來修自己的課?也許一個產品行銷的「故事」,是對他更有意義的。為了讓學生練習「表達力」,他設計在課前指定閱讀,課堂做小組報告。曾有理工科學生回饋:「原本聽到要報告會發抖,現在卻很喜歡上台發表意見的時刻。」知道自己推行的,是學生以後用得到的能力,與不同背景的生命有所連結,帶來與人接觸的溫度。
實用是一種說法,而文學必將回應的核心,是生命與現實。「為了思考,為了學識養分,為了知識更上一階。」是對自己的交代。他們也觀察到,近年越來越多人先去職場工作後,意識到不足,才回頭念研究所。這是一個好方法,會更清楚自己要什麼。
從純粹的文學靈光,感受震盪,到教學場域的「接地氣」,找尋一個安身立命的位置,生命韌性的錘鍊,成為文學與生活的實踐。如果文學即現場,文學即生活,怎會沒有一點難度?甚或要帶一點滄桑,舉重,若輕。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3會員
43內容數
一點教學觀點和寫作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一位研究員搜索山洞多年始終遍尋不著,直到有天黃昏,他扶著石壁慢慢往前,摸著摸著發覺不對勁,這凹凸不平滑的手感,是個「四」字。「有字啊!」......因為有字便有記錄,有紀錄就有歷史與故事,在漫長的一生中,當你終於摸到了先祖的證明、歷史的證明,那會是多麼的感動,就像摸到甲骨文而興奮的沈愷一樣。
Thumbnail
老師接著說起「爬刀梯」的培訓經歷。事前不但要閉關吃齋、睡在八仙桌下,還要在打坐、念經與傳授手訣的訓練中度過,「那一週所學到的,我一輩子都忘不掉」。他背著法器,赤腳登上相當於三層樓高的108梯,他還記得當時從高空中擲筊,都能看見紅色的筊杯在強烈海風中劇烈搖擺,幸好第一擲便是聖筊,頓時歡慶的鞭炮炸響!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Thumbnail
陳生:天心,有個文哲所座談會:「經學史學化的反省與開展」。 天心:有興趣,聽范XX講空話反省反省。范就是文哲所裡大力主張經學不應該史學化的人,但是她自己研究出土文獻為主,美其名古文經。
Thumbnail
前幾篇不斷在說1970年代是台灣文學研究的開端,難道在此之前就沒有台灣文學研究嗎?當然也不是。
Thumbnail
我自問是理科思維的文科人,因為我讀寫風格都傾向理性,例如:寫議論文是我的強項,而寫抒情文永遠是我的惡夢。
Thumbnail
在教國文的過程中,有時候面對無感的課文,連自己也教得昏昏欲睡;有時候則是自己深受感動,但學生卻很難有相同的感觸。張愛玲的〈天才夢〉是我很喜歡的一篇選文,除了白話文閱讀起來較無難度外,張愛玲的文筆之精美不必多說,更難得的是這是一篇抒發青春煩惱的文章,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Thumbnail
學術界對於〔民國詩話〕的研究,向來偏於「個別詩話作者」的單一研究,或者偏向某些「特定議題」的討論;罕見到對於〔民國詩話〕既有微觀精細的研究,又作了宏觀全局的考察。林教授十幾年來,忙碌的教學和學術服務之外,付出巨大的心力,完成這部大著,不僅可以嘉惠後學,而且也是同領域學者不可不讀的最新成果。
Thumbnail
又又又掉線 會去上地表最強國文老師陳茻的課是個意外。想當時我頂著寒風騎到與點堂要參加集會。然而陳茻見到我不見欣喜,他表演了一個眼睛銅鈴化。 :「今天不是集會,要上國文課,妳記錯了。但妳還是可以進來一起上課。」 我:「……」 千辛萬苦地趕來卻記錯了時間。太生氣了,就跟著旁聽去了,哼! 地表最
我是從五下轉來西門國小的,其實有很多同學很熱情的提問題,但是因為我是轉學生所以我很多地方都不懂所以老師介紹了一位同學說:如果有不懂的事情可以問,這位同學正式莊詠涵,後來我提出許多問題,他都非常有耐心的和我講解,在我不知不覺的時侯就和他聊起來了聊得過程中,我發現我和他的興趣還蠻像的都很喜歡畫畫、看書也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關一位研究員搜索山洞多年始終遍尋不著,直到有天黃昏,他扶著石壁慢慢往前,摸著摸著發覺不對勁,這凹凸不平滑的手感,是個「四」字。「有字啊!」......因為有字便有記錄,有紀錄就有歷史與故事,在漫長的一生中,當你終於摸到了先祖的證明、歷史的證明,那會是多麼的感動,就像摸到甲骨文而興奮的沈愷一樣。
Thumbnail
老師接著說起「爬刀梯」的培訓經歷。事前不但要閉關吃齋、睡在八仙桌下,還要在打坐、念經與傳授手訣的訓練中度過,「那一週所學到的,我一輩子都忘不掉」。他背著法器,赤腳登上相當於三層樓高的108梯,他還記得當時從高空中擲筊,都能看見紅色的筊杯在強烈海風中劇烈搖擺,幸好第一擲便是聖筊,頓時歡慶的鞭炮炸響!
Thumbnail
文:邱怡青 對她來說,家從未真正的興起落成。 她一直帶著行走,隨處得以安身。會讓你覺得她是擅於攀岩或正要迎接賴以維生的湖泊凍結的季節來臨,總是想辦法安於變動之上的人。 她說自己無法待在不間斷的循環反覆之中,無法輕易的安於所有已經能駕馭掌握的模式,比如一個城鎮的路線、閱讀一本書的
Thumbnail
陳生:天心,有個文哲所座談會:「經學史學化的反省與開展」。 天心:有興趣,聽范XX講空話反省反省。范就是文哲所裡大力主張經學不應該史學化的人,但是她自己研究出土文獻為主,美其名古文經。
Thumbnail
前幾篇不斷在說1970年代是台灣文學研究的開端,難道在此之前就沒有台灣文學研究嗎?當然也不是。
Thumbnail
我自問是理科思維的文科人,因為我讀寫風格都傾向理性,例如:寫議論文是我的強項,而寫抒情文永遠是我的惡夢。
Thumbnail
在教國文的過程中,有時候面對無感的課文,連自己也教得昏昏欲睡;有時候則是自己深受感動,但學生卻很難有相同的感觸。張愛玲的〈天才夢〉是我很喜歡的一篇選文,除了白話文閱讀起來較無難度外,張愛玲的文筆之精美不必多說,更難得的是這是一篇抒發青春煩惱的文章,容易引起學生的共鳴。
Thumbnail
學術界對於〔民國詩話〕的研究,向來偏於「個別詩話作者」的單一研究,或者偏向某些「特定議題」的討論;罕見到對於〔民國詩話〕既有微觀精細的研究,又作了宏觀全局的考察。林教授十幾年來,忙碌的教學和學術服務之外,付出巨大的心力,完成這部大著,不僅可以嘉惠後學,而且也是同領域學者不可不讀的最新成果。
Thumbnail
又又又掉線 會去上地表最強國文老師陳茻的課是個意外。想當時我頂著寒風騎到與點堂要參加集會。然而陳茻見到我不見欣喜,他表演了一個眼睛銅鈴化。 :「今天不是集會,要上國文課,妳記錯了。但妳還是可以進來一起上課。」 我:「……」 千辛萬苦地趕來卻記錯了時間。太生氣了,就跟著旁聽去了,哼! 地表最
我是從五下轉來西門國小的,其實有很多同學很熱情的提問題,但是因為我是轉學生所以我很多地方都不懂所以老師介紹了一位同學說:如果有不懂的事情可以問,這位同學正式莊詠涵,後來我提出許多問題,他都非常有耐心的和我講解,在我不知不覺的時侯就和他聊起來了聊得過程中,我發現我和他的興趣還蠻像的都很喜歡畫畫、看書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