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裔:蜀漢本土派的霸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張裔,一個在三國演義中有聽到聲沒看到影的人。
在諸葛亮發動南征孟獲的時候,被任命為丞相府長史,負責看家。
這個部分,演義倒是完全照搬三國志。

在諸葛亮當權的時期,其實蜀漢是一個非正常國家。
跟曹丞相執政的情況非常相似,所有的兵權跟政權,基本都在丞相的管轄之下。
我們可以把它看做是戒嚴時期,或者動員戡亂時期。

所以這個時期,諸葛丞相府的權力,是非常巨大的。
丞相長史更是丞相府中第一人。

馬謖跟張裔,正是諸葛亮府中最信任的文武雙霸天。

大家都知道馬謖如何崛起,不知道的麻煩往前翻一下。
張裔又是為什麼得到諸葛亮的愛呢?

不同於荊州派出身的馬謖蔣琬,張裔可是貨真價值的益州史學大家。

許靖入蜀之後,對當地官員做出品評。
張裔得到的評價,是大漢前軍師鍾繇的等級。

沒錯,雖然鍾繇以大書法家聞名於世,但在東漢末年,他可是威震關中,令馬騰韓遂都信服的一級儒將。
張裔出身孝廉,當過縣長,絕非寒士,必定是中等士族出身。

劉璋聽說了許靖的評語,便將張裔徵召到他的益州牧帳下為從事,領軍司馬。
由此可見,缺乏國際觀的劉璋有多相信外來的和尚會唸經。

鍾繇的軍師是朝廷官職,州牧太守手下的軍司馬,實際的職權就跟軍師差不多了。
荀彧當年也是曹操手下的軍司馬。

當然,我們不能從官職來評斷一個人的能力。
張裔有沒有打仗的實績呢?

有的。

他的對手,就是劉備軍第二大將,張飛張益德。
張飛本是萬人敵,身邊還有諸葛亮。

不過姓張的向來有共識。

張裔跟張飛的決戰地點「德陽」,其實在成都的東北方。
這是劉備軍入蜀之戰中,很少被注意到的事情。

張飛跟諸葛亮的部隊,目標是去會合劉備軍。
畢竟劉備本軍還被擋在德陽以北的綿竹。

擊退張裔,再跟劉備裡外夾攻綿竹,才讓劉備的大軍得以包圍成都。
張裔雖不敵張飛諸葛亮聯手,但仍平安無事撤回成都,更在此時作為使節來找劉備談判。

原則上是投降沒錯,但投降的大臣,名聲、地位、忠誠三要素缺一不可。
像是荊州降曹時的蒯越。
蜀漢降魏時的張紹。

史書沒有記載劉璋的妻室,不過照這個模版看來,夫人姓張的可能性很高。
張家一整個益州大姓啊。

在張裔的斡旋之下,劉璋接受了開門投降的條件。
劉璋被遷往荊州,張裔則被任命為巴郡太守,掌管荊蜀門戶。
之後劉備稱帝,中央官員的需求大幅增加,便將張裔召回,任司金中郎將。

這基本上是個裝備官,負責農業與戰爭用的器具這樣。

劉備只知道張裔是個名士,政績也不錯。
但諸葛亮可是清清楚楚明白,張裔的軍事能力也相當優秀。

不久,建寧太守被地方大族殺害,諸葛亮便要求張裔前去接任平亂。
張裔到任後,地方豪帥就很猶豫,是該服從這個本土大老?還是應該造反到底?

假鬼教曰:「張府君如瓠壺,外雖澤而內實麤,不足殺,令縛與吳。」

這句在說什麼?
我想應該是假藉鬼神的名義,把張裔綁起來送交吳國。

是的,當時益州地方豪帥雍闓大大正在跟東吳勾結。

這是蜀漢初期很重要的一次內亂。
所以諸葛亮很是煩惱,該派誰去東吳出使才能解決這場糾紛。
最後當然是自己找上門的鄧芝。

雍闓等人當時認為,張裔名聲在外,但肚裡不能容人。
所以不能殺,也不能留。
如果殺了張裔,等於就跟北益州派叫板,那獨立革命就不用玩了。

嚴格說起來,其實雍闓是跟交州勾結,然後交州跟東吳往來。
所以雖然張裔被抓起來送出去,但根本沒有見到孫權就逃走了。
孫權也沒當這是個事兒。

而鄧芝到了東吳,受諸葛亮所託,跟孫權達成盟約後,便提出想贖回張裔的要求。

「呃……我不知道有這回事耶,你想要就帶回去吧,我幫你找找。」

找回來之後,孫權就接見了這個蜀地名士。

孫權隨口調笑:「我聽說過卓文君的故事,你們蜀地的風俗都是這樣的嗎?」
張裔回答:「我認為卓文君比朱買臣的妻子,要賢明得多。」

卓文君就是司馬相如的老婆,她認為司馬相如有才華,寧可拋棄家庭家產也要跟司馬相如在一起。
朱買臣則是覆水難收的故事,他老婆嫌棄他貧賤而離開他這樣。

孫權本是打算調侃,你們蜀地名士甘願拋棄祖產,侍奉劉備這種流浪漢,是不是天生犯賤啊?
怎料張裔這麼一答,反而顯得蜀地士人高瞻遠矚呢。

不過孫仲謀也不是第一次被蜀漢文人反嗆了,馬上話鋒一轉。
「不過即使老婆不賢明,朱買臣還是有恩報恩呢。等你回去西朝當大官,你又要怎麼報我的恩呢?」
西朝指得就是劉禪政權了。

張裔開口又是一句古人典故。
「我是負罪之身,回去能保住性命就是萬幸。五十八歲前,我的命是父母給的。自今以後,就是大王給的。」

不過孫權的學識不到聽不懂,還覺得很好很爽。
張裔這什麼典故?剛好我剛學完這段。

正是春秋初期,秦國三帥之一,百里視的典故。
百里視當年敗給晉軍,有幸得還。晉襄公後來反悔派人去追百里視,但被他搶先一步登船。
看著前來的追兵,百里視就留下了這麼一段話。

不過原話的後半段跟張裔有些出入。

百里視表示,三年之後,必來報恩。
三年後他果然再次率領秦軍攻打晉國。

張裔早就料到,孫權必然會跟晉襄公一樣反悔派兵來追,早就登船逃逸。

回到蜀漢後,諸葛亮立刻大大的重用張裔。
置於禁軍八校尉之一,並統領府事。

或許我們可以說,張裔曾經跟張飛與諸葛亮交鋒,所以諸葛亮認可他的軍事才能。
但這樣看下來,你能明白諸葛亮為何重用張裔嗎?

其實就是以夷制夷。

劉備確實有刻意打壓益州派沒錯。
這邊有個關鍵是,當時劉備的第一幕僚兼政務大官,其實是東州派的法正。
法正算是很跋扈,但別說劉備,整個新政權就是需要這樣一個扮壞人的角色。

等到諸葛亮獨攬大權,又經歷雍闓高定孟獲等人的叛亂之後,我們完全可以看到,諸葛亮把許多益州派的人一一拉了上來。
關於政治派系鬥爭,咱們諸葛丞相可說是略懂略懂……某方面來說比曹丞相還懂。

繼續打壓益州派,反動狀況只會更強烈。
東州派李嚴跟荊州大將魏延的合作意願又不是挺高。
對諸葛亮來說,平衡內部勢力,樹立外部大敵,正是這時政治鬥爭的精要所在。

那這個計策用得好不好?好得不得了。
據說,當諸葛亮在漢中準備北伐時,張裔要上前線找丞相議事,送行的人車塞滿了成都的大馬路。
而張裔也絲毫沒有異心,在他當時的家書中,寫著他認為大家是尊重他身為丞相長史,才紛紛前來巴結,累死老頭子了。

老頭子張裔建興八年就累死了,最後的官職是輔漢將軍。
蜀漢只有李嚴、張裔、姜維三個人領過這個職務。

這其實應該不是職務。
是爵位。

東漢也有一種官爵叫做特進,比侯爵更高。
「諸侯功德優盛、朝廷所敬異者,賜位特進,位在三公下。
屬二品。

大將軍跟三公有著獨特性,是凌駕在諸侯之上的軍政官員,不可世襲。
諸侯爵位可以世襲,同時也可以擔任官職。

張裔一生沒有領過侯爵,但陳壽卻寫了:
加輔漢將軍,領長史如故。建興八年卒。子毣嗣,歷三郡守監軍。

張裔的兒子總不可能嗣他的長史,這個之後就是蔣琬的位子了。
能夠繼承的東西必定是爵位,而張裔身上僅有輔漢將軍。

按照蜀書來看,輔漢將軍的爵位,最晚到延熙元年就取消了,所以陳壽搞不清楚也是正常的。

至於為什麼張裔從來沒有想過,凝聚益州派的力量來推翻蜀漢政權呢?
……我才不會每次都說是劉備的魅惑妖術呢。

這裡很顯然是那句:
「姓張的,向來有共識。」

說笑的,其實重點是,劉璋有兩個兒子,一個一直在蜀漢當官。
另一個劉闡一度也被東吳利用跟雍闓他們聯合。
而劉闡跟張裔一起從東吳回到蜀漢。

說穿了,老闆都不反,你打工仔自己是要反什麼東西。
姜維,一個就夠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3會員
91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句話的文字記載,出自清末《掃迷帚》第二十四回,一位老者的口中。 主要是嗆年輕人寫書著作,自不量力。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顯然在之前就已經流傳許久,或許是三國說書人講到姜維北伐時喜歡來上一句的順口溜。 而很明顯大家都誤解了:清朝人這句話要嗆的,不是廖化。 是姜維。 廖化很強。
咳,偶爾也要當一下標題黨。 蜀漢五虎將裡頭,關羽跟馬超是正式漢朝侯爵,張飛也是劉備的左右手,都有著大把的資料跟記錄。 相對來說,趙雲黃忠的記錄就非常少。 而劉巴這個人,就跟趙雲黃忠差不多而已。 那有啥好看? 三國第一軍師諸葛亮曾說過,「運籌策於帷幄之中,我遠不如他!」 老八有多神奇?不妨了解一下。
建立一個國家,不是插個旗子說我是國王這麼簡單。 插旗子有部隊,在東漢末年要成就一個小勢力不難。 但要整合地區成為一個國家,則有方方面面須要注意。 其中,拜碼頭求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沒有辦法的人,才會菜市場走透透。 而號稱三國第一的聰明人諸葛亮,自然也有更具效率的「益州攻略」……
誰是三國時代最強大的「繼承人」? 是改朝換代,但是打仗很失敗,搞到民不聊生的曹丕? 還是有齊桓之賢,從老爸那邊繼承了神卡諸葛亮的劉禪? 或許,更多人會選擇,整合江東混亂勢力稱帝的孫權。 但我們今天要說劉璋。 且讓我們看看,對抗內憂外患,稱霸益州二十一年的劉璋,夠不夠格跟孫權一較高下?
哥哥爸爸真偉大,孫權曹丕劉禪都會唱。 在三國志裡面,更是有著許許多多爸爸很厲害,兒子當附記合併一傳的情況。 蜀書的第一篇,就是蜀漢拓荒父子檔,劉焉跟劉璋。 這是一個寫地區史的方式。 陳壽用了這個方式,讓自己的祖國不至於淪為「偽帝」,實是用心良苦。 不過,劉焉跟劉璋,也不是出來混篇幅的……
呂乂是什麼人呢? 是諸葛亮北伐時的漢中太守。 也是費禕擔任大將軍時的蜀漢尚書令。 有沒有覺得哪裡怪怪的? 漢中太守,不是魏延嗎? 蜀漢四相,孔明蔣琬、費禕董允,費禕不是應該配董允嗎? 如果你對於蜀漢的政治環境有興趣,就一起看下去吧。
這句話的文字記載,出自清末《掃迷帚》第二十四回,一位老者的口中。 主要是嗆年輕人寫書著作,自不量力。 「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顯然在之前就已經流傳許久,或許是三國說書人講到姜維北伐時喜歡來上一句的順口溜。 而很明顯大家都誤解了:清朝人這句話要嗆的,不是廖化。 是姜維。 廖化很強。
咳,偶爾也要當一下標題黨。 蜀漢五虎將裡頭,關羽跟馬超是正式漢朝侯爵,張飛也是劉備的左右手,都有著大把的資料跟記錄。 相對來說,趙雲黃忠的記錄就非常少。 而劉巴這個人,就跟趙雲黃忠差不多而已。 那有啥好看? 三國第一軍師諸葛亮曾說過,「運籌策於帷幄之中,我遠不如他!」 老八有多神奇?不妨了解一下。
建立一個國家,不是插個旗子說我是國王這麼簡單。 插旗子有部隊,在東漢末年要成就一個小勢力不難。 但要整合地區成為一個國家,則有方方面面須要注意。 其中,拜碼頭求支持,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 沒有辦法的人,才會菜市場走透透。 而號稱三國第一的聰明人諸葛亮,自然也有更具效率的「益州攻略」……
誰是三國時代最強大的「繼承人」? 是改朝換代,但是打仗很失敗,搞到民不聊生的曹丕? 還是有齊桓之賢,從老爸那邊繼承了神卡諸葛亮的劉禪? 或許,更多人會選擇,整合江東混亂勢力稱帝的孫權。 但我們今天要說劉璋。 且讓我們看看,對抗內憂外患,稱霸益州二十一年的劉璋,夠不夠格跟孫權一較高下?
哥哥爸爸真偉大,孫權曹丕劉禪都會唱。 在三國志裡面,更是有著許許多多爸爸很厲害,兒子當附記合併一傳的情況。 蜀書的第一篇,就是蜀漢拓荒父子檔,劉焉跟劉璋。 這是一個寫地區史的方式。 陳壽用了這個方式,讓自己的祖國不至於淪為「偽帝」,實是用心良苦。 不過,劉焉跟劉璋,也不是出來混篇幅的……
呂乂是什麼人呢? 是諸葛亮北伐時的漢中太守。 也是費禕擔任大將軍時的蜀漢尚書令。 有沒有覺得哪裡怪怪的? 漢中太守,不是魏延嗎? 蜀漢四相,孔明蔣琬、費禕董允,費禕不是應該配董允嗎? 如果你對於蜀漢的政治環境有興趣,就一起看下去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三分星野》的劇情主線是諸葛亮,舞台在江東;那麼,劇情張力就由曹操負責。畢竟,蜀吳聯手,一起對抗雄曹。
Thumbnail
讀《舊唐書.后妃傳》至肅宗張皇后,覺得頗有幾點可說。
Thumbnail
由於我是第一次試著劇析和劇評廣播劇,我將分成劇情/編劇、角色人物/角色飾演兩大塊賞析。至於角色人物/角色飾演這一塊,再細分成蜀、吳、魏三個陣營,因為角色真得很多(比起三國演義電視劇,角色已經減少很多很多了)。
Thumbnail
孫堅北上的那段時間史書中是這麼記載的: 1、袁術以後將軍的名義出逃南陽投奔張咨。(術畏卓之禍,出奔南陽) 2、劉表在孫堅殺人後迅速得到了荊州刺史的朝廷任命。(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詔書以表為荊州州刺史) 3、孫堅殺張咨,隨後南陽郡慫了,要啥都給。(牽咨於軍門斬之,郡中震慄,無求不獲)
Thumbnail
太尉李修在虞詡的建議後開始集中三公商討最終決定不棄涼,給鄧騭懟回去的同時開始辟西州豪桀為掾屬,拜長吏子弟為郎,以安慰關西豪族。 虞詡在劉秀留下的政治結構下利用三公的力量完成了對大將軍鄧騭的制衡,不僅保住了涼州,還將涼州的大量豪族子弟進行了特招入朝,變相的肯定並鼓勵了西涼豪族們對羌人的不合作。 他
上一世祁王向江陵發難時,梁王還在京城把持朝政,他採取趙葉青的建議,派監軍與安昭一起領兵。 其中有梁王抽調的三萬人馬,和安昭向西北借調的數萬北玄軍。 大軍抵達江陵,監軍膽小保守,認爲此時祁王大軍士氣正盛,不肯與其正面交鋒。 安昭與他意見相左,當着衆人的面直言,祁王大軍將士大多來自北方,初到江陵定
Thumbnail
隗囂在多方叛變的頹勢下上書劉秀,說這次交戰是誤會,大軍突至,諸將有點蒙圈,驚慌失措下自救,我管不了這幫人,大哥您別生氣。 劉秀表現很大度,不僅頂住了諸臣要殺掉他人質兒子的勸諫,還令殺手外交官來歙致書隗囂,再談解放政策:只要投降,還是好同志,必定恢復官位名號! 劉秀還加了一個補充條款:把你二兒子也
Thumbnail
那位和隗囂擦身而過的人,叫做竇融,扶風平陵豪族。 竇融來頭很大,七世祖竇廣國是文帝妻大名鼎鼎黃老培訓班校長的竇太后之弟,封章武侯。 竇融家世代為官,到了王莽攝政的時候,竇家成功轉舵擁抱新時代。 竇融在不換思想就換人的新組織中,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擁護聖人領導,然後作為強弩將軍司馬,東擊反莽義軍
Thumbnail
在前途大會上,淮陽王張卬(下江兵)第一個表達了對前途的看衰,和綠林諸大佬商議說: 「赤眉和鄧禹隨時都會殺過來,咱們在這混不下去了!與其被人家趕走,不如現在就搶掠長安,逃回南陽,如果實在混不下去了,大不了咱們就再上山落草為寇!」 強盜們骨子裡的思維一拍即合,張卬的方案得到了綠林內部的高票通過,諸將前
Thumbnail
我是大魏景陽郡主楚昀,父親是大魏名將鎮北王楚鈞,父親過世後長兄楚霆繼承王位;母親是先帝長姐長樂長公主,長姐是永寧郡主、現在鄰國大渝的皇后楚寧。 爹爹過世那年我八歲,我也弄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麼。我快滿九歲時,宮裡來了消息,大表兄陛下要姐姐帶我一起回京。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三分星野》的劇情主線是諸葛亮,舞台在江東;那麼,劇情張力就由曹操負責。畢竟,蜀吳聯手,一起對抗雄曹。
Thumbnail
讀《舊唐書.后妃傳》至肅宗張皇后,覺得頗有幾點可說。
Thumbnail
由於我是第一次試著劇析和劇評廣播劇,我將分成劇情/編劇、角色人物/角色飾演兩大塊賞析。至於角色人物/角色飾演這一塊,再細分成蜀、吳、魏三個陣營,因為角色真得很多(比起三國演義電視劇,角色已經減少很多很多了)。
Thumbnail
孫堅北上的那段時間史書中是這麼記載的: 1、袁術以後將軍的名義出逃南陽投奔張咨。(術畏卓之禍,出奔南陽) 2、劉表在孫堅殺人後迅速得到了荊州刺史的朝廷任命。(長沙太守孫堅殺荊州刺史王睿,詔書以表為荊州州刺史) 3、孫堅殺張咨,隨後南陽郡慫了,要啥都給。(牽咨於軍門斬之,郡中震慄,無求不獲)
Thumbnail
太尉李修在虞詡的建議後開始集中三公商討最終決定不棄涼,給鄧騭懟回去的同時開始辟西州豪桀為掾屬,拜長吏子弟為郎,以安慰關西豪族。 虞詡在劉秀留下的政治結構下利用三公的力量完成了對大將軍鄧騭的制衡,不僅保住了涼州,還將涼州的大量豪族子弟進行了特招入朝,變相的肯定並鼓勵了西涼豪族們對羌人的不合作。 他
上一世祁王向江陵發難時,梁王還在京城把持朝政,他採取趙葉青的建議,派監軍與安昭一起領兵。 其中有梁王抽調的三萬人馬,和安昭向西北借調的數萬北玄軍。 大軍抵達江陵,監軍膽小保守,認爲此時祁王大軍士氣正盛,不肯與其正面交鋒。 安昭與他意見相左,當着衆人的面直言,祁王大軍將士大多來自北方,初到江陵定
Thumbnail
隗囂在多方叛變的頹勢下上書劉秀,說這次交戰是誤會,大軍突至,諸將有點蒙圈,驚慌失措下自救,我管不了這幫人,大哥您別生氣。 劉秀表現很大度,不僅頂住了諸臣要殺掉他人質兒子的勸諫,還令殺手外交官來歙致書隗囂,再談解放政策:只要投降,還是好同志,必定恢復官位名號! 劉秀還加了一個補充條款:把你二兒子也
Thumbnail
那位和隗囂擦身而過的人,叫做竇融,扶風平陵豪族。 竇融來頭很大,七世祖竇廣國是文帝妻大名鼎鼎黃老培訓班校長的竇太后之弟,封章武侯。 竇融家世代為官,到了王莽攝政的時候,竇家成功轉舵擁抱新時代。 竇融在不換思想就換人的新組織中,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擁護聖人領導,然後作為強弩將軍司馬,東擊反莽義軍
Thumbnail
在前途大會上,淮陽王張卬(下江兵)第一個表達了對前途的看衰,和綠林諸大佬商議說: 「赤眉和鄧禹隨時都會殺過來,咱們在這混不下去了!與其被人家趕走,不如現在就搶掠長安,逃回南陽,如果實在混不下去了,大不了咱們就再上山落草為寇!」 強盜們骨子裡的思維一拍即合,張卬的方案得到了綠林內部的高票通過,諸將前
Thumbnail
我是大魏景陽郡主楚昀,父親是大魏名將鎮北王楚鈞,父親過世後長兄楚霆繼承王位;母親是先帝長姐長樂長公主,長姐是永寧郡主、現在鄰國大渝的皇后楚寧。 爹爹過世那年我八歲,我也弄不明白究竟發生了什麼。我快滿九歲時,宮裡來了消息,大表兄陛下要姐姐帶我一起回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