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收起習以為常的傲慢與評論姿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偶然在電影神搜上看到這篇文章,有關艾迪瑞德曼對當年接演《丹麥女孩》的決定表示這是一個錯誤。在閱讀完整篇文章之後,又滑到臉書,看到某位有在追蹤的kol底下,許多人對某幾件新聞的批判,言論有極端、嘲諷、讚許跟事不關己的看熱鬧。

我突然反思起,是否自己也常站在某個自以為頂端的高度去批判他人的行為?如果在非當事人的情況下,我們真能真實的理解當事人的心理或清楚他所身處的環境,繼而提出客觀而貼近當事人的評論?

有句話說:「你永遠都不知道別人經歷了什麼。」

正因為「無知」,就不需要盲目跟風的批評。但現在有許多鍵盤專家,憑藉著片面所知,便想「仗義執言」或者輕易隨自己的情緒發言,導致能夠逐漸彌平的事端越演越烈。其實,除非你在同個位置、同個領域、同個地方徹底的經歷過一遍,你感同身受,不然每句說出來不用負責任的言語,那都是一種霸凌。

raw-image

身為公眾人物,常會被放大檢視一言一行,那並非公眾人物就毫無隱私權,而是追隨者眾,言行舉止所引發的效仿,更容易形成一股龐大的旋風,橫掃過境,輕易就片甲不留。

而大眾媒體,常有商業利益的考量,報導是否足夠客觀而全面,或者只是迎合觀眾、讀者的喜好,呈現的內容都會有所不同。因此很多時候,你獲得的訊息不過是冰山一角,但底下層層疊疊的厚實冰層,你並沒有看見。等哪天有人撞破了冰山底層,眾人才會恍然大悟,之前所見竟都只是一場真真假假的人生故事。

在如今瞬息萬變的網路、知識時代,我們需要具備足夠的「荷魯斯之眼」,能夠分辨善惡,靠著自我觀察力,去察知世間萬物的真假。如果自身的學習與見識無法拓寬跟增長,那不如在該安靜的時候就選擇沉默,在該發聲的時候,勇敢挺身而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文編有事的沙龍
15會員
15內容數
三十之後,人生像是一個分水嶺,職場、人際、情感、各種關係與見解宛如一次大洗牌。往後的四十、五十、六十以後,人生又再踏入另一個視野。紀錄人生與日常,你也三十以後嗎?還是青春以上,初老未滿呢?進來看看吧!
文編有事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09/02
科技日興月益的腳步太快,心裡明白卻無法迅速的身體力行。好比電子書越來越普及,電子閱讀器越來越夯,我依舊割捨不下紙本閱讀習慣,那種紙質觸感,彷彿書裡每一行字句,沒有親眼見到、摸過,就難以牢記在心底..
Thumbnail
2022/09/02
科技日興月益的腳步太快,心裡明白卻無法迅速的身體力行。好比電子書越來越普及,電子閱讀器越來越夯,我依舊割捨不下紙本閱讀習慣,那種紙質觸感,彷彿書裡每一行字句,沒有親眼見到、摸過,就難以牢記在心底..
Thumbnail
2021/11/12
因為創作的本質是需要群眾的。人可以孤獨,但創作出來的作品,很難孤芳自賞。古往今來,有多少中西方藝術家、創作者,儘管脾氣出了名的古怪,生前作品不夠賣座,死後才暢銷等等,為何活著的時候還是持續創作不輟?
Thumbnail
2021/11/12
因為創作的本質是需要群眾的。人可以孤獨,但創作出來的作品,很難孤芳自賞。古往今來,有多少中西方藝術家、創作者,儘管脾氣出了名的古怪,生前作品不夠賣座,死後才暢銷等等,為何活著的時候還是持續創作不輟?
Thumbnail
2021/09/11
學習也是人生成長的一部分,不管自學或外出上學,總有一天,孩子仍要脫離父母,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Thumbnail
2021/09/11
學習也是人生成長的一部分,不管自學或外出上學,總有一天,孩子仍要脫離父母,走出一條自己的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這麼神經質的標題,對此,有些人姑且會嗤之以鼻。 可當你點進來看的時候就意味著什麼呢? 你會發現自己浪費了幾秒鐘點開我這篇文章。🙃 對不起我的錯。 言歸正傳,為什麼有些人寧願去相信別人勝過自己的感受?
Thumbnail
這麼神經質的標題,對此,有些人姑且會嗤之以鼻。 可當你點進來看的時候就意味著什麼呢? 你會發現自己浪費了幾秒鐘點開我這篇文章。🙃 對不起我的錯。 言歸正傳,為什麼有些人寧願去相信別人勝過自己的感受?
Thumbnail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大抵便是如此吧!真實世界裡的善與惡、錯與對從來也沒有辦法分得清楚又明白——終究,我們活的只是自己的人生。只是人,而非神......
Thumbnail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大抵便是如此吧!真實世界裡的善與惡、錯與對從來也沒有辦法分得清楚又明白——終究,我們活的只是自己的人生。只是人,而非神......
Thumbnail
我建議,我們在認為他人有任何的行為(包括認為他們以為)前,必須知道,他人的行為概念原因與意義,還有他們的認知感受,是來自於我們的以為 我必須承認,我也會犯這種錯誤,我認為所有人都必須知道,我們的人必須知道「自己永遠有誤會的可能」,才能避免我們的誤以為 我們的人主要的問題是,我們的人「沒有建構嚴謹的認
Thumbnail
我建議,我們在認為他人有任何的行為(包括認為他們以為)前,必須知道,他人的行為概念原因與意義,還有他們的認知感受,是來自於我們的以為 我必須承認,我也會犯這種錯誤,我認為所有人都必須知道,我們的人必須知道「自己永遠有誤會的可能」,才能避免我們的誤以為 我們的人主要的問題是,我們的人「沒有建構嚴謹的認
Thumbnail
心理學上,獲得或失去同樣的東西,造成的心理影響卻是不同程度的,人們會更加在意失去的東西,以及負面的批評。 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人人都可以發聲,一百個人就可能會有一百個不同的觀點與角度,所以想要得到所有人的認同是極其困難的,但人偏偏又更在意負面的聲音,常常陷入其中不可自拔。
Thumbnail
心理學上,獲得或失去同樣的東西,造成的心理影響卻是不同程度的,人們會更加在意失去的東西,以及負面的批評。 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人人都可以發聲,一百個人就可能會有一百個不同的觀點與角度,所以想要得到所有人的認同是極其困難的,但人偏偏又更在意負面的聲音,常常陷入其中不可自拔。
Thumbnail
我突然反思起,是否自己也常站在某個自以為頂端的高度去批判他人的行為?如果在非當事人的情況下,我們真能真實的理解當事人的心理或清楚他所身處的環境,繼而提出客觀而貼近當事人的評論?
Thumbnail
我突然反思起,是否自己也常站在某個自以為頂端的高度去批判他人的行為?如果在非當事人的情況下,我們真能真實的理解當事人的心理或清楚他所身處的環境,繼而提出客觀而貼近當事人的評論?
Thumbnail
一直覺得,長大的我應該能完美的長成現代專門的「網路正義鍵盤俠」。 但是中間開始看見自己,看見別人中的自己,看見自己中的自己,所以轉彎了。
Thumbnail
一直覺得,長大的我應該能完美的長成現代專門的「網路正義鍵盤俠」。 但是中間開始看見自己,看見別人中的自己,看見自己中的自己,所以轉彎了。
Thumbnail
有朋友曾經提問,怎麼知道在臉書上貼文是出自分享還是炫耀?這是她對於使用臉書的疑慮。對我來說,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問自己的心。如果是出於分享,寫出來的文字就是基於分享,如果是為了炫耀,那麼不論文字如何修飾,讀者都會感覺得出來。
Thumbnail
有朋友曾經提問,怎麼知道在臉書上貼文是出自分享還是炫耀?這是她對於使用臉書的疑慮。對我來說,最簡單的方式,就是問自己的心。如果是出於分享,寫出來的文字就是基於分享,如果是為了炫耀,那麼不論文字如何修飾,讀者都會感覺得出來。
Thumbnail
一直覺得世俗對於言語的價值都帶著馬虎的態度去應對,因此造成了很多受害者的陰影和不堪的後果出現。多數人普遍犯的錯就是覺得自己隨便的一句話,別人是不會放在心上的,所以才毫無避諱地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雖然知道不是所有人面對言語攻擊都會正面反擊,但還是希望能藉由一點力量來鼓勵你適量地反擊!
Thumbnail
一直覺得世俗對於言語的價值都帶著馬虎的態度去應對,因此造成了很多受害者的陰影和不堪的後果出現。多數人普遍犯的錯就是覺得自己隨便的一句話,別人是不會放在心上的,所以才毫無避諱地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雖然知道不是所有人面對言語攻擊都會正面反擊,但還是希望能藉由一點力量來鼓勵你適量地反擊!
Thumbnail
有一種人,說難聽話、侮辱人、批評的話,卻自圓其說地說,自己只是「說真話」、「直接」、「不虛偽」,卻絲毫未察覺自己所謂說的批評,和自以為是地說「實話」,都來自他內心世界的投射。內心以對外在世界的不滿和負面感覺,來鞏固自己自以為是的優越感和自戀感。他無法愛這世界,也無法信任這世界,卻怪罪於這世界....
Thumbnail
有一種人,說難聽話、侮辱人、批評的話,卻自圓其說地說,自己只是「說真話」、「直接」、「不虛偽」,卻絲毫未察覺自己所謂說的批評,和自以為是地說「實話」,都來自他內心世界的投射。內心以對外在世界的不滿和負面感覺,來鞏固自己自以為是的優越感和自戀感。他無法愛這世界,也無法信任這世界,卻怪罪於這世界....
Thumbnail
有沒有感覺很弔詭過:愈是再三強調自己很客觀的人,往往最是主觀。
Thumbnail
有沒有感覺很弔詭過:愈是再三強調自己很客觀的人,往往最是主觀。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