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在電影神搜上看到這篇
文章,有關艾迪瑞德曼對當年接演《丹麥女孩》的決定表示這是一個錯誤。在閱讀完整篇文章之後,又滑到臉書,看到某位有在追蹤的kol底下,許多人對某幾件新聞的批判,言論有極端、嘲諷、讚許跟事不關己的看熱鬧。
我突然反思起,是否自己也常站在某個自以為頂端的高度去批判他人的行為?如果在非當事人的情況下,我們真能真實的理解當事人的心理或清楚他所身處的環境,繼而提出客觀而貼近當事人的評論?
有句話說:「你永遠都不知道別人經歷了什麼。」
正因為「無知」,就不需要盲目跟風的批評。但現在有許多鍵盤專家,憑藉著片面所知,便想「仗義執言」或者輕易隨自己的情緒發言,導致能夠逐漸彌平的事端越演越烈。其實,除非你在同個位置、同個領域、同個地方徹底的經歷過一遍,你感同身受,不然每句說出來不用負責任的言語,那都是一種霸凌。
身為公眾人物,常會被放大檢視一言一行,那並非公眾人物就毫無隱私權,而是追隨者眾,言行舉止所引發的效仿,更容易形成一股龐大的旋風,橫掃過境,輕易就片甲不留。
而大眾媒體,常有商業利益的考量,報導是否足夠客觀而全面,或者只是迎合觀眾、讀者的喜好,呈現的內容都會有所不同。因此很多時候,你獲得的訊息不過是冰山一角,但底下層層疊疊的厚實冰層,你並沒有看見。等哪天有人撞破了冰山底層,眾人才會恍然大悟,之前所見竟都只是一場真真假假的人生故事。
在如今瞬息萬變的網路、知識時代,我們需要具備足夠的「
荷魯斯之眼」,能夠分辨善惡,靠著自我觀察力,去察知世間萬物的真假。如果自身的學習與見識無法拓寬跟增長,那不如在該安靜的時候就選擇沉默,在該發聲的時候,勇敢挺身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