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常見的溝通問題:隻字片語的評價

更新 發佈閱讀 4 分鐘

我建議,我們在認為他人有任何的行為(包括認為他們以為)前,必須知道,他人的行為概念原因與意義,還有他們的認知感受,是來自於我們的以為

我必須承認,我也會犯這種錯誤,我認為所有人都必須知道,我們的人必須知道「自己永遠有誤會的可能」,才能避免我們的誤以為

我們的人主要的問題是,我們的人「沒有建構嚴謹的認知表達與邏輯思考系統」,經常爭執於一件事情的「真假」,雙方爭執在猜測對於對方的心態上探討,而不是嘗試探討回答對方說的話和自己說這句話建構的邏輯,我們的人大多的探討,主要都是在猜測對方心態上的爭執

並且,我們的人經常「說出一句評語和觀感」,他們沒有解釋這麼評論觀感的原因,並且不再多談,有些人稱此為「直接」,但是這種直接顯然是不容易讓對方理解的,並且當評語和觀感,是妄想性的,人們會因此互相爭吵,發言者認定這只是直接的評論,被言者爭論告知對方,也開始懷疑對方的心態質疑他是刻意「貶低自身」

我們必須知道,這些發言者他們是出於直接的評論,但奇怪的是,當我們自身遇到這種事情,我們某些人會認為這是在貶低自身,而不是像自己一樣的直接評論

一個對於對方心態的評論,我認為永遠不該「只講評語」,我們也必須知道「現在社會狀況是:人們給予你評語,並非他們想「貶低」你,據我觀察,他們認定這是一種直接」,但這種設定是沒有意義的

我認為,我們的人要給予他人評價,必須詳述完整並且令對方理解您有這種評價的邏輯建立原因,這絕對不是給予隻字片語的評價,隻字片語沒有講出評價來源的評價,是無法讓對方理解的,對方僅能理解你的觀感,他們無法理解你的評價的原因

正如同我們的人常聲稱的:「他們不理解你,就是永遠不理解你」

這個概念可能來源是,人們在評價他人時,他們只講出隻字片語的評價(甚至是誤解性的),並且,有些人他們只給予「評價」,當您詢問他們,您為甚麼如此評價我?

他們或許會說(不用多講,你應該自知),他們是相信我們能夠理解他們的評價,這是一件好事情,但更多的狀況是,我們沒辦法理解他們表達的評價以外的「詳細建構邏輯」

這可能「他們不理解你,就是永遠不理解你」的概念可能的來由之一,我們的人在給予評價他人時,並沒有正確的理解他人,受評價者感到疑惑,評價者認定這是「顯而易見的」

我認為我們的人需要的是,將評價的原因與架構邏輯嘗試告訴對方理解,而不是互相對對方留下一個評語,並且於「對於個人的評語上對方的不理解」互相爭執

常見的狀況是:

a:你這個人就是這樣

b:我怎樣了?

a:不用我說

b:你這個人也是這樣

(a沒有說出給予評價的邏輯建構原因,b無法認同也開始質疑對方給予評價的不滿評價,雙方開始爭吵於對方的心態)

a:請不要攻擊他人

b:我只是發言直接

a:問題是你這樣會傷害人

b:你也在傷害我

(b無法理解a的攻擊他人是甚麼意思,b覺得只是發言直接,而顯然a也沒有常識舉例出他認為這種發言是攻擊他人的原因,而如常見的溝通那樣,b也給予一個他沒有敘述原因的評價「他說他也在傷害對方,但沒有講出原因」,他顯然認定a這種發言是在傷害他)

a:你以前就是這樣

b:我以前怎樣

a:~述說

b:你不理解我

a:顯然你不想負責任

(a顯然相信b已經知道他想說甚麼,但是並沒有說明,b嘗試詢問,a給予答案,b發現到它的述說層面有所誤解,他沒有說清楚對方有甚麼誤解,僅表示a不理解自己,a顯然也無法得知,a用我們社會的常見刻板印象「對方的理由都是藉口」得出「不想負責任」這種常見刻板印象結論)

……

我們的社會存在太多溝通問題了,我們的人們沒有意識到「自身的評價來源」,甚至沒有述說清楚「給予評價的原因」,人們互相述說著他人的不理解,自身卻又不嘗試說明自身給予他人評價的原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ZHANGIXCHEN的沙龍
2會員
18內容數
各位好! (此專題是根據我自己的各種對於發現到的目前社會問題的可能處理方案專區)
ZHANGIXCHEN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09
目前社會上,我們的人,經常會將「他人」的「行為舉止」造成的自身難過 歸咎於他人傷害這個人,有些人會將:傷害作為動詞,但有些時候,這個人沒有這個行動 有時候,這種傷害是一種譬喻性形容詞,是來自於感覺被傷害者的感覺,而不是來自於他人的行動 我們的人大多都知道一件良善的事情,那就是必須有「同理心」,這是一
Thumbnail
2022/10/09
目前社會上,我們的人,經常會將「他人」的「行為舉止」造成的自身難過 歸咎於他人傷害這個人,有些人會將:傷害作為動詞,但有些時候,這個人沒有這個行動 有時候,這種傷害是一種譬喻性形容詞,是來自於感覺被傷害者的感覺,而不是來自於他人的行動 我們的人大多都知道一件良善的事情,那就是必須有「同理心」,這是一
Thumbnail
2022/10/08
在各種狀況下,我們的人說的諫言,多半採取「給予他人格性上的批判」,而不是「告知他們如何做得更好」或是「提醒他們做錯的地方」 但我們必須注意的是,我們的更好建議,都只是我們的判斷,我們不該因為自身是好意,就自大地認為我們的建議更好,或者認為「他人與你的道德觀不同」而產生不良印象
Thumbnail
2022/10/08
在各種狀況下,我們的人說的諫言,多半採取「給予他人格性上的批判」,而不是「告知他們如何做得更好」或是「提醒他們做錯的地方」 但我們必須注意的是,我們的更好建議,都只是我們的判斷,我們不該因為自身是好意,就自大地認為我們的建議更好,或者認為「他人與你的道德觀不同」而產生不良印象
Thumbnail
2022/09/11
我們的字典中,由於不精確性,已經造成很多混淆,譬如: 「說謊騙人」被與「說非事實的事情」還有「心態上使人吃虧」的混淆 說謊騙人,通常概念是: 說非事實的事情 此行為有以下種解釋: 這個人原先是認真的,只是後來失諾 這個人出於捉弄原因,開玩笑 這個人出於使人上當目的,而說假話 這個人說錯話
Thumbnail
2022/09/11
我們的字典中,由於不精確性,已經造成很多混淆,譬如: 「說謊騙人」被與「說非事實的事情」還有「心態上使人吃虧」的混淆 說謊騙人,通常概念是: 說非事實的事情 此行為有以下種解釋: 這個人原先是認真的,只是後來失諾 這個人出於捉弄原因,開玩笑 這個人出於使人上當目的,而說假話 這個人說錯話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語言是表達自我、交流想法和情感的重要工具,我們的說話方式和選用的字詞,都反映出我們的個性、價值觀和內在世界,自己說出來的話和使用的詞語絕對代表著自己。我們以為我們指的是別人,但如果自己內心沒有這種感受,怎能講得出別人是這樣的? 看到別人的問題也是反映出自己的內心,不是講了別人自己就沒有 就像一個喜歡
Thumbnail
語言是表達自我、交流想法和情感的重要工具,我們的說話方式和選用的字詞,都反映出我們的個性、價值觀和內在世界,自己說出來的話和使用的詞語絕對代表著自己。我們以為我們指的是別人,但如果自己內心沒有這種感受,怎能講得出別人是這樣的? 看到別人的問題也是反映出自己的內心,不是講了別人自己就沒有 就像一個喜歡
Thumbnail
不管怎麼說話,包含提出問題、建議,都很可能會挑起一場人與人的戰爭,甚至,連稱讚、認可、鼓勵都有可能,為什麼呢?
Thumbnail
不管怎麼說話,包含提出問題、建議,都很可能會挑起一場人與人的戰爭,甚至,連稱讚、認可、鼓勵都有可能,為什麼呢?
Thumbnail
我建議,我們在認為他人有任何的行為(包括認為他們以為)前,必須知道,他人的行為概念原因與意義,還有他們的認知感受,是來自於我們的以為 我必須承認,我也會犯這種錯誤,我認為所有人都必須知道,我們的人必須知道「自己永遠有誤會的可能」,才能避免我們的誤以為 我們的人主要的問題是,我們的人「沒有建構嚴謹的認
Thumbnail
我建議,我們在認為他人有任何的行為(包括認為他們以為)前,必須知道,他人的行為概念原因與意義,還有他們的認知感受,是來自於我們的以為 我必須承認,我也會犯這種錯誤,我認為所有人都必須知道,我們的人必須知道「自己永遠有誤會的可能」,才能避免我們的誤以為 我們的人主要的問題是,我們的人「沒有建構嚴謹的認
Thumbnail
以觀察, 感受, 需要, 請求和所發生的事件拉出一個空間, 讓溝通的門有機會敞開, 進而有機會達成共識而非開啟另一個爭執的戰場
Thumbnail
以觀察, 感受, 需要, 請求和所發生的事件拉出一個空間, 讓溝通的門有機會敞開, 進而有機會達成共識而非開啟另一個爭執的戰場
Thumbnail
日期:7/23 閱讀時間:7:40 - 8:00 寫作時間:8:00 - 8:30 製圖時間:8:35 - 8:40 閱讀書籍: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 為何會有批評抱怨? 無論什麼情況下產生批評抱怨,我們都很容易忽略一件事「每個人具有不同觀點」,我們就像瞎子摸象一樣,每個人
Thumbnail
日期:7/23 閱讀時間:7:40 - 8:00 寫作時間:8:00 - 8:30 製圖時間:8:35 - 8:40 閱讀書籍: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 為何會有批評抱怨? 無論什麼情況下產生批評抱怨,我們都很容易忽略一件事「每個人具有不同觀點」,我們就像瞎子摸象一樣,每個人
Thumbnail
我發現很多人都有一個壞習慣(包含自己),就是預設別人會怎麼想,或許是我們身處的文化,常常告訴我們要避免衝突,但預測他人的想法往往就是一個溝通的障礙。 我們需要承認,別人怎麼想,我們很難用隻字片語就能夠猜得出來,而我們的負面預期往往影響著我們怎麼應對。
Thumbnail
我發現很多人都有一個壞習慣(包含自己),就是預設別人會怎麼想,或許是我們身處的文化,常常告訴我們要避免衝突,但預測他人的想法往往就是一個溝通的障礙。 我們需要承認,別人怎麼想,我們很難用隻字片語就能夠猜得出來,而我們的負面預期往往影響著我們怎麼應對。
Thumbnail
一直覺得世俗對於言語的價值都帶著馬虎的態度去應對,因此造成了很多受害者的陰影和不堪的後果出現。多數人普遍犯的錯就是覺得自己隨便的一句話,別人是不會放在心上的,所以才毫無避諱地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雖然知道不是所有人面對言語攻擊都會正面反擊,但還是希望能藉由一點力量來鼓勵你適量地反擊!
Thumbnail
一直覺得世俗對於言語的價值都帶著馬虎的態度去應對,因此造成了很多受害者的陰影和不堪的後果出現。多數人普遍犯的錯就是覺得自己隨便的一句話,別人是不會放在心上的,所以才毫無避諱地想說什麼就說什麼。雖然知道不是所有人面對言語攻擊都會正面反擊,但還是希望能藉由一點力量來鼓勵你適量地反擊!
Thumbnail
有一種人,說難聽話、侮辱人、批評的話,卻自圓其說地說,自己只是「說真話」、「直接」、「不虛偽」,卻絲毫未察覺自己所謂說的批評,和自以為是地說「實話」,都來自他內心世界的投射。內心以對外在世界的不滿和負面感覺,來鞏固自己自以為是的優越感和自戀感。他無法愛這世界,也無法信任這世界,卻怪罪於這世界....
Thumbnail
有一種人,說難聽話、侮辱人、批評的話,卻自圓其說地說,自己只是「說真話」、「直接」、「不虛偽」,卻絲毫未察覺自己所謂說的批評,和自以為是地說「實話」,都來自他內心世界的投射。內心以對外在世界的不滿和負面感覺,來鞏固自己自以為是的優越感和自戀感。他無法愛這世界,也無法信任這世界,卻怪罪於這世界....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