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9|閱讀時間 ‧ 約 9 分鐘

【丁奉:最後的江表虎將】

三國志裡,同一個篇章的傳記,是按照人物時間在排序的。 不可否認的是,作者陳壽同時也會依據他個人對功績的認定,偷偷調動時間。 在吳書十的江表十二虎臣大傳中,丁奉排在最後。 丁奉的年紀真的最小嗎? 認真說起來,丁奉大概是全三國最年輕開始當武將的人。 「丁奉字承淵,廬江安豐人也。少以驍勇為小將,屬甘寧、陸遜、潘璋等。」 別人都是少為州郡縣吏,背景很硬很早當官。 只有這個狂少年是當小將。 不計十歲以下的幼年,三國志裡面會提到的最低年齡,而未稱「少」,我目前所知是夏侯惇的十四歲。 所以「少」的年紀,很可能真的跟我們現在的「少棒」一樣,概略在虛歲十三,實歲十二以下。 國小的時候,班上有個人高馬大愛打架的同學,也是合情合理的。 丁同學的第一個長官,就是人來瘋甘寧老師。 基於盧江出身,少屬甘寧,大概可以推測出,丁奉是在建安十九年,皖城之戰前後從軍的。 戰前此地屬曹操,戰後屬呂蒙。 而甘寧老師在這戰中大發威,又是呂蒙推薦的攻城部隊負責人,拉幾個民夫來補兵也是合情合理的。 有沒有可能更早? 甘寧最早得到江東兵,始於建安十三年江夏之戰後(赤壁戰前)。 所以三國演義給丁奉初戰赤壁,不是不行。 但要說他在建安五年加入孫權幕府,就有點難了……他還只是個孩子啊!! 且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甘寧本身是個衝鋒派的神經病。 而小丁奉也深受其影響。 「數隨征伐,戰鬬常冠軍。每斬將搴旗,身被創夷。」 丁奉的長官轉移,其實顯示出,他長期都是待在荊州一帶。 妙的是,理論上說起來,潘璋在「甘寧卒,又并其軍」,理論上中間應該不會插個陸遜才是。 不過潘璋接甘寧部隊的時間,就是在襄樊之戰跟夷陵之戰間。 所以一個可能是,由於當時陸遜就在荊西,所以在甘寧死後,潘璋抵達交接前有暫管。 另一個則是,潘璋帶著甘寧的部隊,先交給陸遜打夷陵之戰,戰後陸遜把部隊交還。 所以,丁奉應該在夷陵之戰,曹丕伐吳中,都頗有功績。 但這時孫權已是吳王,這種衝鋒陷陣的小將,想要像過去一樣突然被拔起來就很難了。 終孫權之世,丁奉最高為偏將軍。這是一個副將職。 由於他最後的長官是潘璋,所以丁奉不會是上大將軍副將。 而是右將軍潘璋的副將。 然而,潘璋晚年被告發,其實在他死前,部隊就被交給呂岱了。 呂岱時為鎮南將軍,又有自己的部曲,如果丁奉轉移過來,這時候的地位肯定是下降的。 不過沒留著跟潘璋共生死,就算不幸中的大幸了。 問題是,陳壽沒寫丁奉待在呂岱之下過。 只寫了在孫亮繼承孫權的帝位後,丁奉成為了冠軍將軍。 在孫亮即位後,東吳分成宗室孫峻派與諸葛恪派。 該年年底,魏國派出了諸葛誕,率領大軍進軍東興。 當時其實是諸葛恪入侵東興,築城屯田,引發了魏國的不滿。 北諸葛的來襲,南諸葛自然也要迎戰。 由於諸葛恪兵權在握,又是輔政大臣,所有將領看到他親自出戰,只是馬屁連發:「敵人只是來顯顯威風,聽到太傅親至,必定聞風喪膽撤退啊。」 從小就在兵營長大,大字不認識幾個的丁奉,卻獨排眾議:「放屁,我們在敵境之內,人家怎麼可能只是派兵來威嚇?無恃敵之不至,恃吾有以勝之。」 諸將當下真是一個白眼翻到天邊去。 誰也沒想到,丁奉才是對的。 諸葛恪一直希望能建立戰功,壓倒孫峻派系。就算北諸葛不打,南諸葛也是非打不可。 當下就命令丁奉等四人為前鋒出擊。 不過你知道,南諸葛是靠打山越起家的,根本沒什麼大戰經驗,也不懂得這一帶的地形戰術。 就叫了四大將走山路過去。 丁奉當場不敢發作,一離開大營,立刻罵道:「放屁,這樣慢慢走,等抵達的時候,要地都被人家佔走還打個屁?」 先說一下,這場東興之戰(或稱東關之戰)非常複雜,等丁奉篇結束我們再額外談。 冠軍將軍丁奉,這時候只有三千兵。 冠軍只是雜號,丁奉只是雜魚。 丁奉帶著他的三千勇士,直接就改道水路……兩天抵達,搶先佔據了徐塘。 當時天寒大雪,丁奉派人偵察,知道敵軍陣營大開酒宴,且人數並不算多。 丁奉對士兵們說:「諸君,可知道我東吳第一猛將,周泰將軍的故事嗎?大家,脫了吧。今天,正是我們成功立業的時機!」 一聲令下,士兵們脫下了胄甲,放棄了各種重兵器,但持短兵,列陣出擊。 魏軍一看一群半裸男來到營前,笑得人仰馬翻:「什麼蜀漢全是基,東吳才全部都是……」 還沒笑完,丁奉軍大喊一聲,發動了進攻。 「他馬的,不是來跳舞的啊,放箭!」 「報告,天氣太冷,沒帶手套無法拉弦。」 「為什麼不帶手套?」 「大家都說江表天氣好,不用穿太多啊。」 「他馬的,弩砲咧?投石機咧?」 「報告,積雪太深,推不過來。」 「你他馬的……」 守將還沒下達更新一波的命令,半裸壯男們已經翻過營寨殺了進來。 丁奉算準不會有飛行道具,與其穿著笨重的防具,還不如輕裝出擊。 敵軍應變不及,當場被這支藍波部隊殺得人仰馬翻。 此時,其他吳軍部隊也已趕到。 眼見魏軍陣營大亂,當然是立馬跟上。 在丁奉軍的活躍下,南諸葛順利的打贏了這場東關之戰。 戰後,加封丁奉為滅寇將軍,雖然還是雜號,但也得到了都鄉侯的爵位。 其實從這一戰中,我們不難看出,丁奉絕對不是當時東吳兵權之主:諸葛恪的派系。 也幸而如此,當諸葛恪被孫峻殺害後,非但無損丁奉的權位,反而更翻轉了丁奉被看低的人生。 孫峻掌權後,很是重用東興一戰的幾位前鋒。 呂範之子呂據,升任驃騎將軍。 跟丁奉一樣,打起仗來不要命的留贊,在戰後就升任左將軍,孫峻更將其加封左護軍。 順帶提一下,丁奉是甘寧直傳,留贊卻是凌統推薦。 這時,丁奉也受封虎威將軍。 這個雜號,也表示出丁奉開始進入禁軍領域了。 孫峻給兩個狂戰士加官,乃是為了帶他們去增援文欽的壽春之亂。 但走到半路,留贊年紀大了,破病,孫峻便要他先行返回。 怎料文欽這不給力的傢伙,竟被魏軍所破,並且洩漏了東吳援軍的行動。 魏軍急襲而來,留贊病困不能抵抗,當場戰死。 主軍這邊呢? 丁奉又發狂了。 一個人挺槍策馬入敵陣,斬首數百級。 呂據當年就是下令:「跟著丁奉衝!」的那個人。 這時當然還是那一招:「跟著丁奉衝!」 是以主軍力保不失。 丁奉表現如此精彩,晉升為安豐縣侯。 但將官職仍是不變。 留贊空出來的左將軍職務,由當年同為東興先鋒的唐咨接任。 畢竟主事為孫峻……與其讓丁奉成長為重號將軍,孫峻更需要有一個能打能衝的人留在身邊。 孫峻知道,呂據並沒有表面上看起來那麼聽話。 是的,孫峻過世後,呂據就發動了叛亂。 丁奉雖然沒有參加平亂,但也沒有被呂據派吸收。 隔年,北諸葛引爆了淮南第三叛。 唐咨率兵前去接應,但卻跟北諸葛一起被司馬昭包圍。 丁奉加入救援行列,雖然打得有聲有色,究竟是救不出他們。 而繼承孫峻權位的孫綝,在戰後便下令讓丁奉接替了唐咨的左將軍之位。 很合理,畢竟真正能打的大將都沒了,你繼續把丁奉留在後面,只怕又重蹈這次救援不及的覆轍。 但孫綝這一步,究竟是走錯了。 第二步,則是選擇了孫休繼承帝位。 當然,孫綝有自己的盤算。 他的計畫是,把禁軍完全納入自己親友的掌握中,挾天子以令諸臣。 所以除了丁奉,他們還把禁軍八校尉之一的長水校尉張布也踢了出來。 巧不巧,張布跟孫休有個共同朋友,叫做濮陽興。 於是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孫休在朝廷裡,有了一個「自己人」武官。 孫休一方面對孫綝親友大加封賞以麻痺,一方面跟張布討論該當如何。 張布表示:「根據我的觀察,左將軍丁奉跟孫綝派系的關係,不是那麼好……」 後來丁奉就成為誅殺奸臣的東吳大將軍,一直當到孫皓時代。 丁奉過世後,孫皓才用孫權那一套,收拾掉丁奉的子孫。 結尾快轉,我們回過頭去看,丁奉在東吳的位置。 丁奉這個人從小就當兵,跟王平一樣大字認不得幾個。 所跟隨過的甘寧、潘璋、陸遜,都是被孫權「處理」掉的大將。 以至於終孫權之世,丁奉根本算不上個咖。 而丁奉沒有被記錄待在呂岱麾下,很可能就是被收編回孫權本軍了。 所以呢,後來丁奉是跟隨朝廷兵權之主,諸葛恪的命令在行動。 本身沒有實兵權,但是領有封邑的丁奉,如果是文官,在派系中還有價值。 偏偏他連禁軍武官都不算,只是禁軍底下一個出戰用的雜號將軍。 就像上面提到的,呂據也許有意要用這個人,但是孫峻不可能放。 丁奉在呂據之亂後,隨著東吳能將的凋零,慢慢變得奇貨可居。 不過人們總是會忽略這件事:衝鋒陷陣,以一擋百的士兵,不會因為變成將軍之後就擅長統御大軍。 當丁奉成為大將軍之後,打仗就沒贏過了。 其實也就打過一場。 丁奉的年紀,開頭提到,大概在西元208~214年之間為十三歲。 西元252年的東興之戰,丁奉的年齡就已經是51~57歲了,他還可以裸身上陣衝鋒。 四年後,仍能衝入敵陣殺數百人而不敗。 最後的出陣,丁奉已經是68~74歲之間的老頭了。 有趣的是,其實我個人推斷,甘寧在皖城之戰時,應該也是五十幾歲的年齡。 還拋鎖鏈爬上城牆耶。 繼承甘寧最狂武將之位…… 丁奉,當之無愧。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