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漢演義-英雄梁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皇帝,太后,大將軍。
東漢的三大實權領導者,乍看之下跟西漢差不多,但內容卻差很多。

西漢即使評價兩極,這三大領導者們也都有著清晰的形象與歷史地位。
我們認識文景之治,漢武大帝,高祖劉邦,甚至認真一點還會知道昭宣之治。
也知道呂后、竇太后、王太后,還有霍光王莽這種大權臣。

但東漢總是一竿子打死。
東漢皇帝多年幼,被太后外戚挾制,長大就聯合宦官反制,然後亂搞早死,換個姿勢再來一次。

為什麼會這樣呢?

說到底,東漢的領導者們,大多沒有取得實質的最終成績。
明章之後,漢和帝鄧太后很努力,但終究未能中興。
安帝順帝很廢,卻又沒廢到秦二世那種程度。

倒是中間真的有四個幼齒皇帝都當不到兩年就掛點。
「東漢皇帝多年幼」,蓋章認證。

竇太后閻太后都被叛亂治罪,但真要說什麼亂政,又沒有太多的證據。

大將軍竇憲要跋扈不夠跋扈,要說功蓋衛青又整碗匈奴送給了鮮卑。
大將軍鄧騭一天到晚想退休,硬著頭皮招募了許多賢士又不能用。

我們永遠記得十常侍與大將軍何進。

不過真正幫東漢「大將軍獨裁」豎起招牌的,終究是梁冀。
一個被小皇帝說是跋扈將軍,就毒殺小皇帝的危險人物。

梁家並非劉秀建國二十八將功臣。
他們屬於河西霸主竇融。

當時劉秀認為,竇融是西域共主。

以西漢武帝的「天下」而言,當時握有西域的竇融,絕對有資格與劉秀平起平坐。
劉秀對於竇融的投誠,自然是禮遇有加。

但漢光武帝不是傻子。
劉秀不會打算倚靠竇融,來建立西疆的長治久安。

重用馬援,許親梁松,都是把河西勢力圈逐漸「漢化」的手段。
或許,還包括了疏遠班彪。

一個能夠幫助竇融掌握西疆的謀士。

梁松的父親梁統,是在河西聲望更勝竇融的名士。
就像班彪一樣,劉秀沒敢太重用他,更逐步將他調往東部。

但梁統之子,劉秀就很是好好拉攏。

梁松十多歲時,就被留在朝廷擔任郎官。
娶了劉秀的女兒,更任虎賁中郎將,實是信任非凡。

劉秀過世時,更遺命梁松輔政漢明帝。

漢明帝劉莊可不是小娃兒皇帝,或十八歲青少年。
他當時已經三十歲,老爸弄這個不知姊夫還是妹夫的給他,心情很爽嗎?

沒幾年,劉莊就把梁松給弄掉了。
下獄處死,侯國廢除。

梁家沉寂了一陣,又在梁松弟弟梁竦與竇后的協力下,弄出了一個皇太子。
是為漢和帝。

不過梁竦心機不夠,跟女兒一起被竇后陰謀殺害。

後來,漢和帝知道了自己身世,重新拔擢了梁氏為外屬。
梁家本無爭,但權力核心不放過他們。

等到漢安帝時,乳母王聖與宦官為惡,又對梁家進行了一次清掃。
這個時候,梁冀的父親梁商,正在宮中擔任黃門侍郎。

黃門侍郎當時主以閻后親族為任,讓梁商避過了一劫。
等到漢順帝即位平反,梁商也順理成章的繼承了父親爵位。

你越想逃離命運,命運越是緊緊抓著你。

梁商沒想到,自己的兩個女兒剛滿十三,竟被選入掖庭,成為后妃候選人。
身為父親,他的官職不由自主的往上提高。

又過幾年,漢順帝權力穩固,長女梁妠受封為后。
梁商受拜執金吾,他知道,風雨要來了。

他決定,跟宦官交好。

梁商本身是個謙退重賢的好人,他所結交的宦官曹節曹騰,也是對於人才晉用很關注的。
但這個決策,就讓士人領袖,尚書令左雄展開了抨擊。

抨擊的項目,則是漢順帝欲封梁冀為侯。

梁冀是個非凡之人,史書說他:「鳶肩豺目,洞精矘眄,口吟舌言,裁能書計。」

雙肩聳起,兩眼細長。
不論直視斜視,都彷彿能看穿一切。

一張嘴能言善道,也有一定的學識。

此外,梁冀天生神力,弓能挽滿。各種體育遊戲,也難他不倒。
不過他更喜歡喝酒跟賭鬥犬馬。

事實上,漢順帝為安帝獨子,從小喪母,捲入宮中鬥爭,十二歲繼承大統。
身邊除了宦官,哪有什麼年紀相近的朋友?

就是冊立梁后之時,漢順帝也不過十八歲。

梁冀跟順帝的年齡,相差不會太遠。
(梁后比順帝小兩歲,而梁冀比梁后大不知凡幾)

更重要的是,梁冀什麼都會玩。

你一點都不難想像,為什麼漢順帝會額外想要封梁冀侯爵。
「梁冀我大哥啊。」

同樣從這裡,我們也很容易看出,梁冀如何養成了目中無人的個性。
他的小弟可不是皇太子,是一個真正的皇帝。

同時,梁冀應該也看出了皇帝跟尚書台之間的關係。

總之,當時在父親的授意下,梁冀只能拒絕小弟的好意。
但他的心中,也已埋下了瞧不起父親的種子。

過了兩年,漢順帝任命梁冀為河南尹,看成洛陽太守好理解一點。

當上天下第一地方官,梁冀展開了他自由自在的人生。
可洛陽縣令看不過去,就跟梁商告了一狀。

梁冀被找回家罵了一頓,心有不甘,隨即派人刺殺了洛陽縣令。
天子腳下,朝廷命官被殺,這案不能不辦。

問題是,管區不屬司隸校尉--梁冀早就算準了,等到公海才動手殺人,那就只有這艘船的註冊國家才能抓人啦。
雖然是年輕人,梁冀可不是衝動隨便的主。

洛陽令被刺一案,屬河南尹梁冀本人管轄。

有沒有自己查自己案的八卦?
梁冀立刻斷案:「必定是縣令仇家所為,請朝廷任命縣令親弟接管洛陽,親自為兄報仇。」

於情於理,梁冀的處置都是一個完美。
所有抓來的仇家嫌疑犯,梁冀連審都不審,一律全家殺掉。

如果後來梁冀沒有成為東漢頭號政治犯,這一樁只怕是美談一齣。
梁商恐怕也覺得,兒子被教訓之後力圖振作,很好很好。

更何況,梁商真的沒太多精力關注著兒子。

接下來幾年,朝廷的宦官內鬥越發激烈,敵對的中常侍張逵幾次誣告梁商等人不果,擬了偽詔把曹騰等人逮捕。
但漢順帝及時得到消息,救下了曹騰一眾。龍顏一怒就要大案大辦。

梁商連忙上書,勸阻順帝:誰有罪殺誰就可以了。

存善念,做好事的梁商,莫名的成為了宮廷派系的勝利者。
只可惜他活得沒比漢順帝長。

又過兩年,梁商過世了。
頭七那天,梁商的公祭都還沒辦完,喪主梁冀就翹頭了。

梁冀入宮,接任了亡父的大將軍之位。

漢順帝跟他的大哥,看來等這一天等很久了。
兄弟同心,其利斷金!

梁冀本身對於治國是沒什麼興趣的,頂多就是擺擺大哥架子,幫小弟解決一些疑難雜症。
而漢順帝這邊,如虎添翼,換了個新年號「漢安」,中興之勢就這麼起來了。

「詔大將軍、公、卿舉賢良方正、能探賾索隱者各一人。」
「遣八人分行州郡,班宣風化,舉實臧否。」
「詔大將軍、三公選武猛試用有效驗任為將校者各一人。」

有大哥在,推舉武勇將校只是第一步。
中興聖帝的第二步,當然是重振武功。

「廣陵賊張嬰等詣太守張綱降。」
「二年春二月丙辰,鄯善國遣使貢獻。」
「護羌校尉趙沖與漢陽太守張貢擊燒當羌於參讀,破之。」
「立南匈奴守義王兜樓儲為南單于。」
「趙沖擊燒當羌於河陽,破之。」

兩年之內,漢順帝再次揚起了大漢天威的旗幟有沒有?

在大將軍梁冀的運籌帷幄之下,漢順帝的武功,繳出了漂亮的成績單。
就連皇位都後繼有人。

可惜的是,終點站到了。

先下車的不是大哥,而是小弟漢順帝。
按規定,梁妠升格為太后,臨朝聽政。

梁妠下詔,命大哥梁冀跟太傅趙峻、太尉李固參錄尚書事。

梁冀表示:關我屁事。
想想,假設你大學的時候,認識了一個好朋友。

十幾年來兩個人一起玩,一起把妹,一起創業,轟轟烈烈幹了兩三年,業績大好。
結果,朋友突然過世了。

梁冀的心中該有多麼衝擊。

對他來說,劉保不只是一個有錢公子哥,一個皇帝,一個可以幫自己實現所有夢想的自動販賣機(誤)。
而是最親近的家人。

比父親,比弟弟,比妹妹,都還要了解自己的家人。

沒有了劉保,只要還有尚書台,還有太后,還有太子,這個國家仍然可以像是什麼都沒發生過一樣,繼續運作。
只有梁冀的世界,從此缺了一個角。

梁冀的脾氣變得更暴躁,揮霍也更是無度。
他彷彿在期待著有誰會來阻止自己。

而隨著梁冀淡出政壇,漢順帝末年戲劇性暴起的武功,也再一次洩洪式暴跌。

東漢,需要一個英雄,再一次拯救這個國家。
可你我都知道,那不會發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3會員
916內容數
一個業餘歷史讀者。讀各種史書並且寫下心得。 大目標是遍讀二十四史,不過最近正在被其他古書內容吸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尚書令。 過去非屬三公,不是丞相,由漢武帝特設的政令處理機構首長。 為什麼到了東漢末年,被視為實質上的宰相,能跟三公一樣「獨坐」? 在歷史的洪流中,尚書台有著什麼樣的變化? 東漢順帝,或許就是幫助我們找到答案的關鍵。
鄧太后與漢安帝所面對的時代轉折,幾乎可以說是目前為止東漢最大的衝擊。 鄧太后大體上是一個好皇帝(無誤),面對天災兵禍不斷的時代,她穩住了局勢,拔擢了人才。 那漢安帝有什麼特別?他把宦官玩出了一個全新的體系。 皇帝的第一個媽媽,有外戚幫襯。 而宦官之所以能抗衡外戚,就是因為皇帝的「第二個媽媽」。
之前我們說過了「四世三公」的袁家招牌。 在東漢末年,還有另外一個「四世」大家。 背負著此一名號的男人,也許不如袁紹袁術那樣稱霸一方,但也算是鼎鼎有名了。 就是楊修。 四世太尉的頭牌,自然也不是隨便的無名小卒。 今天的主角楊震,當時可是有著「關西孔子」的渾號。
北朝鮮南韓的故事,還沒結束呢。 東漢時期,高句麗統一了朝鮮族。 而南邊的民族,仍是散亂的部落大聯邦體制。 漢人稱他們為「韓族」。 他們也不怎麼排斥這個稱呼的樣子。 因為,從《後漢書》提供的各種史料中顯示:韓族,是由中原文化與朝鮮文化混合而成的。 中原文化的提供者?正是韓國人。 就是你想到的韓國。
東亞國際第三彈。 看過了西域匈奴,鮮卑烏桓,怎麼能錯過傳說中的東北與朝鮮呢? 朝鮮,現代台灣人稱之為「北韓」。 南邊的其實才是「大韓民國」。 中國怎麼看這段歷史?朝鮮怎麼看這段歷史? 大韓民國又是如何解讀的? 同樣的角度,不同的歷史。 不一定發生在不同的史書中喔。
東漢國不泰,民不安,但卻奇妙的維持了政權不倒。 亂世,激發著人類進(生)化(存)的能量。 而這種半亂世的現象,同樣也爆炸出了巨大的火花。 學術、發明,把中華文化推上了另一個境界。 看過了竇氏執政,造紙術大師蔡倫的故事。 又怎麼能錯過鄧氏當道後的兩儀大師,張衡的故事呢?
尚書令。 過去非屬三公,不是丞相,由漢武帝特設的政令處理機構首長。 為什麼到了東漢末年,被視為實質上的宰相,能跟三公一樣「獨坐」? 在歷史的洪流中,尚書台有著什麼樣的變化? 東漢順帝,或許就是幫助我們找到答案的關鍵。
鄧太后與漢安帝所面對的時代轉折,幾乎可以說是目前為止東漢最大的衝擊。 鄧太后大體上是一個好皇帝(無誤),面對天災兵禍不斷的時代,她穩住了局勢,拔擢了人才。 那漢安帝有什麼特別?他把宦官玩出了一個全新的體系。 皇帝的第一個媽媽,有外戚幫襯。 而宦官之所以能抗衡外戚,就是因為皇帝的「第二個媽媽」。
之前我們說過了「四世三公」的袁家招牌。 在東漢末年,還有另外一個「四世」大家。 背負著此一名號的男人,也許不如袁紹袁術那樣稱霸一方,但也算是鼎鼎有名了。 就是楊修。 四世太尉的頭牌,自然也不是隨便的無名小卒。 今天的主角楊震,當時可是有著「關西孔子」的渾號。
北朝鮮南韓的故事,還沒結束呢。 東漢時期,高句麗統一了朝鮮族。 而南邊的民族,仍是散亂的部落大聯邦體制。 漢人稱他們為「韓族」。 他們也不怎麼排斥這個稱呼的樣子。 因為,從《後漢書》提供的各種史料中顯示:韓族,是由中原文化與朝鮮文化混合而成的。 中原文化的提供者?正是韓國人。 就是你想到的韓國。
東亞國際第三彈。 看過了西域匈奴,鮮卑烏桓,怎麼能錯過傳說中的東北與朝鮮呢? 朝鮮,現代台灣人稱之為「北韓」。 南邊的其實才是「大韓民國」。 中國怎麼看這段歷史?朝鮮怎麼看這段歷史? 大韓民國又是如何解讀的? 同樣的角度,不同的歷史。 不一定發生在不同的史書中喔。
東漢國不泰,民不安,但卻奇妙的維持了政權不倒。 亂世,激發著人類進(生)化(存)的能量。 而這種半亂世的現象,同樣也爆炸出了巨大的火花。 學術、發明,把中華文化推上了另一個境界。 看過了竇氏執政,造紙術大師蔡倫的故事。 又怎麼能錯過鄧氏當道後的兩儀大師,張衡的故事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大臣們同時都想到同一個問題去。 這同父異母的兩兄弟,誰家的比較上乘? 雖說攝政王近年管制談論容貌,但大臣們都心照不宣,皇上如此聖顏恐不輸當年的前太子蘇晨。右相對於當年事變,仍有心結,向前走了一步: 「皇上,前太子下落不明,北國王子出使恐怕是衝著這事兒來。我朝該如何因應?」 右相成功地將大夥們
Thumbnail
看著神似那個人的年輕皇帝,她放棄申辯了。 蘇昊讓小桂子把一堆相干人都帶來,其中包括了楊太醫,他是公主娘娘的主治御醫。 楊太醫他亦放棄申辯。醫者仁心,他畢竟辜負師傅的期望,亦違背醫者道德,如今東窗事發剛好解脫他的兩難。 少年皇帝蘇昊非常生氣,女官與太醫同謀,危害自己的母親多年,若非柳青青之故,自
Thumbnail
從此,唐國史上開啟了為期三個月的『馬朝』,其效率、清廉,沒有一位唐國國君能比;同時,唐國野史也出了第一位男后:梁皇后。
Thumbnail
太子暴斃,固然是件不幸的事,但也意味著機會的開啟。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終於要好好說說袁紹了。 更具體的說,要說說他老袁家了。 當時提到他老袁家,有一個非常天皇巨星的詞:「四世三公」。 啥叫「四世三公」呢? 他老袁家連著四輩,當到了三公(司徒、司空、太尉)這個位置的高官。 權力最重的國家決策和軍事任用這兩條大動脈雖然在皇權,外戚,太監這三個勢力手下,但讓整個帝
Thumbnail
順帝死後半年,145年正月,沖帝兩歲又崩了。 梁太后與兄弟梁冀隨後立了7歲的劉纘為帝,這是漢質帝。 質帝是章帝玄孫,渤海孝王劉鴻之子,估計是之前在家聽大人說過這位梁冀的臭名遠揚,有一次在群臣朝會時居然童言無忌的指著梁冀說道「你這個跋扈將軍啊!」 孩子能懂啥啊,知道啥叫跋扈啊,但梁冀聽後覺得這孩
Thumbnail
在劉秀的權力改造後,雖然沒有絕對權威的「內朝官」了,但是在小皇帝不懂事,太后代為行使皇權的情況下,作為「太后皇權」的延伸,外戚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權重干政的現象。 89年竇憲打禿北匈奴的時候,和帝封了竇憲為大將軍,領大軍鎮涼州,然後外朝中大將軍的級別和待遇一躍變成了三公之上。 不過劉家的皇帝到了和
Thumbnail
那位和隗囂擦身而過的人,叫做竇融,扶風平陵豪族。 竇融來頭很大,七世祖竇廣國是文帝妻大名鼎鼎黃老培訓班校長的竇太后之弟,封章武侯。 竇融家世代為官,到了王莽攝政的時候,竇家成功轉舵擁抱新時代。 竇融在不換思想就換人的新組織中,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擁護聖人領導,然後作為強弩將軍司馬,東擊反莽義軍
Thumbnail
杜威作為趙漢的談判代表為了把價碼標的高一點,反覆強調王郎確實是西漢王朝十二任成帝的嫡親骨肉,打狗要看主人,咱得有個看相。 這是比較冒傻氣的談判代表,咋能跟另一個政權說自己的血統更純正呢! 屍山血海中走出來的劉秀對這種血統論最為不屑:「就是成帝本人復活從棺材裡爬出來,皇帝跟他也沒關係了,更何況他的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大臣們同時都想到同一個問題去。 這同父異母的兩兄弟,誰家的比較上乘? 雖說攝政王近年管制談論容貌,但大臣們都心照不宣,皇上如此聖顏恐不輸當年的前太子蘇晨。右相對於當年事變,仍有心結,向前走了一步: 「皇上,前太子下落不明,北國王子出使恐怕是衝著這事兒來。我朝該如何因應?」 右相成功地將大夥們
Thumbnail
看著神似那個人的年輕皇帝,她放棄申辯了。 蘇昊讓小桂子把一堆相干人都帶來,其中包括了楊太醫,他是公主娘娘的主治御醫。 楊太醫他亦放棄申辯。醫者仁心,他畢竟辜負師傅的期望,亦違背醫者道德,如今東窗事發剛好解脫他的兩難。 少年皇帝蘇昊非常生氣,女官與太醫同謀,危害自己的母親多年,若非柳青青之故,自
Thumbnail
從此,唐國史上開啟了為期三個月的『馬朝』,其效率、清廉,沒有一位唐國國君能比;同時,唐國野史也出了第一位男后:梁皇后。
Thumbnail
太子暴斃,固然是件不幸的事,但也意味著機會的開啟。
Thumbnail
話說桓帝時期有黃星現於楚、宋分野,有個叫殷馗的風水士說:「五十年後當有真人起於梁、沛之間,其鋒不可當。」 後來這片地方被證實了,是沛國譙縣(今安徽亳州)。 中國的疆域非常廣大,但有一個小區域卻特別有意思,這塊地方誕生了三個主導中國歷史大方向的開國之君。 劉邦起於沛縣,主導開創了兩漢四百年的風風
Thumbnail
終於要好好說說袁紹了。 更具體的說,要說說他老袁家了。 當時提到他老袁家,有一個非常天皇巨星的詞:「四世三公」。 啥叫「四世三公」呢? 他老袁家連著四輩,當到了三公(司徒、司空、太尉)這個位置的高官。 權力最重的國家決策和軍事任用這兩條大動脈雖然在皇權,外戚,太監這三個勢力手下,但讓整個帝
Thumbnail
順帝死後半年,145年正月,沖帝兩歲又崩了。 梁太后與兄弟梁冀隨後立了7歲的劉纘為帝,這是漢質帝。 質帝是章帝玄孫,渤海孝王劉鴻之子,估計是之前在家聽大人說過這位梁冀的臭名遠揚,有一次在群臣朝會時居然童言無忌的指著梁冀說道「你這個跋扈將軍啊!」 孩子能懂啥啊,知道啥叫跋扈啊,但梁冀聽後覺得這孩
Thumbnail
在劉秀的權力改造後,雖然沒有絕對權威的「內朝官」了,但是在小皇帝不懂事,太后代為行使皇權的情況下,作為「太后皇權」的延伸,外戚自然而然的就會出現權重干政的現象。 89年竇憲打禿北匈奴的時候,和帝封了竇憲為大將軍,領大軍鎮涼州,然後外朝中大將軍的級別和待遇一躍變成了三公之上。 不過劉家的皇帝到了和
Thumbnail
那位和隗囂擦身而過的人,叫做竇融,扶風平陵豪族。 竇融來頭很大,七世祖竇廣國是文帝妻大名鼎鼎黃老培訓班校長的竇太后之弟,封章武侯。 竇融家世代為官,到了王莽攝政的時候,竇家成功轉舵擁抱新時代。 竇融在不換思想就換人的新組織中,旗幟鮮明,立場堅定,擁護聖人領導,然後作為強弩將軍司馬,東擊反莽義軍
Thumbnail
杜威作為趙漢的談判代表為了把價碼標的高一點,反覆強調王郎確實是西漢王朝十二任成帝的嫡親骨肉,打狗要看主人,咱得有個看相。 這是比較冒傻氣的談判代表,咋能跟另一個政權說自己的血統更純正呢! 屍山血海中走出來的劉秀對這種血統論最為不屑:「就是成帝本人復活從棺材裡爬出來,皇帝跟他也沒關係了,更何況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