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連線/我是華人?我是台灣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在一間位於澳洲南部城市阿德雷德(Adelaide)商場的小咖啡店工作也要半年了。這天一如往常,我一早七點開門,來自中國的S會跟在後頭晚個幾分鐘進店裡,如果她的兒子沒有搗蛋的太過分的話。
我是這家咖啡店的廚師。在阿德雷德這座小城市待了將近五年,這期間我念了兩年職業學校商業烹飪,最後成了一名合格廚師。曾在酒莊、義大利餐館、日本料理、會展中心等各種廚房溜連,B是我現在這間咖啡店的老闆,她來自中國。我三年前曾跟她工作過,之後失聯好一陣直到Instagram相遇,幾個月前她打給我,說她要開第二間店,希望能找我去管理那個小廚房。薪水條比當時的工作再好一點。
七點半對面的超市開了,我如往常去買了一份〈澳洲人報〉(The Australian)跟當地出版的兩份〈廣告人報〉(The Advertiser)給咖啡店顧客翻閱,我們的顧客群通常是上了年紀的銀髮族,來商場購物,順便買個咖啡蛋糕吃吃。通常我不太管報紙頭條,只管買了送回店裡,因為我要忙廚房的準備。結果無意間居然看見〈澳洲人報〉頭版為外交部長吳釗燮坐在沙發上喝咖啡的頭版照片,配上文字「我內心有一隻袋鼠」(I have a kangaroo in my heart)(文章連結),內容是希望台灣與澳洲在外交上可以更進一步。只是政治立場與我不同的B如果同時與我看到頭版,恐怕彼此有點尷尬。
來自中國的B是我見過相對不錯的雇主,我們時常有歡樂的對話,工作相處愉快。但是我們在政治見解上相當的不同,她說自己來自根正苗紅的共產黨員世家,但是她對我這個台灣人似乎充滿好奇,剛認識我時總喜歡問我各種「台灣人」的問題。
談彭帥,她說彭帥勾搭有婦之夫。她承認自己價值觀或許錯亂。
談習近平,她說習近平是一個好領袖。她相信強人政治。
談疫苗,她說澳洲實施強制打疫苗,中國某些方面居然比較自由。
談共產黨,我跟她說我不會相信共產黨,這是蔣經國說的,不是李登輝或阿扁。
她曾問:「你們台灣人還有把我們當作同胞嗎?」我說:「同胞太肉麻,但我們比起其他internationals更容易成為朋友,因為語言文化相近。」
她說「大陸跟台灣的問題是內部問題,是歷史問題,是我們同根同源要自己去處理的,跟外國人無關。」我回:「或許外國人是喜歡插手,見不得中國好,國際關係的原理是可以理解。但台灣人有自己喜歡的生活模式,我們不要被共產黨統治。這才是癥結。」
還有,「台灣人到底是不是中國人?」等更多疑問。彷彿我變成台灣的發言人一般,即便我只是一個咖啡店小小廚娘。
有時我會認真回答有時不會,如果她感覺到大家意見不同,也就不會深究話題,四兩撥千金,我也不再堅持。上面的問題,我總一概而論,台灣人或算是華人(chinese),例如新加坡或馬來西亞華人(Chinese Malaysians),可是面對外國人時,直接說Taiwanese比較乾脆易懂,這樣我也不用再跟人解釋我來自台灣,別人一聽就懂。所以有時候我們在爭論「是不是中國人?」用英文反而更好解釋。
在澳洲工作幾年,體會這真的是一個民族多樣性的國家,但是論休息時間吃飯時,只有亞洲菜、甚至台菜、川菜才能照顧到你的味蕾。與同事說第二外語英文,即是行雲流水仍像是永遠隔了一層紗,在國外生活永遠都在感受那個文化衝擊與不便,而遇到台灣人、中國人或所謂華人,說起國語/普通話便他鄉遇故知。然而,遇上某些中國人,因為價值體系的不同,有時又讓台灣人望而卻步,寧願處在英語環境,說英文。
久而久之,台灣人的身分認同也就越來越清晰、不辨自明了。而S從喜歡問我這類身分認同的問題,到最後我們都知道不要談論也罷,因為我們都因為各種原因離開自己的國家.說明我們的國家都是不完美的,move on才是正解,也許總有一天我們都將在此落葉歸根,用家鄉菜懷念故鄉,教出中英夾雜的孩子,頂著黃皮膚,實則Banana(黃皮膚白腦子,戲稱在西方長大的亞洲人)。
avatar-img
2會員
4內容數
台灣文青碩士,澳洲廚師,不寫會死。 異國生活、斜槓人生、30不立、轉職勇氣、職場文化。 逃避雖可恥但有用,放下身段柳暗花明又一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臺灣一家國際企業擔任櫃檯工作的經歷,以及她如何通過負責公司外籍人士的出差安排,學習了英文並與外籍同事成為朋友的故事。
Thumbnail
  今天突然在翻閱過去在澳洲打工度假的硬碟。翻到以前在廚房炒菜的影片。其實剛到澳洲生活的時候找工作真的很不順利,真的蠻難找的,英文口說不好,也沒什麼扎實的技術。後來到了一間新加坡老闆開的素食茶館工作。
我原本以為國泰航空是來自台灣,我前一天才知道他是來自香港。在前往墨爾本的飛機上廣播不是英文就是粵語,我就聽得懂一星半點而已。後面空服員叫我開窗、關窗我都要聽兩次,要觀察四周、言行意會才知道自己要幹嘛😂 坐在我旁邊的女士(感覺是阿姨,但我也不年輕了🥲所以叫她女士比較有禮貌)耳機插到這邊了,我思考
Thumbnail
最近,店裡來了一位的員工,她獨特口音讓人一下子便知道她並不是台灣人,一問之下才知道她來自中國的廣東。 她性格外冷內熱,一開始教她時會覺得她冷冷的,都不說話,感覺很難相處,但是幾週下來,不僅會開始找話題了,也與我們相處的非常融洽,與剛來的時候判若兩人,因此與她上班時我們都蠻開心的。 但是即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Thumbnail
澳式風格的咖啡店Cornerstone Cafe,特色是呈現澳式早午餐的文化,開在台北最美的民生社區裡,住宅一樓的轉角位置,綠色窗框呼應著對街就是一個社區小公圓,能擁有這麼棒的景色視野,有陽光的好天氣裡,自然會吸引許多客人上座...
Thumbnail
新加坡的語言跟它的料理一樣,看似融合卻又有某種程度的各自為政。 初到新加坡,想必都會像我一樣,被那五花八門的咖啡名稱搞到快崩潰。沒想到這只是小case. 女兒的老闆送她兩本見面禮,一本講新加坡的特殊文化習慣,另一本則列舉各種新加坡式英文,有些簡直讓人噴飯。 來杯「釣魚」(國語發音):原來是茶包
在疫情剛解封的時候出國,最擔心的不是確診,或是需要解釋台灣跟泰國或中國的在名稱和政治上的差異,而是我怎麼頂著黃皮膚黑頭髮去解釋我不是廣義或峽義裡的Chinese。
Thumbnail
在外流浪最常被問及來自哪裡,在紐期間我最常收到的反應是點點頭、複誦島嶼的名字「Ah~Taiwan」,就像其他常聽到的國家一樣;也有人會露出了一切了然於心的表情,讓我不禁疑惑他所知道的台灣是什麼樣的台灣!
Thumbnail
2015年的時候,我在澳洲阿德雷德一家素食咖啡廳工作,在那時候我有很棒的同事們,短短八個月我在廚房裡工作,雖然大家來自不同國籍,但我們總是合作,一起把工作完成。直到現在,我仍是與那位日本同事聯繫著。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了作者在臺灣一家國際企業擔任櫃檯工作的經歷,以及她如何通過負責公司外籍人士的出差安排,學習了英文並與外籍同事成為朋友的故事。
Thumbnail
  今天突然在翻閱過去在澳洲打工度假的硬碟。翻到以前在廚房炒菜的影片。其實剛到澳洲生活的時候找工作真的很不順利,真的蠻難找的,英文口說不好,也沒什麼扎實的技術。後來到了一間新加坡老闆開的素食茶館工作。
我原本以為國泰航空是來自台灣,我前一天才知道他是來自香港。在前往墨爾本的飛機上廣播不是英文就是粵語,我就聽得懂一星半點而已。後面空服員叫我開窗、關窗我都要聽兩次,要觀察四周、言行意會才知道自己要幹嘛😂 坐在我旁邊的女士(感覺是阿姨,但我也不年輕了🥲所以叫她女士比較有禮貌)耳機插到這邊了,我思考
Thumbnail
最近,店裡來了一位的員工,她獨特口音讓人一下子便知道她並不是台灣人,一問之下才知道她來自中國的廣東。 她性格外冷內熱,一開始教她時會覺得她冷冷的,都不說話,感覺很難相處,但是幾週下來,不僅會開始找話題了,也與我們相處的非常融洽,與剛來的時候判若兩人,因此與她上班時我們都蠻開心的。 但是即
Thumbnail
台灣之旅回來後,還沒打算找工作的我住在阿姨家,偶爾把履歷表投到香港和新加坡。
Thumbnail
澳式風格的咖啡店Cornerstone Cafe,特色是呈現澳式早午餐的文化,開在台北最美的民生社區裡,住宅一樓的轉角位置,綠色窗框呼應著對街就是一個社區小公圓,能擁有這麼棒的景色視野,有陽光的好天氣裡,自然會吸引許多客人上座...
Thumbnail
新加坡的語言跟它的料理一樣,看似融合卻又有某種程度的各自為政。 初到新加坡,想必都會像我一樣,被那五花八門的咖啡名稱搞到快崩潰。沒想到這只是小case. 女兒的老闆送她兩本見面禮,一本講新加坡的特殊文化習慣,另一本則列舉各種新加坡式英文,有些簡直讓人噴飯。 來杯「釣魚」(國語發音):原來是茶包
在疫情剛解封的時候出國,最擔心的不是確診,或是需要解釋台灣跟泰國或中國的在名稱和政治上的差異,而是我怎麼頂著黃皮膚黑頭髮去解釋我不是廣義或峽義裡的Chinese。
Thumbnail
在外流浪最常被問及來自哪裡,在紐期間我最常收到的反應是點點頭、複誦島嶼的名字「Ah~Taiwan」,就像其他常聽到的國家一樣;也有人會露出了一切了然於心的表情,讓我不禁疑惑他所知道的台灣是什麼樣的台灣!
Thumbnail
2015年的時候,我在澳洲阿德雷德一家素食咖啡廳工作,在那時候我有很棒的同事們,短短八個月我在廚房裡工作,雖然大家來自不同國籍,但我們總是合作,一起把工作完成。直到現在,我仍是與那位日本同事聯繫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