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到不處罰孩子,大人得先同理自己】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想被理解的不只是孩子 #還有父母
昨天我處罰孩子了。(懺悔文文長慎入)
昨天我與孩子們在M吃午餐,快完食之前,翎把玉米濃湯打翻了! 其實湯已不燙了,但我兩隻腳、鞋子都是湯。翎當下馬上一臉抱歉地看著我,並迅速拿了衛生紙蹲下去擦拭地板。
當下我並不生氣,這樣的意外,在育兒日常中經常發生,我已經被孩子訓練到很能接納了。也看得出翎不是故意的,因此我的情緒沒有什麼波動。看著翎認真擦地板小小的身影,心裡倒是佩服,後來我輕輕地跟翎說:「擦這樣子可以了,剩下的再請店員協助就好,先整理妳自己吧」我也整理著自己。
離開M後,翎彷彿完全忘了剛才翻倒湯的事,馬上眉開笑顏的說「媽咪,我要去那間店店買糖果!」然後坐在百貨公司的走道上,把包包裡的便當盒、作品、水壺…等,都翻出來散落一地,硬弊也全部從小錢包滾得滿地都是,翎很開心的坐在地上數錢,興奮於能用自己的零用錢買糖果。
我在旁邊看,一陣不爽的感覺席捲而上,我的兩隻腳還傳出玉米濃湯的味道,溼溼黏黏的很不舒服,妳居然笑嘻嘻的在買糖!
意識到自己有情緒無法與孩子同樂,我去坐在一旁有點距離的椅子上,看著翎買、不協助她(她想要買的棒棒糖在高櫃上,她的身高拿不到)。
我腦袋一直轉著,理智腦與任性兒童在交戰
理智腦:「翎不是故意打翻湯的、翎有負責地擦地板,後來也是我請她停手的呀」
「我知道湯倒了妳不舒服,我陪妳」我同理自己
任性兒童:『可是她現在開心的在買糖耶!』
「是我自己答應吃飽後要讓翎買糖的,我得說到做到,買糖對孩子來說本來就是開心的事啊」
『但是湯倒在我鞋上我還是不舒服啊!』
「我知道妳不舒服,我知道妳生氣,我陪妳」我同理自己
『不協助、面無表情、不與孩子同樂,我的天啊,我正在處罰孩子呢』
「處罰孩子會讓孩子覺得自己很糟糕。不小心打翻湯而讓翎覺得羞愧、或是開心買糖卻有罪惡感,都不是我想要給孩子的」
『我知道,我應該替翎的能力感到開心,可是我做不到』
「我好難過」但我真的不能再繼續同理自己了,我會在公眾場合哭的…
#不是只有打罵罰站關廁所是處罰
#給孩子臉色看也是
當翎結完帳後,開心地像飛上天似的跳到我身旁,向我展示她的糖果!我戴著口罩但冷冷地看著翎,翎知道我在生氣了,雖然戴著口罩,也能看出翎收起了笑容。
「情緒」坐上了我身體的駕駛座
「我知道不該這樣待翎,但當下的我有情緒,這已經是我能做到的最多,沒罵人已經很勵害了,要我再如何溫和對待孩子,真的做不到。」我同理自己
燁心思很纖細,從湯打翻後,就不斷地看著我,注意著我的動向。在我扳著臉坐在旁邊看翎買糖時,燁成了我與翎中間的橋梁:協助翎拿放在高櫃上的糖、和陪翎結帳(燁自己沒帶零用錢,所以沒買)、其間也走到我身旁,陪伴著扳著臉的老木。
在翎買好,回我身邊後,看著開心的翎,我更氣了!
但此時燁看著我說:「媽咪,我給妳一個抱抱」接著在我的同意下,抱了我。
謝謝燁的擁抱,我感覺到自己融化了。
「我的生氣是被燁接納的! 」
「燁正在與我同在啊! 」
我感動得想哭,好暖心!
原來被同理是這種感覺!
而且我是被孩子同理!
抱完燁,再看一下翎,我心裡嘆了一口氣:
「要真正做到“不處罰”孩子,真是不容易啊! 」
雖然好一點了,但我胸口還是悶著。一打二在外面還是得看顧著孩子,我只得忍耐著。決定不坐公車了,坐計程車回家!
一到家後,我快速梳自己、換裝完畢,跟孩子們說「我需要冷靜一下」就直接進了書房。深呼吸著…大概半小時後,我覺得胸口不那麼悶了。我試著理清自己的感受、想法、和需要。
翎打翻了湯,第一時間就馬上跟我道歉,也很負責任地擦了地板,在我的詢問下也想到方法,說她下次不要再拿著渴湯、要放在桌上喝。那我還在生什麼氣呢?
原來,我生氣的不是湯打翻在我腳上一事。
我生氣的是,翎馬上就忘記我了。
她不關心我還穿著溼溼黏黏的褲子,卻開心笑瞇瞇地,眼裡只有她的糖!
原來我只是「感受沒有被同理」,就能氣這麼久!
我也懂了,為何燁給我的那一個擁抱,那麼溫暖…。
燁在我像隻刺蝟扳著臉時,還願意靠近我
#那就是接納啊
一直以來的育兒生活,都是我在同理孩、陪伴孩子
這次,我被孩子主動同在與陪伴!
謝謝燁!
接著我讓翎知道我怎麼了,也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向翎提出請求:「我知道妳不是故意打翻湯的,妳也有負責任擦地板,也想了下次該怎麼做才不會再犯一樣的錯,但是妳沒有關心我,只一心想著要買糖果,所以我很難過、也很生氣。我需要妳關心我、跟我說『媽咪妳還好嗎?如果我抱妳一下,妳會不會好一點?』」
翎照著說、照著做了
然後我們就抱在一起和好了
(對媽媽很幼稚但媽媽要的就是這麼簡單啊)
雖然事發當下我還是“處罰”孩子了,也許沒有做得很好,但我謝謝自己,依然從事件中反思及學習,並且主動修復親子關係,也給予翎“彌補”的機會。
我也發現,「面無表情」是處罰孩子的工具!
但我不是故意的!
而是因為,我沒有被同理!
理智告訴我「3歲、6歲的孩子哪知道怎麼同理妳啊?!」
但是我的「情緒」,就是卡住了!
當下我還沒弄清楚自己是哪個環節卡住了?加上在公眾場合,我還得照料兩個孩子,因此沒有繼續,也沒有辦法在自己的內在工作。
原來,就算當下的問題解決了,沒有人理解,「情緒」還是卡住的。
連我這個前額葉有在工作的大人,在自己不被理解、被同理時,都會氣餒到想要(用自己的負面情緒或行動)處罰孩子了!
難怪有這麼多氣餒的孩子,陷入錯誤目標,在與大人權力鬥爭、搞破壞、惹大人生氣、用盡各種辦法讓大人傷心、放棄...!
沒有成熟大人的協助,孩子們根本沒有能力搞清楚自己到底怎麼了?!於是孩子只能像是氣炸鍋一樣,悶著、爆炸、悶著、爆炸…以這樣的負向模式循環著。
一切都是因為:
#孩子的感受沒人在乎
謝謝昨天的這一課
也謝謝翎晚上睡前跟我說「媽咪我把我的愛全部都給妳,我自己也還有愛!我愛妳,妳愛我,我們的愛越來越多!有這麼多!」
(看來「媽媽的愛是燭光」,已刻在翎心上了)
(「媽媽的愛是燭光」篇,貼在留言處)
    avatar-img
    38會員
    241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手足爭寵 只要家裡有手足 「爭寵」大概都會是個很有得講的議題吧? 『媽咪為什麼燁可以吃那麼多???』 『媽咪為什麼翎有3顆蓮子、我只有2顆???』 『媽咪為什麼翎可以買新襪子,為什麼妳不幫我買???』 『媽咪你剛才窩窩心翎幾件?我要窩比翎多件、或一樣多哦!』 … … … 我總是試著與孩子說明「公
    #你是橡皮擦媽媽嗎? #關於期待這件事 大概1個月前,燁有次突然跟我說: 「媽咪,我想要再去一次防災教育中心」   我:『怎麼突然想要再去一次?』 原來燁正在整東西 手上正拿著上次去畫畫時的作品:   「因為我想要再去畫一次,我想要畫得很完美」 「完美」二字 從燁的嘴裡說出口,
    「2.5歲的孩子在沙發上跳,我溫和地抱他下來,但他還是一直哭鬧,我試著陪孩子渡過情緒,但孩子堅持要爬到沙發上繼續跳…後來我老公來了,罵了小孩幾句,孩子就乖乖地不敢再吵,先生說『妳這愛的教育沒用啦,小孩就是要打要罵才會聽話!』,我也開始懷疑了,難得真的不能打罵小孩嗎?」 「愛的教育」似乎被多數父母誤解
    這陣子接連看到兩位好友的動態 提醒了我~可以陪孩子寫信給聖誕老公公了 點進去粉轉 往下滑一點,正是一張 一群人拾筆正在回信的畫面 我:「哈哈哈!!!!爸比你看,一群聖誕老公公在回信呢!!!!」 老公轉過頭來看了一下 一臉狐疑地問:「有那麼好笑嗎??」 我往內探索… 其實不是「好笑」,而是…「悸動
     昨天晚上和今天早上 連續發生兩個事件 都讓我起了很大的情緒 坦白說我已經好久沒有”失控”了(就是罵小孩啦!) 今天下午,在感到自己情緒down下來後 試著用最近所學「阿德勒學派心理諮詢」的方式 找出自己的「點」在哪兒? 我緩緩寫下這兩天的事件 並從中尋找蛛絲馬跡 找著找著,一
    晚餐在外用餐時 燁手上拿著的玉米掉到地上了 瞬間像個孩子般嚎啕大哭了起來 (燁表示…媽咪我本來就個孩子啊) 燁:「嗚~~~我的玉米掉到地上了~~」 爸比:『毆…那沒辦法了…還是你要問問翎願不願意分妳一半?』 燁邊哭邊點頭,示意要爸比幫忙問 我心想,雖然翎多數時候是願意方享的 不過也很難
    #手足爭寵 只要家裡有手足 「爭寵」大概都會是個很有得講的議題吧? 『媽咪為什麼燁可以吃那麼多???』 『媽咪為什麼翎有3顆蓮子、我只有2顆???』 『媽咪為什麼翎可以買新襪子,為什麼妳不幫我買???』 『媽咪你剛才窩窩心翎幾件?我要窩比翎多件、或一樣多哦!』 … … … 我總是試著與孩子說明「公
    #你是橡皮擦媽媽嗎? #關於期待這件事 大概1個月前,燁有次突然跟我說: 「媽咪,我想要再去一次防災教育中心」   我:『怎麼突然想要再去一次?』 原來燁正在整東西 手上正拿著上次去畫畫時的作品:   「因為我想要再去畫一次,我想要畫得很完美」 「完美」二字 從燁的嘴裡說出口,
    「2.5歲的孩子在沙發上跳,我溫和地抱他下來,但他還是一直哭鬧,我試著陪孩子渡過情緒,但孩子堅持要爬到沙發上繼續跳…後來我老公來了,罵了小孩幾句,孩子就乖乖地不敢再吵,先生說『妳這愛的教育沒用啦,小孩就是要打要罵才會聽話!』,我也開始懷疑了,難得真的不能打罵小孩嗎?」 「愛的教育」似乎被多數父母誤解
    這陣子接連看到兩位好友的動態 提醒了我~可以陪孩子寫信給聖誕老公公了 點進去粉轉 往下滑一點,正是一張 一群人拾筆正在回信的畫面 我:「哈哈哈!!!!爸比你看,一群聖誕老公公在回信呢!!!!」 老公轉過頭來看了一下 一臉狐疑地問:「有那麼好笑嗎??」 我往內探索… 其實不是「好笑」,而是…「悸動
     昨天晚上和今天早上 連續發生兩個事件 都讓我起了很大的情緒 坦白說我已經好久沒有”失控”了(就是罵小孩啦!) 今天下午,在感到自己情緒down下來後 試著用最近所學「阿德勒學派心理諮詢」的方式 找出自己的「點」在哪兒? 我緩緩寫下這兩天的事件 並從中尋找蛛絲馬跡 找著找著,一
    晚餐在外用餐時 燁手上拿著的玉米掉到地上了 瞬間像個孩子般嚎啕大哭了起來 (燁表示…媽咪我本來就個孩子啊) 燁:「嗚~~~我的玉米掉到地上了~~」 爸比:『毆…那沒辦法了…還是你要問問翎願不願意分妳一半?』 燁邊哭邊點頭,示意要爸比幫忙問 我心想,雖然翎多數時候是願意方享的 不過也很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兒子把他要給我吃的東西倒掉, 因為他說我只記得我沒給他吃的, 不記得他給我吃的, 是因為我想起來好幾年前的事情, 我現在記起來那個老師刪掉的東西是什麼, 他污衊我兒子用滾燙的紅糖水撥同學, 有哪一個白痴會把手伸進去煮滾的紅糖水, 然後潑向同學的臉? 難道我兒子不怕燙嗎? 誣
    Thumbnail
    (1Y6M) 今天小玉米一如往常的將積木全倒出來, (心想哦不!又要收積木了) 這次變本加厲坐著開始亂丟積木😢 我看到叫她不能亂丟,要把玩具收好, 她不理我,還是繼續亂丟…… 我走過去假裝生氣的說😡:你要把玩具收好! 小玉米跑走不理我,我叫她站好罰站, 她發出不要的聲音,就是不願
      獎懲制度一直都是雙面刃,當我們採用此方法不外乎希望孩子能「主動」去做他本應該做之事。   問題是,既然是「應該做的事」何必有賞有罰?   到底我們是希望孩子「他律」還是「自律」呢?
    Thumbnail
    在臉書社團看到有家長貼文抱怨,孩子洗澡都亂洗,有些身體部位沒洗乾淨,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孩子依然故我,看完頗為那位被打罵的孩子感到不捨,幸好,底下有近三百則家長留言,讓人覺得溫暖。
    處理小孩的衝突,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常常問題處理到後來,發現在過程中也會不時的與內在的自己相遇。即使我們都是大人了,內在也還有那個還沒有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自己。 孩子的衝突過程是這樣的:小燕、小語一群人在玩,小安在旁邊看。看著看著,小安也想玩,便拉著小語教他。小語過去了,和小安兩個人玩得
    Thumbnail
    有天帶著兩個孩子外出吃飯時,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這一幕讓我回憶起孩子小時候,跟所有的孩子一樣,他們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Thumbnail
    童三心得 @ 2023 10/28 〔蕃薯 北極熊班〕 有位小可愛,鋸柴時拿柴刀亂砍竹子。屢勸不聽後,將其帶到旁邊嚴肅地問:「為什麼不能這樣做?」小可愛答得出來,表示他知道自己剛剛在做不對的事。和小可愛約定後,小可愛答應不再亂使用工具。不多後,小可愛拿起竹子亂揮,制止後沒多久,小可愛站到大家在鋸柴
    Thumbnail
    在那些事發的情緒當下,我的確是只想到以自己的立場出發,去定義別人。 也因此,引發了自己更多的焦躁與擔憂,更多的是不必要的負能量。 如果我能記得,單純用孩子的眼睛去看這整個世界的運作, 也許每一個行為的背後,其實都沒有任何多餘的意義, 只有當下孩子們之間的笑臉和哭臉才是真的,但那也是再正常不過的日常。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
    事實上,我這次對我母親的發脾氣,和逃避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是我母親,惹了我的氣。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歌羅西書第3章第21節) 換句話說,之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說,我想整理就整理。 怎麼?想支配我不成? 今天,是我母親硬逼我,我就對我母親發脾氣,就此讓
    Thumbnail
    兒子把他要給我吃的東西倒掉, 因為他說我只記得我沒給他吃的, 不記得他給我吃的, 是因為我想起來好幾年前的事情, 我現在記起來那個老師刪掉的東西是什麼, 他污衊我兒子用滾燙的紅糖水撥同學, 有哪一個白痴會把手伸進去煮滾的紅糖水, 然後潑向同學的臉? 難道我兒子不怕燙嗎? 誣
    Thumbnail
    (1Y6M) 今天小玉米一如往常的將積木全倒出來, (心想哦不!又要收積木了) 這次變本加厲坐著開始亂丟積木😢 我看到叫她不能亂丟,要把玩具收好, 她不理我,還是繼續亂丟…… 我走過去假裝生氣的說😡:你要把玩具收好! 小玉米跑走不理我,我叫她站好罰站, 她發出不要的聲音,就是不願
      獎懲制度一直都是雙面刃,當我們採用此方法不外乎希望孩子能「主動」去做他本應該做之事。   問題是,既然是「應該做的事」何必有賞有罰?   到底我們是希望孩子「他律」還是「自律」呢?
    Thumbnail
    在臉書社團看到有家長貼文抱怨,孩子洗澡都亂洗,有些身體部位沒洗乾淨,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孩子依然故我,看完頗為那位被打罵的孩子感到不捨,幸好,底下有近三百則家長留言,讓人覺得溫暖。
    處理小孩的衝突,是我工作中的一部分。常常問題處理到後來,發現在過程中也會不時的與內在的自己相遇。即使我們都是大人了,內在也還有那個還沒有與自己、與世界和解的自己。 孩子的衝突過程是這樣的:小燕、小語一群人在玩,小安在旁邊看。看著看著,小安也想玩,便拉著小語教他。小語過去了,和小安兩個人玩得
    Thumbnail
    有天帶著兩個孩子外出吃飯時,隔壁桌的孩子因為不好好吃飯在哭鬧著,孩子的媽媽後來爆發,孩子的哭聲也更大了 這一幕讓我回憶起孩子小時候,跟所有的孩子一樣,他們也都有曾經在餐桌上哭鬧的情況 那時的我總是狠下心地對他們說:「不要哭!不然你就自己出去哭完再進來!」
    Thumbnail
    童三心得 @ 2023 10/28 〔蕃薯 北極熊班〕 有位小可愛,鋸柴時拿柴刀亂砍竹子。屢勸不聽後,將其帶到旁邊嚴肅地問:「為什麼不能這樣做?」小可愛答得出來,表示他知道自己剛剛在做不對的事。和小可愛約定後,小可愛答應不再亂使用工具。不多後,小可愛拿起竹子亂揮,制止後沒多久,小可愛站到大家在鋸柴
    Thumbnail
    在那些事發的情緒當下,我的確是只想到以自己的立場出發,去定義別人。 也因此,引發了自己更多的焦躁與擔憂,更多的是不必要的負能量。 如果我能記得,單純用孩子的眼睛去看這整個世界的運作, 也許每一個行為的背後,其實都沒有任何多餘的意義, 只有當下孩子們之間的笑臉和哭臉才是真的,但那也是再正常不過的日常。
    我的父執輩都是日本教育走過來的,所以隨手就是一個巴掌、抽出皮帶就鞭,真的是涼伴干絲,小菜一碟。但是我非常厭惡這樣的行為。我到今天都還看不起毆打或欺負無還手能力的人,何況是小孩,有些還是至親? 記得大女兒上學時,老師問我,可以適度的處罰嗎?我回家想了很久,直接寄了一封信給老師。如果我的小孩有危及到生
    事實上,我這次對我母親的發脾氣,和逃避完全沒有任何關係。 因為,是我母親,惹了我的氣。 你們做父親的,不要惹兒女的氣,免得他們灰心喪志。(歌羅西書第3章第21節) 換句話說,之前我一而再,再而三的回說,我想整理就整理。 怎麼?想支配我不成? 今天,是我母親硬逼我,我就對我母親發脾氣,就此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