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孩子的挑戰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應老師的邀請~記錄下前兩天
我與翎在線上課程時互動的幾個片段
呈現出 升級版的我 vs 過往的我 的對照
若能對調整中的親子有幫助
那將是我的榮幸

#情境1
上線後不久,約莫是在課前暖身的時間
翎:『媽咪,我想關視訊』
我溫和地說:「我們上課沒有要關視訊哦」
『哦』
『那媽咪我想關麥克風』
我穩定地答「我們上課沒有要關麥克風哦」
『哦』
接著翎就沒有再argue了。
#當孩子提出不適合情境的需求
大人要做的是
穩定地回應並溫和地執行情境所需的常規

#情境2
其中一個小活動是畫出手的輪廓
畫到一半,翎看見自己手上都被色筆畫到了
『媽咪,我想去洗手』
我疑惑的問「妳畫完了嗎?」
『還沒』
「那妳等一下還要畫嗎?」
『要』

如果是以前的我,會被「麻煩」的框架給限制住
也會想「控制」孩子:依我的期望行事!
「洗那麼多次手很麻煩,就全部畫完、再一次洗不就好了嗎?」
堅持要孩子依照我的想法行事的結果...
當然就是雙輸
孩子因為想把手洗乾淨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
而崩潰大哭(外加大鬧)
我則因為不理解孩子,會解讀批判她是:
「不聽話」、「不依常理行事」、「莫名其妙的堅持」
因而感到心煩、惱怒、挫折、困惑、媽媽真難當

現在的我升級了,已能理解孩子的需要。
也願意尊重孩子年紀雖小,卻也有自己的想法呀!

但是,待作品完成後,若是要求翎再洗一次手
她可能會不要、又演變為一場拉扯。
於是我先告知孩子可能的結果:
「如果妳現在去洗手,等一下可能還會再畫到手,又要再洗一次哦,這樣妳也覺得可以嗎?」
翎很快答:『可以啊!』

「好,那去洗吧!」
當我把可能會發生的後果先跟孩子講清楚
孩子也可以接受時,
我就會選擇
把決定權交還給孩子。
既滿足了孩子作主的需要
也避免了一場可能的權力鬥爭

#情境3
作品完成前,翎情緒大起
『媽!咪!我畫的不漂亮!!!』
「怎麼了?」
『我畫得亂七八糟』翎動手推了作品一下
「每個人的看法都不一樣呀,我覺得畫得蠻有特色的呀」
我試著引導孩子看見自己作品的亮點
『我覺得不好看!!!!!』
嗯,失敗
「還是我們來改裝一下,讓作品變身…變成…烏賊呢?」
『要怎麼變?』
「嗯…我想想,可能可以在這邊再畫一下…或是…」
『我!不!要!』
又失敗
「嗯…那該怎麼辦呢…」
『不、知、道!』
我心想,也許是翎在心裡對作品有一個期望中的模樣
畫出來時的呈現卻不如預期,所以感到挫折吧?
「還是我們重新再畫一次?」
翎想了一下…『好!』
於是我拿了一張空白的紙給翎,重頭再來過一次。

下筆後不久,翎又生氣了!
『媽、咪!我畫的還是不好看!』
「嗯…要我陪妳一起畫嗎?」
『好…那我手放這裡,我要妳幫我畫!』
「好呀」
終於,我們一起和平地完成了第二張作品(如照片)

突然間,翎看著她的圖,指著她第一個下筆處
『這裡畫的不好看!我不要了啦!』翎生氣地推開作品
「妳很挫折是嗎?」
『我很生氣!』
「嗯…我知道了。妳是希望整張紙都能畫好是嗎?」
『對!!!』
「好,我知道了。」
接著我只是坐在她身邊,讓翎生氣一會兒。
她嘟著嘴,把身邊的色筆和紙都往外撥開
我的狀態平穩,沒有被翎影響,只是靜靜地陪著她。

不久後,翎開始微微用手打我,我溫和地看著她
她很明白,我的微笑在說「妳可以生氣,但不能打人」
接著翎用頭輕輕試探性地撞我的手臂
我轉身過頭看向翎,與她四目交接。
翎的頭在我肩膀旁晃來晃去(但沒撞到我)
互動到這裡,我強忍住笑意,這孩子在試探我呢!
「妳需要到幸福空間調整一下情緒嗎?」
翎瞪著我,不回應。

若是平常,翎會在我的陪伴下進到她專屬的幸福空間
她是有能力調整自己情緒的孩子
我隱約感到,可能是視訊開著的關係

不久後,翎又出新招
她拿起了安撫巾,開始東揮西晃地亂甩
當然,甩到我了!
「如果妳想甩巾仔,可以去房間甩哦!」
翎看著我,不理會,繼續有意無意地亂甩!
我看得懂:這是對常規的挑戰
於是我伸手拿走了翎的安撫巾
翎崩潰大哭了!

從作品完成後,翎的生氣一直是悶著的
整個過程也一再對我做出試探性的挑戰行為
但巾仔被我拿走後,翎的生氣
轉為真正在釋放情緒的大哭

我還是從容地陪在一旁,讓翎哭一會兒
但沒有了安撫巾,翎一邊哭、一邊亂踢
直喊『嗚嗚…我要巾仔!』
我溫和地說:「如果妳可以不要拿巾仔甩我,我就會還妳哦」
我釋出善意地詢問「妳可以做到嗎?」
翎不回應,而且越哭越厲害
看出當下的翎沒有台階下,我伸出援手:
「我相信妳會拿好妳的巾仔,不會再甩人。」
我把巾仔交還給翎。
翎拿到巾仔後,果然不再甩了
哭聲也由生氣轉為委屈的哭
但翎還是一直在地板上四處滾來滾去

就這樣一直鬧彆扭到下課,我關閉視訊下線了
這時翎一下子就站起來、對著我說:
『媽咪,老師不是說要跟我窩窩心嗎?老師怎麼忘記了?』
我心想,妳剛才不是還躺在地上嗎
翎雖然有情緒,但她很清楚課程進行到哪裡,
也還是很在意老師的鼓勵呢!

「老師說等妳調整好再窩窩心,但是一直到下課妳都還沒調整好,所以我們就下線了。我等一下再問問老師,那現在我先陪妳調整,好嗎?」
翎:『好,媽咪我已經生氣好了。可是我現在還很難過,我有生氣跟難過…』接著翎又躺回地板、開始哭。
那真的是很傷心的哭聲。

大概1~2分鐘吧,翎哭好後,主動找我抱抱
抱好後又問:『媽咪妳不是說要問老師嗎?妳怎麼沒有問?』
此時翎的情緒已經完全調整好,老師也特意播空重新回到線上
我們一起在線上,完成孩子在乎的窩窩心

.
2-5歲左右的孩子
對自己、他人,甚至世界的運作方式(還有作品)
內在會有一些期望
當事情不如預期時
孩子就有了甚大的挫折感
而學齡前孩子對於在乎的目標,是不會輕言放棄的!
因此這個年紀的孩子情緒特別多(張力也很大)

如果我們可願意在那個艱難的當下,
試著去理解孩子
那將是我們自己的成長、也是自我療癒的機會!

朋友問我「妳怎麼能對孩子這麼有耐心?」
(因為年輕的我是個極度沒耐心的人)
其實...我也並非每次都能做到
做得到的時候,多半則是因為
經學習後,我稍微讀懂孩子的冰山了
如同張愛玲說過的
#因為懂得所以慈悲
阿就自己生的啊,耐心不給孩子要給誰呢?
(老公表示那我呢?)

事後我問翎:「妳能告訴我妳生氣什麼嗎?」
『因為我覺得我畫得不好看』
「妳是看到媽咪畫的,覺得跟我的比起來不好看呢? 還是因為畫出來以後跟妳心裡希望的樣子不一樣?」
『因為我覺得媽咪畫的好看,我的不好看』
果然啊
#老二尤其會在心裡拿自己與老大做比較呢
「嗯,我知道了,媽咪是真的欣賞妳的作品呢。」
「那下次上課再做作品時,我就先不畫自己的作品,以陪妳完成妳的作品為主,這樣好嗎?」
『好! 那下次我們…』翎開心的講了一大堆她的想法

如同老師說的:
「當孩子在心裡放下與大人或手足的比較時,回到自己,孩子能看到自己的亮點,勇氣和自信就會漸漸增加了!」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高小露學堂的沙龍
41會員
291內容數
2025/04/29
#放下對方有讀心術的幻想 妞每天都用小紙條向我表達愛 像是提醒我記得睡前要抱抱她 偷偷在我筆記本裡夾小卡片、小愛心 送我她珍藏的貼紙、親手設計的咕卡、作品… 我身邊,隨處可見妞的愛 前天睡前溫聲時光 妞問我:「媽咪,我問妳一個問題哦」 我:好呀。 妞:「為什麼我寫那麼多紙條給妳,妳
Thumbnail
2025/04/29
#放下對方有讀心術的幻想 妞每天都用小紙條向我表達愛 像是提醒我記得睡前要抱抱她 偷偷在我筆記本裡夾小卡片、小愛心 送我她珍藏的貼紙、親手設計的咕卡、作品… 我身邊,隨處可見妞的愛 前天睡前溫聲時光 妞問我:「媽咪,我問妳一個問題哦」 我:好呀。 妞:「為什麼我寫那麼多紙條給妳,妳
Thumbnail
2025/04/18
#談因材施教中的公平與責任 昨天晚餐後,燁吃完飯就跑去看漫畫了。 妞看見了,皺著眉問我: 「媽咪,為什麼燁可以看漫畫、我不行?」 一位母親提問:「Lulu老師,如果我給2個孩子不同的標準,孩子會感覺到困惑和不公平。但是很多時候又覺得他們適合不同的教養方式,該怎麼辦呢?」 這一題,你
Thumbnail
2025/04/18
#談因材施教中的公平與責任 昨天晚餐後,燁吃完飯就跑去看漫畫了。 妞看見了,皺著眉問我: 「媽咪,為什麼燁可以看漫畫、我不行?」 一位母親提問:「Lulu老師,如果我給2個孩子不同的標準,孩子會感覺到困惑和不公平。但是很多時候又覺得他們適合不同的教養方式,該怎麼辦呢?」 這一題,你
Thumbnail
2025/04/17
承上篇,孩子們完成了此生第一次自己去超市買東西的任務後,晚上我邀請他們坐下來,一起聊聊當天的過程。 #阿薩母教養七字訣  #停課同伴問鼓棒 實用版 #同 同理 我:燁,早上你看到妞折衣服很慢,你的感覺是什麼? 燁:「我覺得很煩很煩。」 我:所以你要她折快一點、還幫
Thumbnail
2025/04/17
承上篇,孩子們完成了此生第一次自己去超市買東西的任務後,晚上我邀請他們坐下來,一起聊聊當天的過程。 #阿薩母教養七字訣  #停課同伴問鼓棒 實用版 #同 同理 我:燁,早上你看到妞折衣服很慢,你的感覺是什麼? 燁:「我覺得很煩很煩。」 我:所以你要她折快一點、還幫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覺察自己必須改變,然後呢? 看了很多育兒資料、職能專家、各式各種專家,越看越心慌,慌的是他們講的我看得懂,但我做不到啊! 紙上談兵容易,一個活生生的孩子就在面前,花招百出...
Thumbnail
覺察自己必須改變,然後呢? 看了很多育兒資料、職能專家、各式各種專家,越看越心慌,慌的是他們講的我看得懂,但我做不到啊! 紙上談兵容易,一個活生生的孩子就在面前,花招百出...
Thumbnail
#是你藉由溫和堅定要帶著孩子去哪裡? 晚上洗完澡後要幫孩子吹頭髮時, 叫了5、6次,沒有人來。 一個在吃點心;一個在看繪本。 媽媽說的話,反正就是,沒、聽、到。 後來我又請翎把她落在地上的屑屑清乾淨, 翎看了我一下,依然不回應我。 然後 我就爆炸了。 「我好好講你們沒有人要動作!!! 大聲一點你們又
Thumbnail
#是你藉由溫和堅定要帶著孩子去哪裡? 晚上洗完澡後要幫孩子吹頭髮時, 叫了5、6次,沒有人來。 一個在吃點心;一個在看繪本。 媽媽說的話,反正就是,沒、聽、到。 後來我又請翎把她落在地上的屑屑清乾淨, 翎看了我一下,依然不回應我。 然後 我就爆炸了。 「我好好講你們沒有人要動作!!! 大聲一點你們又
Thumbnail
#同理孩子也要引導孩子理解媽媽 前陣子燁和翎三不五時會在洗碗前請我幫忙: 『媽咪,今天可以妳洗、我沖嗎?或我洗妳沖?』 通常我會依自己手邊事務的完成度,來決定要不要協助孩子。 一晚,我正在為翎剪指甲, 燁又來問了:『媽咪,可不可以妳洗我沖?』 「我正在忙耶,你自己洗吧」 『吼唷…』燁發出哀嚎聲 .
Thumbnail
#同理孩子也要引導孩子理解媽媽 前陣子燁和翎三不五時會在洗碗前請我幫忙: 『媽咪,今天可以妳洗、我沖嗎?或我洗妳沖?』 通常我會依自己手邊事務的完成度,來決定要不要協助孩子。 一晚,我正在為翎剪指甲, 燁又來問了:『媽咪,可不可以妳洗我沖?』 「我正在忙耶,你自己洗吧」 『吼唷…』燁發出哀嚎聲 .
Thumbnail
這陣子連上了6天工作坊 我的心思偏重於自己的學習上 在孩子的生活層面 就相對落了一些 這陣子孩子上學經常晚到 老師都寫聯絡簿提醒了 被老師關切後,媽媽我也感到有點壓力 意識到需要為生活重新找回平衡 - 這天,翎一樣是動作最慢的那個 我和燁準備好後,又等了翎15分鐘 先送燁,到校時已是9:05
Thumbnail
這陣子連上了6天工作坊 我的心思偏重於自己的學習上 在孩子的生活層面 就相對落了一些 這陣子孩子上學經常晚到 老師都寫聯絡簿提醒了 被老師關切後,媽媽我也感到有點壓力 意識到需要為生活重新找回平衡 - 這天,翎一樣是動作最慢的那個 我和燁準備好後,又等了翎15分鐘 先送燁,到校時已是9:05
Thumbnail
#只要教出能做得好的人就好 翎在挫折時、或不想做事時 有個大絕招,就是: 躺在地上 plus 開啟屏蔽功能 有時候我只是允許她的狀態; 有時候我會更生氣,叫她快點動作; 有時候我會陪伴她。 看情境需要和我的狀態而定。 前天,類似的狀況又發生了 翎要把碗袋拿出來時,卡在書包 這時,翎居然起身了
Thumbnail
#只要教出能做得好的人就好 翎在挫折時、或不想做事時 有個大絕招,就是: 躺在地上 plus 開啟屏蔽功能 有時候我只是允許她的狀態; 有時候我會更生氣,叫她快點動作; 有時候我會陪伴她。 看情境需要和我的狀態而定。 前天,類似的狀況又發生了 翎要把碗袋拿出來時,卡在書包 這時,翎居然起身了
Thumbnail
不知道你們家的孩子會不會這樣? 就是,事情做不好、遇到挫折了 第一個反應是:哭、生氣 第二個行動是:跑來找媽媽 這樣的事,最近在我們家…翎天天發生 晨起,翎前一秒還開開心心地去刷牙 後一秒哭著跑來找我 「媽咪…嗚嗚…」 『怎麼了?』 如果不刻意覺察自己的反應,我的慣性通常是: 2. 教導孩子怎麼做
Thumbnail
不知道你們家的孩子會不會這樣? 就是,事情做不好、遇到挫折了 第一個反應是:哭、生氣 第二個行動是:跑來找媽媽 這樣的事,最近在我們家…翎天天發生 晨起,翎前一秒還開開心心地去刷牙 後一秒哭著跑來找我 「媽咪…嗚嗚…」 『怎麼了?』 如果不刻意覺察自己的反應,我的慣性通常是: 2. 教導孩子怎麼做
Thumbnail
為了表面的和諧, 家庭中的每個人都不敢自在地做自己… 在記錄片<做自己的大師>中 有一個案例是:媽媽為了家庭和諧,讓4個孩子中的老大(看起來成年了)掌管了家庭大局。 從他們的互動中不難拼揍出,家庭中的每個人,似乎都做了些犧牲、都在忍耐,卻都為自己的付出不被看見而感到委屈! 為了流於表面的和諧, -
Thumbnail
為了表面的和諧, 家庭中的每個人都不敢自在地做自己… 在記錄片<做自己的大師>中 有一個案例是:媽媽為了家庭和諧,讓4個孩子中的老大(看起來成年了)掌管了家庭大局。 從他們的互動中不難拼揍出,家庭中的每個人,似乎都做了些犧牲、都在忍耐,卻都為自己的付出不被看見而感到委屈! 為了流於表面的和諧, -
Thumbnail
#練習記錄 #書僮小露推薦 #家庭裡的對話練習 平常我習慣在孩子幼兒園下課後,關心: 「今天還好嗎?」 「今天有什麼開心的事嗎?有什麼難過的事嗎?」 與孩子聊聊天、關心一下感受創造連結 這陣子讀了張輝誠老師的新書 對於親子間的對話,書上有許多分享 連假結束,終於與孩子有短暫分隔的時候 就這樣
Thumbnail
#練習記錄 #書僮小露推薦 #家庭裡的對話練習 平常我習慣在孩子幼兒園下課後,關心: 「今天還好嗎?」 「今天有什麼開心的事嗎?有什麼難過的事嗎?」 與孩子聊聊天、關心一下感受創造連結 這陣子讀了張輝誠老師的新書 對於親子間的對話,書上有許多分享 連假結束,終於與孩子有短暫分隔的時候 就這樣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