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從日本的無緣化社會到黃金老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日本公共電視台NHK在2010年做過一個報導年老孤死的特別節目,將這種現象稱為無緣社會。
據統計,日本每年大約有三萬二千具沒有親人認領的遺體,隨著單身人口的增加,再加上老年社會的到來,愈來愈多人會喪失血緣、地緣、社緣的連結,未來社會也將邁入所謂的無緣社會。
2011年日本統計高齡單身家庭高達四百七十萬戶。
2015年6月,日本作家藤田孝典出版「下流老人;一億總老後崩壞的衝擊」,形容收入低於最低生活費,沒有足夠的儲蓄,沒有可仰賴之親人的老齡者,稱為下流老人。隨著年齡漸長,醫療與看護費用的支出,對許多高齡者而言是內心的隱憂。
有人認為,當這些不安擴及年輕人,當他們擔心自己老後的生活而抑制個人的消費,乃至於不敢結婚,不敢生小孩,會進一步加速少子化的產生。
解決之道要將無緣社會轉變成有緣社會,加強老人照護之外,也要加強人與人之間的社會連結,以及社區居民之間的互相看顧與合作,推動以社區為中心的生活援助體系。
有許人已無意識瀕臨死亡且沒有清醒復原的可能性時,可是家屬一時不忍,要醫生繼續搶救,卻不知道當病人一插管就無法拔下,讓死亡本身變成看不到盡頭的難堪過程。
我個人非常贊成長年推動安寧照護的趙可式教授所說的:「醫療不足與醫療過度,都違反醫療倫理,也就是可以搶救而不救,是草菅人命,不需搶救的病人仍搶救,也增加病人很多沒有意義的痛苦。」
許多人很避諱談論死亡,我卻覺得只有真實的面對死亡的必然,我們才有可能珍惜生命,盡心盡力活出自己,點燃對生命的熱情,完成自我獨特的生命意義。可惜許多人都不相信自己有可能「不久於人世」,大部份都表現得好像會永遠活在世界上一樣,所以積累總覺得不滿足,耗盡心神追逐不是對自己真正有意義的事物。
下流老人的另一端是黃金老人,活躍老化讓我們可以享受兩個人生。2015年調查,台灣百歲以上人瑞已經超過三千位。一九四五年台灣人平均餘命才五十歲,現代人有機會活出兩倍的人生。
要活耀老化的人生有三個前提,首先是避免生病與失能,第二是維持腦力與體力,最後是自主掌握生活並且積極參與社會。
具體要注意到預防慢性病,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比如均衡的飲食與充足的運動,儘量戒除菸酒檳榔,預先規劃退休的生活以及維持一定的社交網絡,最後要持續學習新的事物,就能過個豐富、健康又快樂的第二人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5K會員
2.1K內容數
隨著歲月遞變,我自己還是有些主題想比較有系統地寫,另一方面也知道自己需要外力督促,不然恐怕會沉溺在書本裡,懶得動筆。剛好vocus找我進來寫作,或許對我而言,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更有效率地把幾個主題整理出來。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李偉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前一陣子到某個大型商場的書店辦新書發表會,當我沿著手扶電梯一層一層往上走時,看到在某一層樓有位打扮入時的年輕媽媽抱著幾個月大的孩子站在牆邊與友人聊天,看到那個小嬰兒對牆上廣告燈箱用手一直往右滑,同時滿臉狐疑地,大概覺得怎麼沒有換張圖片,是不是機器換掉了?
昨天聖誕節,到國家音樂廳參加了大提琴家張正傑教授的親子歌劇音樂會。 我相信全台灣(甚至於全世界)能夠像張教授這般,以極富創意及生動的詮釋方式,每年主辦這麼多場膾炙人口的音樂會,並不多見。 沒有音樂,生活將是一種錯誤
有人說,全世界最好吃的菜是中國菜,最好聽的話,是法國話。從這電影裏一老一小兩個人溫馨可愛的一問一答中,可以體會到所言不虛。 總覺得,電影是集眾多藝術之大成。 有人說,內行的看門道,外行的看熱鬧。電影真的是老少咸宜,三教九流都可以享受的藝術。它可以是娛樂,也可以是教育。 「為什麼漂亮的花會凋謝?」
台灣俚俗常會把小孩子的名字或乳名叫得很不雅,據說這樣比較好養,(免遭上天嫉妒?),或許有同樣顧慮的,我們通常也會不太張揚好運氣,對於好事臨身往往也會低調的面對。 我就是忘了先賢這樣的訓誨,…… 許多該做的、想做的,已答應要做的事,在忙碌的日子中,就被擱下,壓在心頭。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小組公布一項調查指出,台灣有二十萬個中小學生完全沒有基本學力,等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勢將失敗的人生。報導一出來,引起社會各界的關心。 美國教育改革的現狀是很好的前車之鑒。 若是你想翻轉老師的價值觀,確實有效地達到你的目標,該怎麼做?
當晚那群ABC雖然對我們所說的不以為然,但是隨後幾天跟著我們一起在森林中探索時,看到他們目光逐漸柔和起來,身軀也逐漸柔軟下來,到最後甚至可以和我們一起跪在大地上看一株小小的野花,也可以抱著大樹感受森林的傾訴!
前一陣子到某個大型商場的書店辦新書發表會,當我沿著手扶電梯一層一層往上走時,看到在某一層樓有位打扮入時的年輕媽媽抱著幾個月大的孩子站在牆邊與友人聊天,看到那個小嬰兒對牆上廣告燈箱用手一直往右滑,同時滿臉狐疑地,大概覺得怎麼沒有換張圖片,是不是機器換掉了?
昨天聖誕節,到國家音樂廳參加了大提琴家張正傑教授的親子歌劇音樂會。 我相信全台灣(甚至於全世界)能夠像張教授這般,以極富創意及生動的詮釋方式,每年主辦這麼多場膾炙人口的音樂會,並不多見。 沒有音樂,生活將是一種錯誤
有人說,全世界最好吃的菜是中國菜,最好聽的話,是法國話。從這電影裏一老一小兩個人溫馨可愛的一問一答中,可以體會到所言不虛。 總覺得,電影是集眾多藝術之大成。 有人說,內行的看門道,外行的看熱鬧。電影真的是老少咸宜,三教九流都可以享受的藝術。它可以是娛樂,也可以是教育。 「為什麼漂亮的花會凋謝?」
台灣俚俗常會把小孩子的名字或乳名叫得很不雅,據說這樣比較好養,(免遭上天嫉妒?),或許有同樣顧慮的,我們通常也會不太張揚好運氣,對於好事臨身往往也會低調的面對。 我就是忘了先賢這樣的訓誨,…… 許多該做的、想做的,已答應要做的事,在忙碌的日子中,就被擱下,壓在心頭。
台灣師範大學教育政策小組公布一項調查指出,台灣有二十萬個中小學生完全沒有基本學力,等在他們面前的是一個勢將失敗的人生。報導一出來,引起社會各界的關心。 美國教育改革的現狀是很好的前車之鑒。 若是你想翻轉老師的價值觀,確實有效地達到你的目標,該怎麼做?
當晚那群ABC雖然對我們所說的不以為然,但是隨後幾天跟著我們一起在森林中探索時,看到他們目光逐漸柔和起來,身軀也逐漸柔軟下來,到最後甚至可以和我們一起跪在大地上看一株小小的野花,也可以抱著大樹感受森林的傾訴!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前陣子,我把很久以前的日本經典動畫卡通《死亡筆記本》找來看完。因為我發現我以前根本沒有把這部卡通全部看完過。赫然發現,這部死亡筆記本,算是涉及到死刑議題的日本漫畫。我覺得相當有意思。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獨自在疾病與老年中面對孤獨的挑戰,包括作者對社會福利系統與獨居老人的看法,從個人經歷中反思孤獨死的現象。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單身或不生育,這使得獨居老人的問題日益凸顯。作者呼籲社會應加強對獨居老人的關懷與支持,以減少他們在生命最後一哩路上的孤獨。
前言 前幾篇文章提到的是高齡社會的狀況及即將面臨的超高齡所可能帶來的問題,想想看2045年的台灣。每三個人就有一個是老人—沒有勞動力,甚至生活都無法自理,需人照護的長者—,不管長照措施再齊全,照護工作再完善,都無法因應這樣的狀況,事實上,在台灣也已出現照護者與被照護者同歸於盡,其餘媒體沒報導的照護
Thumbnail
ㄧ直很關心跟老年的相關議題,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日本有1位年輕的作者,因從事遺物整理師及特殊現場清理的工作的關係,目睹過很多死亡現場,其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死亡後1~3個月,因味道或害蟲增加,才被鄰居發現。於是,她透過製造及展示孤獨死現場模型屋,希望能讓大家更正視這個問題….
Thumbnail
廣島呉市(KuRe)被瀨戶內海圍繞,孕育成重要的海事基地,日本最大的傳奇戰艦「大和號」就是在這邊製造。隨著電影《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這個城市逐漸吸引觀光客前來朝聖。吳市有著日本海軍的歷史、有名的日本自衛隊和海軍咖哩,還可以深入潛水艇內部,一窺海軍的生活日常!最推薦的行程絕對是戰艦巡禮。
Thumbnail
因為醫療的進步,全球人口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但又因為少子化的關係,讓高齡照顧的問題日益浮上檯面,到底我們將如何因應這個難解的局面呢? 《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的作者小梶沙羅用幽默的筆觸寫下自己長照四位加起來總共360歲老人的心酸血淚,狀況百出的長照現場令人看了哭笑不得,也藉此讓讀者去思
Thumbnail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老人獨居戶數量在過去十年增長了近八成。這一趨勢導致「孤獨死」案例的頻繁發生,僅新北市去年就曾在一天內報告了三起孤獨死事件。本文將探討老人獨居現象的原因、社會影響及可能的對策。
如果你對日本流行文化感興趣, 尤其是偶像產業, 指原莉乃的成功故事可能會給你一些啟發。 她不僅作為一名藝人在AKB48及其姊妹團體HKT48中脫穎而出, 而且在多元領域中展現了出色的領導力和創造力。 這裡有三個我從指原莉乃身上學到的心態, 可以幫助我們在各自的領域
Thumbnail
公眾假期我們要去哪裡? 毫無疑問,無論是計劃在國內還是出國旅行,這都是每個父母都關心的問題。下一個問題: 我們應該搭飛機嗎? 有兩種類型的度假者:第一種是在公眾假期期間搭乘飛機,第二種是在公眾假期期間盡量避免搭飛機(我認識的很多人都是這樣)。我們屬於第一種。撇開金錢和人群不談,原因
Thumbnail
位在石川縣的作者分享了最近一次地震的經歷,並探討了災後復興政策所面臨的挑戰。作者參加的研修課程提供了對災害復興的深入看法,並從政策面探討瞭如何應對重建所面臨的困難。文章更進一步討論了災後復興的社會影響,並分享了值得關注的相關案例。
Thumbnail
前陣子,我把很久以前的日本經典動畫卡通《死亡筆記本》找來看完。因為我發現我以前根本沒有把這部卡通全部看完過。赫然發現,這部死亡筆記本,算是涉及到死刑議題的日本漫畫。我覺得相當有意思。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獨自在疾病與老年中面對孤獨的挑戰,包括作者對社會福利系統與獨居老人的看法,從個人經歷中反思孤獨死的現象。隨著社會結構的變化,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單身或不生育,這使得獨居老人的問題日益凸顯。作者呼籲社會應加強對獨居老人的關懷與支持,以減少他們在生命最後一哩路上的孤獨。
前言 前幾篇文章提到的是高齡社會的狀況及即將面臨的超高齡所可能帶來的問題,想想看2045年的台灣。每三個人就有一個是老人—沒有勞動力,甚至生活都無法自理,需人照護的長者—,不管長照措施再齊全,照護工作再完善,都無法因應這樣的狀況,事實上,在台灣也已出現照護者與被照護者同歸於盡,其餘媒體沒報導的照護
Thumbnail
ㄧ直很關心跟老年的相關議題,前陣子在網路上看到日本有1位年輕的作者,因從事遺物整理師及特殊現場清理的工作的關係,目睹過很多死亡現場,其中,有很高的比例,都是死亡後1~3個月,因味道或害蟲增加,才被鄰居發現。於是,她透過製造及展示孤獨死現場模型屋,希望能讓大家更正視這個問題….
Thumbnail
廣島呉市(KuRe)被瀨戶內海圍繞,孕育成重要的海事基地,日本最大的傳奇戰艦「大和號」就是在這邊製造。隨著電影《謝謝你,在世界的角落找到我》,這個城市逐漸吸引觀光客前來朝聖。吳市有著日本海軍的歷史、有名的日本自衛隊和海軍咖哩,還可以深入潛水艇內部,一窺海軍的生活日常!最推薦的行程絕對是戰艦巡禮。
Thumbnail
因為醫療的進步,全球人口的平均壽命不斷延長,但又因為少子化的關係,讓高齡照顧的問題日益浮上檯面,到底我們將如何因應這個難解的局面呢? 《錢先花光,還是命先沒了?》的作者小梶沙羅用幽默的筆觸寫下自己長照四位加起來總共360歲老人的心酸血淚,狀況百出的長照現場令人看了哭笑不得,也藉此讓讀者去思
Thumbnail
台灣即將步入超高齡化社會,老人獨居戶數量在過去十年增長了近八成。這一趨勢導致「孤獨死」案例的頻繁發生,僅新北市去年就曾在一天內報告了三起孤獨死事件。本文將探討老人獨居現象的原因、社會影響及可能的對策。
如果你對日本流行文化感興趣, 尤其是偶像產業, 指原莉乃的成功故事可能會給你一些啟發。 她不僅作為一名藝人在AKB48及其姊妹團體HKT48中脫穎而出, 而且在多元領域中展現了出色的領導力和創造力。 這裡有三個我從指原莉乃身上學到的心態, 可以幫助我們在各自的領域
Thumbnail
公眾假期我們要去哪裡? 毫無疑問,無論是計劃在國內還是出國旅行,這都是每個父母都關心的問題。下一個問題: 我們應該搭飛機嗎? 有兩種類型的度假者:第一種是在公眾假期期間搭乘飛機,第二種是在公眾假期期間盡量避免搭飛機(我認識的很多人都是這樣)。我們屬於第一種。撇開金錢和人群不談,原因
Thumbnail
位在石川縣的作者分享了最近一次地震的經歷,並探討了災後復興政策所面臨的挑戰。作者參加的研修課程提供了對災害復興的深入看法,並從政策面探討瞭如何應對重建所面臨的困難。文章更進一步討論了災後復興的社會影響,並分享了值得關注的相關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