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1/30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魏晉風雲-三國鬍子哥之崔琰】


兩漢以來,男性以長鬚髯為美。 西漢開國劉邦,東漢開國劉秀,都是著名的美髯公。 而三國時代,第一知名的當屬武聖關雲長。 不過那是三國演義拱高的。 正史上,太史慈也是美髯客。 此外,當代政壇真正鼎鼎有名的大鬍子,就是崔琰了。 《世說新語》有一篇故事,說曹操原本要接見匈奴使者,但覺得自己的容貌沒有威儀,就請了崔琰代打。 崔琰「聲姿高暢,眉目疏朗,鬚長四尺,甚有威重,朝士瞻望,而太祖亦敬憚焉」。 長得一臉霸氣,但他其實是個質樸少言的人。 而且,年輕時的崔琰,喜歡劍術與兵法。 出生於第一次黨錮之禍期間的崔琰,隨著年紀漸長,崇拜李膺這種頂級武官,並不是什麼稀奇事。 大他十歲的曹操,也是一樣的。 渡過浪蕩的年輕歲月,二十三歲的崔琰才入了鄉學,開始他的士人之路。 我們只知道,原本傻呼呼的崔季珪,讀起書來不但有板有眼,更是興起了奮發向上之心。 崔琰是清河郡出身,跟東漢貴盛的涿郡崔氏不同。 哎,真說東漢崔氏誰大尾,大家也沒啥印象。 簡單說,就是諸葛亮的好朋友,崔州平的祖上。 如果你玩過「吞食天地一代」(諸葛孔明傳是二代)的遊戲,崔州平還是劉備的鄰居呢。 崔琰不算大族,錯過了入京良機,也躲過了董卓亂政。 而洛陽地界的混亂,卻也給了崔琰一條新的明路。 京師士人流離奔逃,崔琰打聽到,當世大師鄭玄去到了青州北海,在孔融的招募下設立學校。 崔琰立刻約了幾個同學,動身前往拜師學藝。 這一年,崔琰已經二十九歲。 崔琰的生年,基本上要靠這個點推測:「學未朞,徐州黃巾賊攻破北海。」 西元192年夏,「青州黃巾賊眾百萬入兗州」。 冬,「公孫瓚使劉備屯高唐」。 所以北海受襲,基本上發生在這之前。 孔融是董卓派任的北海相,到任時間應為189年。 189~192年夏之間,就是崔琰前往北海的時間了。 朞通期。 古代也有學期的概念。 漢朝主要利用農閒時間,於正月,八月,十一月開學。 簡單說,西元191年,崔琰29歲,應該是最可能的推斷。 隨著北海相孔融被打成狗,北海人連飯都沒得吃了,上什麼學? 鄭玄沒了靠山,也只得解散學校。 被退學的崔琰想回家? 袁紹大戰公孫瓚與黑山賊,曹操狂掃兗徐二州。 回家,沒門。 崔琰當起了浪人,在青、徐、兗、豫之郊閒晃了三年多。 時間,來到了建安元年。 曹操地盤穩固了。 袁紹地盤也穩固了。 崔琰終於可以回家了。 才回到家裡,就此想做個好閒人,袁紹的徵召令就來了。 陳壽很親切的幫我們標註了大將軍袁紹。 大袁紹最主要,當時是徵召鄭玄來著。 崔琰這種稍微洗過經歷的,只是輔助。 劉備在盧植門下其實也跟崔琰在鄭玄門下差不多久而已。 袁紹找來崔琰,也是擔任武官騎都尉。 你說袁本初不知人善任?其實三十出頭的崔琰,在冀州武名好像真的應該比較好。 但武聖鬍子哥已經有人啦,崔琰堅定的要當個文人。 一再的進諫袁紹。 袁紹都不聽,昏庸人設嘛。 不是,別忘了崔琰本身的人設是質樸木訥。 但陳壽老師還是很春秋筆法的寫,袁紹都不聽,所以敗於官渡。 更追加袁譚袁尚都想要爭取崔琰加入己方陣營。 這麼搶手?八奇之首逆? 崔季珪可是袁紹禁軍主管耶,哪個奪權不搶禁軍的,一定是二百五。 但崔琰馬上舉手:「我病了,要辭官。」 哇太好了,馬上關起來。 看看董卓奪政時期,崔哥沒跟丁原何苗一樣給人宰掉,就要偷笑了吧。 但這也顯示出,崔琰在袁紹軍方中,或者說在士兵間,肯定是相當有威望的。 那沒過多久,曹操就把兩個袁子也收拾了。 崔琰當時已經被陳琳救出,想要再回家當他的大閒者,曹操的徵召令又來了。 人太帥,煩惱真正多。 曹操想說這個算是軍隊看板娘,一上來就跟崔琰說:「我點完兵了,冀州可以為我增加三十萬甲兵,真不愧是天下第一州啊。」 崔琰板起臉來:「天下紛亂,百姓迎奉王師,結果你一來就要徵兵,如何能得民心?」 歡迎來到《三國志曹操傳》,孟德立刻正色道:「先生指教的是。」 其他在場的人,還以為曹操會翻臉殺人呢。 殊不知,除了人妻之外,曹操最愛的就是大鬍子真男人。 真的嗎? 假的。 這一路下來,還看不出崔琰最大的價值,就是「穩定軍心」嗎? 曹操既沒打算多聽崔琰廢話,也沒打算帶他出征。 就是把他放在鄴城,繼續發揮那定海神針的效用。 當時鄴城的主管,自然是新婚的曹丕了。 曹丕自述,從小靠著騎馬當上曹家繼承人,即使長大,仍然要每天努力鍛鍊騎射之術。 就在鄴城設了田獵場,「志在驅逐」。 可愛動物協會都告不了他,偏偏崔琰就看不過去,上書杯葛。 杯葛什麼? 曹丕當時沒什麼「世子」的自覺,廢話,他爸就是個司空車騎將軍一縣侯。 就算加個冀州牧吧,又不是封國公王,世什麼子什麼蛋。 每次出去打獵,曹丕都是「微服出巡」。 崔琰出來說,你不能這樣穿,只看重個人娛樂而不重社稷大事…… 先說,很多年以後,崔琰被曹操賜死。 人人都說他冤,也可以探索很多案情發展。 但陳壽其實在這次上書就告訴我們,崔琰勢不為曹操所容。 因為他給曹丕的勸諫,一如「雞肋」。 崔琰其實就踢爆了,曹操的不臣之心。 雖然誰也沒把這事鬧大……唉,楊修也沒鬧大啊。 曹操的心裡,總是記得這個人了。 如果要說忌妒楊修比較聰明,曹操大概是忌妒崔琰長得比自己帥吧。 可畢竟崔琰雖然表示「心知肚明」,但也同時展現出「君為明主」的態勢。 曹操當上丞相後,隨即將要南征。 原本的人事大主管荀彧,從官渡之戰以來就小動作頻頻。 如今曹操自開幕府,總要有個信得過的人事官。 崔琰便中了選。 曹操的任命文書上說,崔琰義如伯夷,直若史魚。 史魚是春秋時以直諫聞名的卿大夫,更以「屍諫」讓國君任用天下第一君子蘧伯玉。 這裡有點趣味是,東漢末年,黨人認為蘧伯玉是個假掰人。 不過,曹操本身不黨。 以史魚比喻,那是孟德真的相信崔琰能推薦好人才。 像荀彧推薦的那些不為世人認同,卻是曠世奇才的角色。 而伯夷就妙了,這個人是商朝卿大夫,本是一國儲君,但讓位給弟弟,自己出走投靠西伯姬昌。 但姬昌的兒子姬發決定伐商時,伯夷就生氣寧可餓死也不願相助。 以我對孟德兄的認識,他應該是在尻洗崔琰。 諷刺啦。 一來崔琰並不是伯夷這種「從一而終」的忠臣。 二來怕也是暗示:「來日我若代漢,君可會如伯夷?」 不用答覆,以行動來證實吧。 崔琰推薦了幾個人,其實都還不錯,不至於到郭嘉這麼出名,但作為朝廷中流砥柱也是不差。 但有一個鉅鹿人楊訓,就出了大包。 崔琰當時推薦楊訓,說他的才華可能不夠好,但德行是很值得尊重的。 曹操沒有什麼意見,登用了就是。 後來,曹操進爵魏王,楊訓做了一篇「贊」來恭喜恭喜。 可他文筆本來就不是一流,稱公的大事你又不吭聲,錦上添花才來,當時的人都嘲笑楊訓只是個虛偽之徒。 說崔琰這次推薦,零分了。 崔琰就拿了楊訓的贊文來看,看完寫了個評語:「省表,事佳耳!時乎時乎,會當有變時。」 這什麼意思? 一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在曹操眼裡是什麼意思。 曹操點評:「我們常說『生女耳』,表示『耳』的意思是比較不好的。而『會當有變時』,豈不是指我將會造反嗎?」 就這麼兩句,曹操下令把崔琰抓去勞改。 崔琰也是一個處變不驚,面不改色。 其實他給楊訓的信箋,也不過就是:「這也算是個好事,風向總有變來變去的時候。」 做好自己就可以。 可崔琰越是面不改色,跟他有嫌隙的人,包括曹操就越火了。 終於,曹操下令賜死崔琰。 關於崔琰勞改後的事蹟,有兩種版本。 陳壽也在崔琰傳的最後說,直到西晉這個時候,有人痛惜崔琰之死。 也有很多人認為崔琰之死,是活該。 陳群就曾經批評過崔琰的智慧,連保住自己的性命都辦不到。 (比起賈太尉那還真是三流了) 事實上,我們現在傳遞的崔琰故事,已經是陳壽的翻案文了。 為了翻這個案,陳壽還加上了一筆超有力資料。 崔琰跟司馬懿的哥哥,司馬朗是好朋友。 大概司馬懿三十歲的時候,崔琰見到了他,就跟司馬朗說:「你弟將來一定比你更有成就。」 簡單說,從東漢末到西晉,主流認為崔琰就是眼光失準,推薦了一個楊訓出包。 又想辯解,所以被曹操處死。 廣義三國時代,對人才登用是很看重的。 而徇私舞弊的大案,往往也是人事官的位置。 魏有丁儀魏諷,吳也有暨艷。 所薦非人,在當時是非常嚴重的事。 東漢初年三公還需要為此下台負責,所以曹操殺崔琰,那是半點也沒有小題大作的。 而慧眼識英雄的比方荀彧諸葛亮這種獵頭專家,加分加得有多麼誇張,大家應該也心知肚明了。 但陳壽這裡就拿司馬懿說嘴:「崔琰比宣王的哥哥更精準看出他的才華,怎麼能說他不會識人呢?」 聰明如你,當然知道這個邏輯成立不成立。 最後,為什麼在《魏晉風雲》,要選上崔琰這位鬍子哥? 難道真是因為他長得帥嗎? 事實上,崔琰一輩子都沒有進過東漢朝廷。 一直一直都在冀州服務。 而隨著他一早認定,曹操定將取漢代之。 也當仁不讓的背負起輔佐曹丕的職責。 當曹操猶豫該以曹丕或曹植為繼承人時,崔琰也是堅定的以儒禮為由支持曹丕。 「蓋聞春秋之義,立子以長,加五官將仁孝聦明,宜承正統。琰以死守之。」 而崔琰的哥哥,其實還是曹植的岳父大人。 若是曹植上位,崔琰以外戚身分,還有不飛黃騰達的道理嗎? 事實上,崔琰還有一個好夥伴毛玠。 經歷不同,但更明顯與曹丕往來密切。 崔琰死後,毛玠就不是很開心,終於也遭到曹操免官。 曹操在決定太子之前,剪除了曹丕的羽翼。 這到底是基於一個什麼樣的動機呢? 是志在立曹植? 又或是這對父子,有什麼更深一層的恩怨情仇? 父子之間,有太多話說不出口。 歷史沒有答案。 但也許看得更深,會有更多不一樣的感受。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作者的相關文章

阿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