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悅讀】《為什麼學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當我們碰上旁人的惡行時,該怎麼辦?
古印度那爛陀佛學體系中,教導了我們該如何隔離此人與此人惡行的差異,應念:「此人同我,都被自心煩惱給緊緊操控著,懂得佛法的我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未知煩惱過咎的他啊~」.....
這樣一來,既能對人心存寬恕及忍辱,又能遠離對方的惡行,不懦弱,也不屈就。
..摘自《為什麼學佛?》 蔣揚仁欽..
avatar-img
8會員
109內容數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Do.度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不曾經歷, 怎會懂得:歷練之後,如同新生。
要對自己誠實, 不要隱藏,不要假裝。
有時, 生活就是一種妥協,一種忍讓,一種遷就。
對於愚癡的心而言,虛榮和妄想永遠為他塑造一個傷害的世界。
任何事,被視為可接受時, 我們也就沒有了恐懼的理由。
感覺有所改變 解脫於是發生
不曾經歷, 怎會懂得:歷練之後,如同新生。
要對自己誠實, 不要隱藏,不要假裝。
有時, 生活就是一種妥協,一種忍讓,一種遷就。
對於愚癡的心而言,虛榮和妄想永遠為他塑造一個傷害的世界。
任何事,被視為可接受時, 我們也就沒有了恐懼的理由。
感覺有所改變 解脫於是發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另外,這故事告訴我們:要知過能改,不要只是憂悔過去所造的惡業,更要積極地改過,而且不要再犯。就像龍樹菩薩在《十住毘婆沙論》裡面有一個很好的譬喻,「已生惡令速斷,猶如除毒蛇」,我們已經知道自己身口意的惡,要趕快斷除,就好像被毒蛇咬了要趕快處置一樣,再慢慢來就沒命了。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學習佛法有兩個要點:第一是要常親近善知識,多聽聞正法(這是重在聽聞);第二是安穩如實地理解義理(重在理解)。如果多聞又能夠深刻瞭解真理的話,即使遇到任何困難,也不會再造作邪偽不正的行為了!」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原文:我鄙惡行影,明見於法鏡,意極起痛惱,我當趣正法。   解釋:看到有人作惡,我要自反省,努力尋求正法改進。   我們一生當中無時無刻都在造惡業,職場上有很多前輩都會警告我們,要我們不要跟他一樣,有以惡報惡的心態。因為以惡報惡最終傷害的是我們自己。但是作惡之人真的沒有報應了嗎?也許當下
Thumbnail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有很多法友善信大德現在都跟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關係非常密切,都成為非常好的朋友,大家同心同德修這樣的慈悲行(戒殺護生,保育放流)。人生在世有很多的不順遂,這些不順遂、痛苦違緣的原因就是傷害眾生、自私自利得來的。我們為什麼會傷害眾生?有的不是故意的,但是只要是存心的就離不開自私
Thumbnail
在佛法、戒律上修學不足的地方,一般依傳戒的儀軌會問,譬如:犯了什麼事情?甚至推敲當初違犯的動機,避免下一次類似緣境出現的時後再犯。這些不好的緣境出來的時候,修行人不能沒辦法。哪裡錯、哪裡比較弱,緣境要來,就準備好用這個方法。比如情慾、淫欲的問題,老是犯這個事情,情慾淫欲的緣境一來,好好地去對
Thumbnail
若不幸你依止一位沒有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個合理、這個不合理......」很多他可能有上師、仁波切的法銜,可能他的學術地位是比較高的,讀過很多書,或者等等的很優勢的條件,他就傲慢了。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另外,這故事告訴我們:要知過能改,不要只是憂悔過去所造的惡業,更要積極地改過,而且不要再犯。就像龍樹菩薩在《十住毘婆沙論》裡面有一個很好的譬喻,「已生惡令速斷,猶如除毒蛇」,我們已經知道自己身口意的惡,要趕快斷除,就好像被毒蛇咬了要趕快處置一樣,再慢慢來就沒命了。
好樂修學正道,不放逸,時常守護自心,才能夠拔除身的苦(要拔除身的苦,其實是從心下手的),就如同大象能夠脫離陷阱、泥沼一樣。
學習佛法有兩個要點:第一是要常親近善知識,多聽聞正法(這是重在聽聞);第二是安穩如實地理解義理(重在理解)。如果多聞又能夠深刻瞭解真理的話,即使遇到任何困難,也不會再造作邪偽不正的行為了!」
世間的眾生因為都有生老病死,有的眾生是心也苦,身也苦,又加上他不知道修行,不瞭解無常,不知死賊時常在旁伺察。因此,菩薩或知道修行的人,就不要再加苦給眾生,所以不應該瞋彼,應當修忍辱。
Thumbnail
原文:我鄙惡行影,明見於法鏡,意極起痛惱,我當趣正法。   解釋:看到有人作惡,我要自反省,努力尋求正法改進。   我們一生當中無時無刻都在造惡業,職場上有很多前輩都會警告我們,要我們不要跟他一樣,有以惡報惡的心態。因為以惡報惡最終傷害的是我們自己。但是作惡之人真的沒有報應了嗎?也許當下
Thumbnail
  原文:若心不能住一所緣,於一所緣,為令如欲,勘能住故,修止等時,若數觀察,住心不生,故於爾時則須止修,於止觀時以此當說。   心不能住一所緣,當我們關注一件事的時候,非常專心,不為所動。反之,當我們心不能專注在善緣上,容易胡思亂想,亂想的時候就煩惱所在的根源。   從踏入社會工作開
Thumbnail
本文介紹了修心修行中遠離惡習、行善道的重要性,介紹了不隨轉善心要定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善事中潛藏的一些意念和習性。最後,提出在生活中,要遠離惡習,不斷修心修行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有很多法友善信大德現在都跟我們(觀音山 中華大悲法藏佛教會)關係非常密切,都成為非常好的朋友,大家同心同德修這樣的慈悲行(戒殺護生,保育放流)。人生在世有很多的不順遂,這些不順遂、痛苦違緣的原因就是傷害眾生、自私自利得來的。我們為什麼會傷害眾生?有的不是故意的,但是只要是存心的就離不開自私
Thumbnail
在佛法、戒律上修學不足的地方,一般依傳戒的儀軌會問,譬如:犯了什麼事情?甚至推敲當初違犯的動機,避免下一次類似緣境出現的時後再犯。這些不好的緣境出來的時候,修行人不能沒辦法。哪裡錯、哪裡比較弱,緣境要來,就準備好用這個方法。比如情慾、淫欲的問題,老是犯這個事情,情慾淫欲的緣境一來,好好地去對
Thumbnail
若不幸你依止一位沒有智慧、具有私心的上師,以貪瞋來毀壞佛教,僅僅聽聞一些佛法的皮毛便自認為是大修行人或宗派法教之持有者,而生驕慢心。遇事便說:「我已經觀察過,這個合理、這個不合理......」很多他可能有上師、仁波切的法銜,可能他的學術地位是比較高的,讀過很多書,或者等等的很優勢的條件,他就傲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