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漢詩三百首的出版與台語漢文的推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2020年7月作
台語有明顯文白異讀的現象,跟北京話大異其趣,台語的白話音往往跟文言音不一樣,讀四書五經等傳統古籍漢文以及漢詩閱讀寫作,都要使用台語漢文(文言音、讀書音),目前台灣各階段的文言文教育內容,幾乎都獨尊北京話,所有文言文課程都是用北京話講授,幾乎沒有使用台語漢文教授文言文的空間,並不符合2019年公布的國家語言發展法的立法意旨。
國家語言發展法
第 1 條
為尊重國家多元文化之精神,促進國家語言之傳承、復振及發展,特制定
本法。
第9條
1 中央教育主管機關及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保障學齡前幼兒學習國家語言之機會。
2 中央教育主管機關應於國民基本教育各階段,將國家語言列為部定課程。
3 學校教育得使用各國家語言為之。
4 中央教育主管機關應獎勵大專校院、研究機構開設國家語言相關課程,及進行相關學術研究。
5 中央目的事業主管機關及直轄市、縣(市)主管機關應致力完備國家語言教育學習之教材、書籍、線上學習等相關資源。
本法第 9 條第 2 項規定於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自國民小
學、國民中學及高級中等學校一年級開始實施後三年施行。
文化部強調,《國家語言發展法》的立法精神,在於確保面臨傳承危機的族群語言得以保存、復振及平等發展,並非指定「官方語言」,而是從多元語言保存及文化永續發展觀點進行規劃,期使臺灣各固有族群使用之自然語言和臺灣手語等,皆能獲得傳承與發展保障。
隸屬於文化部的國立台灣文學館,近期編印台灣漢詩三百首,除了以北京話推廣台灣在地以文言文創作的傳統文學之外,也以尊重台灣固有族群的語言的方式,設置影音專區,以傳統台語漢文吟誦方式,來進行台灣漢詩學習以及推廣。
施炳華. 一九四五年生,彰化縣鹿港鎮人。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退休後,前往南台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擔任教授退休。
台灣語文研究2:61–98, 2004
談台灣閩南語融入領域統整教學 施炳華
摘錄
5.1.3 用台語吟誦漢詩
詩,是最具有藝術價值的文學作品。吟誦古詩,可以認識古人優美的文學作品,體會作者真摰的感情、高尚的情操,美化自己的生活和提昇精神素養。學生從小培養他念詩、吟詩、喜歡詩,具有一定程度的潛移默化的功效。吟詩是一種藝術活動。
吟詩最重要的是聲音的表現。詩人藉著文字的聲音表達他的喜怒哀樂,讀者也必須藉著文字的聲音體會作者的喜怒哀樂;因此,吟誦古詩,最好能「原音重現」,才能確切體會作者的感情。可惜我們所聽到的錄音帶幾乎都是「國語」發音──平仄不合、頓挫有異,終是隔了一層;比不上用保存古音的台語吟誦,由聲入情,「覺前人聲中難寫,響外別傳之妙,一齊俱出」。這裡只舉一個例子,比較用「國語」和用台語吟詩的優劣。
唐李商隱〈夜雨寄北〉: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用「國語」讀,「期」「池」「時」不押韻,而台語分別讀作ki5、ti5、si5,「支」韻,韻腳是i。這是一首絕句,一二句、三四句的平仄應對仗。如用「國語」讀,三四句末字的「燭」「時」都是平聲,不相對;用台語讀,則「燭」是入聲,「時」是平聲,平仄相對,合於古律。
吟誦古詩除音樂表現外,又可教學生正確的讀書音,並比較讀書音與白話音的不同。吟和唱的不同、及吟詩最重要的原則是:
1)唱是有固定的樂譜,….吟詩沒有唱歌那麼固定,吟是根據詩詞的平上去入來定大致的調子,可是不一定每次吟那個調兒。也就是說「有調而無定譜」。
2)詩的節奏是音樂的,語言的;音樂尤須建立在語言上。因此,吟詩要先正確把握字的聲調,吟詩是語音、聲調的延長、擴大與美化,而達到腔圓字正、詩樂融合、氣韻生動的境界。
近來台灣文學的研究澎湃洶湧,成果輝煌。生為台灣人,我們更應該重視台灣文學。就台灣開始有文字書寫的近四百年歷史而言,台灣文學可以分為古典文學與現代文學。古典文學主要以漢詩為主,作品非常多。吟誦古詩,向來以唐宋詩為主,如今可以更加重台灣漢詩的教學吟誦,使學生了解、體會先民對斯土斯民的感情與經驗。
台灣全國各地台語漢文學習處所
台灣全國各地台語漢文(台語文讀音)學習處所
7)台語漢文古典詩詞吟唱基本技巧淺談
台灣漢詩三百首
編 者: 余美玲(逢甲大學中文系教授).施懿琳(成功大學中文系退休教授)
出版日期: 2019年10月
出版單位: 國立臺灣文學館
本書精選臺灣古典詩三百首,以時代性、在地性、生活性為考量原則,同時兼具經典性及普及性。編輯團隊共選出 150位詩人。150位詩人中,清領時期約70人,日治時期約80人。寓臺文人53 位,本土文人97位。女性詩人共有8位。本書依詩歌體材編纂,依序為五律33 首、七律99首、五絕15 首(上冊),七絕85首,五古26 首,七古42 首(下冊),計300 首。透過本書的閱讀,將可以提供讀者對臺灣古典詩更多元、更豐富的認識,同時也對臺灣四百年來的漢人發展史有更具體的了解。
國語文學科中心辦理教師專業成長研習「古典新詮 — — 臺灣漢詩的現代解讀」
說明 — 教育部國語文學科中心,乃教育部為精進高中教師教學品質,落實推動高中課程綱要,自94年起陸續成立各學科中心,作為學科教師專業社群的溝通平台,蒐集課程綱要實施意見,並研發彙整各學科教學資源,規劃辦理教師專業成長研習。另考量課程推動除了教學層面的變革外,學校行政運作層面落實執行亦是重要關鍵,故成立「普通高級中學課程課務發展工作圈」發揮課務行政運作與學科專業之橫向整合功能,統籌學科中心運作機制,建立全國高中課程綱要推動之縱向輔導支援網絡系統,提升高中新課程推動成效。
一、研習主題:古典新詮 — — 臺灣漢詩的現代解讀。
二、講師:余美玲教授、施懿琳教授。
三、研習時間:108年11月23日(星期六)9時50分至15時。
四、研習地點:北一女中至善樓二樓會議室 (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65號)。
五、參加對象:全國高中職國文科教師,報名名額共120名。
六、活動流程請見附件。
七、報名方式:本研習不接受電話報名及現場報名。請逕往全國教師在職進修資訊網(http://inservice.edu.tw/)報名,課程代碼:「2710544」。
八、報名時間:即日起至108年11月20日(星期三)。
九、注意事項:
(一)全程參與之教師,發給研習時數4小時,並贈送「臺灣漢詩三百首」精裝書一套,敬請把握機會。。
(二)本中心不支應研習者差旅費,不發公文給報名參與者,請各校協助出席教師辦理公(差)假。
(三)敬備午餐、茶水,為響應節能減碳,敬請自備環保筷 、環保杯。
(四)北一女中交通方式:北一女中地址為「臺北市中正區重慶南路一段165號」,校門口位於重慶南路與貴陽街交叉口,校內無法提供停車位,有停車需求者請自行於貴陽街、公園路附近尋找停車位。建議多加利用大眾交通工具前來本校。
108年度「古典新詮——臺灣漢詩的現代解讀」教師專業成長研習-成大施懿琳教授以北京話推廣台灣漢詩三百首 網址
108年度「古典新詮——臺灣漢詩的現代解讀」教師專業成長研習-逢甲余美玲教授以北京話推廣台灣漢詩三百首 網址
國立台灣文學館影音專區以台語漢文吟誦台灣漢詩三百首 網址
台語日語性別法制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詩情話「義」-閩南語古典詩研習營 ,2022/1/21(五)、1/22(六)、1/28(五)在嘉義縣朴子市山通路11號(朴子國小教研中心一樓)舉行,師資有虎科大李玉璽教授、灘音吟社洪世謀社長、下楫國小林錦花校長、樸雅吟社黃哲永老師。
大學台語授課,呼應國家語言發展法。依照國家語言發展法,中小學必修本土語言,包含臺語在內,中小學的本土語言108課綱已於2021年審議通過,各大學也因應此一狀況,開始正視國家語言如台語等融入大學專業課程之議題,並增設本土語文課程。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21年12月【第六屆通識教育博覽會】虎尾科大校長張信良表示,藝術與人文素養必須由生活之中型塑,而「人文化成」奠基於日常生活之中的潛移默化,學習的場域也可以走出戶外,與校內社團及社區結合,讓學習的方式更加活潑。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第六屆通識教育線上/實體博覽會】 實體展示日期/地點:2021年12月6日(一)-8日(三)/虎科大圖書館 線上展示日期/地點:2021年12月6日(一)-111年1月30日(日) 活動將呈現通識課程特色及學生學習成果,讓學生瞭解各課程的教學內涵,
第四屆虎科大通識博覽會,於2019年12月3日以及4日,分成三個區域舉行,除在虎科大校區舉辦靜態作業展覽以及闖關活動外,為配合境教,並在虎尾同心公園,配合法學緒論課程舉辦國民法官布袋戲宣傳活動
台灣視訊會議中有關出席費的政府相關函釋。視訊會議只要有辦法能證明會議開會時間內本人在場並參與討論發言,而非僅有事前書面、錄音錄影,現行規定並不禁止各機關依權責發給視訊會議出席費,又基於簡化行政考量,尚無須要求參與視訊會議之學者專家於會議簽到簿上親自簽名。
詩情話「義」-閩南語古典詩研習營 ,2022/1/21(五)、1/22(六)、1/28(五)在嘉義縣朴子市山通路11號(朴子國小教研中心一樓)舉行,師資有虎科大李玉璽教授、灘音吟社洪世謀社長、下楫國小林錦花校長、樸雅吟社黃哲永老師。
大學台語授課,呼應國家語言發展法。依照國家語言發展法,中小學必修本土語言,包含臺語在內,中小學的本土語言108課綱已於2021年審議通過,各大學也因應此一狀況,開始正視國家語言如台語等融入大學專業課程之議題,並增設本土語文課程。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21年12月【第六屆通識教育博覽會】虎尾科大校長張信良表示,藝術與人文素養必須由生活之中型塑,而「人文化成」奠基於日常生活之中的潛移默化,學習的場域也可以走出戶外,與校內社團及社區結合,讓學習的方式更加活潑。
國立虎尾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第六屆通識教育線上/實體博覽會】 實體展示日期/地點:2021年12月6日(一)-8日(三)/虎科大圖書館 線上展示日期/地點:2021年12月6日(一)-111年1月30日(日) 活動將呈現通識課程特色及學生學習成果,讓學生瞭解各課程的教學內涵,
第四屆虎科大通識博覽會,於2019年12月3日以及4日,分成三個區域舉行,除在虎科大校區舉辦靜態作業展覽以及闖關活動外,為配合境教,並在虎尾同心公園,配合法學緒論課程舉辦國民法官布袋戲宣傳活動
台灣視訊會議中有關出席費的政府相關函釋。視訊會議只要有辦法能證明會議開會時間內本人在場並參與討論發言,而非僅有事前書面、錄音錄影,現行規定並不禁止各機關依權責發給視訊會議出席費,又基於簡化行政考量,尚無須要求參與視訊會議之學者專家於會議簽到簿上親自簽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店家:悍身 spa 師傅: 韋傑 師傅此場角色(1/0/不分/不知道):1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店家:悍身 師傅:阿漢 師傅此場角色:1 顏值(0-10):8 平頭、蓄鬍、臉上有痘疤痕跡,但不影響整體的粗獷風格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店家:悍身spa 師傅:阿邦 師傅此場角色(1/0/不分/不知道):不知道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店家:悍身spa 師傅: 阿邦 師傅此場角色(1/0/不分/不知道):1
Thumbnail
國文老師批評臺灣108課綱刪減文言文的比重,本集許律師將從課綱爭議檢視教育與法律的關係,並從歷史的角度談臺灣課綱的沿革。討論課綱調整是純粹政治問題還是涉及法律問題,並探討課程綱要的發展及對教育問題的全面性考察。
在台灣,對現代詩歌傾注熱情的詩人,多半有共組詩社和合資出版同仁詩刊的經驗,尤其剛出道的與尚在強勢媒體副刊闖出名號的新銳,維繫或經營同仁詩刊雜誌,自然成為他們大顯身手的最佳舞台。奇妙的是,當新秀詩人獲取聲名之後,往往要面臨一面問題,他們的詩歌裡是否飽含台灣文化主體性,以此為使命起點傳揚台灣詩歌的精神。
閱讀詩歌是一種美妙的經驗。   可以這麼說,閱讀個人詩集是探知詩人獨特風格的好方法,而年度詩選的出版即編者與詩人關注本土與世界聯結的最佳體現。簡言之,如果讀者不想被喧囂的政治衝突報導所捲入,還可以藉由抒情的路徑來關注世界格局的變化。   我讀完《2023台灣現代詩選》一書,它正給我如此強烈而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店家:悍身 spa 師傅: 韋傑 師傅此場角色(1/0/不分/不知道):1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店家:悍身 師傅:阿漢 師傅此場角色:1 顏值(0-10):8 平頭、蓄鬍、臉上有痘疤痕跡,但不影響整體的粗獷風格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店家:悍身spa 師傅:阿邦 師傅此場角色(1/0/不分/不知道):不知道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店家:悍身spa 師傅: 阿邦 師傅此場角色(1/0/不分/不知道):1
Thumbnail
國文老師批評臺灣108課綱刪減文言文的比重,本集許律師將從課綱爭議檢視教育與法律的關係,並從歷史的角度談臺灣課綱的沿革。討論課綱調整是純粹政治問題還是涉及法律問題,並探討課程綱要的發展及對教育問題的全面性考察。
在台灣,對現代詩歌傾注熱情的詩人,多半有共組詩社和合資出版同仁詩刊的經驗,尤其剛出道的與尚在強勢媒體副刊闖出名號的新銳,維繫或經營同仁詩刊雜誌,自然成為他們大顯身手的最佳舞台。奇妙的是,當新秀詩人獲取聲名之後,往往要面臨一面問題,他們的詩歌裡是否飽含台灣文化主體性,以此為使命起點傳揚台灣詩歌的精神。
閱讀詩歌是一種美妙的經驗。   可以這麼說,閱讀個人詩集是探知詩人獨特風格的好方法,而年度詩選的出版即編者與詩人關注本土與世界聯結的最佳體現。簡言之,如果讀者不想被喧囂的政治衝突報導所捲入,還可以藉由抒情的路徑來關注世界格局的變化。   我讀完《2023台灣現代詩選》一書,它正給我如此強烈而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