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評論】堅持全台語文才是「正港」台灣作品,只會把餅越做越小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原文首先刊載於2022/4/20關鍵評論網
我依然認為,從基礎教育訓練孩子讀台語文,才是最根本的解決辦法。即便我們不乏本土情懷濃烈的高中、大學生會主動學習、親近甚至創作台語文,但在不存在基礎讀者市場的前提下,熱情燒完,也就什麼都沒有了。
(註:本文不擬追溯台語文學的前世今生,有興趣的讀者請自行上網搜尋相關資訊)
我成長於解嚴後,求學時期,在學校講台語會遭受體罰這樣的事已不復存在。因為曾經輾轉於台北、台南、高雄就學,在我這世代(末代聯考),我明確感覺南部同學對「講台語」這件事相對友善,可能它在南部家庭裡是更普遍的溝通方式,日常、親切,沒什麼可大驚小怪的。

語言位階及權力機制

語言位階一旦成形,再想扭轉,就得付出跨世代的努力——二戰後英美國力鼎盛,自此英語一躍為「國際語言」,一流科學期刊全是英文,想獲取學術聲望、在學術界闖出名堂,先決條件就是能夠用流利英文寫作。
語言權力機制存在於潛意識。比如我們走在路上,經過一群黃種人以流利英語交談,或以流利菲律賓語交談,當下直觀感受的落差——這再簡單粗暴不過,誰「更高級」、「更文明」。因此,極容易理解為什麼市場上英美日翻譯書絡繹不絕,東南亞語系卻極為罕見,絕不是因為東南亞語系作家技不如人。
文化殖民很可能是翻轉語言權力的最佳途徑。近年K-pop和韓劇以極為成熟精緻的樣貌,攻佔全球影音串流平台,擄獲跨地域、跨文化、跨世代閱聽眾的專注力:BTS防彈少年團唱進葛萊美、《寄生上流》勇奪奧斯卡,《太陽的後裔》、《愛的迫降》話題一度延燒,口碑人氣兼具。影視歌全面啟動,造就全球韓文學習熱潮。
由此生出兩條思考脈絡,振興台語,該從催生優質,但目標受眾相對菁英的台語文學作品開始;或者,該將有限資源往台語影視劇、台語歌曲挹注?
我們是否可以如同南韓透過「文化力」文化殖民全球?如果大眾對台灣是座「科技島」這一認知如此堅信不移──人文社科藝術類職缺薪資低迷外加網路輿情群嘲,高中生被反覆明示暗示:不當工程師、考上醫學系從此就是「人生失敗組」,我們該從何體認,「文化力」的重要絕不亞於「科技力」?

定義台語文學

狹義的台語文學,指的是整部作品包括對白、敘述都以台語文寫成,這連帶衍生出另個問題:什麼是台語文?
維基百科紀錄的台語文書寫方式共十四種,就文字形式可粗分為三類:漢字、羅馬字、漢羅並用。以2021台灣文學獎台語文學創作獎得獎作品來看,實務上純羅馬字的作品並不被採用。我個人並不願在誰才是「正統台語文」一事鑽牛角尖。說也奇怪,圈子愈小,人們愈熱衷於鬥個你死我活以宣稱自己「代表」這個圈子,這在文化界似乎是一常態?但出於圖像字閱讀習慣,羅馬字台語文對我來說實在有閱讀上的障礙。
廣義來說,比如蕭麗紅《白水湖春夢》對白台語文,敘述用中文,亦算做台語文學。以文章中部份使用台語文這一標準,後來的作家包括林俊穎、楊富閔等人的作品,都可納入台語文學的範疇。
儘管邏輯上,狹義台語文學更有充分空間展現台語文的縱、深及美學內涵,但,我個人認為,站在推廣台語閱讀、台語文學普及化的角度,採取廣義觀點更有助益,圈子已經不大,創作者和讀者基數都急待開拓,若出於某種優越感(使用全台語文才是「正港」台灣作品),而堅持「非我族類」排除部分採用台語文的作品,只會把餅越做越小。

文字與影音作品的差異

當我們看本土劇或台語劇,耳朵聽到演員的台語對白,此時字幕以中文呈現,只要可以讀中文,基本上不會有任何理解認知上的錯誤;音樂亦同,比如台語嘻哈「顏社」歌手李英宏YouTube有400多萬點閱的〈什麼時候她〉,MV歌詞亦以中文(部分台文)呈現,即便不熟諳台語的聽眾,也能很好地理解歌曲內容。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944 字、1 則留言,僅發佈於泯滅天使盪遊誌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你的見面禮 Premium 閱讀權限 只剩下0 小時 0
avatar-img
78會員
113內容數
眼底是一幕幕倒退風景。 虛無中降生、無愛裡長成,泯滅天使屬於更高維度的未來,卻困於現在。他有一張潔淨的臉,上個世紀曾經愛笑,而後,刀槍劍戟無情剟傷以後,千瘡百孔的軀殼裡他復甦,準備用靈魂四散的光與焰火,滌洗世界。 如果寫作有更多可能--懺情又異質,纖細卻爆裂,我將化身泯滅天使,重建世界。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泯滅天使唱遊地 的其他內容
霧裡來去 懸浮的蒸餾的心 環繞觸不到的水氣 泛潮呼吸 歡慶無病
我難得晨起 蓮蓬頭嘩嘩沖洗年華 昨日每句嘆息,明日等待汙泥 昨日每句嘆息,明日等待汙泥
再百千年 她得到一個全新的花語恍如命定
但人類這種「有需要」的時候「你們」才是「英雄」,關起門來,「他們」永遠是突變的怪物,而不是「我們」萬物之靈人類的意識型態……這會不會是阻礙我們追求生命終結後靈魂揚升去向更高的維度,最顯而易見的一顆絆腳石?
論意義的繁複緻麗,陳珊妮才是真正的偷天鋼索人,恐怖平衡、棉裡藏針,萬劫不復之際起死回生,偷天換地間怡然自得。上帝別拯救女王,萬物皆膫若指掌。只有陳珊妮,可以定義陳珊妮,敬這個世代的音樂超越者。
不再證明了/不再為了那些不証自明的事情/焚燒,或凋萎/房間逼仄但內心昶亮/虔恭迎接每個早上/晨光穿窗而來
霧裡來去 懸浮的蒸餾的心 環繞觸不到的水氣 泛潮呼吸 歡慶無病
我難得晨起 蓮蓬頭嘩嘩沖洗年華 昨日每句嘆息,明日等待汙泥 昨日每句嘆息,明日等待汙泥
再百千年 她得到一個全新的花語恍如命定
但人類這種「有需要」的時候「你們」才是「英雄」,關起門來,「他們」永遠是突變的怪物,而不是「我們」萬物之靈人類的意識型態……這會不會是阻礙我們追求生命終結後靈魂揚升去向更高的維度,最顯而易見的一顆絆腳石?
論意義的繁複緻麗,陳珊妮才是真正的偷天鋼索人,恐怖平衡、棉裡藏針,萬劫不復之際起死回生,偷天換地間怡然自得。上帝別拯救女王,萬物皆膫若指掌。只有陳珊妮,可以定義陳珊妮,敬這個世代的音樂超越者。
不再證明了/不再為了那些不証自明的事情/焚燒,或凋萎/房間逼仄但內心昶亮/虔恭迎接每個早上/晨光穿窗而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本文介紹臺灣本土文化中的臺客元素,由來和變化。透過學習臺語語言,加深對臺灣本土文化的理解和溝通。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恢復台語文,甚至以台語文為官方語言,其願景動人處,就是區隔來自中國的入侵政權。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Thumbnail
近年來,現代台灣社會隨著科技進步、全球化發展,文化的多元性不斷呈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開始思考,在現代社會,是否還有必要學習古老的文言文?這個問題涉及到文化傳承、語文修養以及個人發展等多個層面,值得深入探討。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臺灣國語與臺語之間的差異,包括國語運動對臺灣本土語言的影響,以及臺灣國語的發音特色。
本文介紹臺灣本土文化中的臺客元素,由來和變化。透過學習臺語語言,加深對臺灣本土文化的理解和溝通。
Thumbnail
小弟不才這學期教了台語一小段時間,深感它在當今台灣社會真是充滿各種微妙感。像是先前金曲台語歌后鄭宜農沒在頒獎典禮上講台語,就引發正反不同立場強力衝突。別的不說,光是怎麼稱呼它都會讓不同族群的民眾憤怒不滿,實在動輒得咎。葉高華教授的小文〈說不出名稱的那種語言〉滿深刻地說出這種尷尬感。 根據葉老師的說
Thumbnail
一、換語言佮文字是誠悲慘的代誌   以早,日本人來矣!台灣人換讀日本書,講日語。50年了後,另外一个政權來,逐家閣愛改學講華語,寫華文。彼當陣仔的台灣人誠可憐,尤其是佇寫文章,寫東寫西的人,愛換另外一種語言,是真慘的代誌。   我自2019年開始,佇部落格寫「逐工寫一段」,開始用漢字寫台文,
Thumbnail
在國際場合,台灣被強制冠上中國的命名 Chinese Taipei;在島內,各種過去中華黨國對台灣人的錯誤命名與矮化,也為台派沿用至今,例如:『閩南語』、『本省人』、『中華文化』等等,都是一種試圖將台灣人合理化為中國人的話術。當這些名詞成了日常慣用,甚至成為學術正確,那意識形態的中國化也宣告完成。
Thumbnail
恢復台語文,甚至以台語文為官方語言,其願景動人處,就是區隔來自中國的入侵政權。
Thumbnail
台灣常常對於自身的『量體』有很多錯誤的評估。舉例來說,像『反攻大陸』、『三民主義統一中國』就是一種遙不可及的幻想。但在文化語言上,有些島民不知哪來的自信,覺得自己有美國般強大的政經能量,有能耐和中國搶奪中華文化的話語權?還可以讓全世界的以 2300 萬人台灣華語為主,而不是 14 億人支語?
Thumbnail
近年來,現代台灣社會隨著科技進步、全球化發展,文化的多元性不斷呈現。在這樣的背景下,有人開始思考,在現代社會,是否還有必要學習古老的文言文?這個問題涉及到文化傳承、語文修養以及個人發展等多個層面,值得深入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