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完成接種新冠疫苗的追加劑,莫德納半劑。我這三劑疫苗,分別在不同地方接種;不同的醫療院所有不同的流程,施打效率也各異其趣。
這也令我好奇,台灣目前的疫苗接種率如何?與其他國家相較如何?
Google Search系統化地
分析及更新新冠肺炎的統計數據。2022年1月20日,台灣接種完第一劑的人數已達總人口的80%,接種完兩劑的達72.6%,接種完追加劑的近14%。
如與其他國家相較,台灣完整接種(二劑)的比率雖遜於日本(79.2%)、星加坡(83.2%)及韓國(84.4%),但優於泰國(68.5%)及香港(63.3%);如以疫情爆發期間,台灣疫苗取得的遲疑或困境,後來追上的接種率也算堪以告慰。
第一劑,AZ
2021年7月2日,我接種第一劑疫苗。那時台灣疫苗短缺,只有醫護人員、防疫第一線人員及65歲以上或特殊嚴重疾病者才有機會接種疫苗。
原本答應學校教務處同仁參加七月初的末代指考監考,疫情轉為嚴峻時本想拒絕,但因監考人員嚴重短缺,勉為答應。未料指考延至七月底,且教育部規定得接種疫苗滿兩周才可監考。
這是天上掉下來的一劑,沒有選擇,只有AZ,且集中於板橋亞東醫院接種。這也是我三級警戒以來第一次搭捷運,捷運上草木皆兵,戴著護目鏡或面罩的乘客比比皆是。
亞東醫院在二樓特別劃出一間診間,專為監考人員施打。先抽號碼牌、填寫接種評估及同意書後,依序排隊進入診間,先由醫師簡單問診,再由護理師施打。
施打完畢拿到蓋好章的小黃卡,就在診間外的休息區休息30分鐘,如無狀況就自行離去。
第一劑接種後,年輕的同事們哀鴻遍野,幾乎人人手臂痛得舉不起來,也有發燒頭痛等症狀。我則若無其事,只有側睡壓到手臂才有痛感。
監考的錢真是難賺,監考人員只差沒穿隔離衣,口罩面罩缺一不可,且每堂進場時要一一幫學生噴酒精,考試時得注意學生是否拉下口罩,還得定時開關窗戶,保持試場內的空氣流通。
在冷氣不太冷的教室裡,戴著不合臉型粗糙的面罩,時時刻刻關注考生的一舉一動,每小時工資只比基本工資多一些,還得扣健保費及自付午餐便當錢,這監考工作真的太辛苦,難怪大家避之唯恐不及。
不過,如果不是這個機緣,接種順序排行第十的我,恐怕無法這麼早就接種到第一劑。
第二劑,AZ
2021年9月,疫苗源源不斷地湧入,政府開放第一劑接種滿10周者預約登記,掀起第二劑的接種潮,且與接種第一劑者出現搶打。
一開放預約,1922平台上的醫療院所須臾間全數額滿,我手腳憨慢只好等待下一梯。幸好政府為提高疫苗施打率,開放大型教學醫院及大型接種站,我也順利登記到淡水的馬偕醫院。
淡水馬偕醫院先將看診者及接種者分流,且將一樓清空,排放椅子,圍成一個大型的AZ接種站,BNT及莫德納因接種人數較少就放在角落的診間。
接種者填寫評估及同意書後,由護理師檢查健保卡及口頭詢問接種疫苗名稱,再引導至AZ或其他接種站,並依序就座。
護理師由後往前逐一施打,施打前再次詢問疫苗名稱,施打後給一張寫著時間的紙條,吩咐你在座位上休息到這個時間,才可以離開。
原本以為大型施打站比較制式,但護理師注射前和善地詢問,第一劑接種後有無不良反應,又安慰我第二劑如有不適也會比第一劑輕微,要我放心不要緊張。
與第一劑AZ相同,接種後並無不適,只有側睡壓到手臂時,才想起打過疫苗。
第三劑,莫德納
無可否認的,前兩劑接種AZ是出於無奈。第一劑統一接種,沒有選擇;第二劑未開放混打,也沒有選擇。但第三劑不但開放混打還鼓勵混打,且疫苗充沛,選擇多元。
我則猶豫打或不打,因為疫苗接種趕不上病毒變化,每天都有突破性感染的案例,且疫苗是否真能降低致死率,還需要更多的數據支持。
不過,老公不斷地在我耳邊道德勸說,還積極地要幫我預約,為了避免他的叨唸,只好上網預約,順利地在住家附近的耳鼻喉科診所預約到接種莫德納。
這家診所空間很小,除了醫生,只有一位掛號小姐及一位護理師。接種者掛號、填寫評估及意願書後,由掛號小姐核對預約清單,並告知看診編號。
看診者與接種者把診所擠得滿滿的,護理師要注射疫苗,又要招呼病患及吩咐領藥,有些忙不過來。不過,亂中有序,很快就消化接種的人潮。
比起前兩次接種,小診所的醫生非常有耐性,除用聽筒聽診外,並詢問前兩次疫苗接種情形及有無用藥或慢性病史等等,並提醒要定期服藥控制血壓。
接種後的當天晚上及次日白天僅覺接種部位腫痛,但到晚上,腫痛的部位延伸到整隻手臂,連穿脫衣服都覺困難。此外,也覺得疲倦且略微發燒,早早上床休息,幸好第二天一覺醒來就恢復正常。
所以,當年輕的同事或學生說,他們注射疫苗後,有被卡車輾過的感覺,我實在無法體會那是什麼樣感覺,因為我就是「疫苗認證的老人」啊!
希望日漸提高的接種率,可降低新冠肺炎帶來的負面影響;希望有一天我們終能卸下口罩,讓生活趨於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