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1-22|閱讀時間 ‧ 約 4 分鐘

蔣介石與國共和戰(一九四五-一九四九) 書評


    (一) 摘要
    重慶會談前後,國共即開始領土爭奪,如書中所言:國共雙方為爭奪日軍的受降和接收,已在華北大動干戈。共方的準備和行動,顯然較國方為充分而迅速。在山西上黨和河北邯鄲兩次接觸中,國方吃了大虧[1]。而當國共雙方與美方派出的馬歇爾進行三方會談時,三方卻各有算盤:國方雖願接受馬的國共軍力分配比例,但堅決不讓共軍配備美械、美方認為:讓共軍使用美械,更有利於用軍備牽制國共雙方、共方則是答應縮編,但暗地裡將軍力與幹部藏起;另外蘇軍亦將東北各地送與共方控制,並准許必要時可破壞,以延緩國軍進入東北。
    而美方在談判破局後,也是不斷以人力物力協助國方收復東北,但這就與蔣的先安關內再安關外之政策背道而馳,更使國民黨陷入了泥淖之中。因為軍力大多被布置於東北戰場,無暇顧及關內;佈局東北更是使蘇聯反彈。如同蔣劉兩位老師所言:
    不僅為安撫中共不使投入蘇聯懷抱;顯然也是「以共制蔣,以蔣制蘇」;中共從而利用之,不僅「以蘇制蔣」而且也是「以馬(美)制蔣」[2]。美方的算盤反被共方加以利用,看準了美方不想參與太多。
    而後正式進入爭奪東北的白熱化階段,國共雙方互有勝敗,但是兵力與後勤逐漸倒向共方,而隨著戰事進行,不可避免地影響到民生與財政;通膨嚴重、連年赤字[3]。糧食與交通亦被封鎖[4]。隨著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的失敗,國府只能試著談和;落的數次遷都,最後落腳臺灣。
    (二) 評論
    蔣老師與劉老師這本書的優點在於:運用了許多當時的史料來重現了當時的情況,像是馬歇爾對內戰時的評論、蔣毛雙方在內戰時所下的指令等等;讓人有身歷其境的感覺,彷彿能感受到蔣下命令時的急切、底下將兵隨著戰事落入下風,或無奈、或決絕、又甚至是直接投共。而在最後一章,列出了許多蔣的演講題目與演講主題,更是突顯了蔣十分扼腕自己下了許多錯誤決策,而導致丟失大陸。
    但本書缺點就是並沒有指出蔣的短處(雖然書中有指出政經局勢的惡化是來自官員的腐化,並非蔣所為,但蔣做為領導者,仍難辭其咎)。我們在歷史課堂都學過:即使經歷了八年抗戰,但國民政府仍擁有著許多軍政人才、還有就是不可否認的,美國的調停有其用心,但援助了許多物資與派遣顧問也是不爭的事實;如果善加運用,是不是不至於通膨嚴重及財政赤字呢?蔣雖有自身反省之意,但也並未對政府與最高機關進行過制度與人事的改革,那這些演講似乎就淪為無用。
    而我為什麼會覺得無用則是因為許多題目都很切中問題,如:1950年1月5日名為國軍失敗的原因及雪恥復國的急務、1950年4月10日的軍事機關部隊建置制度改進業務之要點並說明軍隊科學化的重要、1951年9月10日的軍紀之要義與功效及戰爭哲學的中心問題等等。這些講題都證明了蔣深知內戰的失敗不只是經濟的問題,更是因為軍隊結構的老舊與紀律不佳,致使國民黨軍雖多但仍無法面對一開始武器人數皆比不上的共軍;但蔣在軍隊高層上仍然是用人唯親、派系之間也是互相爭鬥,並沒有同心協力面對內戰:如淮海時黃維以道路泥濘不利裝甲部隊行軍為由,坐視黃百韜部被殲、孟良崮裡李天霞坐視張靈甫被圍而不救等等。由此可見國民黨的敗局似乎早已注定。
    [1] 蔣永敬、劉維開《蔣介石與國共和戰(一九四五-一九四九)》,(臺北,臺北商務印書館,2013),8。戰況可見第9頁。
    [2] 蔣永敬、劉維開《蔣介石與國共和戰(一九四五-一九四九)》,92。
    [3] 通膨率圖表見蔣永敬、劉維開《蔣介石與國共和戰(一九四五-一九四九)》,139、財政赤字見於140頁。
    [4] 蔣永敬、劉維開《蔣介石與國共和戰(一九四五-一九四九)》,141。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