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如常法師 佛陀紀念館館長 圖:佛光山佛陀紀念館
星雲大師為本館的表演廳取名「大覺堂」,意在希望透過影音表演淨化人心,提升藝文氣息。 回想佛館開館時,我曾向大師道出內心想法:「師父,我無法做劇場,因為『不得歌舞觀聽』,這是出家人的戒律。」 「這是中華傳統文化。」大師一語消融我的疑慮,他說:「〈清明上河圖〉上不都有雜技,雜技就是傳統文化。」文化二字,是大師對我的劇場教導。
﹝雜技表演 中華傳統文化﹞ 最初曾有信徒向大師說:「有誰會來佛館看表演呢?大家都在高雄文化中心或是去台北看表演。」 然而大師的構思很巧妙,他選擇了一個從零歲到一百歲都非常喜歡的表演,那就是雜技。所以從二○一四年開始,佛館在農曆春節,都邀請河北、河南、山東、重慶等地的雜技團在大覺堂演出。河北雜技的〈神乎其技〉,重慶雜技的〈魔幻之都〉,都是名滿天下的演出,為台灣民眾帶來歡喜,如今大家都習慣春節來佛館看雜技、欣賞光照大千,副館長有賢法師常為了雜技場場爆滿,觀眾無法進場而苦不堪言。 二○一七年,大師指派大覺堂主任妙至法師前往河北參加「國際雜技節」,世界各地的雜技團在此競技。我聽妙至法師分享,當時舞台上、劇場前後及安排行程的單位,幾乎都來過佛館演出,大家重逢於河北,分外友好親切。可見雜技不僅是中華傳統文化,更是人間佛教散播於世界的善種子。
﹝鑑真東渡 一場弘法大會﹞ 二○一八年六月,原創歌劇史詩《鑑真東渡》在大覺堂盛大演出,「江蘇演藝集團」精湛詮釋鑑真大師六次東渡、歷盡艱險,終於將戒法傳到日本的故事。 一千二百多年前的唐朝,鑑真大師東渡日本弘法;一千二百多年後的現代,《鑑真東渡》歌劇東渡海峽來到佛光山。鑑真大師與星雲大師,同樣都是從揚州走向世界弘法,同樣都是懷抱慈心悲願、為法忘軀,也同樣失去視力。這一個晚上,九十二歲高齡的大師親臨現場,遙隔千年時空,向鑑真大師致敬。 大師和全場一千五百位觀眾一起觀賞《鑑真東渡》,側著耳朵「聽」完兩個半小時的演出,並且兩度上台,現場氣氛達到最高點,那個畫面感人至深。 《鑑真東渡》有大量的佛教元素,演員們認為,能在佛教聖地演出,佛館宏偉的建築、莊嚴神聖的氣氛、法師們的言行修為,對於表演藝術與心靈感受,都是從未有過的薰陶。 演出因緣啟迪美好,一齣歌劇就如一場弘法大會。
﹝表演藝術 成就社會公益﹞ 大覺堂的表演還有音樂劇、音樂會、舞蹈、歌舞劇、歌劇、民族舞劇、現代戲劇及傳統戲劇等,比如:許亞芬歌子戲團的《一代高僧──鳩摩羅什》、齊柏林《看見台灣》公益放映、《奇人密碼:古羅布之謎》3D電影播映,所有的演出都是公益索票。 大師希望南部孩子有更多欣賞表演的機會,所以許多知名的兒童劇團,如河南藝術中心、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廣西木偶劇團、西班牙拉拉劇團、上海木偶劇團等,都曾來館帶給孩子無比歡樂。 我記得有一位校長來佛館看《鑑真東渡》之後,在校長群組上留言:「沒想到能夠在高雄市大樹區看到這麼高水準的表演,希望所有的老師跟校長要密切關心佛館所有展覽跟表演的活動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