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如何真確理解世界》讀後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
從小到大,每個人的家庭、學校、生活圈,乃至於政府以及社會等等,有意無意的塑造你的人格,你的常識,你的想法。這有時會讓我們產生遠離事實的偏見,甚至因此做出錯誤的決策。
《真確》這本書,就指出了許多現代人誤以為的常識,其實許多時候只是偏見。而《我如何真確理解世界》就是本書作者一本自傳性質的著作,講述著他如何成長、求學、到非洲行醫等等,終至領悟惟有對事實正確的認知,才能對世界做出最正確而有力的幫助,而非只是自以為是的一頭熱。
作者漢斯羅斯林,專業是醫師,是一位曾經到非洲行醫的瑞典人。他從跟祖母以及母親和其他親人從小的互動中,了解了瑞典是如何從百年前的一貧如洗,一步一步走向現今的富庶與繁榮。並且認為,非洲等相對貧窮地區,也能跟瑞典一樣走上現代而富強的道路。而非像有些歐洲本位主義者的想像,希望這些地區維持「高貴的野蠻人」的刻板印象。最終他成立了基金會,致力於破除各種對世界的刻板印象,以期群眾能以最正確的方式改善這個世界。
而他曾經提到,在非洲行醫時,他的同僚曾經質疑為什麼不全力拯救一位病危兒童?他指出如果將資源過度集中個人,將會造成其他千百人生命的損失。這是與醫者仁心的直覺相違背的,卻是能拯救最多人的做法。
今天的台灣,正陷入新冠疫情的風暴中,各種防疫手段,各種政府的作為與介入,正是考驗手握權柄的人,如何破除自己的刻板印象,放下自己的成見,依據科學以及事實,做出最正確的決策,拯救人民於水火之中。希望一年之後、十年之後的今天,回首過去,會是一齣輝煌的戰史,而不是一首悲哀的輓歌。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存放讀書心得,與一些碎碎念。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就安樂死相關議題的的想像,本來僅止於全力支持安樂死,給予當事人自決權。這是本人開始粗淺的想法,也難怪台灣社會對於此議題的相對漠視,以至於公投連署未過,甚至其間未激起有印象的波瀾。 在本書的提醒下,在死亡自決方面,我們要注意的點還有:
『小時候,父親常教我要不屈不撓,不要對眼前的限制投降。但在他過世前那幾年,我看到了他如何接受現實,與限制妥協,畢竟很多限制不是你憑藉意志就能消除的。』作者如是說。在我們汲汲營營,以為人定勝天的時候,其實死亡早已伴隨著我們。
「許多壞人,其實只是壞掉的人。在成為壞人以前,他們早已被弄壞了…」 聖山環菜,一個在不健全的環境中成長的女大學生,一天,他刺殺了他的父親。真壁由紀,一個過去充滿創傷的心理師,為了將環菜的故事成書,接觸了她。故事就在不完美的女一女二互相推演之下,一步一步的走向劇情的真相。
「同理心是我們的文化中一項神聖不可侵犯的價值,布倫教授將他拉下聖壇,做了一番生動又有趣的重新檢視。」—紐約時報 闔上書本,關掉網路。其實我們可以再想想。
余英時,史學大師,中研院院士。本書是他的回憶錄,不稱為自傳是作者並無以自身觀點出發做完整記錄的打算,僅是將從小到大所見所聞,重點回憶,並且偏在學術歷程,讀者可以以輕鬆的角度閱讀本書,了解那段歷史的流變。
為何要研究法制史 法制史不是現行國家考試之科目,在教師學生間的功利考量之上,自然不會花太多心力教授與學習這門科目,但是了解法制史,可以針對自己現行社會運作的法制問題,找到調和傳統與當代間對話可能。因為西洋法律根植於西洋的社會,未必能夠全盤適用於我國。 傳統中華法系並非如想像般落後 律與例的關係
就安樂死相關議題的的想像,本來僅止於全力支持安樂死,給予當事人自決權。這是本人開始粗淺的想法,也難怪台灣社會對於此議題的相對漠視,以至於公投連署未過,甚至其間未激起有印象的波瀾。 在本書的提醒下,在死亡自決方面,我們要注意的點還有:
『小時候,父親常教我要不屈不撓,不要對眼前的限制投降。但在他過世前那幾年,我看到了他如何接受現實,與限制妥協,畢竟很多限制不是你憑藉意志就能消除的。』作者如是說。在我們汲汲營營,以為人定勝天的時候,其實死亡早已伴隨著我們。
「許多壞人,其實只是壞掉的人。在成為壞人以前,他們早已被弄壞了…」 聖山環菜,一個在不健全的環境中成長的女大學生,一天,他刺殺了他的父親。真壁由紀,一個過去充滿創傷的心理師,為了將環菜的故事成書,接觸了她。故事就在不完美的女一女二互相推演之下,一步一步的走向劇情的真相。
「同理心是我們的文化中一項神聖不可侵犯的價值,布倫教授將他拉下聖壇,做了一番生動又有趣的重新檢視。」—紐約時報 闔上書本,關掉網路。其實我們可以再想想。
余英時,史學大師,中研院院士。本書是他的回憶錄,不稱為自傳是作者並無以自身觀點出發做完整記錄的打算,僅是將從小到大所見所聞,重點回憶,並且偏在學術歷程,讀者可以以輕鬆的角度閱讀本書,了解那段歷史的流變。
為何要研究法制史 法制史不是現行國家考試之科目,在教師學生間的功利考量之上,自然不會花太多心力教授與學習這門科目,但是了解法制史,可以針對自己現行社會運作的法制問題,找到調和傳統與當代間對話可能。因為西洋法律根植於西洋的社會,未必能夠全盤適用於我國。 傳統中華法系並非如想像般落後 律與例的關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看著社會上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怪罪某些人沒有把事情做對,然後認為解法就是某些人應該做些什麼「對的事情」。但實質的改變不會發生在表層,而表層,就是政治的舞台。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最近在讀明就仁波切所寫的書, 書名是“歸零,遇見真實”, 其中有一段, 他提到人們都想要讓世界變得更好, 尋求改變外在的一切, 而非他們自己, 其實, 只要你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世界就會成為更好的地方, 這是他閉關的原因。 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 讓自己更好, 就是讓世界更好, 要改善這個世界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多樣性和變化的世界中,理解社會與人類的行為和互動是至關重要的。在我們的朋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中,背後可能隱藏著各種複雜的社會位置和背景。正是這樣的好奇心和對於人類行為的深刻洞察,促使了我的朋友撰寫了這本令人振奮的著作——《思想黥面:社會位置大風吹》。 作為一位研究社會學與人類學的專家,作
Thumbnail
作者 Hans Rosling 發現,許多人對世界的認識停留在過去,沒有跟上現實世界的真實數據,因此決心撰寫本書,讓更多人看見真實世界面貌。 作者常被稱為樂觀主義者,但他自創新詞,認為自己是「可能性主義者」,因為真實看見世界變好,而不是盲目樂觀。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一位經濟學家的森林修行智慧,探索如何面對人生的挑戰。作者指出重要觀點:覺察念頭、人際關係的思考、內心寧靜的追尋。文章還提到冥想、放下念頭以及如何面對人生起伏等議題。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
Thumbnail
「當我們改變了自己的思維方式,我們也改變了與世界的關係。」 我們每天都面臨著各種複雜的問題,而一個人的思維方式能夠深刻影響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當我們懷抱正向的思維看待世界時,我們不僅改變了與外界的互動模式,更重要的是,我們也改變了內心世界的構造。 正向思維使我們能夠以更開放和寬容的態度面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看著社會上大大小小的問題,我們的第一反應,通常是怪罪某些人沒有把事情做對,然後認為解法就是某些人應該做些什麼「對的事情」。但實質的改變不會發生在表層,而表層,就是政治的舞台。
Thumbnail
這本《人類怎麼學》探討:「哪些是我們的自然預設?」透過比較不同的文化或情境,讓我們注意到那些認為理所當然的思考模式。在我們成長過程中,我們吸納了眼前社會的種種,包含自然、文化、語言等等。往往我們批判事情,會帶著我們的思考慣性。而透過人類學的訓練,能讓我們打破原本的已知,退一步思考事情的可能性。
Thumbnail
最近在讀明就仁波切所寫的書, 書名是“歸零,遇見真實”, 其中有一段, 他提到人們都想要讓世界變得更好, 尋求改變外在的一切, 而非他們自己, 其實, 只要你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世界就會成為更好的地方, 這是他閉關的原因。 覺得他說的很有道理, 讓自己更好, 就是讓世界更好, 要改善這個世界
Thumbnail
在這個充滿多樣性和變化的世界中,理解社會與人類的行為和互動是至關重要的。在我們的朋友、同事甚至是陌生人中,背後可能隱藏著各種複雜的社會位置和背景。正是這樣的好奇心和對於人類行為的深刻洞察,促使了我的朋友撰寫了這本令人振奮的著作——《思想黥面:社會位置大風吹》。 作為一位研究社會學與人類學的專家,作
Thumbnail
作者 Hans Rosling 發現,許多人對世界的認識停留在過去,沒有跟上現實世界的真實數據,因此決心撰寫本書,讓更多人看見真實世界面貌。 作者常被稱為樂觀主義者,但他自創新詞,認為自己是「可能性主義者」,因為真實看見世界變好,而不是盲目樂觀。
Thumbnail
《好人總是自以為是》The Righteous Mind : Why Good People Are 作者美國社會心理學大師強納森.海德特運用了二十五年來在道德心理學領域的開創研究,證明道德判斷並非源於理性,而是源於直覺。人類的本質不僅是講道德,同時也愛說教、愛批評、愛論斷,著迷於正義,最後必然會變
Thumbnail
這本書分享了一位經濟學家的森林修行智慧,探索如何面對人生的挑戰。作者指出重要觀點:覺察念頭、人際關係的思考、內心寧靜的追尋。文章還提到冥想、放下念頭以及如何面對人生起伏等議題。
Thumbnail
我們隱隱約約感覺到事情似乎不只如此,但歐美個人主義的「現代科學教」告訴我們,要確認所謂的「現實」,就要透過肉體感知到的是否符合正常和健康,若是,那就是真的。嗎? 揭示謊言:參透過去能預見未來? 我們的信念是根據過去經驗所形成的,這些經驗被不斷地釋放到當下,令我們先入為主的認為...
Thumbnail
「當我們改變了自己的思維方式,我們也改變了與世界的關係。」 我們每天都面臨著各種複雜的問題,而一個人的思維方式能夠深刻影響他們處理問題的能力。當我們懷抱正向的思維看待世界時,我們不僅改變了與外界的互動模式,更重要的是,我們也改變了內心世界的構造。 正向思維使我們能夠以更開放和寬容的態度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