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喪屍電影熱潮的起源!快速看懂喪屍電影史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喪屍(Zombie,又稱活屍、殭屍)最早源於17世紀海地巫毒教,據傳可追溯自西非一帶的多神教,原指一種遭到巫醫以魔法、藥水、催眠等方式控制肉體的已死亡奴隸。
由於當時法國人脅迫西非俘虜前往海地甘蔗園工作,造成大量俘虜不堪苦難而身亡,許多俘虜渴望在死後能夠獲得自由,因而開始有人試圖自殺,但巫毒教能夠控制屍體的傳言,也讓俘虜們害怕死後仍無法獲得自由,不得不放棄自殺。爾後,海地於19世紀初發起革命獨立,成功趕走法國殖民政府,但這也等同得罪歐洲列強,導致海地的喪屍復活、活人獻祭等巫毒文化遭到抹黑,被描繪成為一個既危險又神祕的國度。
1915年,美國政府介入動盪不安的海地,並且成功奪取掌控權,但這也讓海地巫毒文化正式傳入美國,並且衍生出1920、30年代的復仇亡靈故事,而美國記者William Seabrook與作家Zora Neale Hurston先後深入研究海地文化之後,更聲稱親眼目睹喪屍,並且發表詳細且寫實的觀察記錄,奠定喪屍形象的開端。

喪屍電影的誕生

《白色殭屍》劇照
雖然早在17世紀開始,「喪屍」一詞就散見於歐美各地的小說、報章等處,但是真正賦予喪屍鮮明形象的作品,則是美國記者William Seabrook於1927年撰寫的海地遊記《The Magic Island》。由於書中清楚描繪海地巫毒儀式的興盛,以及作者親眼目睹海地喪屍在甘蔗園工作的景象,讓人對於喪屍「行走蹣跚如同野獸、機器,眼睛狀況很糟,就像是死人眼睛,雖然沒有瞎眼,但是無法注視、聚焦,或是看見事物。」開始產生想像。
1932年,美國導演Victor Halperin拍攝影史第一部喪屍電影《白色殭屍》,描繪海地巫師使用殭屍藥水操控喪屍進行工廠勞動,甚至將白人女性也變成喪屍,呈現人類徹底遭到奴役的恐怖景象。而在1943年,則出現另一部喪屍電影《與殭屍同行》,講述一名護士前往海地照顧農園主人妻子,卻發現對方已經成為喪屍,讓她不得不求助當地巫毒教尋求治療方法。
接下來幾年,喪屍電影雖然陸續出現在好萊塢市場,但喪屍不過是遭到無意識奴役的可憐人類,對他人沒有任何危害,反倒是將人類變成喪屍的巫師或幕後黑手,才會是電影裡的主角或反派。

喪屍電影的雛形

《活死人之夜》劇照
1966年,電影《瘟疫殭屍》首次呈現疾病與喪屍的關聯性,並且展現喪屍具有灰白皮膚、成群結隊等特質,對日後喪屍文化影響深遠。1968年,導演George Andrew Romero(喬治羅密歐)拍攝經典喪屍電影《活死人之夜》,講述主角群被迫躲在墓園旁的小木屋,聯手對抗大量喪屍進攻,卻因為意見不同產生衝突,導致小木屋最終遭到喪屍攻破。
由於《活死人之夜》不但脫離巫毒教設定,落實典型喪屍形象的諸多設定,包括喜歡同類相食、透過啃咬傳染,必須摧毀大腦才能擊殺等,也觸及人性糾葛、意見衝突、政府決策、軍隊權力、媒體傳播等議題。儘管該片喪屍設定,其實大量參考1954年美國科幻恐怖小說《我是傳奇》的「吸血鬼疾病」,但是喪屍文化從此開始確立,結合恐怖、血腥、暴力、生存等元素的喪屍電影也開始蓬勃發展,讓本片地位至今依舊屹立不搖,可謂影史里程碑。

喪屍電影的成熟

《芝加哥打鬼2》劇照
1970至1990年代,除了導演George Andrew Romero陸續完成《活死人黎明》、《生人末日》,繼續建立喪屍電影的特色之外,許多創作者也開始將喪屍電影視為一種類型片,積極探索該類型的創意亮點,包括納粹喪屍、外星喪屍等,並且製作出不少精良的喪屍電影,例如《夜之死》、《殭屍墳場》等。
此外,因為喪屍電影的自身侷限,許多電影會反覆出現像是難以殺死喪屍、永遠殺不完喪屍、斷肢血漿齊飛等情節,使得《幽靈人種》、《新空房禁地》等電影反而藉此融合喜劇元素,讓喪屍電影的殺戮或死亡畫面產生戲謔感,而著名系列電影《芝加哥打鬼》,更大膽顛覆喪屍電影套路,讓喪屍不但充滿智慧、無法殺死,甚至不能焚燒,既突破該類型的框架,亦嘲諷缺乏新意的設定。
《惡靈古堡》劇照
2002年,改編自同名電玩的《惡靈古堡》,透過非法生化武器的洩露事件,揭開喪屍電影的重要變革,喪屍開始會出現強大、健壯、敏捷等特徵,而且喪屍病毒也可以感染非人物種,造成各種生物的變異,讓喪屍電影成功融合科幻、動作、冒險等類型元素,創造新型態的喪屍電影。另一方面,同年上映的《28天毀滅倒數計時》則為喪屍電影增添寫實、末日的環境氛圍,片中類似喪屍的「感染者」,更不再是緩慢行走的死屍,而是快速奔跑的掠食者,讓角色面臨的死亡威脅更加駭人、刺激。
2004年,翻拍《活死人黎明》的《活人生吃》,成功融合新舊喪屍設定,讓觀眾既能享受人性糾葛的諷刺劇情,也能看見血腥暴力的動作場面。同年上映的原創喜劇電影《活人牲吃》則翻新喪屍片主旨,透過魯蛇主角一邊突破喪屍包圍,一邊修補他的親情、愛情、友情關係的過程,傳遞自我實現精神,讓喪屍電影走出窠臼,達到全新的境界。爾後,像是《錄到鬼》、《屍樂園》等喪屍電影,則分別繼承相關特色,使得喪屍電影發展走向兩極的恐怖或喜劇類型。

喪屍電影的普及

《屍速列車》劇照
2013年,大成本商業電影《末日Z戰》以「英雄拯救世界」劇情套路,完美展現喪屍電影的娛樂效果。其中,壯觀駭俗的喪屍人海,以及主角飛天遁地的動作場面,令普遍觀眾可以享受緊張、刺激的冒險體驗,而電影裡的恐怖、喜劇元素也相對較少,取而代之的是保護家人、犧牲自我的嚴肅情感交流,讓劇情宗旨充滿普世價值。
2016年,《屍速列車》融合亞洲家庭常見的親密關係,加強描繪角色情感轉變,將喪屍轉化為角色發展阻力,突顯團隊求生之間的鬥爭、犧牲、奉獻情節,讓觀眾更能投入劇情,並且認同電影建構的世界觀。
如今,喪屍電影依然在蓬勃發展,除了恐怖生存、動作科幻等類型之外,也開始出現融合青春愛情、歷史古裝、校園成長等劇情的創作內容,尚有一定發展空間,而電視劇、電玩遊戲、小說、漫畫等其他創作媒介,更有不少獨特又新穎的創意展現,讓人看見喪屍電影的無窮可能。
avatar-img
111會員
372內容數
主要更新極短篇小說欄位,但不定期更新個人影評、電視電影編劇寫作技巧、提案技巧、其他電影知識......希望有需要的人可以參考、分享或收藏。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吃人的活屍只是背景,劇情則主要描寫在末日來臨後,回到老家的一家人,卻在童年創傷的作用下逐漸崩壞的過程;由於缺乏活屍電影常見的大場面,長達2小時多的步調又偏慢,若是想要點開的觀眾,可能要對它有多一點耐心。
Thumbnail
近日的 2024 威尼斯影展(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上,Jenna Ortega 穿上 Dior 紅色烏干紗高定服裝,搭配厚底涼鞋和鮮紅色煙燻妝容,致敬 Winona Ryder 在 1988 年原版電影《陰間大法師》(Beetlejuice)中的婚紗
Thumbnail
1.最深沉的愛是放棄 一輩子逃亡,不適合習慣日常生活 的人,不拉人流亡,是理智,也是愛。 藥甜甜的很好吃: 再怎麼喜歡,長遠來看,結果不妙, 果斷掐斷愛苗,也是愛,「 祝你幸福 」。 2.情感跑在利益前面 兄弟自小互相扶持,霸凌面前, 勇於奮戰,再大的利益,親情最大。 藥甜甜的很好吃:
Thumbnail
鬼傳說與文化:恐怖電影、影集推薦與分享 鬼魂和靈異的傳說在全球各地的文化中都有著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在恐怖電影和電視影集中,這些元素被不斷探索和重新演繹。以下是一些與鬼魂、靈異有關的恐怖電影和影集的推薦與分享。
Thumbnail
"女巫節"通常指的是西方文化中的「萬聖節」(Halloween),特別是在北美和歐洲等地,這個節日與女巫、鬼怪等超自然元素有著密切的聯繫。 萬聖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凱爾特人的「薩溫節」(Samhain),這是凱爾特新年的開始,也是夏季和冬季之間的過渡期。
Thumbnail
說到殭屍,大多數人第一時間都是想到由林正英主演的一系列殭屍電影 但你相信殭屍早在民國60年代就已在台灣出沒嗎? 今天要來講的,便是在台灣早期流傳十分廣的「八卦山殭屍事件」
Thumbnail
湖對岸唯一的屋子,被木板封住了門窗而不見縫隙,屋內的母女蜷縮著身子,在書櫃角落邊顫抖著,男女主角則站在客廳等待外頭的攻擊停止,突然屋外陷入了一陣平靜。鏡頭由低角度依序特寫拍下四人的面部表情,下一顆鏡頭則將他們排列在同一個景框內,能夠清楚見到他們距離攝影機的位置,觀眾如我竟著迷於這組鏡頭帶來疊加的恐懼
Thumbnail
1978年出生的王師,就他形容自己出生的年代:「是一個通俗文化的大爆發」,歐美、日本與香港娛樂文化如潮水般湧來,漫畫、電玩、電影豐富了他的童年,涵養了他的成長背景。國中就讀美術班的王師,身邊的朋友或是同學不外乎就是一群文青,記得在一次的期中考放學,他們一群人竟然浩浩蕩蕩地跑到了同學家看《新天堂樂園》
Thumbnail
這是一個充滿喪屍的世界。 不確定是否被咬到就會被變成喪屍,但是如果家人有變成過喪屍,似乎會更容易受到血緣影響而成為喪屍。 在這個隨時都會拋棄人類身分的時代裡,人們為了活下去偶爾也會選擇吃喪屍肉,來維持生命力,甚至連喪屍都會互相撕咬彼此。
Thumbnail
...... 我突然頓悟出,《七夜怪談》其實還是部具有時代意義的警世大作。
Thumbnail
吃人的活屍只是背景,劇情則主要描寫在末日來臨後,回到老家的一家人,卻在童年創傷的作用下逐漸崩壞的過程;由於缺乏活屍電影常見的大場面,長達2小時多的步調又偏慢,若是想要點開的觀眾,可能要對它有多一點耐心。
Thumbnail
近日的 2024 威尼斯影展(Venice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上,Jenna Ortega 穿上 Dior 紅色烏干紗高定服裝,搭配厚底涼鞋和鮮紅色煙燻妝容,致敬 Winona Ryder 在 1988 年原版電影《陰間大法師》(Beetlejuice)中的婚紗
Thumbnail
1.最深沉的愛是放棄 一輩子逃亡,不適合習慣日常生活 的人,不拉人流亡,是理智,也是愛。 藥甜甜的很好吃: 再怎麼喜歡,長遠來看,結果不妙, 果斷掐斷愛苗,也是愛,「 祝你幸福 」。 2.情感跑在利益前面 兄弟自小互相扶持,霸凌面前, 勇於奮戰,再大的利益,親情最大。 藥甜甜的很好吃:
Thumbnail
鬼傳說與文化:恐怖電影、影集推薦與分享 鬼魂和靈異的傳說在全球各地的文化中都有著深遠的影響,特別是在恐怖電影和電視影集中,這些元素被不斷探索和重新演繹。以下是一些與鬼魂、靈異有關的恐怖電影和影集的推薦與分享。
Thumbnail
"女巫節"通常指的是西方文化中的「萬聖節」(Halloween),特別是在北美和歐洲等地,這個節日與女巫、鬼怪等超自然元素有著密切的聯繫。 萬聖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凱爾特人的「薩溫節」(Samhain),這是凱爾特新年的開始,也是夏季和冬季之間的過渡期。
Thumbnail
說到殭屍,大多數人第一時間都是想到由林正英主演的一系列殭屍電影 但你相信殭屍早在民國60年代就已在台灣出沒嗎? 今天要來講的,便是在台灣早期流傳十分廣的「八卦山殭屍事件」
Thumbnail
湖對岸唯一的屋子,被木板封住了門窗而不見縫隙,屋內的母女蜷縮著身子,在書櫃角落邊顫抖著,男女主角則站在客廳等待外頭的攻擊停止,突然屋外陷入了一陣平靜。鏡頭由低角度依序特寫拍下四人的面部表情,下一顆鏡頭則將他們排列在同一個景框內,能夠清楚見到他們距離攝影機的位置,觀眾如我竟著迷於這組鏡頭帶來疊加的恐懼
Thumbnail
1978年出生的王師,就他形容自己出生的年代:「是一個通俗文化的大爆發」,歐美、日本與香港娛樂文化如潮水般湧來,漫畫、電玩、電影豐富了他的童年,涵養了他的成長背景。國中就讀美術班的王師,身邊的朋友或是同學不外乎就是一群文青,記得在一次的期中考放學,他們一群人竟然浩浩蕩蕩地跑到了同學家看《新天堂樂園》
Thumbnail
這是一個充滿喪屍的世界。 不確定是否被咬到就會被變成喪屍,但是如果家人有變成過喪屍,似乎會更容易受到血緣影響而成為喪屍。 在這個隨時都會拋棄人類身分的時代裡,人們為了活下去偶爾也會選擇吃喪屍肉,來維持生命力,甚至連喪屍都會互相撕咬彼此。
Thumbnail
...... 我突然頓悟出,《七夜怪談》其實還是部具有時代意義的警世大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