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謊言、該死的謊言、統計數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我最近跟一個律師客戶聊天,這個客戶是專門在寫公司股權架構和組織章程,以及股東們和商業體的權利義務關係的商務律師。我們在聊天的,插入一些股權,或是作為理/監事,可以參與公司經營和紅利分配,大概跟我們一般講的投資股票是不一樣的。不過「十幾萬只能溫飽,不能致富。」由一個"三師"(律師/醫師/會計師)的嘴巴中講出來,更讓我覺得心有戚戚焉。

幸好,我從很多書籍以及身邊長輩朋友的作為中,在十多年前就知道「勞動階級」和「資本階級」,其實真的不是互相衝突。當我們還年輕沒有第一桶金的時候,大部分的人確實只能靠勞動來賺取收入,然後有些人慢慢的把他的勞動收入,積攢一部分起來,做為資本,開始投入金融市場中,嘗試錢滾錢。我們一邊勞動,同時也一邊讓「資本」去工作,這本來就不相違背,而且人需要休息會覺得累,但是資本是可以二十四小時工作的,再經過長期的累積和複利,或者是運氣不錯的時候,搭上大多頭的浪潮,資本常常會比勞動收入用更驚人的速度增長。

財富就是這樣子形成的。部分的勞動收入,加上部分的資本利得,乘上數年甚至十數年的累積(可能也還要有點運氣),你的辛勤工作收入和你的資本自行運作慢慢增加,資產就真的會逐步的長成一個讓你覺得很驚訝的數字,至少我自己蠻驚訝的。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440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寫給年薪百萬的你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40會員
73內容數
我幫自己取了一個新的名字, 以後就用這個名字發表文章啦!! 在Facebook寫作已經超過3年, 想要更系統化的整理一下自己過去的文字. 這些文字多半是關於理財和投資的, 沒有甚麼大道理,就是一個平凡的年薪百萬上班族的十年累積里程. 如果有年薪百萬 , 歡迎進來看看.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世界每天都可以見證奇蹟,前天日經指數跌幅跌到熔斷,大盤大跌超過12%,昨天漲到熔斷,大盤上漲超過10%,這個是大盤不是個股喔!
Thumbnail
這幾天相信許多人雖然身在辦公室,但心可以能以隨著史上最大的大盤跌幅而死在股市裡,筆者早在數周前,早就已經對於整個市場一片樂觀向好的態度: 咖啡廳裡面隨處可聽的到高談闊論的股友... 目不識丁的媽媽滿口投資經,為帳上獲利沾沾自喜... 少年股神紛紛橫空出世... 最有印象的是在銀行辦貸款時,跟銀行承辦
Thumbnail
最近的台積電破千之後,台股加權指數的鋸齒化時代來臨了,台積電每一次的變動現在為5 點,也因此,每上升或是下降5 點的時候,加權指數的變動大約就是45點左右。現在看著台股,大致上就若以看到台股加權指數的變化,新聞指出金管會公布,上半年整體外資累計淨匯入近323億美元,創史上同期新高。
Thumbnail
根據主計總處的統計數據,2022年本國籍全時受僱員工的全年總薪資中位數為55.2萬元,平均每月約4.6萬元。這個數字讓我們了解了當前上班族的薪資狀況。然而,如果目標是靠年薪及存股達到千萬等級的流動資產,這其中的挑戰顯而易見。
我最近看到一則舊聞,提到兔年平均每一個投資人賺了86萬餘元。它是怎麼算出來的呢?這個數字又有什麼意義呢?我認為至少有三層意義。欲知詳情,請繼續閱讀下去。  
Thumbnail
現實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兩種人,一種是薪水不是很高,但非常節儉,即使月薪3萬,也能存下1萬5。另一種是薪水很高可能月收10萬甚至20萬,但卻存不到錢,入不敷出… 想要有被動收入,讓錢為自己賺錢的第一步就是「你必須先存到錢!」。
Thumbnail
西方有句諺語是這樣描述的,謊言有三種:謊言、該死的謊言和統計數據,那在投資圈裡利用統計數據來說謊的現象是不是也存在呢? 一、精挑細選的平均值? 不知道你是否看過這樣的新聞,類似"2023台股大豐收!平均每位股民賺近OO萬元"的新聞標題,在這樣文章中,新聞記者通常會用這樣的方法來計算: 根據
Thumbnail
台積電近5年的ROE落在20-35%區間,我們再重述一遍:ROE表示公司拿投資人的錢的賺錢速度。而在上一篇發文,我們也例舉了個人的金錢行為來當類比,假如某人存有100萬現金,一年來不從事投資,只靠勞動力資本(工作)來獲取薪水,扣掉生活開銷假如果剩20萬,我們會說:某人的ROE是20%,個人的ROE越
Thumbnail
2023結束了,最近看到新聞說股民平均賺百萬,我相信這個數字是真的,台灣人比你想像的有錢,這些極有錢的人拉高了平均,但是我認為這計算方式有瑕疵。
Thumbnail
/ 大家現在出門買東西還會帶錢包嗎 鴨鴨發現自己好像快一個禮拜沒帶錢包出門 還是可以天天買滿買好回家(? 因此為了記錄手機消費跟各種紅利優惠 鴨鴨都會特別注意銀行的App好不好用! 像是介面設計就是會很在意的地方 很多銀行通常會為了要滿足不同客群 會推出很多App讓使用者下載 每次
Thumbnail
這世界每天都可以見證奇蹟,前天日經指數跌幅跌到熔斷,大盤大跌超過12%,昨天漲到熔斷,大盤上漲超過10%,這個是大盤不是個股喔!
Thumbnail
這幾天相信許多人雖然身在辦公室,但心可以能以隨著史上最大的大盤跌幅而死在股市裡,筆者早在數周前,早就已經對於整個市場一片樂觀向好的態度: 咖啡廳裡面隨處可聽的到高談闊論的股友... 目不識丁的媽媽滿口投資經,為帳上獲利沾沾自喜... 少年股神紛紛橫空出世... 最有印象的是在銀行辦貸款時,跟銀行承辦
Thumbnail
最近的台積電破千之後,台股加權指數的鋸齒化時代來臨了,台積電每一次的變動現在為5 點,也因此,每上升或是下降5 點的時候,加權指數的變動大約就是45點左右。現在看著台股,大致上就若以看到台股加權指數的變化,新聞指出金管會公布,上半年整體外資累計淨匯入近323億美元,創史上同期新高。
Thumbnail
根據主計總處的統計數據,2022年本國籍全時受僱員工的全年總薪資中位數為55.2萬元,平均每月約4.6萬元。這個數字讓我們了解了當前上班族的薪資狀況。然而,如果目標是靠年薪及存股達到千萬等級的流動資產,這其中的挑戰顯而易見。
我最近看到一則舊聞,提到兔年平均每一個投資人賺了86萬餘元。它是怎麼算出來的呢?這個數字又有什麼意義呢?我認為至少有三層意義。欲知詳情,請繼續閱讀下去。  
Thumbnail
現實生活中常常會遇到兩種人,一種是薪水不是很高,但非常節儉,即使月薪3萬,也能存下1萬5。另一種是薪水很高可能月收10萬甚至20萬,但卻存不到錢,入不敷出… 想要有被動收入,讓錢為自己賺錢的第一步就是「你必須先存到錢!」。
Thumbnail
西方有句諺語是這樣描述的,謊言有三種:謊言、該死的謊言和統計數據,那在投資圈裡利用統計數據來說謊的現象是不是也存在呢? 一、精挑細選的平均值? 不知道你是否看過這樣的新聞,類似"2023台股大豐收!平均每位股民賺近OO萬元"的新聞標題,在這樣文章中,新聞記者通常會用這樣的方法來計算: 根據
Thumbnail
台積電近5年的ROE落在20-35%區間,我們再重述一遍:ROE表示公司拿投資人的錢的賺錢速度。而在上一篇發文,我們也例舉了個人的金錢行為來當類比,假如某人存有100萬現金,一年來不從事投資,只靠勞動力資本(工作)來獲取薪水,扣掉生活開銷假如果剩20萬,我們會說:某人的ROE是20%,個人的ROE越
Thumbnail
2023結束了,最近看到新聞說股民平均賺百萬,我相信這個數字是真的,台灣人比你想像的有錢,這些極有錢的人拉高了平均,但是我認為這計算方式有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