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啊,我是不是中風了?」 談週期性麻痺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吳伯伯是老患者了,與太太退休後,積極安排日常生活,規律的運動、清淡的飲食,基本上沒有三高問題,外表較實際年齡看來年輕許多,偶有微恙,久久才來一趟診所
「週期性麻痺」也稱為「週期性癱瘓」(Periodic paralysis, PP),好發於男性
吳伯伯是老患者了,與太太退休後,積極安排日常生活,規律的運動、清淡的飲食,基本上沒有三高問題,外表較實際年齡看來年輕許多,偶有微恙,久久才來一趟診所。
然而,這次回來不若往常從容,一坐下便焦急詢問:「醫生,我是不是中風了? 前天發生一次,突然間腳無力、無法動彈,持續10多分鐘後才恢復。昨天又發生一次!」太太也在一旁幫腔:「本來他還鐵齒覺得不要緊,沒想到又再一次,今天一早就先去趟醫院,安排明天做電腦斷層掃描。」
接下來,花了點時間詳細問診,是如何發生的? 單腳還是雙腳? 除了無力,其它感覺是否也喪失? 最後,我請吳伯伯放寬心 - 不是中風,是週期性麻痺! 反正,只要聽到不是中風,至少先安心一大半。
「週期性麻痺」也稱為「週期性癱瘓」(Periodic paralysis, PP),好發於男性(男女比約 10:1),年齡層從4~60歲都有,以青壯年居多。典型發作時間於飽餐後、睡眠中、清晨起床時為多,出現肢體肌肉對稱性的無力或完全癱瘓,明顯程度,下肢重於上肢、近端重於遠端,伴有肢體痠脹、針刺感,症狀一般由數分鐘到數小時達到高峰,發作時無肌肉強直或感覺障礙,在二次發作間的肌力是正常的,但嚴重者,會影響到膈肌、呼吸肌、膀胱括約肌、心肌。發作後,有頭痛、虛脫、多尿、腹瀉等症狀。發作時的特點,是血中鉀離子濃度改變,據此而分為低血鉀型、正常血鉀型與高血鉀型,但臨床上以低血鉀型為常見,正常血鉀與高血鉀型均屬罕見。疲勞、飽餐、寒冷、酗酒和精神刺激等,都是低鉀型週期性麻痺發作的誘因。
根據臨床所見,肌肉痿軟無力而不疼痛者,屬於中醫的”痿病”範圍。《內經.素問.痿論篇第四十四》中,詳細探討了身體在不同病因下產生的各種痿病,如志不得伸、悲哀太過、久處濕地、勞倦遠行,有心理因素、生理因素,以及環境因素之分。病機方面依不同症狀,可分成肝腎虧虛、脾失健運、濕邪浸淫與陰傷氣耗等(註1)。依吳伯伯的症狀,診斷後選用的主方為腎氣丸,從滋補肝腎治療;澤瀉、車前子、夏枯草都是含鉀較高的中藥,可酌而用之。須注意,若患者曾服用大量甘草,也會造成體內鉀離子的流失。
雖然,週期性麻痺(症狀可逆)與腦梗塞型的中風(症狀不可逆)極易鑑別,但須與另外兩種疾病作仔細的區別。
暫時性缺血發作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大腦血液供應不足造成的一種局部神經症狀。通常突然發作,在24小時內會消失或減輕,且不會有缺損發生。可能的原因是血栓或灌注壓降低,多數患者(90%)會有半身輕癱/半身感覺障礙/單眼眼盲或失語等症狀。特別要注意的是,在TIA之後,5%患者會在一周內發生梗塞,三個月內會高達12%(註2)。
重症肌無力 (Myasthenia Gravis,MG),屬神經 - 肌肉接觸點傳導障礙的自體免疫性疾病,臨床表現為極易疲乏無力/活動後情況加重/休息後大多可以減輕。多數的病例於眼外肌先受影響,造成眼外肌麻痺、無力而眼瞼下垂、複視、斜視等。若影響到骨骼肌,也會有四肢無力、吞嚥障礙、呼吸困難等症狀。


參考資料
1. 孫怡、楊任民、韓景獻,實用中西醫結合神經病學,人民衛生出版社,2011,p664-673。
2. 顏君霖譯,圖解神經醫學及神經外科學,ELSEVIER TAIWAN LLC,2012,p247。
全文詳見台灣中醫網:http://220.132.205.69/articleview.php?id=2884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_________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肝臟中有非常多種酶來執行日常身體內各種化學反應。大致分為二類:①代表肝細胞損傷的酶 ②代表膽汁淤積的酶。成人每天的大黃劑量在 0.2錢左右即有軟便作用,重用除了維持排便比平常多 2-3次,阻止腸道再吸收膽色素外,大黃另有利膽汁之功效,同樣地,梔子清熱之外,也可加速膽汁的排出。
手術後這一年,不時出現心悸、莫名恐慌、平躺下來感到胸悶,或是外出時總需要家人陪伴......。 麻醉是否會產生 後遺症,的確因人而異,伴隨明顯差別 64 歲藝人寶媽日前分享抗癌心得,對生死的豁達和正面思考令人敬佩,提及自己對手術麻醉藥的反應,每回麻醉後隔日恐慌症都會發作、呼吸困難。麻醉是否會產生 後
以比較平和無毒的藥物來治病,痊癒九成時也該停藥了,那剩下的一成呢? 則以五穀蔬菜水果肉類等食物來調養,讓疾病完全痊癒,食盡養之。 《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中有這麼一段,「帝曰:有毒無毒,服有約乎。歧伯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無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
肝臟中有非常多種酶來執行日常身體內各種化學反應。大致分為二類:①代表肝細胞損傷的酶 ②代表膽汁淤積的酶。成人每天的大黃劑量在 0.2錢左右即有軟便作用,重用除了維持排便比平常多 2-3次,阻止腸道再吸收膽色素外,大黃另有利膽汁之功效,同樣地,梔子清熱之外,也可加速膽汁的排出。
手術後這一年,不時出現心悸、莫名恐慌、平躺下來感到胸悶,或是外出時總需要家人陪伴......。 麻醉是否會產生 後遺症,的確因人而異,伴隨明顯差別 64 歲藝人寶媽日前分享抗癌心得,對生死的豁達和正面思考令人敬佩,提及自己對手術麻醉藥的反應,每回麻醉後隔日恐慌症都會發作、呼吸困難。麻醉是否會產生 後
以比較平和無毒的藥物來治病,痊癒九成時也該停藥了,那剩下的一成呢? 則以五穀蔬菜水果肉類等食物來調養,讓疾病完全痊癒,食盡養之。 《內經‧素問‧五常政大論》中有這麼一段,「帝曰:有毒無毒,服有約乎。歧伯曰:病有久新,方有大小,有毒無毒,固宜常制矣。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Thumbnail
「有位40歲的女士,剛開始的症狀是手麻、走路不太方便,經過治療後,症狀改善,但是在幾個月後又出現手腳無力,並在3天內就進展到四肢癱瘓。」郭育呈醫師指出,「經過檢查後,診斷為泛視神經脊髓炎,且水通道蛋白(AQP4)抗體為陽性。接受高劑量類固醇與血漿置換後,患者的症狀漸漸改善。」
坐骨神經痛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影響約 40% 的人口。它在 30 到 50 歲的人群中更為常見,但在老年人中也經常發生,這是由於脊柱退行性疾病所致。通常坐骨神經痛是由於腰骨盆脊柱下部的一般性磨損所引起的。輕微者在腰部、大腿、小腿或腳掌出現拉扯或麻痺的感覺,嚴重者可以導致半身不遂,下肢肌肉癱瘓。
在行走一段距離後,突然感到疼痛或無力,有可能是「間歇性跛行」。全身的動脈都有可能發生血管硬化或阻塞的事件,發生在腦血管稱為「中風」,發生在四肢周邊血管,便是周邊動脈疾病或稱「周邊動脈阻塞疾病」。 「間歇性跛行」是雙腳之「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常見的臨床表現,因動脈血管會隨年齡的增長逐漸「硬化狹窄」。間
Thumbnail
分為兩種型態: 1.缺血性中風:因腦血管「阻塞」而導致腦細缺血。 2.出血性中風:因腦血管「破裂」,產生血塊壓迫腦細胞及影響供血。
中風的發生多數屬於突發性,這與個人血管狀態有關。隨著年紀增長,血管逐漸老化並失去彈性,尤其是患有三高、吸菸、缺乏運動、有心房顫動及腦中風家族史的人,更是腦中風高危險群體,中風機率比一般人要高出許多,應更加小心,積極預防。想知道中風前兆如何判斷?出現哪些症狀要儘快就醫?萬芳醫院神經科謝瑞瑜醫師特別與您
Thumbnail
間歇性跛行,最常見是動脈粥狀硬化所造成, 周邊動脈疾病的危險因子有抽菸、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超過70歲族群等,這些危險因子易造成動脈血管粥狀硬化,與腦血管、心臟血管疾病的成因相似。周邊動脈疾病的盛行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需用超音波、測量上下肢血壓比(ankle-brachial inde
每天念佛,昨天突然有了靈感,帶我老公去板橋找吳師傅,我的手腕骨折就是找他幫我弄好的!!今天去,心忐忑,吳師傅問清楚痛點,手摸檢查後,開始治療,原來是我先生右後背脫臼,才會造成右手麻右腳麻,至於右眼看不清楚則是因為脫臼後壓迫到耳下的三叉神經....所導致!!! 吳師傅囑:😁今天回家先休息,明天
Thumbnail
2021年5月,倒下⋯,本文講述身為醫事人員的作者突然間發生中風,剖析了當時的處境以及其所經歷過的身體感受,值得一讀。
Thumbnail
【腦中風自我穴位按摩】中醫針灸按摩、食補防中風復發的秘訣 腦中風是一種常見而嚴重的疾病,對身體和生活品質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中風的復發機率高,估計5年內累積復發率為35%,10年內累積復發率為51%。如果是二次中風,病人的後遺症和致殘程度通常會比第一次嚴重,甚至可能死亡..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對於譫妄,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有人說是失智的前兆,有人說是電解質不平衡,有人說是麻醉藥未退。以老爸的年紀與狀況,什麼都可能,什麼都佔有百分比。
Thumbnail
「有位40歲的女士,剛開始的症狀是手麻、走路不太方便,經過治療後,症狀改善,但是在幾個月後又出現手腳無力,並在3天內就進展到四肢癱瘓。」郭育呈醫師指出,「經過檢查後,診斷為泛視神經脊髓炎,且水通道蛋白(AQP4)抗體為陽性。接受高劑量類固醇與血漿置換後,患者的症狀漸漸改善。」
坐骨神經痛是一種常見的疾病,影響約 40% 的人口。它在 30 到 50 歲的人群中更為常見,但在老年人中也經常發生,這是由於脊柱退行性疾病所致。通常坐骨神經痛是由於腰骨盆脊柱下部的一般性磨損所引起的。輕微者在腰部、大腿、小腿或腳掌出現拉扯或麻痺的感覺,嚴重者可以導致半身不遂,下肢肌肉癱瘓。
在行走一段距離後,突然感到疼痛或無力,有可能是「間歇性跛行」。全身的動脈都有可能發生血管硬化或阻塞的事件,發生在腦血管稱為「中風」,發生在四肢周邊血管,便是周邊動脈疾病或稱「周邊動脈阻塞疾病」。 「間歇性跛行」是雙腳之「周邊動脈阻塞」疾病常見的臨床表現,因動脈血管會隨年齡的增長逐漸「硬化狹窄」。間
Thumbnail
分為兩種型態: 1.缺血性中風:因腦血管「阻塞」而導致腦細缺血。 2.出血性中風:因腦血管「破裂」,產生血塊壓迫腦細胞及影響供血。
中風的發生多數屬於突發性,這與個人血管狀態有關。隨著年紀增長,血管逐漸老化並失去彈性,尤其是患有三高、吸菸、缺乏運動、有心房顫動及腦中風家族史的人,更是腦中風高危險群體,中風機率比一般人要高出許多,應更加小心,積極預防。想知道中風前兆如何判斷?出現哪些症狀要儘快就醫?萬芳醫院神經科謝瑞瑜醫師特別與您
Thumbnail
間歇性跛行,最常見是動脈粥狀硬化所造成, 周邊動脈疾病的危險因子有抽菸、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超過70歲族群等,這些危險因子易造成動脈血管粥狀硬化,與腦血管、心臟血管疾病的成因相似。周邊動脈疾病的盛行率隨著年齡的增加而增加,需用超音波、測量上下肢血壓比(ankle-brachial inde
每天念佛,昨天突然有了靈感,帶我老公去板橋找吳師傅,我的手腕骨折就是找他幫我弄好的!!今天去,心忐忑,吳師傅問清楚痛點,手摸檢查後,開始治療,原來是我先生右後背脫臼,才會造成右手麻右腳麻,至於右眼看不清楚則是因為脫臼後壓迫到耳下的三叉神經....所導致!!! 吳師傅囑:😁今天回家先休息,明天
Thumbnail
2021年5月,倒下⋯,本文講述身為醫事人員的作者突然間發生中風,剖析了當時的處境以及其所經歷過的身體感受,值得一讀。
Thumbnail
【腦中風自我穴位按摩】中醫針灸按摩、食補防中風復發的秘訣 腦中風是一種常見而嚴重的疾病,對身體和生活品質造成了巨大的影響。 中風的復發機率高,估計5年內累積復發率為35%,10年內累積復發率為51%。如果是二次中風,病人的後遺症和致殘程度通常會比第一次嚴重,甚至可能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