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寫|台灣的孩子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最近很火紅的韓劇「少年法庭」。講述的一群少年犯罪,公權力介入的程度、法官的自由心證、社會輿論、家庭環境等等都有所描繪;雖然劇情的節奏明快,女主角演技爆發,但真正觸碰到這種生命陰暗面的東西,我自己多少還是無法一次追完,實在太沮喪且無力了!

這讓我想起了,我們現代的孩子,擁有太多,付出太少,因為資訊豐富,養成孩子過度聰明,而可能變得不可一世,無法同理別人,沒有溫度。

送女兒到國語日報上美術課,等電梯時,聽到一個約莫中高年級的女孩,正對著智慧手錶大吼大叫:

「你幹嘛打給我啦!」

「我就坐電梯上來阿!現在要上課了阿!」

「你很煩耶幹嘛打來!」

聲音之大引人側目,因為這種態度無論如何在我家都是不被允許,會被嚴格管教的!所以我豎耳傾聽,到底打電話來的(應該是家長吧)會如何回應。

結果我只聽到對方弱弱的說:

「喔我確定你安全到了就好!」

然後女孩兒回都沒回就走進教室。

另一天,和一群朋友去農場玩。其中一位朋友的朋友,我並不熟識;但做手作時在同一個桌面,也算是近距離看見了夫妻與孩子的相處。孩子三年級,長得很好。

因為手作需要互相協力配合,並非一人一份,我看到了這個孩子只顧著自己,搶著弄他想要弄的步驟,沒有問別的孩子有沒有興趣?也沒有打算分享讓其他孩子做;當被其他大人稍微關心、提點時,這個孩子立刻不高興了!馬上不肯弄了。媽媽在旁柔聲安撫也沒用!

接下來,口渴了!一臉不耐煩的跟媽媽說:水!

他的媽媽就立刻從包包裡拿出水壺讓他飲用。

處理手作讓他手弄髒了,也是非常不耐的跟媽媽說:衛生紙!濕的。

他的媽媽也是立刻從包包掏出濕紙巾。

這個孩子,一句謝謝都沒有,也許這就是他們家的日常。卻是我心中的異常。

這是我看到多數臺灣的父母─事必躬親,為孩子「做太多」,但孩子卻一點都不惜福與感謝。

突然想起了今早上班遇見的畫面,我在路上看到一個身穿國中制服的女孩坐在一臺腳踏車上,那臺腳踏車可能微微上坡的關係,騎不動,眼看著又快要紅燈了!我看著這個女孩不動如山,是前面穿的雨衣的媽媽很吃力的很狼狽的停下來推著走。

我完全不知道這孩子在想甚麼?

為什麼不一起下來幫忙呢?她並沒有很瘦,是甚麼樣的教育會讓她坐在車上給自己的媽媽推?

有句話說,沒有傘撐的孩子,跑得快!

因為他們知道只能靠自己,沒有爸爸媽媽在旁邊悉心呵護,凡事有人罩,有人靠,有人怨,一切只能靠自己,自然激發出本能來快跑,以免被淋得更濕。

而回台灣之後,我發現好多好多身邊的、看到的、聽到的家長似乎都覺得孩子長不大,吃不多,穿不暖,總是希望可以幫他們幫到自己幫不動為止。

我曾和朋友聚餐時,看過朋友認為孩子(4年級)吃飯吃不夠,把孩子帶到一旁去親手「餵」他吃飯,孩子說飽了,但媽媽覺得「你平常不是吃這個分量的」。

看過學校老師呼籲我們不要讓孩子穿太多到學校(有一種冷叫家長覺得冷),因為他們會跑跳,穿太多滿頭大汗更容易感冒。我自己接送小孩就看過大熱天穿層層毛衣,臉紅通通一直冒汗的孩子。

半年多下來,看過太多被過度保護的孩子,遇到事情都說不知道、無法處理,甚麼都要爸媽解決。父母做的太好,孩子不做就算了!遇到事情反而怪爸媽!為什麼不提醒他要「帶便當」、「聯絡簿」、「笛子」.....任何事情。上學遲到因為「爸媽沒有叫我起床」。

要讓孩子展翅高飛,他們需要一雙翅膀。

好多大人捨不得孩子吃苦,用自以為的方式,過度的保護著,是不是也是扼殺了他們羽翼豐厚的可能性?

同時也因為從小茶來伸手飯來張口慣了!無法同理別人。


而另一方面,我又覺得台灣家長好殘忍。

那天看到一個家長在網路留言:

她的孩子預計國7上開學時,各科超修進度為:

數學:國8下。理化:國9上。英文:高一下。

孩子當然很優秀。但這些超修的背後,卻是永無止盡的補習。

現在流行沉浸式英文才可以讓孩子有雙語優勢,因此每天要兩小時,就是每天下午四點半到六點半。

回家吃個飯後或許還有才藝課要上,鋼琴、小提琴、畫畫.....。因為生活需要美感教育、音樂豐富生命,對於以後學習歷程也很有幫助。

而數理方面不能輸在起跑點,奧林匹克數理科學課程很有趣,孩子不覺得在補習。

程式設計課上上看因為這是未來的趨勢。

普遍小孩作文都不好,上一下作文課可以增加閱讀力和語言表達。

如果有時間其實也可以加強第二外語,法語、德語、西班牙語,讓從小具有國際觀。

當然最重要的,五育要均衡,讀書之餘還要運動,足球、籃球、桌球(顧眼睛)、網球、高爾夫球等,都可以涉獵看看。

好殘忍。

生活填的滿滿的。比大人還忙碌。

我聽到好多爸媽說,可是孩子也沒有抱怨阿!看他們都滿開心的。

或許是。

但一個每天都應該好好玩樂的年紀,卻在學校與補習班穿梭著。好像有點不太對?

他們曾經認真看過美麗的夕陽嗎?

他們有過一整天無所事事的那種快樂過嗎?

我們在孩子翅膀沒有長好之前,殘忍的給的太多,這些是他們可以承受的嗎?

孩子沒有抱怨就代表他們喜歡嗎?

還是這就是他們以為的所有人生了?

我從來就不是人上人,不是菁英,更不是社會高階層,或許眼界就是不夠寬,也才沒有競爭力(因為我不是甚麼高級知識分子或社會重要階層、主管等)。

看到少年法庭裡面那些不一定一生出來就是壞種子的壞孩子們,更多是因為家庭教育造成的影響。

而另一方面,我總覺得,不論社會階層高低,我們都不應該過度保護著孩子,同時卻又殘忍的加諸許多重量在他們年幼的、還沒有羽翼豐厚的翅膀上。

我希望孩子擁有的每一天都是快樂的。他們要能感受這個世界,與人際有所互動,然後就是「玩!」「狠狠的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勇健安─勇敢健康安全的沙龍
11會員
87內容數
讀書的目的,是用幾塊美金,換取一個人大腦的最精華,很值得! 思考的目標,是把書中精華萃練成自己的智慧,跟著大腦一輩子!更是值得!
2023/05/23
轉眼間五月已經到底,下面這篇沒有經過潤飾的文章已經躺了幾個月了,還沒有時間收尾。 April showers make May flowers. 很希望可以成為現在我的寫照。 四月,對我而言是人生重大的考驗。 我辭去了非常穩定的工作,開始當個約聘打工族! 這對很多人包含我自己的父母來說都是不可思議的
2023/05/23
轉眼間五月已經到底,下面這篇沒有經過潤飾的文章已經躺了幾個月了,還沒有時間收尾。 April showers make May flowers. 很希望可以成為現在我的寫照。 四月,對我而言是人生重大的考驗。 我辭去了非常穩定的工作,開始當個約聘打工族! 這對很多人包含我自己的父母來說都是不可思議的
2023/03/21
是我第一次看的俄羅斯影集,也是Netflix第一次購買的俄羅斯影集。 故事的背景設定在2029年的俄羅斯,大量的機器人佔據了原本人類該有的工作,保母、救護技術員、管家等。社會上對這些機器人的出現反應兩極,有些人覺得機器人很好,可以做一些勞力密集、或比較不受歡迎的初階或粗工的工作,另一派的人則認為機器
Thumbnail
2023/03/21
是我第一次看的俄羅斯影集,也是Netflix第一次購買的俄羅斯影集。 故事的背景設定在2029年的俄羅斯,大量的機器人佔據了原本人類該有的工作,保母、救護技術員、管家等。社會上對這些機器人的出現反應兩極,有些人覺得機器人很好,可以做一些勞力密集、或比較不受歡迎的初階或粗工的工作,另一派的人則認為機器
Thumbnail
2023/02/04
又送走了一年,2022到2023年,我們家從3個人又變回4個人,一家人又團圓了。這應該是這個年最重要的里程碑。 再來,就是心智上我可能又更成熟了一點,雖然還不是非常確定是不是走在邁向幸福快樂的道路,但我知道沿途上一點點的小確幸就是堆疊出來的美好日常生活,也正因為如此,變得時刻感恩,那就會發現生活中有
Thumbnail
2023/02/04
又送走了一年,2022到2023年,我們家從3個人又變回4個人,一家人又團圓了。這應該是這個年最重要的里程碑。 再來,就是心智上我可能又更成熟了一點,雖然還不是非常確定是不是走在邁向幸福快樂的道路,但我知道沿途上一點點的小確幸就是堆疊出來的美好日常生活,也正因為如此,變得時刻感恩,那就會發現生活中有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學生說從私校轉學過來, 學習壓力更大了。 學生: 我爸媽說我已經適應不了私校, 那轉去公校總該可以了吧? 他們希望我有更好的成績表現, 要有能看的名次。 不然, 就會被賞巴掌! ▪️ 事情是這樣的。 我發下期中考考卷, 想鼓勵沒考好的同學不要氣餒: 「沒考好,代表試卷有篩出自己不會的觀念,這其實不是
Thumbnail
學生說從私校轉學過來, 學習壓力更大了。 學生: 我爸媽說我已經適應不了私校, 那轉去公校總該可以了吧? 他們希望我有更好的成績表現, 要有能看的名次。 不然, 就會被賞巴掌! ▪️ 事情是這樣的。 我發下期中考考卷, 想鼓勵沒考好的同學不要氣餒: 「沒考好,代表試卷有篩出自己不會的觀念,這其實不是
Thumbnail
#是你藉由溫和堅定要帶著孩子去哪裡? 晚上洗完澡後要幫孩子吹頭髮時, 叫了5、6次,沒有人來。 一個在吃點心;一個在看繪本。 媽媽說的話,反正就是,沒、聽、到。 後來我又請翎把她落在地上的屑屑清乾淨, 翎看了我一下,依然不回應我。 然後 我就爆炸了。 「我好好講你們沒有人要動作!!! 大聲一點你們又
Thumbnail
#是你藉由溫和堅定要帶著孩子去哪裡? 晚上洗完澡後要幫孩子吹頭髮時, 叫了5、6次,沒有人來。 一個在吃點心;一個在看繪本。 媽媽說的話,反正就是,沒、聽、到。 後來我又請翎把她落在地上的屑屑清乾淨, 翎看了我一下,依然不回應我。 然後 我就爆炸了。 「我好好講你們沒有人要動作!!! 大聲一點你們又
Thumbnail
凝望着她那一臉認真,腦海內仍是那不夠三歲剛上幼稚園那胖嘟嘟的臉,她那時會邊唱歌邊用幼兒剪刀剪貼老師發給她的「功課」。歲月如梭,原來小時候認真剪貼的小娃娃十年後仍然努力不懈地做功課。
Thumbnail
凝望着她那一臉認真,腦海內仍是那不夠三歲剛上幼稚園那胖嘟嘟的臉,她那時會邊唱歌邊用幼兒剪刀剪貼老師發給她的「功課」。歲月如梭,原來小時候認真剪貼的小娃娃十年後仍然努力不懈地做功課。
Thumbnail
我們都希望孩子有個快樂純真的童年, 但打從幼兒園畢業, 進到小學, 一切就變調。
Thumbnail
我們都希望孩子有個快樂純真的童年, 但打從幼兒園畢業, 進到小學, 一切就變調。
Thumbnail
親愛的媽媽: 妳還記得十幾歲的我的模樣嗎?不知道在妳眼中的「她」是怎樣的人?那時候她已經長得挺高了,大概就矮妳一個頭。那時候她不僅成績很優異,還常常參加各種繪畫、作文比賽,因為你們從小就教她要為自己的好好負責,妳總說自己很聰明...
Thumbnail
親愛的媽媽: 妳還記得十幾歲的我的模樣嗎?不知道在妳眼中的「她」是怎樣的人?那時候她已經長得挺高了,大概就矮妳一個頭。那時候她不僅成績很優異,還常常參加各種繪畫、作文比賽,因為你們從小就教她要為自己的好好負責,妳總說自己很聰明...
Thumbnail
教養專家列出父母不要對青少年做的事,包括侵犯隱私、總是懷疑質問、全方位監控、沒經過他人同意逕自拿取他人物品。跳脫「成人vs小孩」的情境時,這些毫無疑問是不尊重人、不道德甚至違法的行為。當一個人因為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反擊,為什麼要被形容為「叛逆」或「地雷」呢?
Thumbnail
教養專家列出父母不要對青少年做的事,包括侵犯隱私、總是懷疑質問、全方位監控、沒經過他人同意逕自拿取他人物品。跳脫「成人vs小孩」的情境時,這些毫無疑問是不尊重人、不道德甚至違法的行為。當一個人因為這些狗屁倒灶的事情反擊,為什麼要被形容為「叛逆」或「地雷」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