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替孩子訂標準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很久沒下筆,除了因為家事繁忙,社會動盪,其實思考空間都不斷收窄。感到透不過氣時,原本文字就是替自己治療最好的一服藥,可以透過把想法寫下去組織、反省,但世態炎涼,過去幾個月乾脆收起筆只讀不寫,讓思維雜草叢生般躲在腦袋內。

raw-image


雜草終須要修葺,惟有重新開動。女兒這陣子忙得很,學校沒考試,但老是在做功課。我回想一下在她那年紀的我已開始拒絕交功課往課室外跑,為何她還一股腦兒地栽在功課中?好奇問她在搞甚麼,她就樂得分享:我在做這個專題報告,這是關於甚麼甚麼的(下刪數百字),又興致勃勃地介紹給我聽她的所學所得,間中還會埋怨自己抽不到好的題目或者和同組同學不太合得來之類。有時晚飯後都打開文案寫寫寫,都得三催四請才能勸她去睡。

凝望着她那一臉認真,腦海內仍是那不夠三歲剛上幼稚園那胖嘟嘟的臉,她那時會邊唱歌邊用幼兒剪刀剪貼老師發給她的「功課」。歲月如梭,原來小時候認真剪貼的小娃娃十年後仍然努力不懈地做功課。

問她做功課不累嗎?她說累啊,但很好玩(是否腦袋燒壞了?)。她說自己找資料做功課滿足感很大(真的是傻瓜?),而且老師們的鼓勵也令她更有動力去完成(這一點都令為人父母的慚愧!)。

家長日都在網上做,有位老師問道:「你女兒為甚麼都這麼sophisticated?你是怎樣教她的?還是她一向如此?」我抓破頭皮不明所以。「就是除了功課方面她一貫認真做之外,她還會像高年級的同學一樣問我,想知道下一課會教甚麼。她還只是十二歲卻像讀十二班般,老實說很少孩子會這麼成熟……」我真的要忍着笑瞪着她心想:「你這個專業的演員,把老師都耍了?」

完了我問她為甚麼裝?她說沒有裝啊:「是我想早早知道老師教哪些我好趁有時間先看一下。」我發誓這都不是專長deadline fighter的我和外子的習慣。不是炫耀而是我那一刻真的搞糊塗了:「為甚麼女兒會這麼自律?不是說大部分人都天生懶惰的嗎?她是誰的娃?不可能是連寫字都會忽然因社會低氣壓而封筆的我的女兒吧?」

冷靜下來分析,女兒從小到大在生活上都很少有能「量化」或「質化」的標準。她上的學校沒有考試,評估都絕無僅有。小時候她很享受這種生活,都渴望上學,現在亦然,只是她更要求自己進步。她希望自己能從生活中得到一點滿足感,所以就有了一點鬥心,學習掌握和超越標準。標準不是由旁人所訂,也非看着同學們往他們頭上踩:媽媽我知道有一些學校很厲害的,你為甚麼不給我申請一下去讀?我笑了笑解釋給她說就是我刻意不給她去讀,她才會愛上學習:「要是你得每月每週每天追趕老師發下來的標準和要求,你還有空間去力求上進嗎?真正的標準和目標不是別人訂定的,是你自己對自己許諾。」那些學生都很優秀啊!媽你不給我試一下?若果我考進去,也許上的大學也會更厲害一點,日後出來工作也會更厲害。啊,女兒開始對精英制度有眉目了。「沒關係,你想進那些學校,你就努力自己考進去和那班精英混在一起邊讀邊學吧,但請別以為所謂『精英』就是完美化身。精英們都是人,也許都會千瘡百孔傷痕累累,但真正的精英應該是活得很努力之餘更很有意識自己的強弱,而且懂得於生活中調息。別妄想和精英混在一起便成為精英,更應該細心觀察學習人家的強項,包容或理解別人的不足。即使平常如你我,都有值得人欣賞學習之處,對嗎?」

女兒點點頭,又栽進自己的書本世界。看着她,我開始明白多年來刻意不給她標桿也許是對的,人要先有獨立思想再有獨立能力,若果反過來先展其能後展其志,可能會生出一個考試巨嬰事事要父母張羅,這可非吾之願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Teresa Ho的沙龍
59會員
165內容數
本來以為一邊當媽一邊學做媽,怎知反過來被女兒每天調教的是小女子。所謂親子,原來是互動而非從上而下的教養。拋棄八股的君臣父子兄弟等包袱,原來當媽所得更教我驚喜萬分。有孩子的人,是上天多賜重活一趟的機會。把握這機會把點滴記下來,提醒自己無論當媽當爸當甚麼,最重要其實是當好一個人。
Teresa Ho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4/07/23
你可以覺得這只是小事一樁,但我告訴你這非事實。現實生活就是如此,人從四面八方而來,大家匯在一起各有背景,當中只要有一個人破壞制度,即使那破壞只是很小的一點,後果也可以很嚇人。
Thumbnail
2024/07/23
你可以覺得這只是小事一樁,但我告訴你這非事實。現實生活就是如此,人從四面八方而來,大家匯在一起各有背景,當中只要有一個人破壞制度,即使那破壞只是很小的一點,後果也可以很嚇人。
Thumbnail
2024/06/23
「she’s my rock you know?」成長期的我一直被祖母寵着,遇上甚麼不快,只要往祖母家跑:好吃的吃一大頓;不快的吐盡苦水;悶悶的往書櫃上拿起書看個夠;要學習時就跟着祖母有的沒的學着或編織或折紙或烹飪……
Thumbnail
2024/06/23
「she’s my rock you know?」成長期的我一直被祖母寵着,遇上甚麼不快,只要往祖母家跑:好吃的吃一大頓;不快的吐盡苦水;悶悶的往書櫃上拿起書看個夠;要學習時就跟着祖母有的沒的學着或編織或折紙或烹飪……
Thumbnail
2024/06/20
討論父母與子女之間責任和寬容的文章。
Thumbnail
2024/06/20
討論父母與子女之間責任和寬容的文章。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知道過一陣子她還是會忘記教訓,還是會踩到同一個地雷。但我也相信,孩子們會在重複的練習中成長。 也許我發個脾氣、打罵一下,會讓她立刻得到教訓。可是我可能也會心情鬱悶好一陣子。 教養的過程,不就是充滿各式挑戰嗎? 沒有絕對的正解,條條大路也不一定通羅馬,但能用自己最喜愛、最舒適的方式,自己也有安全感。
Thumbnail
我知道過一陣子她還是會忘記教訓,還是會踩到同一個地雷。但我也相信,孩子們會在重複的練習中成長。 也許我發個脾氣、打罵一下,會讓她立刻得到教訓。可是我可能也會心情鬱悶好一陣子。 教養的過程,不就是充滿各式挑戰嗎? 沒有絕對的正解,條條大路也不一定通羅馬,但能用自己最喜愛、最舒適的方式,自己也有安全感。
Thumbnail
孩子還小的時候,我一度非常嚴肅認真,動不動就長篇大論的教訓,那是為了定好規則,讓小小人兒明白基本的底線,無論在什麼情況之下,有些事情都不可亂來。
Thumbnail
孩子還小的時候,我一度非常嚴肅認真,動不動就長篇大論的教訓,那是為了定好規則,讓小小人兒明白基本的底線,無論在什麼情況之下,有些事情都不可亂來。
Thumbnail
面對即將要上小學的女兒,我發現我有些緊張!畢竟幼兒園只希望孩子玩的開心、喜歡上學、學習和同學相處。但上了小學,希望可以開始建立好孩子對於學習的態度、時間的運用...總覺得不能馬虎啊!
Thumbnail
面對即將要上小學的女兒,我發現我有些緊張!畢竟幼兒園只希望孩子玩的開心、喜歡上學、學習和同學相處。但上了小學,希望可以開始建立好孩子對於學習的態度、時間的運用...總覺得不能馬虎啊!
Thumbnail
在幼兒期的教育這邊,筆者的心法就只有一個:「習慣成日常」。所有的努力,都是要建立孩子心中,對於學習的認知,來自於「累積」。越聰明的孩子,越可能因為自身的智慧反噬,在小時候依靠天分輾壓,忽略累積的重要,剩下的就是在哪階段撞壁。越早其實越好,等到大學才遇到學習挫折,自我放棄的機率就越高。
Thumbnail
在幼兒期的教育這邊,筆者的心法就只有一個:「習慣成日常」。所有的努力,都是要建立孩子心中,對於學習的認知,來自於「累積」。越聰明的孩子,越可能因為自身的智慧反噬,在小時候依靠天分輾壓,忽略累積的重要,剩下的就是在哪階段撞壁。越早其實越好,等到大學才遇到學習挫折,自我放棄的機率就越高。
Thumbnail
正向回饋的根本 – 父母的心態 這些幼兒時期的教學法,就是慢慢建立正確的讀書心態,所以進度不是重點,重點在兩個: 第一,打造定時、定量、持續規律的習慣,讓孩子覺得每天就該坐下來寫點功課,學些東西。 第二,明白成就是累積的,是不停地投入才有這些成果,而非自己天資卓越。
Thumbnail
正向回饋的根本 – 父母的心態 這些幼兒時期的教學法,就是慢慢建立正確的讀書心態,所以進度不是重點,重點在兩個: 第一,打造定時、定量、持續規律的習慣,讓孩子覺得每天就該坐下來寫點功課,學些東西。 第二,明白成就是累積的,是不停地投入才有這些成果,而非自己天資卓越。
Thumbnail
兒子與女兒已經脫離了幼稚園階段,離開了我的專業範疇。對於他們的小學生新身份,無論在身心理的轉變,我都是一位邊學邊做的母親。
Thumbnail
兒子與女兒已經脫離了幼稚園階段,離開了我的專業範疇。對於他們的小學生新身份,無論在身心理的轉變,我都是一位邊學邊做的母親。
Thumbnail
也許有人會說,寫功課是孩子的事,家長幹嘛要盯功課,放牛吃草不就好了?不過,我很了解自己的個性做不到,育兒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先了解自己。當了解自己、了解孩子後,才能找到適合自己和孩子的育兒方式。我能做的就是,在收放之間調整力道,把陪寫功課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也讓陪寫功課變成是親子相處的歡樂時光。
Thumbnail
也許有人會說,寫功課是孩子的事,家長幹嘛要盯功課,放牛吃草不就好了?不過,我很了解自己的個性做不到,育兒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先了解自己。當了解自己、了解孩子後,才能找到適合自己和孩子的育兒方式。我能做的就是,在收放之間調整力道,把陪寫功課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也讓陪寫功課變成是親子相處的歡樂時光。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