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讓小孩一個人在家,否則發生憾事一輩子後悔莫及!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事情的經過:

那件事情是發生在小孩3歲多時,記得是春天天氣微涼,早上6點奶奶去跳舞,我們出門上班,爺爺在家陪小孩,看小孩還在睡夢中,悄悄關上房間,突然覺得肚子很餓,想說出門買早餐外出一下就回來。
結果小孩一起床看不見爺爺就自己打開大門,從9樓坐電梯到一樓,經過一樓守衛室時,還好平常與守衛關係不錯,看見小孩一個人穿睡衣往外走,很警覺叫住他,問他要去那裡?小孩說要去玩溜滑梯,守衛不准他一人外出,問他住幾樓?小孩回答他住9樓,回到9樓發現門被小孩順手關起來進不去,只好在一樓警衞室等爺爺回家。
等爺爺回家後,看見他在一樓時嚇了一大跳,生氣把他帶回家,晚上我們回家知道這件事真的嚇死了,爺爺也被奶奶臭駡一頓,結束小孩偷偷跑出去驚魂記。
從這件事針對大人與小孩事後教育,共有6點跟大家分享我的心得。

一、大人方面:

1.千萬別以為小孩在睡覺,只是離開一下沒關係
以我們這一次例子,爺爺就是想小孩在睡覺,只是離開一下沒關係,沒想到3歳小男孩已經在每天觀察中,學會開門與搭電梯,沒安全感的他,因為看不到家人而偷跑出去,嚇了我們好一大跳。
2.平常跟鄰居、守衛要建立良好關係
這一次事件就是有警衞機警發現為何小孩一個人落單,平常我們都會主動打招呼真的很重要,這一次還好有被守衛發現,如果他真的自己跑出來,不管是迷路或是過馬路發生意外,就是我們大人的憾事。
3.法規規定的罰則
請父母、主要照顧者一定要特別注意,6歲以下兒童不能單獨在家,6歲以上還是不建議讓小孩一個人在家,避免發生玩火、墜樓等意外,讓父母後悔莫及。

補充說明:
依據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51條,六歲以下或有需要特別看護的兒童,不可讓他獨處或由不適當的人代為照顧,違反規定的父母親或照顧者,可依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第99條,處罰三千元以上一萬五千元以下罰鍰;依102條接受四小時以上五十小時以下親職教育輔導。

二、小孩方面:

4.萬一迷路該怎麼辦?該找誰救助?
經過這小孩獨自在家自行搭電梯事件,我開始思考,以小孩能力可以做到的事,例如:迷路時可以找誰救助? 我教導小孩迷路時,找便利超商店員或警察叔叔求救,讓小孩熟記爸爸、媽媽的電話號碼等,事先演練萬一再發生時小孩如何自救找到回家的路。
5.日常過馬路訓練
假日帶小孩外出遊玩時,看到紅燈教導小孩停下來、看到綠燈才過馬路,在走斑馬線仍然要留意左、右來車,避免有車子闖紅燈狀況,在地下室停車場也一樣要注意身邊來車,注意、注意、在注意,讓小孩從小對危險就要有警覺性。
6.萬一家中長者暈倒該向誰求助?
家中長輩年紀大了,精神體力不佳,考慮到這樣的狀況,我趁這一次機會也教他爺爺、奶奶暈倒時,才大聲喊叫有人暈倒了,因為緊急狀況發生,先向隔壁鄰居求助,如果真的沒有人才可以去一樓警衛室找守衛幫忙。

總結:

當天晚上我回到家知道發生這一件事,心情真的糟透了,想過萬一小孩真的找不到或發生意外該怎麼辦?每一個小孩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長輩也不希望發生這件事,與其責備長輩為何如何不小心,不如把心思放眼未來,大人與小孩都可以經由預防教育防止類似的事件發生;寫出來是希望大家真的千萬讓小孩一個人在家,否則發生憾事一輩子後悔莫及。

💟【愛心就是按讚,這會讓我開心。
💟【拍拍手被你點 5 下是給我錢,雖然少仍對我有幫助
💟【留言是小茹寫下文章最大的動力,期待你留言。
💟【收藏】是你還想要細細品味文章,我的榮幸。
💟【贊助追蹤訂閱是給我的最大鼓勵
👉【訂閱專欄 自然派,育兒成長日記
👉出沒地【 小茹FBMatters蝸牛存股日記社團

即將進入廣告,捲動後可繼續閱讀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9.7K會員
462內容數
存股過程就像「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雖然動作緩慢,中間過程需要用「耐心」等待,未來「投資複利」會去證明當初你的選擇是對的。 專欄每月更新頻率至少4篇,歡迎大家來看我投資的故事。 投資、存股、蝸牛、耐心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今年過年長達9天的連假,除了有一天晚上跟家人聚餐外,幾乎每一天24小時都跟我家的小寶貝黏在一起,如何陪小朋友玩?是每一對父母煩惱的問題。 一、益智遊戲(專注力) 好處:訓練小孩手部精密動作,培養小孩專注力。 拚圖 好處:練習久坐與訓練小孩手部精密動作,對培養小孩專注力很有效。
針對孩子的天性「好奇心、想像力、 觀察力」,共三個方面各3點的建議,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是你要全心全意的陪伴他,才能觀察出自已小孩優點與缺點,引導他往正面的方向前進。
每一天晚上必讀的其中一本書:「可不可以快一點!耐心等待不著急,林麗|繪者」,繪本內容很生活化,用簡單的故事告訴小孩要如何培養耐心,很適合滿3歲以上與幼兒園的小孩。 成功秘訣:第一次完成拚圖的成就感。 毛毛不喜歡玩拚圖,因為他每次都拚不好。 毛毛也不喜歡玩積木,因為積木總是倒下來。 「吼!」
每一對父母都會面臨的問題是小孩是一種越來越大就會慢慢離開你的生物,這是生物基因的因素,在該分離時如果沒有適當的引導,孩子會太依賴你反而無法獨立自主,小孩就會變成媽寶,反而不是愛他而是害他。 補充文章:我家三歲兒,要上幼兒園了! 入學前,心理建設篇
11月份因為看了隋棠在臉書分享的影片,了解她的小孩是高敏感兒,深入了解後發現自已的小孩也是高敏感兒,把我當父母的過程,寫下這篇文章:如何當高敏感小孩的父母?了解孩子的性格是天生,耐心陪伴是最好的方法。 以下4點介紹大家深入了解HSC高敏感孩子,與大家分享:
昨天是聖誕節,與老公與小孩去了信義區逛街,本來開心在H&M逛街,中間發生了一件事,小孩口罩突然溼掉了,脾氣很拗的他突然爆炸了,開始大哭大鬧,原來逛街想買衣服的心情也Down下來。 公共場所小孩哭鬧處理原則: 一、父母的情緒自己先冷靜下來,不要被小孩影響,才能好好處理小孩的情緒。 三、事後的教育:
今年過年長達9天的連假,除了有一天晚上跟家人聚餐外,幾乎每一天24小時都跟我家的小寶貝黏在一起,如何陪小朋友玩?是每一對父母煩惱的問題。 一、益智遊戲(專注力) 好處:訓練小孩手部精密動作,培養小孩專注力。 拚圖 好處:練習久坐與訓練小孩手部精密動作,對培養小孩專注力很有效。
針對孩子的天性「好奇心、想像力、 觀察力」,共三個方面各3點的建議,其實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是你要全心全意的陪伴他,才能觀察出自已小孩優點與缺點,引導他往正面的方向前進。
每一天晚上必讀的其中一本書:「可不可以快一點!耐心等待不著急,林麗|繪者」,繪本內容很生活化,用簡單的故事告訴小孩要如何培養耐心,很適合滿3歲以上與幼兒園的小孩。 成功秘訣:第一次完成拚圖的成就感。 毛毛不喜歡玩拚圖,因為他每次都拚不好。 毛毛也不喜歡玩積木,因為積木總是倒下來。 「吼!」
每一對父母都會面臨的問題是小孩是一種越來越大就會慢慢離開你的生物,這是生物基因的因素,在該分離時如果沒有適當的引導,孩子會太依賴你反而無法獨立自主,小孩就會變成媽寶,反而不是愛他而是害他。 補充文章:我家三歲兒,要上幼兒園了! 入學前,心理建設篇
11月份因為看了隋棠在臉書分享的影片,了解她的小孩是高敏感兒,深入了解後發現自已的小孩也是高敏感兒,把我當父母的過程,寫下這篇文章:如何當高敏感小孩的父母?了解孩子的性格是天生,耐心陪伴是最好的方法。 以下4點介紹大家深入了解HSC高敏感孩子,與大家分享:
昨天是聖誕節,與老公與小孩去了信義區逛街,本來開心在H&M逛街,中間發生了一件事,小孩口罩突然溼掉了,脾氣很拗的他突然爆炸了,開始大哭大鬧,原來逛街想買衣服的心情也Down下來。 公共場所小孩哭鬧處理原則: 一、父母的情緒自己先冷靜下來,不要被小孩影響,才能好好處理小孩的情緒。 三、事後的教育: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夢見我跟一群女生參加一個旅遊團,然後我們提行李,準備搭電梯到房間時,看到有兩個小孩子在玩電梯。 有兩部電梯同時在運作。這時候有個小小孩,卡在電梯縫隙。此時電梯正好一上一下,我看到那個小孩子的頭當場就卡在夾縫中,我「啊」的一聲叫了出來,然後我就拼命把他救了出來。 我繼續喊著救命,旁邊的人都說沒事,
Thumbnail
許多家庭家中有小孩, 或是計畫未來要生小孩, 幼年時期的小孩在很多地方並不知道危險, 有時候會爬上爬下, 因此這邊提醒各位家長可能要注意的地方, 1.     現成家具無法固定, 小孩爬上去可能因為重心在前, 造成家具往前倒下的危險. 除了倒下的同時也可能被重物壓到. 所以很多人喜
Thumbnail
那天小瑜的媽媽,帶著3歲剛讀小班小瑜一起走進咖啡廳來找我,特地帶著孩子來的原因是因為孩子在學校不斷被老師反應明明都聽的懂但卻不想配合指令、不斷的試探老師看看老師是否會生氣、當被拒絕的時候就會在教室大發脾氣,家長特別害怕孩子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狀況,一見到小瑜,很安靜,但一雙眼睛很伶俐的不斷觀察環境,嘗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在早餐店內,孩子外表熱鬧玩耍,但卻在背後忍耐委屈和不安。作者對孩子的情緒做了細膩且重要的教育,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並提供了一個值得參考的方法。文章深入生活,為讀者提供了一些啟發和正面教育。
Thumbnail
看著電梯裡的公告,我意識到又到了幼兒園卡位的時間點,許多家長這時候應該又是心急如焚吧,我要說的,是我們家小子的經驗。 起出我和爸爸的想法很一致,覺得離家近的私幼是最方便可行的方案。沒有太多顧慮,小孩很順利的報到。中間發生了幾件事,讓我開始擔心,一次是他在幼兒園草皮跌倒,校方通知我這件事時表示「是他
Thumbnail
大部分父母親送初次上學的孩子上學,都會上演幾齣悲情戲。我看過最誇張的是一位小男生,每天上學時都會和他媽媽上演生離死別,抱住他媽媽的腿跌倒在地,任他媽媽拖行就是不鬆手,學校還要派出三四位老師才能將他們分離,小男孩跪哭在地直到看不到母親的身影為止。然後讓我傻眼的是,他母親才走沒兩分鐘,他居然開心的拉著同
Thumbnail
昨日看到新聞描述一對藝人夫妻因為三歲小孩在外面哭鬧不想使用公共廁所而決定立即返家,並且表示教育不能等,希望小孩能謹記在心。 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不禁讓我想起過去也曾經有人告訴我類似的方式,只要小孩在外面哭鬧絕對不要猶豫立即返家,或是小孩不吃飯就馬上倒掉,若是不收拾玩具就是直接扔進垃圾車。 看似有
Thumbnail
一天,在台北車站的月台等捷運,聲嘶力竭的「不要」劃破天際,因為離我有一段距離,所以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依稀見到三、四歲大的孩子,坐在地上就是不願意走,身旁的大人也火了:「你這孩子就是不乖…」。大人的訓誡顯然沒發揮效果,孩子歇斯底里起來,伴隨哭聲的「不要」更大聲了。  這樣的場景,或許每個人都不陌生
小孩還在玄關脫鞋狀態就被長輩劈頭斥責:「阿是不會叫##嗎?看到人都不會叫」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夢見我跟一群女生參加一個旅遊團,然後我們提行李,準備搭電梯到房間時,看到有兩個小孩子在玩電梯。 有兩部電梯同時在運作。這時候有個小小孩,卡在電梯縫隙。此時電梯正好一上一下,我看到那個小孩子的頭當場就卡在夾縫中,我「啊」的一聲叫了出來,然後我就拼命把他救了出來。 我繼續喊著救命,旁邊的人都說沒事,
Thumbnail
許多家庭家中有小孩, 或是計畫未來要生小孩, 幼年時期的小孩在很多地方並不知道危險, 有時候會爬上爬下, 因此這邊提醒各位家長可能要注意的地方, 1.     現成家具無法固定, 小孩爬上去可能因為重心在前, 造成家具往前倒下的危險. 除了倒下的同時也可能被重物壓到. 所以很多人喜
Thumbnail
那天小瑜的媽媽,帶著3歲剛讀小班小瑜一起走進咖啡廳來找我,特地帶著孩子來的原因是因為孩子在學校不斷被老師反應明明都聽的懂但卻不想配合指令、不斷的試探老師看看老師是否會生氣、當被拒絕的時候就會在教室大發脾氣,家長特別害怕孩子是不是有什麼特殊的狀況,一見到小瑜,很安靜,但一雙眼睛很伶俐的不斷觀察環境,嘗
Thumbnail
這篇文章講述在早餐店內,孩子外表熱鬧玩耍,但卻在背後忍耐委屈和不安。作者對孩子的情緒做了細膩且重要的教育,讓孩子學會表達自己的感受,並提供了一個值得參考的方法。文章深入生活,為讀者提供了一些啟發和正面教育。
Thumbnail
看著電梯裡的公告,我意識到又到了幼兒園卡位的時間點,許多家長這時候應該又是心急如焚吧,我要說的,是我們家小子的經驗。 起出我和爸爸的想法很一致,覺得離家近的私幼是最方便可行的方案。沒有太多顧慮,小孩很順利的報到。中間發生了幾件事,讓我開始擔心,一次是他在幼兒園草皮跌倒,校方通知我這件事時表示「是他
Thumbnail
大部分父母親送初次上學的孩子上學,都會上演幾齣悲情戲。我看過最誇張的是一位小男生,每天上學時都會和他媽媽上演生離死別,抱住他媽媽的腿跌倒在地,任他媽媽拖行就是不鬆手,學校還要派出三四位老師才能將他們分離,小男孩跪哭在地直到看不到母親的身影為止。然後讓我傻眼的是,他母親才走沒兩分鐘,他居然開心的拉著同
Thumbnail
昨日看到新聞描述一對藝人夫妻因為三歲小孩在外面哭鬧不想使用公共廁所而決定立即返家,並且表示教育不能等,希望小孩能謹記在心。 看到這則新聞的時候,不禁讓我想起過去也曾經有人告訴我類似的方式,只要小孩在外面哭鬧絕對不要猶豫立即返家,或是小孩不吃飯就馬上倒掉,若是不收拾玩具就是直接扔進垃圾車。 看似有
Thumbnail
一天,在台北車站的月台等捷運,聲嘶力竭的「不要」劃破天際,因為離我有一段距離,所以看得不是很清楚,但是依稀見到三、四歲大的孩子,坐在地上就是不願意走,身旁的大人也火了:「你這孩子就是不乖…」。大人的訓誡顯然沒發揮效果,孩子歇斯底里起來,伴隨哭聲的「不要」更大聲了。  這樣的場景,或許每個人都不陌生
小孩還在玄關脫鞋狀態就被長輩劈頭斥責:「阿是不會叫##嗎?看到人都不會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