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2/03/17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子曰: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這句《論語》,自清末民初以來就有學者質疑,而康有為、梁啟超又試圖把原文的句讀(音句豆)重點,以自圓其說。至大陸赤化,有學者為迎合政權,直把夫子這句話,說成愚民政策。文革期間,就以這句話說成愚弄群眾,陳腐落後,因而破壞孔墳,幾乎要鞭屍。至今,大陸仍然普遍批貶孔子這句話是愚民政策。
    在2007年,有位剛畢業的學生,突然發電郵來問,他說:
    孔子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為什麼會被批評為愚民政策?這和學生對孔子思想的認識相去甚遠,當中是否有誤解?
    從他的字裡行間,隱約流露出無奈、疑惑、難過、憤怒。於是,筆者馬上即覆,原文摘錄如下:
    來問:「孔子說:『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常被批評為愚民政策…」。是的,這句話常被人解為愚民政策,就是說有些事情,特別是比較具有爭議性的政策,倒不如不讓老百姓知道反而會更好。
    不過,有些衛道之士把這句話的句讀斷為: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康有為) 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如梁啟超)
    那意思就完全相反了,也就是要讓老百姓知道。(網絡上有很多關於這句話的解釋,茲不贅。)
    依照三民書局出版的《新譯四書讀本》(其實已經不新了)的翻譯:
    要求人民做事還容易,要求人民明白做事的道理那就困難了。
    以為師個人的看法,也不必刻意把句讀重點,但不一定是「愚民政策」。試想想,在哪個時代,一般老百姓都沒機會受教育,知識水平也只局限在一般簡單的生活上,他們對事情的看法,也只能憑表面作準,只要不違背良心,生活過得去,那就可以了。至於在管理層上,只要一心愛民,以天下為己任,修己以安民;有些決策可能要作些犧牲,但從長遠來看,從整體大局來看,這些犧牲是值得的,也是必須的,那就沒必要讓老百姓深入去瞭解。儘管詳細地向老百姓解釋,哪個時候的老百姓也未必有興趣知道,也不一定能明白。所以,有些政策,只要能讓老百姓生活好,老百姓知道不知道、瞭解不瞭解,都不重要;而最重要的,是能在老百姓的心中建立了誠信,這才是為政者的首要責任。反過來說,為政者未能在老百姓的心中建立誠信,而事事都不讓老百姓知道,或透明度不清晰,甚至混淆視聽,指鹿為馬,那就是自欺欺人,愚民愚己了。 二零零七年八月十五日謹覆
    (寫於2022年3月11日) 下一講:孔子會主張愚民政策嗎?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