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茶言觀色品茶趣-台灣茶風味解析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raw-image



作者陳國任先生曾擔任茶業改良場的場長(2015-2018)。對於茶葉的理解與說明,口條清晰、邏輯清楚。這本書的目次編排與 陸羽之<茶經>頗有相似,從茶之原、茶之造、茶之品切入,談及台灣茶樹、產業的歷史、工藝的技巧、品味儲藏往往言簡意賅,頗有令人豁然開朗之感。

關於台灣茶業的歷史,實在令我自嘆弗如。不過,書中還是有些許值得探討之處。六大茶類的分類方式,一直是茶改場所提倡的,但是這種源自中國的分類方式,對於紅茶的細節(諸如切菁紅茶)或者台灣的特殊茶類(厭氧的佳葉龍茶)或者大陸的工藝茶(繡球龍珠)等面向,難免有遺珠之憾。

白茶類是高萎凋輕發酵這件事,我個人還是有點疑惑。茶葉的發酵既然不是透過微生物發酵,是多元酚氧化酵素與空氣產生的化學變化,同樣是高萎凋的紅茶,為何說是高發酵?若說差別在於攪拌與揉捻,青茶類也有輕中重的發酵差異,同樣的發酵時間,為何青茶類可以達到中度以上的發酵程度,長時間萎凋且達到嫩芽反白、老葉轉紅特徵的白茶卻被歸類為輕發酵呢?有沒有其他的驗證方式(諸如多元酚酵素的數值高低)來判斷發酵程度的高低呢?

烘焙的效果,往往強調跟品質的穩定性有關,並以乾燥度作為論述的佐證。但是,在常溫且無真空的包存型態,無烘焙與重烘焙的茶類所身處的濕度環境應該一致,以茶葉容易吸收水分的情況來看,在這樣的保存環境,兩者的溼度應該差不多,但是走味的程度卻有顯著差異。若從後氧化的角度來看,在同樣條件下兩者都應該會產生後氧化作用,但是兩者風味改變的速度卻不同。我認為有兩個比較可能的原因,一是烘焙後性徵改變,強烈的風味特性弱化了走味的細節變化。二是在烘焙的過程促使兒茶素類乃至多元酚類的數量減少,以致於後氧化作用的原料即便有同樣的時間,卻沒有辦法達到與未烘焙的茶葉同樣明顯的變化。
這個經驗觀察在學術圈應該不是一件難事,但對於烘焙的研究似乎還停留在梅納反應、咖啡因變化的階段。然而肉類、麵粉類、茶類的梅納反應尚有諸多比較研究的空間。

總而言之,茶葉的研究至今仍有諸多尚待解開之謎團,許多解釋理論乍看乍聽似乎相當全面具體,但若仔細推敲似乎仍有說明未全之處,這既牽涉到觀察儀器的科技是否足夠先進,也需要更多有熱情有經驗的人才投入。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rancis Kao's talkinsofa
39會員
143內容數
這是一個小小的心願,接觸茶業10年以上,總覺得該對業界有所回饋。面對人生的無常,更應該以文字保留思想。 希望透過這種出版形式,一來將自己所學加以整理,二來將茶葉相關的基本知識更加普及,讓茶文化有機會更源遠流長。 頭像為我的父親,現已退休,感謝他多年的教導,以此為念。
2025/02/12
探討老年議題的書籍《老樣子》與《讓我照顧你》帶來的省思,從照護者與被照護者的角度,深入淺出地剖析老年生活與社會現象,並探討老年定義的演變與社會契約論的反思。
Thumbnail
2025/02/12
探討老年議題的書籍《老樣子》與《讓我照顧你》帶來的省思,從照護者與被照護者的角度,深入淺出地剖析老年生活與社會現象,並探討老年定義的演變與社會契約論的反思。
Thumbnail
2024/10/02
因緣際會翻到這本,剛好是在介紹天啟大爆炸的片段,上網google了一下,還真的確有其事。不禁覺得有趣,雖然作者套用甚麼賽亞人的梗來說這件神秘事件的原因對我來說不是太好笑,但是說明史實的過程在詼諧中又有出處考究,對我來說已經是相當實在的史學研究了。 後來花時間細讀全書,作者本身也是一個有趣的人,
Thumbnail
2024/10/02
因緣際會翻到這本,剛好是在介紹天啟大爆炸的片段,上網google了一下,還真的確有其事。不禁覺得有趣,雖然作者套用甚麼賽亞人的梗來說這件神秘事件的原因對我來說不是太好笑,但是說明史實的過程在詼諧中又有出處考究,對我來說已經是相當實在的史學研究了。 後來花時間細讀全書,作者本身也是一個有趣的人,
Thumbnail
2024/09/21
這篇文章探討了兩本社工相關書籍的不同觀點,深入分析社工在面對孤老殘貧人士時的挑戰與無奈,以及社會資源和政策對於此類問題的影響。作者反思了自身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歧視心理,並強調了社會對這些人群的包容與支持的重要性,呼籲我們應關注社會體制的調整,提升對弱勢群體的照顧。
Thumbnail
2024/09/21
這篇文章探討了兩本社工相關書籍的不同觀點,深入分析社工在面對孤老殘貧人士時的挑戰與無奈,以及社會資源和政策對於此類問題的影響。作者反思了自身對社會弱勢群體的歧視心理,並強調了社會對這些人群的包容與支持的重要性,呼籲我們應關注社會體制的調整,提升對弱勢群體的照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本文摘要: 在茶的世界中,有一種茶被譽為「茶中之王」,它便是來自台灣的凍頂烏龍茶。這種茶以其獨特的香氣、豐富的口感和對身體健康的種種好處而聞名。今天【Cha Voyage福葉茶 好茶誌】就從茶園的種植過程與經營開始,製茶的藝術到口感的饗宴,以及喝茶究竟對身體有哪些好處,一同為大家做深入的分析與探討
Thumbnail
本文摘要: 在茶的世界中,有一種茶被譽為「茶中之王」,它便是來自台灣的凍頂烏龍茶。這種茶以其獨特的香氣、豐富的口感和對身體健康的種種好處而聞名。今天【Cha Voyage福葉茶 好茶誌】就從茶園的種植過程與經營開始,製茶的藝術到口感的饗宴,以及喝茶究竟對身體有哪些好處,一同為大家做深入的分析與探討
Thumbnail
據《福建之茶》、《福建茶葉民間傳說》記載,於清朝雍正年間,安溪西坪鄉有位單名「龍」的青年,以種茶、打獵維生。因他皮膚黝黑,村民都叫他烏龍。有一日採完茶葉,在回家路上發現一頭獵物,追到當地一處觀音石附近補獲。回家後忙於料理獵物,忘了製作採收的茶葉。隔天發現,但茶葉經過一晚發酵,已經有紅邊的狀況產生。
Thumbnail
據《福建之茶》、《福建茶葉民間傳說》記載,於清朝雍正年間,安溪西坪鄉有位單名「龍」的青年,以種茶、打獵維生。因他皮膚黝黑,村民都叫他烏龍。有一日採完茶葉,在回家路上發現一頭獵物,追到當地一處觀音石附近補獲。回家後忙於料理獵物,忘了製作採收的茶葉。隔天發現,但茶葉經過一晚發酵,已經有紅邊的狀況產生。
Thumbnail
作者陳國任先生曾擔任茶業改良場的場長(2015-2018)。對於茶葉的理解與說明,口條清晰、邏輯清楚。這本書的目次編排與 陸羽之<茶經>頗有相似,從茶之原、茶之造、茶之品切入,談及台灣茶樹、產業的歷史、工藝的技巧、品味儲藏往往言簡意賅,頗有令人豁然開朗之感。
Thumbnail
作者陳國任先生曾擔任茶業改良場的場長(2015-2018)。對於茶葉的理解與說明,口條清晰、邏輯清楚。這本書的目次編排與 陸羽之<茶經>頗有相似,從茶之原、茶之造、茶之品切入,談及台灣茶樹、產業的歷史、工藝的技巧、品味儲藏往往言簡意賅,頗有令人豁然開朗之感。
Thumbnail
小茶控的这款古树白茶,原料采用临沧地区的乔木型大叶种,海拔(高山云雾缭绕).生态(恒温恒湿.植被多样化),和古树普洱茶有着同样的“一年一味”.“越陈越酽”的特性,一次性晒干,最大限度保留茶叶最原始的滋味儿,芽叶均衡.虽然一年半的陈化光阴,但汤色已现琥珀色,润口生津.越泡越甜。
Thumbnail
小茶控的这款古树白茶,原料采用临沧地区的乔木型大叶种,海拔(高山云雾缭绕).生态(恒温恒湿.植被多样化),和古树普洱茶有着同样的“一年一味”.“越陈越酽”的特性,一次性晒干,最大限度保留茶叶最原始的滋味儿,芽叶均衡.虽然一年半的陈化光阴,但汤色已现琥珀色,润口生津.越泡越甜。
Thumbnail
【警告】 本內容部分經過查證,部分經過推論,部分來自稗官野史,更多來自個人觀點。   觀看內容之虞可以想想內容是否正確合理,如有疑義也歡迎留言指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我們探討什麼樣的東西可以稱作茶?為什麼稱作茶? 今天我們來聊聊各位茶
Thumbnail
【警告】 本內容部分經過查證,部分經過推論,部分來自稗官野史,更多來自個人觀點。   觀看內容之虞可以想想內容是否正確合理,如有疑義也歡迎留言指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我們探討什麼樣的東西可以稱作茶?為什麼稱作茶? 今天我們來聊聊各位茶
Thumbnail
茶葉的製程從起源至今隨著工具的改善也逐漸產生各種精細的變化。現今茶葉的分類方式其實與古代大異其趣,本篇就歷史的角度論述各類茶葉的差別。
Thumbnail
茶葉的製程從起源至今隨著工具的改善也逐漸產生各種精細的變化。現今茶葉的分類方式其實與古代大異其趣,本篇就歷史的角度論述各類茶葉的差別。
Thumbnail
您喝過白茶嗎?有聽說過白茶的製程嗎? 近幾年白茶在市場上可說是奇貨可居、價格高昂。然而,白茶有甚麼好處,如何評價好壞,目前未見明確的論述。 說起來,為什麼推廣白茶有其時空背景條件:1.少子高齡化社會的人力不足。白茶的長時間萎凋製程,相較於傳統烏龍茶製程可以降低原本高度人力作業的負擔...
Thumbnail
您喝過白茶嗎?有聽說過白茶的製程嗎? 近幾年白茶在市場上可說是奇貨可居、價格高昂。然而,白茶有甚麼好處,如何評價好壞,目前未見明確的論述。 說起來,為什麼推廣白茶有其時空背景條件:1.少子高齡化社會的人力不足。白茶的長時間萎凋製程,相較於傳統烏龍茶製程可以降低原本高度人力作業的負擔...
Thumbnail
茶葉的成品有各種不同外觀,不同品種(原料)也可能做成同樣外觀的成品,使得彼此之間的關聯更為複雜多變。
Thumbnail
茶葉的成品有各種不同外觀,不同品種(原料)也可能做成同樣外觀的成品,使得彼此之間的關聯更為複雜多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